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昆仑先生《红楼梦人物论》中的大丫环“花袭人”

初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宝玉身边有个大丫环,名字叫“袭人”。在所有有名有姓的丫头里,除了林黛玉带来的小丫头雪雁提了一笔以外,袭人是第一个正式出场的

大丫环

袭人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完全不像是一个丫头的名字。

贾政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疑惑为什么一个丫头起了这么个刁钻的名字。

宝玉告诉父亲贾政,因这个丫头姓花,就根据古人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随口起了这个名字。结果招来父亲的一通骂。

这段骂也很有意思,贾政说贾宝玉不务正业,专在浓词艳赋上作工夫。其实,贾宝玉说的这两句诗引用的是陆游的古诗《村居书喜》,原诗是“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贾政把陆游的诗骂成“浓词艳赋”,足见贾政的肚子里着实也没什么墨水,也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解读王昆仑先生《红楼梦人物论》中的大丫环“花袭人”

至于为什么给一个丫头起这样一个名字,有一位《红楼梦》的批注者,根据作者塑造的袭人性格加以说明:“偃旗息鼓,攻人不意者,曰:袭。”这话的意思很清晰,一语道破天机,点明了袭人的性格。


研究“红学”的索引派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袭人”者“龙衣人”也。也就是说,把“袭人”二字拆开,就是“龙衣人”三个字,指的是包着那块宝玉的包袱。估且不把《红楼梦》里的小说人物引入对历史的影射上去。但就书中情节看来,说袭人一直包围着贾宝玉,倒也是事实。贾宝玉朝夕不离、关系最近的既不是王夫人和贾母,也不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还真就是袭人。


袭人和宝玉的关系近到什么程度?书中明文交待,她和宝玉是有过肌肤之亲,做过男女之事的。这段情节发生在书中的第六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了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少女,了解到了男女之欢的事情,从而梦遗而。醒来后,袭人给宝玉换衣时就发现了不对。宝玉如实说出,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贾宝玉身边美女如云,而袭人,也是书中唯一一个和他实际发生性关系的少女。

解读王昆仑先生《红楼梦人物论》中的大丫环“花袭人”

袭人是个聪明人,她知道,她既不在贾母身边,也不在王熙凤身旁,不可能得到鸳鸯、平儿那种当权的地位。然而,既能进入怡红院,就有闪耀发光的希望,问题就在于自己的决心和工作做得如何?

袭人已获得了最有希望的处境,她最理想的命运就是争得宝玉“姨奶奶”的地位。然而这又谈何容易呢?首先,宝玉是多少强有力者共同争夺的目标;其次,贾母、王夫人、凤姐,层层上峰的通过,要看自己的努力够不够。第三,在怡红院中,忠心于宝玉,又长的模样儿出众的,也还大有人在。至于宝玉本人呢,以能伺候平儿一回为“荣幸”,和金钏儿情形也有些暖昧等等,这在黛玉、宝钗眼中,都不是不成问题的;在袭人心上,分量自然更重得多。

解读王昆仑先生《红楼梦人物论》中的大丫环“花袭人”

若是像晴雯那样任性任情,不计成败;像紫鹃那样只考虑黛玉的问题,从不设想到自己,也就少伤点脑筋。无奈这位袭人姑娘生来就精细,既看透环境困难,又不放弃自己的抱负,她只得一千个小心,一万种涵养,事事求其妥帖,人人求其和好;若不如此,关系复杂形式危险的大观园是“住不下去”的。

她和宝玉故意说,她家里要明年赎她回去,入情入理地说出许多必然可以获得出去的理由,说得宝玉信以为真,泪流满面;这才有委委婉婉地提出:“果然留我,我自然不去”的道理。袭人是多么善于擒纵啊!

史湘云来了,和黛玉同住,袭人走去看见湘云正在那里替宝玉梳辫子,“不免动了真气”,回去之后,就对宝玉说:“……只是你从今别进这屋子了,横竖都有人服侍你,再不必来指使我。我仍旧还服侍老太太去。”(见第二十一回)一面说一面便在炕上合眼倒下。于是两个人呕了一天一夜的气。直到第二天早晨,宝玉又来迁就她,袭人便索性不踩他。果然宝玉被逼得只能表示决心,向枕边拿起一个玉簪来,一折两段,说道:“我再不听你话,就同这玉簪一样。”一场紧张的精神战,到此才告一结束。

解读王昆仑先生《红楼梦人物论》中的大丫环“花袭人”

袭人的种种心事之中,还有最重要的一宗,就是钗黛之争,究竟胜利属于谁?难道她还不知道宝玉和黛玉是一路上的人吗?可是她能看得出贾母王夫人等中意的不会是黛玉。宝钗所要宝玉走的道路,才正符合老爷太太的意愿。何况宝钗既洽与情,又容易合作,所以她只有反林拥薛。此外,对于第一个握有实权最能影响凤姐又得人爱戴的丫环平儿,第一个受人尊重又能影响贾母的丫鬟鸳鸯,她一向深相接纳。至于其余的各方面,除了宝玉奶妈李嬷嬷骂她是“妖狐”、晴雯始终和自己对抗以外,就连赵姨娘也说他的好话。

袭人为什么正是晴雯针锋相对的性格?因为晴雯是奴仆群众明白坚定的判奴性的典型,而袭人恰好是奴仆中委屈婉转以媚主求荣的奴才代表。因踩踏也是和许多天真无忌要求自由生活在大观园中的少女们走着完全相反的道路。她对她们吟诗、赏雪、斗草、簪花,毫无兴趣。凡是宝玉越高兴,她就越担心。宝玉越和黛玉、湘云或别的女孩子亲近欢乐,她就越紧张。她辛辛苦苦、云云秘密、提心吊胆、日夜不遑。只是为了想替主子们来防范控制宝玉,使他不要跌出常轨,惹出祸乱。因此尽管宝玉有时还不免对她存着模糊的好心,可是她终于造成和宝玉越来越深刻的矛盾关系。

袭人得到怎样的结局呢?

宝玉出了家,她本想一死,但怕对不起贾府。回到自己家里死吧?又怕对不起哥哥。她只好嫁了优伶蒋玉函。嫁后,才知道丈夫对她又那么好,自然也不应当对不起丈夫了,结果就只好活下去。这是续作者给予袭人的难堪的嘲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