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農該如何發展?

SFNBN


這個問題太籠統,關係到方方面面,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只能談談自己對三農問題的看法,和各位朋友共同探討。

我的看法是,三農的發展方向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大力發展城鎮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轉移大量農村人口到城鎮就業生活。這些進入城鎮安家立業的人在有了新的生活來源後,就不會再依賴土地生存,但是這並不是說要他們放棄土地的承包權,只是把土地轉租給有能力承租的人。從而實現土地的規模化生產。

二是國家應該在政策制定,資金投入等方面向三農傾斜,加大農業補貼力度

,適度提高糧食價格。在各種物價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糧價不升反降,這是嚴重違背客觀規律的,這絕對不是市場經濟的表現。

三是徹底取消戶口限制,城鄉居民一律對待。在社會保障,文化教育,用人就業,基礎設施等諸方面讓農民享受城市居民一樣的待遇。

四是在土地規模化經營以後,合村並鎮就可以實施了。合村並鎮的好處是,居住集中,便於社區服務和養老事業的開展。同時可以節約出大量農村基礎設施資金,用於農民搬遷的補貼。

如果把這幾個方面的工作做好了,三農的發展必定形勢大好。


十里八村眾鄉親


農業產業規模化、多元化,農產品品牌化,農業企業、合作社、農場主等新型主營主體佔主導,社會化服務趨於完善,

傳統的種植大多是小農戶,效率低下。未來種植一畝三分地只能解決溫飽問題,像水稻種植,要麼規模化種植一百畝以上,要麼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種植。只有規模,才能實現農業機械化、管理規範化、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才能建立。

傳統農業的種植,由於過度依賴化肥、農藥的使用,從而導致水體汙染、白色汙染、土壤板結、害蟲產生抗藥性後再度猖獗等一系列惡性循環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

未來農業發展的最高形式,應是高度的自動化和精確化,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已為我們開闢了發展方向。採用自動恆溫系統、自動灌溉系統、自動空氣循環系統、半自動採收系統的全環控制植物工廠是未來電腦自自控的載體,能夠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實現最穩定的量產。

合作社、家庭農場主、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建設,將緊跟世界發展趨勢進行對接。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的各種服務,包括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面、系統、一體化的服務。如產前的生產資料供應(種子、化肥、農藥、薄膜等)、產中的耕種技術、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等技術服務以及產後的銷售、運輸、加工等服務。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懂農業技術的年輕一代,未來的農業需要年輕人去建設。即使現實現狀是:60後、70後正在慢慢變老,70後、80後幾乎都在外地打拼。90後正在一波一波的湧入社會,然而從事三農(農村、農業、農民)方向的少之又少。

但農業現代化,需要輸入新鮮血液,尤其需要懂技術和願意紮根農村的年輕人。90後願意迴歸農村,用自己所學習和掌握到的現代化技術和知識回饋這份土地,是農村和農業發展的福音。年輕人在職業選擇上應更加多樣化,而不是一味地求穩求富。雖然在農業問題上,90後與農民相比會缺乏經驗,但是超強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紮實的技術知識和管理能力,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一短板。

農業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升級,需要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其中。身邊有許多80後90後,也是大學畢業後回到農村,發展養殖業搞種植,對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馬獻同


未來三農該如何發展?本以為:

1、農村應持續響應國家提出的“振興鄉村”戰略,大量的惠農政策、惠民政策措施應加快推進和落實,爭取達到2019年建國七十週年時,在全國範圍內消滅貧困的宏大目標!

2、三農問題歷來是國家關注的重點,但我國的土地性質決定了,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附加值太低,土地也沒能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價值,但願將來的土地政策能逐步放開,讓農民增收;

3、留住知識化、技術化、年輕化的新型農民,通過優化現今的三農政策,逐步開放農村的土地政策,吸引城市有技術、有資金的工商業者,有興趣去農村創業,讓他們相信,到農村會大有作為,並全力助力三農各項經濟發展。

築巢引鳳,振興鄉村!未來的農村,將大有希望!


燕嶺葉


未來三農的發展,要走小城鎮的路子,將土地集中管理,或者前期可以一戶一田,雖然地塊有差異,但是,可以地塊差一點的多一點,這都是可以商榷的。

小城鎮就需要國家加大投入,讓農民朋友收入有個基本保障,鼓勵一些能人回家,帶領大家致富,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像當年搞特區一樣,打破一些條條框框,只要不違法,就可以從事,並且給予支持。

