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王崑崙先生《紅樓夢人物論》中的大丫環“花襲人”

初讀《紅樓夢》的人,都知道,寶玉身邊有個大丫環,名字叫“襲人”。在所有有名有姓的丫頭裡,除了林黛玉帶來的小丫頭雪雁提了一筆以外,襲人是第一個正式出場的

大丫環

襲人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完全不像是一個丫頭的名字。

賈政剛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疑惑為什麼一個丫頭起了這麼個刁鑽的名字。

寶玉告訴父親賈政,因這個丫頭姓花,就根據古人的詩句“花氣襲人知驟暖”,隨口起了這個名字。結果招來父親的一通罵。

這段罵也很有意思,賈政說賈寶玉不務正業,專在濃詞豔賦上作工夫。其實,賈寶玉說的這兩句詩引用的是陸游的古詩《村居書喜》,原詩是“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賈政把陸游的詩罵成“濃詞豔賦”,足見賈政的肚子裡著實也沒什麼墨水,也是一種極大的諷刺。

解讀王崑崙先生《紅樓夢人物論》中的大丫環“花襲人”

至於為什麼給一個丫頭起這樣一個名字,有一位《紅樓夢》的批註者,根據作者塑造的襲人性格加以說明:“偃旗息鼓,攻人不意者,曰:襲。”這話的意思很清晰,一語道破天機,點明瞭襲人的性格。


研究“紅學”的索引派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襲人”者“龍衣人”也。也就是說,把“襲人”二字拆開,就是“龍衣人”三個字,指的是包著那塊寶玉的包袱。估且不把《紅樓夢》裡的小說人物引入對歷史的影射上去。但就書中情節看來,說襲人一直包圍著賈寶玉,倒也是事實。賈寶玉朝夕不離、關係最近的既不是王夫人和賈母,也不是林黛玉和薛寶釵,還真就是襲人。


襲人和寶玉的關係近到什麼程度?書中明文交待,她和寶玉是有過肌膚之親,做過男女之事的。這段情節發生在書中的第六回,寶玉夢遊太虛幻境,見到了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少女,瞭解到了男女之歡的事情,從而夢遺而。醒來後,襲人給寶玉換衣時就發現了不對。寶玉如實說出,羞的襲人掩面伏身而笑。寶玉亦素喜襲人柔媚嬌俏,遂強襲人同領警幻所訓雲雨之事。自此寶玉視襲人更比別個不同,襲人待寶玉更為盡心。

賈寶玉身邊美女如雲,而襲人,也是書中唯一一個和他實際發生性關係的少女。

解讀王崑崙先生《紅樓夢人物論》中的大丫環“花襲人”

襲人是個聰明人,她知道,她既不在賈母身邊,也不在王熙鳳身旁,不可能得到鴛鴦、平兒那種當權的地位。然而,既能進入怡紅院,就有閃耀發光的希望,問題就在於自己的決心和工作做得如何?

襲人已獲得了最有希望的處境,她最理想的命運就是爭得寶玉“姨奶奶”的地位。然而這又談何容易呢?首先,寶玉是多少強有力者共同爭奪的目標;其次,賈母、王夫人、鳳姐,層層上峰的通過,要看自己的努力夠不夠。第三,在怡紅院中,忠心於寶玉,又長的模樣兒出眾的,也還大有人在。至於寶玉本人呢,以能伺候平兒一回為“榮幸”,和金釧兒情形也有些暖昧等等,這在黛玉、寶釵眼中,都不是不成問題的;在襲人心上,分量自然更重得多。

解讀王崑崙先生《紅樓夢人物論》中的大丫環“花襲人”

若是像晴雯那樣任性任情,不計成敗;像紫鵑那樣只考慮黛玉的問題,從不設想到自己,也就少傷點腦筋。無奈這位襲人姑娘生來就精細,既看透環境困難,又不放棄自己的抱負,她只得一千個小心,一萬種涵養,事事求其妥帖,人人求其和好;若不如此,關係複雜形式危險的大觀園是“住不下去”的。

她和寶玉故意說,她家裡要明年贖她回去,入情入理地說出許多必然可以獲得出去的理由,說得寶玉信以為真,淚流滿面;這才有委委婉婉地提出:“果然留我,我自然不去”的道理。襲人是多麼善於擒縱啊!

史湘雲來了,和黛玉同住,襲人走去看見湘雲正在那裡替寶玉梳辮子,“不免動了真氣”,回去之後,就對寶玉說:“……只是你從今別進這屋子了,橫豎都有人服侍你,再不必來指使我。我仍舊還服侍老太太去。”(見第二十一回)一面說一面便在炕上閤眼倒下。於是兩個人嘔了一天一夜的氣。直到第二天早晨,寶玉又來遷就她,襲人便索性不踩他。果然寶玉被逼得只能表示決心,向枕邊拿起一個玉簪來,一折兩段,說道:“我再不聽你話,就同這玉簪一樣。”一場緊張的精神戰,到此才告一結束。

解讀王崑崙先生《紅樓夢人物論》中的大丫環“花襲人”

襲人的種種心事之中,還有最重要的一宗,就是釵黛之爭,究竟勝利屬於誰?難道她還不知道寶玉和黛玉是一路上的人嗎?可是她能看得出賈母王夫人等中意的不會是黛玉。寶釵所要寶玉走的道路,才正符合老爺太太的意願。何況寶釵既洽與情,又容易合作,所以她只有反林擁薛。此外,對於第一個握有實權最能影響鳳姐又得人愛戴的丫環平兒,第一個受人尊重又能影響賈母的丫鬟鴛鴦,她一向深相接納。至於其餘的各方面,除了寶玉奶媽李嬤嬤罵她是“妖狐”、晴雯始終和自己對抗以外,就連趙姨娘也說他的好話。

襲人為什麼正是晴雯針鋒相對的性格?因為晴雯是奴僕群眾明白堅定的判奴性的典型,而襲人恰好是奴僕中委屈婉轉以媚主求榮的奴才代表。因踩踏也是和許多天真無忌要求自由生活在大觀園中的少女們走著完全相反的道路。她對她們吟詩、賞雪、鬥草、簪花,毫無興趣。凡是寶玉越高興,她就越擔心。寶玉越和黛玉、湘雲或別的女孩子親近歡樂,她就越緊張。她辛辛苦苦、云云秘密、提心吊膽、日夜不遑。只是為了想替主子們來防範控制寶玉,使他不要跌出常軌,惹出禍亂。因此儘管寶玉有時還不免對她存著模糊的好心,可是她終於造成和寶玉越來越深刻的矛盾關係。

襲人得到怎樣的結局呢?

寶玉出了家,她本想一死,但怕對不起賈府。回到自己家裡死吧?又怕對不起哥哥。她只好嫁了優伶蔣玉函。嫁後,才知道丈夫對她又那麼好,自然也不應當對不起丈夫了,結果就只好活下去。這是續作者給予襲人的難堪的嘲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