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入門咖啡?

meng0130


新手如何入門咖啡?其實,我覺得不要著急先學著如何做,得要先學會如何喝。


1


如何你連意式、美式、拿鐵、卡布奇諾味道都分不清,那你做出來的會少了一份情感的投入!


還有想學做咖啡,還得把咖啡器具摸清,除了咖啡機、磨豆機以外、還有手衝壺、電子秤、濾杯、分享壺、摩卡壺、法式濾壓壺、虹吸壺等等。


新手想學好咖啡只有三種途徑:


1.去咖啡館打工,(推薦)這種在你時間允許的條件下,還是非常不錯的,一邊掙錢、一邊偷師學藝,而且咖啡館裡的人一般都特別好相處,能交到不少的朋友,開括自己的眼界,也能學到咖啡的文化知識。


2.靠自學成才,(不推薦)這種需要你本人有極大的毅力之外,還要花大把大把的時間自己研究自己琢磨,不僅如此,還要有一筆的花銷支出,你得買咖啡器具才能做咖啡吧,不然你只能用咖啡粉或掛耳咖啡練習沖泡,說實話,沒多大意義。


3.報咖啡培訓班,(半推薦)這種說實話也挺好的,如果你要速成的話,建議還是跟著培訓班系統的學習,辛苦一點大概一個月左右,你就能入門了,當然不同階段的小白報的課程可能也會不一樣,如果你是之前從未接觸咖啡的小白,還是從0慢慢學起,別急於求成。


2


對於新手真的一心想學做手衝咖啡話,操作的步驟如下。


1.先準備好濾杯和濾紙,濾紙需要對摺下邊緣保證更貼邊。然後先用水將濾紙浸溼以免晃動,方便後面更好的沖泡。

2.準備25克新鮮烘焙咖啡豆,要適合手沖和滴漏式咖啡用的,一般烘焙在中深度以下的咖啡豆都可以。

3.將咖啡豆磨粉,無論是手搖式的還是電動磨豆機,記得磨中粉!與白砂糖顆粒差不多大小。

4.將磨好的咖啡粉放入濾紙種,輕輕搖平。

5.準備好已燒開只88℃的水,導入手衝壺,準備開始衝咖啡了。(手衝咖啡水溫根據所用咖啡豆來調整,一般控制在85-92℃之間。)

6.悶蒸。往咖啡粉中心緩緩注水,注意控制速度和水位,當注水量到50毫升時(一般為咖啡粉的1.5-2.5倍),停止且等待20-35秒鐘,此為悶蒸,很重要哦。

7.悶蒸時間過後,繼續從中間緩緩注水,慢慢往外打圈,記住不要打圈至外圍。注水過程中控制好流速和時間,25克粉需水量為420-550毫升,具體按需決定,整個沖泡過程控制在2分50秒到3分30秒。

8.拿掉濾杯濾紙和咖啡殘渣,將下部雲朵壺中的咖啡給小夥伴一起分享吧。可以根據喜好加糖和奶。


————End————


咖啡貓叔


很多人接觸咖啡,都是從雀巢速溶開始,可是你會發現,越來越多人在你面前裝X,告訴你速溶不算咖啡,“地下鐵”、“90度”之類的店,賣的都只是“糖水咖啡”,甚至連星巴克的咖啡都是不上檔次的低端咖啡!聽到這樣的話,你的第一反應是不爽,但是又不願意請教,也不肯查資料從零學起。沒事,三分鐘,讓你學會咖啡裝逼技巧。


先說咖啡分類,先別管什麼拿鐵、卡布奇諾、藍山、單品、虹吸、滴濾……稀奇古怪的詞語太多,到了咖啡店看都看不懂,我們又不願意在高級場合喪失逼格,只好看到別人點什麼自己就點什麼。別怕,你只要記住唯一法則:“點單品咖啡,不加糖不加奶,大口喝完。 ”喝完你還可以說一句:“嗯,口感很醇厚。”整個場面被你HOLD住。


好吧,我知道你求知若渴,不滿足於膚淺表面,做筆記吧,以下全是硬貨!


