沈靜軒
柴榮做為五代十國時期的明君之一 ,在當時的文治武功還是挺出名的 。不過對於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來說,比起秦皇漢武之類的人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柴榮即位之初,年富力強,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幹出一番大事業。他曾向精究術數的左諫議大夫王樸發問:“朕當得幾年?”王樸答道:“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柴榮在他五年多的統治期間,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
顯德元年(954年)十月,柴榮吸取高平之戰周軍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教訓,命趙匡胤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諸班”,將禁軍整頓為一支威震鄰國的軍隊。
顯德二年(955年)三月,先派士兵及民夫疏浚深州和冀州之間的胡盧河,又夾胡盧河而建城壘於李晏口,派重兵戍守。四月,令近臣二十餘人,各撰《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各一首,柴榮親覽之。並採納王樸的“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的建議,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
但是,柴榮兒子年幼 ,因此讓趙匡胤有機可乘。趙匡胤奪了柴家的江山,這也就是為什麼水滸傳裡小旋風柴進家世代受到宋王室優待的原因。
柴榮死後江山就被奪,因此再吹得厲害他終究不是個聰明人。
珞珈山下話青史
導語:
周世宗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不過很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39歲就去世了,所以讓趙匡胤撿了個漏,篡位登基開創了趙宋王朝。
那麼為什麼柴榮的名氣會如此響亮呢?梁唐晉漢周這五代,好歹有幾十位皇帝,為何偏偏只有柴榮是名聲最好的呢?
01柴榮是趙匡胤的恩人,趙匡胤一邊篡位一邊報恩。
五代十國以後,趙匡胤在柴榮的基礎上,建立了趙宋王朝,隨後便一統整個中原地區。那麼趙匡胤為什麼能夠接替柴榮,完成一統天下的任務呢?
其實趙匡胤和柴榮之間的關係並不一般。後周的建立者是郭威,當郭威造反的時候,他的全家都被後漢給殺光了。
- 柴榮作為郭威的外甥,他們家自然也未能倖免,柴榮幾個兒子都被殺了。郭威成了孤家寡人,柴榮也好不到哪兒去。
- 索性郭威就把柴榮收為義子,並且將他確立為自己的繼承人。這麼一來柴榮就成了後周的皇太子,而此刻的趙匡胤就跟著柴榮在混。
- 當柴榮被任命為開封府尹的時候,趙匡胤被封為開封府馬直軍使。這就好比,柴榮是包青天的話,趙匡胤就是他身邊的展昭。這麼一來他們倆的關係大家應該就很清楚了。
所以說趙匡胤是柴榮真正的嫡系力量,他對柴榮絕對是百分之百忠心的。等到柴榮登基稱帝以後,依舊沒有忘記趙匡胤,將他升任禁軍統領,也就是皇城內部的所有軍隊,都歸趙匡胤來掌管。
這可就了不得了,柴榮等於是把自己全家的身家性命都交託給了趙匡胤,可見柴榮對趙匡胤的信任是多麼深。
此後趙匡胤跟隨柴榮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在軍中也有了自己的一幫親信,地位也逐漸攀升。這個時候柴榮死了,趙匡胤選擇陳橋兵變奪取柴家的皇位。
年未童冠,因侍聖穆皇后,在太祖左右。時太祖無子,家道淪落,然以帝謹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經度,資用獲濟,太祖甚憐之,乃養為己子。漢初,太祖以佐命功為樞密副使,帝始授左監門衛將軍。二年,太祖鎮鄴,改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舊五代史》
說到這裡,趙匡胤的確有些不厚道,人家把你當兄弟,你卻要搶人家的皇位。搶是真的搶了,不過趙匡胤比較懷念老領導的恩情,所以將柴榮吹噓為五代第一聖主,其實也無可厚非,死都死了,給柴榮點好名聲聊表趙匡胤內心的歉意罷了。
02柴榮素有大志,立下了三十年計劃。
按照史書上記載,結合實際來看,柴榮的確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明君。趙匡胤能夠具備一統天下的實力,其實也是柴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柴榮剛登基的時候,就給自己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偉計劃。當時他才34歲,認為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首先第一個十年,柴榮希望通過軍事戰爭,開拓疆土,使得後周成為一統天下的那個王朝,他行軍打仗很有水平,所以有這個信心。
- 其次第二個十年,柴榮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治理,使得天下百姓都能夠休養生息,國富民豐,解決溫飽問題。
- 再者第三個十年計劃,柴榮希望通過君臣一心的努力,能夠將自己的王朝打造成一個太平盛世,遠邁漢唐的那種。
這三個十年計劃實在是讓人歎為觀止,由此可見柴榮絕對不是一般貨色的皇帝。他心裡有志向,腳下有實踐。將自己的志向通過實踐實現,這就是柴榮想要做的事情。
人這一生,有多少人是真正擁有志向的呢?又有多少人在為自己的志向而努力的呢?很可惜的是,少之又少。
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哉!其北取三關,兵不血刃,而史家猶譏其輕社稷之重,而僥倖一勝於倉卒,殊不知其料強弱、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機,此非明於決勝者,孰能至哉?誠非史氏之所及也!---《新五代史》
大多數人都在為了功名利祿而奔波勞累,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一生其實在慢慢虛度。可是你讓他們放下手裡的事情去好好想想的時候,現實的壓力又會接踵而至。
柴榮這種又有理想,又能夠為了理想而奮鬥終生的人,我覺得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其實不是你沒有這方面條件,而是你不願意去打開那扇門罷了。
03柴榮的後人在趙宋王朝待遇很好,他們當然要好好宣傳自己的老祖宗。
在南宋時期,有一位非常偉大的民族英雄,那就是岳飛。可是我們都知道,岳飛的罪名是宋高宗定的,殺頭也是宋高宗默許的,也就是說宋朝自己殺了自己的民族英雄。
- 既然如此岳飛的名聲為何還那麼大呢?因為後來宋朝的皇帝他們都不是宋高宗的後代,而且他們力主北伐。所以宋高宗求和的政策就消失了。
- 這個時候岳飛就被平反了,這期間有一個人的作用非常大,那就是岳飛的孫子岳珂。岳珂老先生覺得自己的爺爺冤枉啊,所以恨不得把自己的爺爺描繪成一個天下無敵的大英雄。
- 這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岳飛形象。在岳飛子孫的努力之下,岳飛的身份逐漸被拔高,甚至後來被封了王爵,至今都有不少嶽王廟存在於世上。
由此可見,子孫後代如果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對先祖的豐功偉績,自然是要誇大渲染的。其實說實話,岳飛要真的那麼厲害,為啥他的人馬沒有直搗黃龍呢?
