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安思順,昭武九姓胡人,說是玄宗朝著名邊將,其實卻並不為人所知。但此人前後牽繫甚廣,安史之亂前的幾乎每個歷史節點皆有他的存在,其歷史影響甚至在四印節帥王忠嗣之上,委實一位不可忽略的政局大擘。今且為其複雜的一生梳理則個,藉此盡展叛亂前後唐廷內外各股勢力的來龍去脈,恩怨糾葛。

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此人僅長郭子儀兩歲(約生於公元695年),軍中資歷卻不淺。父親安波注,乃玄宗初期頗為倚重的胡族將領,官至右羽林大將軍。而安波注的兄長安延偃則是安祿山的繼父,故此,安思順按年齡算,是安祿山無血緣關係的堂兄。兩人自小玩在一塊,安思順對這位堂弟奸滑殘忍的本性自是知根知底了。

由於其父軍方大員,安思順年方弱冠便投身軍營,開元二載隨薛訥大軍反擊吐蕃,立下赫赫戰功。開元九載升至洮州刺史,莫門軍使,成為隴右抗蕃前線上重要一員。

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要說明安思順,想不搭上哥舒翰是不可能的。哥舒翰的父親哥舒道元曾任安西副都護、赤水軍使,在哥舒翰四十歲那年就不幸病逝了。故而一向放縱灑脫的哥舒不得不在長安守喪三年。也正是這段日子,某些京官對他的輕視與羞辱讓生來自負的哥舒自始發狠做人,投身河西節度使王倕帳下,成為一名戍邊的猛人。隨著一波波軍功的建立,後來兼領河西節度的王忠嗣覺得此漢任俠仗義、果勇過人,據功擢升其為大斗軍副使,正使便是安思順,兩人的命運線自始絞在一處。本來安思順無論軍齡年齒均比哥舒翰高,又是他上司,哥舒翰怎麼也該給點面子他的。誰知道哥舒心裡死活不服安思順,認為他也就點皮毛本事,整天懟人家,搞得連王忠嗣都挺尷尬了。

王忠嗣,玄宗初期抗蕃名將王海賓的獨子,因其父早年多為玄宗貼身護衛,在武街戰役不幸陣亡後,玄宗憐其境遇,收為養子,自幼已展露非凡的軍事才華。隨著能統軍打仗、駐邊節鎮的薛訥、王晙、郭知運、郭虔瓘、呂休璟、阿史那獻、論弓仁、張孝嵩、張知運、王斯斛、王倕、皇甫惟明、蕭蒿、牛仙客、田仁琬、張守珪等將帥或老去或病故,或犯事或貶退,王忠嗣無意間竟成為手握隴右、河西、朔方、河東四方節度大印,史上最大權在握的邊帥。怎奈玄宗自後醉心享樂,日漸昏憒,聽信權佞李林甫,提防太子結黨謀位,最終將他視為太子的黨羽,忤逆的惡子。最可信用的節帥就此貶放,無疑自毀國之柱石,唐之長城。

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王忠嗣有一位非常欣賞的門生:李光弼。但他深知自己只能傳授其將兵之道,若是此時舉薦了李光弼,那就等於拉他下水。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李光弼何嘗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呢。是以,安思順接任河西節度使後,李光弼內心就認定正是安思順與李林甫聯手,背後做掉了王忠嗣。

同樣因王忠嗣倒臺獲利的當然少不了哥舒翰,他被任命為隴右節度副大使,知留後事。雖說和安思順各管一面了,可自顧而雄的他終是放不下一較長短的敵意。而且他和李光弼的看法一致:安思順和李林甫狼狽為奸,誣陷王忠嗣。不是他獨力庭爭,他的恩帥早已人頭落地了。眼下為救恩帥雙方已撕破了臉,唯有聯手楊國忠才能自保了。

楊國忠雖是貴妃族兄,玄宗親信,但離李林甫十多年的首輔地位還是有點距離。故此,他對李林甫是既提防再三又想取而代之,而哥舒翰的拉攏正如打磕睡時有人送枕頭,一拍即合。自始二對二,明裡暗裡都槓上了。安思順只是暗暗叫苦:怎麼就槓上我了,真正和李林甫勾搭成奸的是我那堂兄弟安祿山!你們怎麼就往我身上瞄呢,安胖子才是藏在最深處的大贏家!