首先,我們可以籠統地把咖啡分成三個分類:意式濃縮(Espresso),美式咖啡(滴濾),手工咖啡(包括手衝、法壓壺、愛樂壓等)。


一、先說意式濃縮。

通常咖啡店都有一部意式機,用的是意式拼湊豆,“由高壓衝過研磨成很細的咖啡粉衝出咖啡”,這就是所謂的意式濃縮(Espresso)。人們在咖啡館喝到的拿鐵、卡布奇諾、康寶蘭、焦糖瑪奇朵、摩卡咖啡等,都是在意式濃縮的基礎上加上牛奶、奶油、巧克力製作而成的……網上有很多“一張圖讀懂咖啡”,感興趣可以搜來看看。


二、再說說美式咖啡。

它有兩種做法,第一種就是把一杯“意式濃縮”倒進大杯子,再加三倍的白開水,隨意加糖加奶。第二種是用美式咖啡機制作出來的滴濾咖啡。——美式咖啡機和意式咖啡機的最大區別就是沒有加壓,機器自動煮好開水,自動注入咖啡粉,自動滴濾,稍等片刻就能享用一大壺咖啡。美式咖啡機有兩大缺點,由於沒有加壓,所以無法做成濃縮咖啡,也就不能用來製作卡布奇諾、焦糖瑪奇朵之類的花式咖啡;而且由於總在咖啡粉中心注水,導致部分咖啡粉會過度萃取,口感不均衡。所以,專業級咖啡愛好者很鄙視美式咖啡,稱之為“洗襪子水”。即便如此,追求快捷的美國人還是很喜歡這種咖啡,幾乎每個家庭和公司都會有一臺這樣的咖啡機,這就是標準的“美式咖啡”。


三、最後說說單品咖啡。

上面我們提到的意式濃縮和美式咖啡用的都是拼湊豆(相當於調和油),而單品咖啡則只用一種咖啡豆(相當於純花生油、橄欖油、山茶油)。專業級咖啡愛好者為了品嚐咖啡豆本身的酸苦味道,會選擇單一的咖啡豆,手磨15克咖啡粉,在杯子上放一張濾紙,有技巧地用85攝氏度熱水沖泡,這種咖啡就叫做“手衝”。(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的片頭裡汪涵就是在做手衝咖啡。)當然,單品咖啡還可以用“法壓壺”、“愛樂壓”、“冰滴”,甚至“虹吸壺”等方式來製作。表面上看,單品咖啡的製作方法和泡茶的原理很相似,但是細節上有很多不同,包括咖啡粉劑量、磨豆工具、萃取時間,水溫,甚至澆開水的角度等等……單品咖啡豆最常見的有曼特寧、耶加雪啡、哥倫比亞咖啡等等。喝的時候一般不加糖不加奶,以免破壞咖啡原本的味道。


最後說說為什麼很多人會鄙視速溶咖啡。


只要你喝過現磨咖啡,就會發現從磨豆子開始到喝完咖啡的半個小時內,咖啡的濃香會一直霸道地佔領房間的每個角落,久久不會散去。一個辦公室煮咖啡,整層樓都會瀰漫咖啡香。再拿豆漿舉例子,如果把煮好的豆漿去渣,把豆漿烘乾,剩下可以食用的“豆漿粉末”,加防腐工藝,包裝起來,然後你買回家用白開水衝開來喝……你覺得這還是豆漿嗎?何況,每個人喝咖啡加糖加奶的份量都不太一樣,而三合一速溶早已經把比例調好,早就失去了個性。


關於咖啡的細節很多,如果你想深入瞭解,推薦一本書《咖啡品鑑大全》,從咖啡的認識到咖啡烘焙技術,以及正確的研磨與萃取方式,都有清楚詳盡的解說。最後再提一個細節:摩卡咖啡和摩卡壺是兩碼事,前者是一種花式咖啡,要用意式咖啡機制作出意式濃縮才能調製而成;後者是一種咖啡壺,煮出來的只能說接近意式濃縮,但是遠遠不夠。一般不建議新手購買摩卡壺,太難掌握火候,煮出來基本上就是中藥。


