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蘇東坡的名氣怎樣?

非常茴香豆


蘇軾在他生活的北宋,詩文書畫皆通。名氣較大。

1.文學前輩。歐陽修是蘇軾的主考官,也是他伯樂,非常賞識他,曰“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兩人關係融洽,亦師亦友。王安石雖與蘇軾政見不合,但二人為文友,烏臺詩案時,王曾請求皇帝為他減罪。

2.文學同輩。蘇軾在詩歌,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詞,開豪放派,與辛棄疾合稱“蘇辛”;在書法,位列北宋四家“蘇、黃、米、蔡”之首;在繪畫,尤其擅長畫墨竹、怪石等。

3.文學後輩。當時有許多仰慕崇拜蘇軾的人,受他垂青與指導、獎掖與推薦的有“蘇門四學士”。

4.百姓。蘇軾在密州做官,百姓喜歡他,“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在湖州做官,烏臺詩案發,朝廷派人抓捕他回京,百姓夾道,捨不得他,為他抱不平。被謫在海南,與鄰里關係好,還寫詩贈給他們。

5.出家人。蘇軾與僧人佛印關係甚好,經常互相打趣。他被貶惠州,還有吳姓道士千里迢迢去探望他。蘇軾深有慧根,語帶禪機,有很多和尚道士是他的朋友。他對佛道兩家有研究,也受兩家思想影響頗深。

6.陷害他的人。朝中章惇、沈括等人構陷他,捏造罪名,欲致他於死地。其弟蘇轍說:“東坡何罪?唯以名太高。” 幸好當朝太后,王安石等人為他求情,他才免於一死。

蘇軾活了66歲,一生歷經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性格豪放,心胸開闊,為人風趣,活得真實灑脫,“此心安處是吾鄉”。宦海沉浮與仕途坎坷,都沒摧折他對生活的信念,而是“一蓑煙雨任平生”。

在南宋,他的名氣更大,在後世,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一方面是由於他多方面的才華,另一方面由於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他是個有趣的人,具有超級的人格魅力,他周圍的人自然而然地被他吸引。

最後,我以他的《自題金山畫像》作結: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融融118


有時候我就想,為什麼大文豪大詩人都是平生不得志的,像李白柳永就是百姓,杜甫辛棄疾都是小官,蘇軾一貶再貶。

那些狀元哪去了?

後來我想,這磨難就是成功的催化劑,如果李白當了官,天天忙於公務,整天開會寫公文,還有時間寫詩嗎?那時候李白可能是個優秀的官員,歷史上便少了詩仙。

蘇軾在宋朝的名氣很大,但一定沒有後來大,那個時候在當時有唐宋八大家,有王安石、歐陽修,王安石官大,名氣一定比他大。

還有司馬光,都比蘇軾官大,‘官大的名氣大’,信不?

後來經過歷史的沉澱,真相就出來了,才華是官掩蓋不了的,只可惜,蘇軾本人看不到了。


口水丁羊羽


蘇軾,蘇東坡,在科考時就被歐陽修發現了。歐陽修的門生曾鞏和蘇軾,蘇轍一起考試!歐陽修本以為自己門生曾鞏是第一,但是又礙於面子不能讓曾鞏當第一!可是看到蘇軾的文章後,才知道天才降臨!原來還有這樣得人才!蘇軾自從當官,每到一個地方都親近民眾!給老百姓做好事!徐州,杭州,密州!就是被貶黃州,惠州,還是海南,老百姓無不敬仰的清官!各地都有足記留下!杭州市留有以字幫老百姓還錢的故事!可見,那個年代崇楊文化的溫度,蘇軾那個年代就是人們敬仰得知識分子


路遙lgy



秋閣一憑欄


當然名氣很大,可是這樣的問題我實在高興不起來,我是一介平民,對這樣的文學大家我是沒有哪膽量評論的。

謝謝你的抬愛


雲鶴166082174


一門父子三詞客,當時就是不尋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