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安祿山情知外將與內相勾結,是犯皇帝死忌的殺頭之罪,兩邊誰都不好捅破,也只有他安祿山,楊貴妃的乾兒子,唐玄宗的好心腹,可以決定何時添水,何時搧火,這才好玩。當然了,在他未決定那天另起爐灶之前,兩邊的力量必須保持平衡。這也正是李林甫先倒下後,安祿山走向前臺,胡攪蠻纏,處處懟上楊國忠的原因。甚至後來打起反旗,名義上也是要斬大唐權奸楊國忠。

還要回頭說下朔方節度使這一塊,王忠嗣是天寶六載交出於節度使大印的,先有一名叫李琳的靈州都督做了過客,接著就是後來名列趙宋朝武廟的張齊丘。說起這位張齊丘,真是歷史一謎了。史書上對他唯一的記載就是出任朔方節度使時分糧失宜之事。就這表現竟然能力壓唐朝眾多名將入選宋朝武廟!難道說他報夢給趙匡胤了?也是扯遠了,既然張齊丘分派軍糧都幹不好,那他被撤也就情理之中了。接班人?沒錯,正是安思順。可卻是暫代的,這就有點說道了。

當時的哥舒翰正在辦一件不死幾萬人馬決計辦不成的大事:攻打吐蕃軍的石堡城。就是當初王忠嗣內心極其反對,最後拉下阻礙軍功罪名的一樁賠本買賣。哥舒翰可不傻,知道不幹也得乾的道道,但他很賊,非拉上日益壯大的安祿山近十萬河東兵馬過來助陣。說是助陣,其實送命的全是這些人,差點還連安祿山的愛將高秀巖、張守瑜也給軍法處置了,這不擺明了削他的實力摟自己的功麼!恨得安胖子是暴跳如雷,樑子是結得結結實實了。

所以,這個時候讓安思順正式兼任朔方節度使,無疑會寒徹了正在賣命的哥舒翰那顆要強的心,玄宗這點還是看透的。但即縱是暫代的,後來知情的哥舒又如何心舒?嫉恨又加深了一層。

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坐上河西節度使寶座的安思順越坐越舒服,由於他原本的胡人身份,邊塞群胡對他是天然認同,涼州城簡直成了他個人的大都會,桃花源。現在無端端地多攤上朔方一塊,他是不大自在了。李林甫的用意他是懂的,不就為了防止邊帥入相,保他一己獨大麼。可問題哥舒翰能給自個好看?不定在想什麼損招了。

於是,沒一年,李林甫除了罵幾句安思順不識抬舉,朔方節度一職自己攬了,遙領。安祿山那邊雖直流口水,無奈楊國忠已意識到不能再給機會他擴大地盤勢力了,拼上十二分氣力也要打消玄宗再次犯傻。李林甫也不想安胖子太胖了,因為太胖的人通常都難以讓人看清雙眼,那就摸不著他的心思了。過去安祿山見了自己是大寒天時都直冒大汗,現在似乎不那麼好威懾和拿捏了。

天寶十載,一向縱橫西域無敵手的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竟然敗了!一個叫怛羅斯的小城成了這位山地戰之王的落馬地。安思順意識到:按玄宗一慣的安置思維,逼他挪窩的人真的出現了。想當初,夫蒙靈察可不就是讓高仙芝從安西節度使位上給擠走安東的,天知道這回高仙芝會把自己擠到那裡!於是他在監察御史裴周南面前讓河西諸胡做了一出挽留戲,割耳嫠面,痛哭暈死。弄得裴御史大生同情,立馬回京奏聞。玄宗正在聽曲,不耐煩地讓人下制復留了。

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可奈人算不如天算,一年後,朔方節度副使阿布思帶領他的同羅部眾造反了!李林甫這位遙領主官也沒臉再幹了,畢竟蕃將為屏的大政可是他一手推行的,而且同羅這支蕃兵當初可是他拉攏回來的,是他引以為豪的功績之一,也是他提防安祿山的殺手鐧。但他的發言權還在,死活讓安思順過來接班兼擦屁股。

阿布思,同羅部的首領,一個梗直忠誠的胡人將領。之前哥舒翰攻打石堡城那會,他就曾主動過去幫忙,原因很簡單:他有一支天下第一的鐵騎,已讓安祿山這個蟊賊掂記很久了,他想離安胖子遠點,過西邊看看有沒有別的出路。所以明知石堡城之役是一場登山戰,他也要帶齊他的騎兵過來摻和一下。必須承認,安祿山在造反準備上很用心。早早就奏請過玄宗,讓同羅部遷到幽州協防契丹。玄宗是很聽安祿山的,但阿布思卻素與安胖不和,根本就聽宣不聽調。安祿山情知若不能得到,也不能讓它留在世上,以免日後與己為敵。因此,天寶十一載,以出征契丹為名,欲邀入轄內實施團滅。阿布思早料得安祿山包藏禍心,詔令到達之日,遂引部眾北歸故地。

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也是天意如此,安思順甫至朔方,便傳命北庭都護程千里及回紇可汗,夾擊這支叛唐的部族。帶上全副家當的同羅人並不願與唐為敵,但為了打通返途之路,只得圍攻永清柵,卻讓名不見經傳的守柵使張元軌奮勇擊退。後又遇上回紇大軍的掩殺,無心戀戰的同羅人招架不住,潰散各處。阿布思無計可施,遂領殘部西奔突厥葛邏祿部。後來葛邏祿部葉護頓毗伽與程千里約定,將投奔他的阿布思和其妻室,以及數千部眾悉數交給了唐軍。