咖啡初學者沒必要去追求單品咖啡,因為你喝不出來,還不如偶爾去咖啡店喝一些花式咖啡,喝著玩就足夠了。如果你已經開始上癮,花1000元買一部帶磨豆功能的美式咖啡機,喝到有一定品鑑能力了,再升級意式咖啡機。買意式咖啡機至少要選五六千以上的,不然壓強不夠,做不出好咖啡。


PS:任何咖啡,不加糖不加奶,都叫黑咖啡。包括速溶。


最後附上一張網上到處可見的圖……


什麼值得思考


如果你要做濃縮咖啡:請用咖啡機旁邊的抹粉器接五秒鐘的粉,然後放入咖啡機,接60ml的濃縮咖啡汁,即可,就一小杯,自己喝或者端給客人都行。

美式咖啡:剛才的濃縮汁60ml加上水即可,熱的用紙杯,冰美式用塑料杯。

卡布奇諾:濃縮咖啡➕奶即可。(如果是熱卡布奇諾,就用加熱棒蒸汽加熱即可,然後倒入)如果是冷卡布奇諾,濃縮咖啡直接加入冰塊和奶即可,最上面用一點奶打點氣泡倒入即可。

拿鐵,其實這個和卡布奇諾區別不大,就在於奶泡薄一點。

海鹽焦糖拿鐵:加20ml海鹽,其餘和拿鐵一樣。

香草拿鐵:一樣是加20ml香草,其餘和拿鐵一樣。

摩卡:這個是加巧克力醬20ml,倒入,其餘和拿鐵一樣。


李三萬的三萬裡


新手如何入門咖啡?分職業咖啡師、業餘愛好者2種。

業餘愛好者

入門

市面上有很多本咖啡知識的入門書,比如《世界咖啡地圖》、《世界咖啡學》、《精品咖啡學》等等,都是系統瞭解咖啡知識不錯的方法。

從咖啡豆的種植到製成一杯咖啡,書中都有詳細的說明。不同的書籍各有側重,看一看目錄,找一找自己感興趣的側重點。

實操

實際上,衝速溶咖啡就是一種最基礎的咖啡衝煮操作。在速溶咖啡包裝上,有2個貫穿所有咖啡衝煮的數據:水溫和水量。

水溫能影響咖啡萃取的產地;水量,用專業的說辭,就是水和咖啡粉的比例,簡稱水粉比

第二簡單的,就是衝煮掛耳咖啡。俗稱精品咖啡的旅行裝,掛耳咖啡操作起來也十分簡單。按照包裝上的指示,再配一個手衝咖啡的打圈手勢,掛耳咖啡就完成了。

掛耳咖啡的進階版,手衝咖啡。這需要更多的技術,瞭解咖啡粉的研磨度、水溫和水粉比。

手衝的器具有很多,例如法蘭絨、虹壓壺、聰明杯、愛樂壓、法壓壺等等,嘗試過一般手衝壺,不妨試一試這一些手衝器具。

職業咖啡師

做職業咖啡師,必須接受職業的訓練。有一門職業咖啡師必須瞭解課程——意式咖啡。如何萃取、融合、拉花都是意式咖啡的必修課。

要掌握這一些有2種方法:要麼到連鎖咖啡店,從兼職做起;要麼參加咖啡職業培訓課程。這兩種方式都是最快捷、最專業的學習途徑。至於以後的路要怎麼走,入行了就會知道啦。

無論是哪一種,多喝咖啡多比較就是硬道理。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嘿鳥咖啡圈


咖啡作為世界第二大期貨(第一大期貨是石油),是世界上除了淡水之外的第一大飲料,銷量遠高於可樂和茶葉,如此多的人都喝說明這是一個人人都愛的“神飲”。

如果你準備自己做一杯咖啡又不知從何入手,如果你想入手咖啡,可以參考下面王森學校老師的引導,教你新手入門術。

咖啡師在國外是類似於西點師的職業,對技術有相當的要求,就像我們能烘焙出一個糕點,卻做不出西點大師的花樣和味道。而同樣一種食材,比如雞蛋,炒著吃和煮著吃味道完全不同,這在咖啡上也一樣,不同的器具和製作方法對會讓味道完全不同。

