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面對技術戰,中國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應對西方“卡脖子”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

2700字,讀完共需4分鐘

「独家」面对技术战,中国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应对西方“卡脖子”

編者按:近段時間以來,我國的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引起了西方國家越來越多的關注,並有聯合扼制之勢。我們該如何應對和突破?該怎樣看待我國的相關科技的發展?11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邀請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陳躍國教授就我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發展問題進行了精彩講座。相關內容整理如下,有刪減。

「独家」面对技术战,中国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应对西方“卡脖子”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陳躍國教授

陳躍國:我今天主要講一下我國在工業領域被“卡脖子”的問題,主要有6個方面。

(一)去IOE問題

IOE是指IBM、Oracle、EMC三家公司。IBM主要提供服務器,小型機;Oracle是數據庫,數據管理;EMC主要是做存儲方面的解決方案。這三家公司在銀行、金融機構裡都有非常大的市場份額。銀行過去主要用這三家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因為它的可靠性非常好,在市場上佔有率非常高。中國的銀行業、金融業,這三家公司的相關收費是非常高的。當然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涉及到國家核心信息的安全問題。因此,我國去IOE化是國家信息化發展中無法迴避的問題,我們需要研發自主可控的替代品。

但是,國產化過程是很艱辛的。比如我從事的數據庫行業,人大在國內數據庫行業算最早幾家做國產化的。例如人大金倉數據庫公司,目前在國產數據庫方面是排在前面的公司之一。但國產替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產品質量、穩定性等還需要長期打磨,與國際代表性產品Oracle還有較大的差距。最近幾年一些有互聯網背景的國產數據庫發展迅速,值得我們去關注。

(二)芯片問題

另外一個領域是芯片製造。從中興事件可以看出,中國芯片製造領域對國外依賴非常大,尤其是重要的CPU、GPU核心硬件。以光刻機為例,製造芯片要依賴光刻機。光刻機是製作芯片的專門精密設備,需要在相對封閉環境下做高精密的芯片生產製造。這方面我們國家依賴進口,自己很難製造高精度設備,或者製造出來質量也很難達到要求。這是現在非常嚴峻的“卡脖子”的事兒。為什麼我們芯片的檔次上不去?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製造的儀器設備上。另外,從行業背景看,互聯網、軟件行業更好找工作,更吸引人一些,所以對傳統的儀器設備的研發投入各方面都沒引起重視,人才的流失也就非常嚴重,導致我們積累很難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缺乏製造工藝方面的底蘊,這也成為“卡脖子”的事兒。這是硬件層面上。

(三)系統軟件差距

在軟件層面上,除芯片外,差距更大的是在系統軟件問題。例如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大數據軟件、工業軟件等。在工業軟件領域,面臨人才短缺,缺乏積累等。在大數據時代,開源軟件越來越多,對我們來說有好處,可以更多地參考。但大數據系統軟件研發,比如Hadoop、Spark這樣比較流行的軟件也都是美國主導(研發)起來的,我們自主研發這些非常少。我們國家很多企業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最近看到阿里、華為等公司投入很大精力做開源軟件、

自主軟件的開發,有了一定的進步,但人才培養和科研實力差距還是非常大。

(四)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背後的隱憂。

人工智能這些年進步非常快。最近三五年大家也能夠看到,國內的人工智能非常火,無人車、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技術進步非常快。這裡有個例子,也是前幾天,我剛看到的例子,在國際上人臉識別領域裡,全球有個國際人臉識別比賽。前5名都被我國公司包攬。當前一些人工智能算法方面中國確實領先,相比精度比其他國家要高。

目前,國內最火的是算法工程師,人工智能應該在軟件領域的關鍵就是算法。例如,現在機器學習非常火,導致大批學生往這方面扎堆,忽略了基礎軟件研發問題。他們認為算法找工作最好找。據瞭解我校今年畢業人工智能和算法相關的碩士很多能拿到很高的起薪。他們認為做AI、做算法適合市場的需求,於是一窩蜂跑去做算法。相對而言,算法比較容易入手,老師不講,自己花幾萬元出去培訓機構那裡學學,再練練編程,開放的課程都有很多,學生也有渠道去學。但系統軟件做得很少,搞深度學習的都知道,TensorFlow軟件強大是因為它是一個系統化的深度學習軟件,這也不是我們自己研發的,是Google這樣的國外大公司和核心科研團隊研發出來的。Google開源出來,它的技術落後已經三五年甚至更長時間。Google不可能把最新最強的技術開放出來。

這就是我國人工智能研發背後的隱憂,基礎性獨立研發不足。

(五)大數據戰略資源爭奪難以避免。

為什麼中國大數據、人工智能發展這麼快?其中背後的關鍵原因之一是數據資源問題。大的互聯網公司,大數據、人工智能對他們肯定很重要。但對高校而言自然而然缺乏數據的資源,沒有大數據,人工智能也很難去談。美國的環境有其掣肘,美國大學的老師跟我們講,他們不是很容易有途徑弄到大數據,它的隱私保護、政策、法規的約束,導致他們在做技術突破創新的時候都相對保守很多。這背後是大數據戰略資源的較量。有些媒體把大數據比喻為新石油,說明它的重要性。而全球未來圍繞數據資源的爭奪也難以避免。

(六)清醒認識我國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和劣勢。

我們國家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產品研發上發展迅速,應用領域推進得很快,西方國家必然會感覺到很大的威脅性,尤其我們經濟規模這麼大,美國肯定是要想辦法遏制我們,遏制我們通過什麼途徑?就是“卡脖子”,我們的弱項,最典型的是工業領域就最核心的東西,如飛機的發動機,我剛才提到的光刻機、系統軟件都是我們薄弱的環節,就容易被他們抓住這個脖子。

我們是理工科,做這些項目,智能製造、大數據都是做“卡脖子”工程,從0到1,不是已經有了把它做得更好,而是你沒有這個東西怎麼把它建起來。美國對我們的制裁,假如Oracle對我們制裁,不給我們提供的話,國內數據庫廠商機會就來了。西方的技術扼制,短時間是壞事。但從長遠看的話,我國的獨立自主技術發展,如果進一步完善國內競爭機制,把握好自主研發的保護、競爭和淘汰機制,邁向國際一流只是時間問題。

我結合自己做的事情的理解,我們國家最近五六年,大數據、人工智能發展非常快,有可能超過美國。當前我們國家對全球各國人才也很有吸引力,高端人才也回來了。為什麼在中國做大數據、人工智能有優勢呢?因為我們數據資源豐富,用戶多,場景極為豐富。這是我國面向未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劣勢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一些系統基礎性的地方。如基礎系統軟件等。“卡脖子”的地方,不僅僅需要應用產品,還需要基礎性的東西,需要體制,需要底蘊,方方面面提高上去才能做出來。還有個問題,現在互聯網發展太快了,人工智能把很多優秀的人才挖走了,學校的學生就面臨這個問題。基礎性研發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學生們不願意做系統,不願意做底層代碼開發和基礎系統建設。總是希望做算法、期望更高薪水,需要時間,需要市場來回調。因此,

基礎系統軟件這些方面的人才流失問題也要引起重視。另外,知識產權的保護的問題也要進一步加強,只有產權保護越好,創新的回報才能得到更多保護。總的而言,只有腳踏實地,夯實基礎,才是我國應對西方技術扼制的可靠方法。

「独家」面对技术战,中国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应对西方“卡脖子”

講座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