其實柴榮的情況也很類似,趙匡胤愧疚於篡奪了柴家的皇位,所以對柴家的子孫後代十分照顧,柴家子弟不僅擁有趙家皇族一樣的待遇,甚至還得到了免死金牌丹書鐵券。
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於此!"質等未及對,列校羅彥瑰按劍厲聲謂質等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質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禪位制書於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遷恭帝及符後於西宮,易其帝號曰鄭王,而尊符後為周太后。---《宋史》
有這麼多發達了的子孫後代,他們雖然可能不學無術,是一些飯桶。但是他們能讓史官去汙衊自己的祖先嗎?當然不能。
所以在柴家人的努力之下,柴榮逐漸成為了五代第一雄主,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畢竟這種事情歷史上不止發生過一次。
總結:歷史哪有真面目,你看見的只是想讓你看見的。
我們讀歷史,很多時候會被歷史中的人物所感動,認為他簡直就是世間的完人,這世上沒有人可以跟這些英雄人物相比。
可是我們有沒有反思過,這世上真的有什麼完人嗎?如果柴榮果真那麼厲害,他有6年時間平定天下,為什麼後周還只是那麼點大的諸侯國呢?
其實我們所看到的歷史,都是先人們想讓我們看到的歷史。真實的歷史就是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一旦你發現有人被宣傳成了完人,那肯定是謊言。
柴榮身上的缺點,我們現在根本找不到,為什麼呢?因為被歷史所掩蓋了。沒有幾個史官是跟司馬遷一樣,敢寫開國君主身上的缺陷的。就算是司馬遷,他在寫史記的時候,也帶有了部分自己的情感。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江湖小曉生
不請自來我來回答
不知道你為什麼認為他是吹出來的,個人還是比較認同他的個人能力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其一;柴榮出生名門望族少年時期隨商人到杭州做過生意,對百姓疾苦稍有了解,後隨姑父郭威一起南征北戰建立周朝,深得郭威喜歡收為養子。
後周建立三年郭威病逝傳位於柴榮(郭威原本有兒子的只是被後漢隱帝屠戮殆盡)由此可見柴榮一定能力過人否則郭威也不可能傳給他。
其二;柴榮繼位史稱周世宗,周世宗雄才大略是五代十國少有的明君繼位之後立即整頓朝綱,立稅法,輕賦稅賞罰分明北方經濟迅速恢復。治國理政上也有建樹
其三;軍事上西破西蜀,南征南唐,逼迫南唐獻上淮南四州制定先難後易先北後南的軍事戰略,擊北漢破遼軍,兵不血刃佔領三關三州可惜英年早逝39歲病逝於開封,北宋能夠統一中國的基本盤實際在周世宗柴榮時期基本形成。軍事上成就斐然
結語
總體來看周世宗柴榮乃一代英主,如果不死也許真的可能就不會有後來宋朝什麼事了!所以個人認為他應該並非吹捧之人
外太空的首富
個人認為柴榮確實有其過人之處,而且若以後世的宋王朝作為對比會覺得他是真的厲害!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建立的趙宋王朝。作為名義上的大一統王朝,宋朝的建立發展完全是繼承了後周的政治遺產。
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上,後周都是柴榮一系列改革後得到的快速發展。
其實在柴榮繼位之初,面對的是內憂外患。內部經濟混亂,各大將軍各自為政。外部強敵林立,尤其是上升期的大遼王朝更是虎視眈眈。
然其對內果斷改革,涉及民生、吏治等方方面面。軍事上一手抓,一手壓,牢牢抓住軍隊。
對外提出“先北後南”策略,在面對各軍閥聯軍之時果斷出擊。不斷擴大版圖。甚至大勝遼帝國軍隊,幾乎就要收復被遼帝國佔領了幾十年的燕雲十六州!
可惜天不假年,正值盛年病死於征伐的路上。
要知道,終兩宋一朝300多年也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
小何才漏尖尖角
柴榮不是吹出來的,柴榮不早死就沒趙宋這回事了,說不定燕雲十六州也收回來了。相反趙匡胤多少有點是吹出來的。歷史不存在吹柴榮的理由,柴榮的歷史應該是宋人寫的,不大可能吹。今天的我們有些人不懂歷史,有誇大柴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