作為一個新手技術是最大難題,如果選擇和操作不當,很可能會做出世界上最難喝的苦水咖啡,會使你誤解咖啡就是這個味道,這麼難喝。所以新手選擇器具應儘量選擇技術含量低,又能體現咖啡豆原味的類型。

濾紙衝煮法是最簡單的咖啡沖泡法,還是人數少的最佳沖泡法。濾紙為一次性使用,用後即棄,比較衛生,也容易清理。開水量可根據個人口感濃淡的喜好適當調整,沖泡咖啡的重點與布袋沖泡法類似,選擇烘焙時間較長的咖啡豆磨成粉狀,用五分鐘的時間沖泡,咖啡裡所含有的成份便會充分析出。

若喜歡喝味道稍淡的咖啡,咖啡豆份量可稍增加,但是顆粒需要磨得較大,並且沖泡的時間要縮短。濾紙須和過濾器搭配使用,過濾器通常是塑料製品、也有陶製品,不過若要注入的是沸水,應使用塑料製品為佳,較陶製不易導熱。過濾器和濾紙可依照衝的咖啡份量,選用大小不同的型號。

滴漏器有兩孔與三孔之分,在此使用三孔式。注入開水用的壺口最好是口尖細小,這種比較適用,可以使開水垂直地倒於咖啡粉上。

【沖泡的重點】

1.一人份的咖啡粉10 - 12g,開水約120ml。

2.喜歡清淡咖啡的人,粉量約每人/8g左右比較適宜。

3.喜歡濃苦味的人,粉量可在一人12g左右,充分蒸煮後再慢慢的開始注入。

4.注開水用的壺將水注入杯中7-8分滿的量,會比較容易操作,開水量因人數多少而準備。

5.過濾的咖啡液不要滴落到最後一滴,稍留殘餘(倘若全部滴完可能有雜質、雜味)。

6.將燒杯加溫而不到沸騰的程度再注入咖啡杯。

7.這種方法和虹吸式一樣,技術很重要。一開始可能衝出來的咖啡酸味很重,因此除了出水量不好控制之外,還和咖啡本身的品質(新鮮度等)以及顆粒粗細有很大的關係。

【沖泡方法】

1.將濾紙折成漏斗狀。

2.放置於用熱水加溫過的咖啡壺(公壺)的上面,然後將研磨好的中研磨咖啡粉(一人份約兩勺,約12g)放在濾紙上。

3.再將煮好的開水(95攝氏度)由中心輕輕倒入。

4.咖啡液受到引力作用滴下來,等約25秒。

5.再準備注入第二次開水。

6.等到咖啡粉末再次膨脹且咖啡開始向下方的壺中滴落時,要注意注入的水量,太多咖啡稀薄清淡,太少則苦味強(每一人份放入兩勺,約12g粉末,開水量為120ml)。

7.最後,當咖啡液完全流入滴落下方的壺中,即可將濾壺移開。

8.將咖啡倒入已經溫好的杯中即可。


美食那些事兒


煮好一杯美味的咖啡,是一項很有趣味並帶有一定挑戰性的樂趣,咖啡的風味有很多,我們常見的有意式濃縮咖啡,美式咖啡,拿鐵咖啡,卡布奇諾,瑪奇朵等……


圖為意式濃縮咖啡,來源度娘娘🤦‍♂️

這個問題俺給你一個比較好的建議,正好俺也剛開始玩咖啡,給你推薦這本書:《世界咖啡地圖》

裡面關於咖啡的介紹的非常細緻,教會你對咖啡的瞭解,怎樣煮好一杯美味的咖啡☕️。

主要介紹了3大內容。

1.認識咖啡

2.從生豆到一杯咖啡的旅程

3.咖啡產地


裡面有關於各種咖啡的介紹,同時告訴你他的煮法



道友若是有機會一起交流啊😄😄

也可以看看俺的另外兩個回答,這裡沒法直接分享

1.意大利咖啡有什麼特點?