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阿布思在押送路上心如死灰,他並不知道當初他向朔方留後張暐奏請留而不去之後,最先收到消息的卻是安祿山。張暐,實為安胖子安插在朔方軍的內線。而當日被回紇人趕跑的部眾也讓安祿山給盡數收納,成了他那支“曳落河”鐵騎的重要組成部份。這也就是史書上說“由是祿山精兵,天下莫及”的緣故。當然,從回紇彎刀下撿回性命的同羅騎兵在此役過後留下心理陰影,也在後來的交鋒中得以印證。

害人害了一輩子的李林甫實在沒想到已然就木的他竟讓安祿山給害了一把。罪名就是與阿布思內外勾結,約為父子,共同謀逆。安祿山還讓一名同羅降將進京面證。再加上李林甫的女婿楊齊已被楊國忠敲打過,也參加了這次偽證行動。於是,一代奸相李林甫剛厚葬不久,便被玄宗命人破棺改薄葬,削爵抄家,諸子流放。

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收到消息的安思順這下懂了:朔方軍捉拿叛胡阿布思的大功,由頭到尾就是有人在操控的一齣戲。誰是導演,誰是這次大陰謀的幕後主腦?只能他了!

安思順將他的看法向一慣器重的安北副都護、靜塞軍使郭子儀和盤托出。郭子儀素來敬重這位形夷而華心的上司,對他的這番見解亦深以為然。便獻言當與哥舒翰修好,共對國賊。其實,同樣希望安思順與哥舒翰修好的還有玄宗,可安胖子的在場非但未能盡釋前嫌,反倒加深了彼此成見。

聽完曾經發生過的這件事,郭子儀無言深思:難道說連這一出也是安祿山早就算計好的?也是一場戲?為的就是軍界大佬之間無法形成合力,便於個個擊破。如若真是這樣,這個對手也未免太可怕了!正是有了這一領悟,李光弼因安思順的原因,連郭子儀一併仇視,郭子儀卻能以大局為重,主動化解矛盾,聯手平叛。當然,此為後話了。

隨著哥舒翰在隴右抗蕃前線的連番取勝,唐之邊境已推至青海湖以西,距長安城的安遠門已有一萬二千里。自然,安思順離任後的河西節度大印也一併交給了這位軍功卓著的隴右節度大使,成就其為將生涯的頂峰。無奈好景不長,嗜酒如命的哥舒翰在一次沐浴後中風,落下半身不遂之症,自始閉門臥榻。直至突然一天,安史大軍的鐵蹄踏碎了盛唐午後的安寧,一道詔書的飛馳而來。

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本以為老仇家安思順必已牽連受誅,可當哥舒翰得知安思順因事前多次告警,玄宗已赦免其罪時,心頭老火頓起。於是,藉著此時大權在握,唐室非我不可,哥舒翰讓人捏造了一干誣陷安思順通叛的偽證,上呈給早已六神無主的李隆基。可憐這位戍邊四十年,忠於皇室的異族將領,就此下詔賜死,含冤九泉!唐廷之傾覆,實為人禍爾!

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沒等哥舒翰舒暢多久,昏君的昏招也落到他的頭上:兵出潼關!此時的哥舒翰終歸明白:玄宗昨天可以聽信邊令誠一面之詞,冤殺封高二將;今天可以聽信自己誣陷之語,枉誅安思順;明天同樣也可以聽信楊國忠險惡之言,逼死自己。正是一報還一報,誰也跑不掉。

天寶十五載正月的一天,哥舒翰領著二十萬新兵,大慟出關。於靈寶西原果然中伏,二十萬兵馬僅剩八千潰卒,哥舒亦被部下綁獻,跪服於安祿山帳下!

梳理此人一生,剖析安史之亂前後的唐廷恩怨

安祿山肆意地嘲弄著這位昔日的政敵,哥舒翰卻已沒有了從前的膽氣,只是一昧屈膝求存。即便如此,在日後官軍收復洛陽之際,終成叛軍刀下之鬼,著實令人啞然。

而安思順雖死在他前面,到了寶應二年,終得郭子儀為其洗清冤情。畢竟朔方軍是平叛的中堅力量,軍中的前任主帥蒙此冤屈,不平反實在說不過去。其實,郭子儀上表昭雪的用意除了報答老上司的知遇之恩,維護朔方軍的光輝形象外,更多想藉此旌裱忠烈,匡扶正道,召回被僕固懷恩離散的軍心,分化僕固懷恩的反叛陣營。

或許,僕固懷恩暴病而亡的消息傳來,郭子儀已不由憶起一個個似遠似近的面孔,心中唸叨:天佑大唐!

注:感謝圖片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