經濟條件好了,留住人了,農村消費上去了,什麼都好做了,現在是都去城裡搞建設了,雖然能掙些錢,但是,農村建設還是滯後很多,城鄉差別依然更大。


鳳過有聲


土地確權後,三農該如何發展,是擺在政府和億萬農民面前的首要任務。如果還走過去傳統農業發展的老路——一家一戶的經營耕作方式,顯然已不適合新時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必須改變傳統理念,認清國際農業發展趨勢,改變農業種植結構,提高中國農業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政府根據國際農產品市場出現的新變化,在不斷加大農業資金投入的同時,對農村農民在資金上也給予一定的扶持和補貼,併產生了積極的效果,使中國糧食生產連續十二年豐收。但是,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一直以來還在延續古老的種植方式,機械化水平相對國外落後很多,土地利用率不高,相反,種植的成本卻逐年增高,這就失去了和國外農產品的競爭力。如果我們不改變農業發展的方向,不改變延續數千年的耕作模式,中國的農業就會停滯不前,無法得到發展。所以,中國必須進行規模化種植,實行機械化作業,培養有頭腦懂科技,勇於創新的新型農民,這樣中國的農業才會迅速向前發展,中國的農村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農民才能真正意義富裕起來。


用心觸摸世界928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如何發展,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本屆政府正致力改變傳統農業模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趨提高,傳統農業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中國的三農問題也已經引起專家及國家的高度重視。

所謂三農,也就是指農民農村和農業。大家都知道,傳統農業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我認為,首先,要從農業模式上來一次變革。改變現有的農村所有制制度。現在農村土地確權已基本結束 ,然後根據不同地域的不同情況,來確定農業發展規劃,如發展鄉村旅遊、鄉村養老、現代農業種植和現代農業養殖業等。總之,把以往的小農經濟轉變成為規模規範化和現代智能化的大型的品牌農業,有農場主管理。

其次,農村發展規範化。我看新疆的模式可以借鑑。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自主承包,農民有生活小區、養殖區和種植區,但它的規模還沒離開小農經濟,還缺乏規範和規模化.農村城鎮化,要有一定的綠化和美化的生活區,勞動之餘要有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

第三,農民工人化.

農民把自己的農房或土地租給老大型的規模化的農場主,自己可以一方面收著租金,一方面給農場主做工人,按時上下班,老了有退休金和養老金,農民工人化.


潛伏者657


老朽來聊聊。“三農”說的就太大了,得說“農業、農村、農民”,現在的農業部也只敢說是“農業農村部”,都不敢說是三農部。說正題吧:

農業:翻天覆地的變革已經開始,小散弱差的農業形態將會逐漸被淘汰,工廠化、集約化、統一化,標準化的農業將會成為未來農業的主要形態。

農村:不再是貧窮落後的的代表,未來的農村,將是城市資源互補的“新農村”,農村將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不再有地域之分。

農民:農民將成為農業生產的產業工人,農民戶口將不復存在,戶籍制度將會取消,農民將會持續擁有土地,土地將以多種方式為農民發揮作用。

未來的三農,路還很長,目前面臨的問題還很多,還需要不斷的改革,不是近期能完成的,所以也只能展望一下。


火炎焱燚mzw㵘淼沝水


1、有機農業與旅遊聯姻

2,引進新農民到農村種地

3、有機農業與互聯網結合

4,是提出要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

5.是明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6.是提出了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任務要求。

7.是提出了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要求。要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著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

8.是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平武老臘肉


未來的農業將會有大的調整,有現在的分散經營變為有‘’大地主‘’經營,他們通過村委承包,村委和村民簽訂承包協議,‘’大地主‘’們種植、養殖各自拿手的產品;未來的農村將會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方面有一個更大的跨越,乾淨的街道,舒適的生活環境,絢麗的廣場文化。同時紅白理事會對移風易俗做出貢獻。村內會組織一個‘’為民服務隊‘’,為村內五保、孤寡老人和一些生產、生活不便的村民服務;未來的農民會更加遵紀守法,說話文明,做事周全。一部分在本村為‘’大地主‘’打工,小部分自主創業,但大部分還會外出打工掙錢,為了國家的建設,更為了自己家的小康而苦著、累著、幸福著。(本人見解)





-簾幽夢245


未來"三農"的發展,應該通過國家筆試錄取有文化,有科學思維能力的"才人”到基層服務崗位,指導農民參與創業,釋放農民大眾的智慧,為農村的農業,大小型企業和個體,開拓新的局面。因為科學是以知識為基礎,科學決定思維,思維決定思路!有"才人"開拓,分析破解難題是涉及基層土地,農牧業,企業和個人利益因素,需各方面妥善處理,迫切需要政策水平高,專業能力強,實踐經驗多,善於做農村帶頭人,引領農民做經濟工作的"才人″,搞新型農合,辦企業,把農村傳統的大小型企業和個人集合起來,利用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的創新農合,完善農民外出打工掙錢就業的新途徑。實行"有飯大家吃,有事大家謀"。眾人互助互扶共助創業成長,構建創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眾籌,匯眾資促發展,靈活高效滿足基層農合產品開發,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的需求,有效增加拓展農合新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