2.什麼是精品咖啡?


咖啡圈


見到有人問“咖啡該如何入門”,突然感覺心裡被觸動了一下:為什麼我們會提出這個問題呢

我現在身處美國。在美國,大體上是沒有人問咖啡該如何入門的。很多家庭裡,媽媽一早就會衝煮好一大壺咖啡供家人享用;隔壁阿姨也會做咖啡;街頭早餐店也多有咖啡賣;週末常去的教堂裡也有免費咖啡喝。小孩子聞著咖啡香長大,他們是不太可能會問“咖啡該如何入門”的。正如在中國沒人會問“喝茶該如何入門”。

缺乏家庭傳統和咖啡大環境是我們不懂咖啡的根本原因。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要多喝咖啡、多做咖啡。對於初學者,“喝”更加重要。我的意思是,與其一開始就購買各種咖啡器具在家裡自己搗鼓如何做咖啡,不如每天去隔壁咖啡館喝一杯滴漏咖啡,這樣反而能更快建立對咖啡的正確認識,快速入門。

在美國,其實也不是人人都是咖啡專家,大多數人也只是平常而隨意喝著咖啡而已;我沒去過意大利,但我想情況應該差不多:專家是少數,大多數人只是喝得多而已。但這些普通的民眾都很有自信:他們不曾懷疑自己喝的是假咖啡。所以我想,如果我們也能隨意、輕鬆、長期地喝著咖啡,那麼就算入門了吧。

下面具體談談步驟。

首先得了解一下咖啡的基本知識。

其實不用多,瞭解下面三個方面即可。

1. 能夠區分純咖啡(黑咖啡)和咖啡飲品。走進咖啡店,你會發現菜單上密密麻麻羅列著各種飲品:濃縮咖啡、美式咖啡、卡布奇諾……它們都是什麼東西?都是咖啡嗎?你不用懂所有飲品的構成,但有個基礎知識是必須懂的,即什麼是純咖啡。一般咖啡店裡只有兩種咖啡是純咖啡: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和滴漏咖啡。其他飲品都是在純咖啡的基礎上添加其他東西而製成的“咖啡飲品”,比如卡布奇諾是Espresso加奶,美式咖啡是Espresso加水。懂得這個區分很重要,懂得這個基礎你才能明白——什麼才是咖啡真正的味道。(以下“咖啡”一次便是指純咖啡,而非咖啡飲品。)

2. 懂得一杯咖啡的大體由來:咖啡果實的採摘->咖啡豆處理(成為生豆)->烘焙->研磨(成為咖啡粉)->衝煮(萃取)->咖啡。一般咖啡店只負責研磨和衝煮兩個步驟,所以會配備磨豆機和咖啡衝煮設備。

3. 咖啡成品(咖啡液)大體分兩類:Espresso和滴漏咖啡。Espresso是使用Espresso咖啡機以9個大氣壓的壓力迫使熱水穿過咖啡粉而製成,味道極為濃郁,初學者未必接受得了;滴漏咖啡可使用手衝濾杯、滴漏咖啡機、愛樂壓、虹吸壺、法壓壺製作而成,味道沒Espresso那麼濃郁,黑咖啡可以從這開始喝起。

接下來就是要多喝咖啡

就我所見,大多書籍、教程、課程一上來就教人如何衝煮咖啡,而忘了首先讓學員建立起對咖啡味道的正確認識,這有點像只教招式不教內功了。所以我在這裡強調一下,想要真正入門咖啡,必須對咖啡味道建立一個正確的深刻的認識。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多喝黑咖啡,天天喝、長期喝,喝多了,就自然對咖啡味道記憶深刻了。

