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地,華為著手國產化這種芯片:不再被歐美“卡脖子”

在當下,華為的任何一個動作都能引起全球的關注。而這一次,華為開始了一個新芯片的國產化。

» 悄悄的,華為開始國產化IGBT芯片

現在的電子產品,自動控制和功率變換少不了核心器件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絕緣柵雙極晶體管),簡單理解就是一個能承載超高電壓、超大電流的開關芯片。按照華為官網的產品信息,其企業級產品線中UPS、太陽能等大功率產品,都有使用IGBT芯片。

悄悄地,華為著手國產化這種芯片:不再被歐美“卡脖子”

華為本身的芯片業務此前專注於邏輯半導體,也就是處理器、基帶芯片等的設計,並沒有涉足功率半導體。由於其需要的規格並沒有實現國產化,因此,IGBT模組需要從美國安森美和歐洲英飛凌採購。

而華為在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的安森美一度全部斷供,歐洲的英飛凌也有斷供流言。現在,華為著手自己研發IGBT芯片了,據稱已經開始從行業內領先的廠商挖人。

» IGBT芯片,一個歐美壟斷的隱形市場

IGBT元件,在工業生產、消費電子、高鐵和汽車、發電電機等各個領域都用的到。然而即便如此,其市場規模其實並不太大,算得上工業領域的“隱形市場”。2018年,全球IGBT市場規模約為58億美元左右,而我國消耗了其中一半,中高端領域更是九成依賴進口。

悄悄地,華為著手國產化這種芯片:不再被歐美“卡脖子”

然而,這個市場卻長期被美、歐、日企業把持。由於工業起步早,行業需要時IGBT發展的依靠。如果按照工作電壓範圍分,1200V以上用於智能電網和高鐵,日本領先、德國緊隨其後;400V~1200V汽車用芯片,日系廠商外主要是德國的英飛凌;而400V以下的電子類,就是美國人佔絕對優勢。

而歐美企業本身也在整合:英飛凌吞併IFR、安森美盤下仙童半導體之後,IGBT出現了2家巨無霸。實際上,安森美收購仙童時曾一度引發壟斷質疑,但美國監管部門依然放行了收購交易。

悄悄地,華為著手國產化這種芯片:不再被歐美“卡脖子”

而歐美把持的結果就是卡脖子。IGBT的生產週期是7~8周,但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爆發的帶動下,供貨週期拉長至8~12周,甚至一度出現52周的超長排期、長達一年,漲價就更是理所應當。

» 國產替代在逐漸追上

IGBT,在白色家電、逆變器和電源、工業控制等中低端市場,其實逐漸完成了國產化替代,甚至已經把安森美、英飛凌等國外廠商趕了出去。但是指標比較高端的產品,國內還在追趕。而按照工作電壓範圍劃分的3大領域,已經有2個看到了曙光。

悄悄地,華為著手國產化這種芯片:不再被歐美“卡脖子”

中車的IGBT模塊產品

在高鐵用IGBT領域,中車在2011年成為全球第4個能封裝6500V以上IGBT模塊的企業。2014年8英寸IGBT芯片生產線投產後,每年12萬片芯片和100萬片模塊的產能,除了滿足我國自己的需求,2016年逐漸實現了出口。

而在汽車用IGBT領域則是靠比亞迪。比亞迪集團內有汽車和電池業務,因此在電動車方面起步非常早;換句話說,早早就碰到了IGBT芯片“卡脖子”的情況。自2005年開始佈局,至2018年先後已經推出了4代車規級方案,產品安裝在電動大巴、電動卡車內出口歐美市場。

但是工作電壓更低的電子產品用IGBT模塊,迄今為止還沒有主力企業涉足,就要靠華為打破這個局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