1. 喝咖啡多了,你才會建立起咖啡味道的“標準感受”,也就是知道一杯咖啡的味道正確與否。比如說你長期喝星巴克的滴漏咖啡(Brewed Coffee),你就會記住這種味道。有一天你在家使用法壓壺和相同的咖啡豆嘗試自己做咖啡,你就會發現,只要自己喝上一口,就能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是濃了?還是淡了?是水溫不夠,還是浸泡時間不夠長?——你大體能知道改進的方向。如果不知道味道標準,做上多少次咖啡也沒意義。

2. 如果你對多種咖啡都建立了深刻的味道記憶,那麼你會自然而然提高了咖啡品鑑力。再比如說你長期喝星巴克的滴漏咖啡,某一天你喝到精品咖啡,那麼你就能比別人產生更深刻的對比感受;又比如說你長期喝耶加雪啡單品咖啡,那麼再去品鑑瑰夏,那麼自然而然就能明白為什麼瑰夏比耶加雪啡高級。如果你對大多數咖啡的味道都記憶尤深,張口就能說出特點和區別,你即便不是專家也離專家不遠了。

總之,咖啡味道的認識是靠喝出來的,喝得越多,記得越深。當然,前提是要喝符合一定標準的咖啡。

符合初學者的黑咖啡製作方法

製作咖啡需要兩樣東西:咖啡粉和衝煮器具。如果你選擇咖啡豆,那麼還得購買一個磨豆機。

1.先說衝煮器具。

初學者選擇咖啡衝煮器具,我覺得關鍵在於兩點要求:一是簡單,二是出品穩定。其次嘛,最好能便宜點。

最符合以上要求的器具莫過於——法壓壺。只要放入咖啡粉,加熱水泡個4分鐘,便可以喝到真正的黑咖啡,還有比這更容易的事嗎?


2. 其次是美式滴漏咖啡機。大多數美式滴漏咖啡機操作是非常簡單的,只需放入咖啡粉和水,便可以一鍵衝煮。有的型號還配有磨豆機,磨豆和衝煮都可以實現全自動。是初學者的好選擇。


2.再說咖啡粉/豆的購買。

我們應該買咖啡豆還是咖啡粉?老手肯定是說豆。但對於新手而言,買豆的話會不知道該如何研磨——我也曾是新手,被研磨問題折磨過。所以我覺得,與其止步於研磨,不如以簡單快捷的方法喝上真正的咖啡再說。畢竟“喝上真咖啡”才是第一要務,精益求精的事情日後再說。所以我建議買咖啡粉,或者買咖啡豆的同時讓商家研磨好。

老咖會說,咖啡粉難以保持咖啡風味,過不了兩三天天就會風味全無。我倒覺得親身感受咖啡風味流失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況且,只要每次購買4-5天的粉量,加上密封保存,那麼這期間的體驗就會不錯。

最後談點中國特色。現在淘寶上賣咖啡豆/粉的商家很多,部分商家烘焙質量是不過關的,購買需謹慎。新手還沒建立起咖啡味道的正確認識,不易分辨某個商家豆子的好壞,所以一開始最好還是購買有品牌的商業咖啡粉,其次是有聲譽的當地咖啡店的豆/粉。等自己的品鑑能力上來了,再享受網購的便利。

入門之後

如果你能掌握以上知識,並且也喝了一年半載的咖啡,我相信你已經入門了。入門之後該怎麼玩?

1. 嘗試一下喝Espresso。很多人,甚至很多美國人都認為Espresso是不能“take it black”的,必須加糖加奶或加水。但如果你想做好一杯Espresso,那麼無論如何你得喝一下純的Espresso的。來吧騷年!含一口Espresso在嘴裡,讓極為濃郁的咖啡鋪滿你的味蕾,再慢慢嚥下去體驗一下回味,你會打開一扇意式咖啡的大門。如果你喝多了,喜歡上了,你就可以購買一臺家用Espresso機,在家做Espresso、卡布/拿鐵……

2. 提高咖啡衝煮質量。你可能會購買電子秤、溫度計、計時器等等科學器具用以提高你的咖啡質量,更可能折騰手衝壺和濾杯、塞風壺、愛樂壓、摩卡壺等等其他器具,玩得不亦樂乎。

3. 開始咖啡旅行。去那些咖啡大國看看,去那些咖啡產地看看,體會當地咖啡文化,瞭解咖啡習俗的地區差異,你會知道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古巴人喝Espresso必須加糖,土耳其咖啡與Espresso不遑多讓,美國還有牛仔咖啡……


一個咖啡迷


要自己煮制咖啡其實很簡單 最基本的買法壓壺自己沖泡 想要有點技術的可以買手衝壺 這個需要技術含量 不過多練習就好了 也很簡單

品嚐咖啡的話最基本的四步就是:聞香 吮吸 確定 描述

聞香 其實每款咖啡豆都有不同的產區 加工方法不同味道也就不同 聞香主要是第一感覺能知道它的香味從而認識它的產區和加工方法

吮吸 主要是品嚐 要像喝湯一樣的大力吮吸 讓咖啡充斥口腔 從而瞭解這款咖啡的酸度和醇度

確定 是指這款咖啡所給你帶來的感受 包括它的香味 酸度 醇度

描述 當你品嚐完一杯咖啡 你要能夠把這款咖啡帶給你的感覺通過語音來表達出來 給一同品嚐的人向他們描述你的感受


Linfreedom


如何品味和了解一杯咖啡的真正風味和各產地咖啡的區別,現在將自己的一些經驗做下總結同大家分享。

首先要告別幾個誤區——咖啡是苦的、咖啡很貴、咖啡味道都差不多、自己動手做咖啡繁瑣麻煩

咖啡其實是一種水果。味道香而不苦或是酸酸甜甜的。咖啡跟可樂一樣便宜。製作咖啡並不繁瑣。

咖啡是長在樹上的果實,看起來很像櫻桃,有著水果的酸甜和果香,當你喝到一杯擁有優質果酸的咖啡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不要喝到酸的咖啡就覺得是怪味,如果存在這樣的心理暗示,會容易走入誤區。但如果只是苦味,那絕對不是好咖啡。


草原上的白球鞋


入門並不難,最難的是要對自己誠實。你要問問自己,你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想了解咖啡嗎?你想了解什麼呢?誠實回答這樣的問題,找到方法就不難了。

咖啡是飲品,入門咖啡,總體算是培養餐飲類的愛好。

那麼重點就是自己去品嚐。

咖啡可以簡要劃分為兩大類,加牛奶的和不加牛奶的。

加還是不加,都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不認為加奶的咖啡就比不加奶的低檔。

總體來說,我推薦從牛奶咖啡入門。牛奶天然有甜度,可以極大的中和掉咖啡的苦味。對於初入門的人來講,容易接受些。何況,使用品質好的牛奶,本來就是可以咖啡加分的。

牛奶咖啡有很多種款式,普通的就有卡布奇諾和拿鐵。拿鐵是最容易入口的,牛奶多,混合充分,味道最中和。卡布奇諾泡沫蓬鬆,與咖啡分層明顯,喝起來稍微有些苦。

拿鐵和卡布奇諾喝順口了,可以升級到特濃瑪奇朵。

有時候店家會問你,要單份還是雙份。只是只咖啡的量。第一次的話,建議點單份的就好了。瑪奇朵就是指加在咖啡上面的一小塊奶沫。喝的時候口感是比較奇妙的。香濃略苦的咖啡,帶一口綿軟的小奶沫,非常性感。升級版就是雙份的,咖啡勁道十足,很苦。不過喜歡這種口感。

這些都熟悉了之後,還可以試試一種叫朗閣的,lungo,就是特濃咖啡加長版。通常特濃咖啡的製作時間,即開機萃取時間是接近的,朗閣就是時間長一點,注入咖啡粉的水分會很多。朗閣的咖啡油脂味道會很淡,整體味道都相對比較淡。這是一種偏門喝法,貌似北京的店一般不會做。也許你提要求有人會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