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糾正孩子過分依賴父母的壞習慣?

子牧獨行


孩子過分依賴父母,是壞習慣,作為父母,需要幫孩子糾正,下面聊聊我給孩子糾正壞習慣的幾個小stip:


stip1、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拿我家小公主舉個例子吧。從我家小公主會抓握東西沒多久,我就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她的獨立性,每次喝奶時,我會拿著她的小手抱住奶瓶喝奶,還一邊對她說,“拿好自己的飯碗、抱住奶瓶、要自食其力”之類的話,過了一段時間後,每當她餓肚子,我給她衝好奶粉後,把奶瓶給她,她就會自己抱著喝,不需要我幫忙了。


穿衣服和鞋子也是,每次穿衣服,手要伸進袖子時,我把袖子抓好,讓她自己伸手進去,穿鞋子、襪子也是,我想按照這樣的進度,待她2歲時,基本上能夠自己穿衣服、襪子和鞋子了,長大後,還會慢慢形成不依賴他人的獨立人格。

stip2、不縱容,不包辦孩子的事情。

我發現我婆家這裡有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小,或者孩子要學習,像做飯、洗衣物、起床、接送孩子上下學等,直接幫包辦所有事情,長大到十幾歲後,生活最基本的技能全不會,全依賴父母,那叫一個無語。


我家寶寶因為從小是我帶的,所以從她幾個月大時,就開始培養她,自己抱著奶瓶吃奶,喊她,她得有所回應,吃飯得吃好再玩,學抓勺子吃飯,大約是在孩子一歲多一點,我生病,便把孩子給她奶奶待了一個月,我病好後,孩子變得愛吃零食,喊她,她也不理,吃飯得追著餵飯,其原因就是她奶奶縱容和包辦造成的。


而我孃家座標廣西,我們村,幾乎所有的孩子從小就跟在爸爸媽媽後面,爸爸媽媽從不包辦,所以大約在孩子5-8歲開始,像日常三餐、上下學、洗個人衣物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全部都會,都是自己獨立完成,完全沒有那種嬌氣。

stip3、耐心跟孩子溝通。

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想要改掉壞習慣,從溝通開始,與孩子溝通,必須要得到孩子的回應,因為孩子有回應了,便能說明孩子已經聽懂和願意,當然前提是父母有良好的態度,要不兇巴巴的跟孩子溝通,孩子會因為害怕爸爸媽媽懲罰而不懂裝懂,就好像我們電視劇中的屈打成招一般。


小到一歲多,大到十幾歲的孩子,只要耐心跟他溝通,孩子有回應,慢慢的,過分依賴父母這個壞習慣就能夠改掉。


stip4、給孩子肯定、鼓勵。

經常否定孩子的付出和努力,孩子便會變得膽小怕事,做事磨墨跡,父母看不過去或時間緊急,就會幫包辦,相反,適當給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勵,孩子內心有驅動,驅使他繼續動手,反而能脫離過分依賴這個壞習慣。

stip5、父母要懂得放手。

從孩子出生,醫生幫剪斷臍帶的那一刻開始,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小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需要保護他/她不受傷害,孩子慢慢長大後,父母就要學會慢慢放手,直到孩子懂事理、辨是非,父母就要學會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飛”。


楊謐寄語

啃老族、巨嬰症、媽寶男和媽寶女等等,其主要原因都是父母過度保護、過度包辦造成的,也有的是父母控制慾強,對於孩子所有的事情,都要橫插一槓,其也算是間接否定孩子,孩子經常無法自己做主,無力抵抗,久而久之,孩子不願意做任何事情的決定。


楊謐說


不知道孩子幾歲?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過分依賴父母本質上怪父母自己,他為什麼會依賴?無非是因為從小依賴到大,有他依賴的底氣,相反,那種比較懶得父母,孩子的獨立性還比較強!


那如何改掉這樣的壞毛病?

1、父母慢慢放手,該偷懶就偷懶

孩子會依賴父母,大多是父母自己寵的,小時候怕磕到碰到了,不讓拿這個,不讓拿那個。出個遠門,怕孩子落東西,利索的幫忙整理行李,孩子只要自己出門就行。


我還記得在《做家務的男人》裡,魏大勳一回家就拖了一箱行李,自己衣服放哪裡都不知道,都是媽媽整理的。媽媽那個行為熟練的不行,你說魏大勳能知道在哪裡?

父母幫忙太多,孩子就缺乏思考過程、動手能力以及受挫的經驗教訓!孩子失敗怕什麼?受挫了他就知道下次要怎麼做了,而不是一次次都是媽媽做好,他只要人到位就行,否則等他養成習慣了,你突然有天跟他說你自己來吧,他能習慣麼,肯定不能,所以要循序漸進慢慢放手,讓孩子參與事情的過程,直至最後放手!



2、給孩子機會鍛鍊,多結交獨立性強的朋友

不知道您的孩子幾歲,反正我4歲的兒子也挺愛攀比的,比如我跟他說人家他同班同學誰自己穿衣服了,很棒,不知道你會不會,他一定回覆我也會,然後就自己搗鼓。我就站旁邊看他弄,實在不行了再主動問他,需要我的幫助麼?他會說要的,這時我才會幫他!


當然這是年紀找到的孩子好哄,大點的孩子個人建議多讓他跟同齡的朋友在玩吧,前提是獨立性強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祖宗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小夥伴這麼獨立自主,他也不好意思什麼都找媽媽不是,有了陪玩的對象,也不會依賴媽媽!

3、給與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缺乏安全感就會對父母產生依賴性,生怕突然消失,孩子會這樣一定是這種場景經常出現,比如父母騙過孩子說自己會等他,結果轉眼自己跑了,所以他會抓緊你,生怕你又消失了,所以某種程度上是安全感缺失,父母要做的就是補足孩子的安全感,說話算話!



簡而言之,就是多給孩子機會,適時潛移默化的讓他知道哪些事情他自己可以做,並不需要依賴你,培養足夠自信心、安全感就能弱化孩子的依賴性!

我是楷媽談育兒,育兒路上與你分享,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楷媽談育兒


1、鼓勵孩子從小事做起

如果孩子現在很多的事情都是比較依賴父母的話,那麼就嘗試著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讓孩子做做小事,比如孩子做飯不會,但是洗菜、擇菜的工作他們是可以參加的,擦桌子和掃地的工作是可以參加的,這個過程中讓孩子逐漸的意識到自己有能力,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讓孩子逐漸的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孩子願意不斷的嘗試自己的解鎖新技能。

2、父母鼓勵孩子成長並不斷的放權

父母不要嘮叨孩子這樣不會那也不會,更加不要和其他的孩子比較,說你看看某某什麼都會,而你自己什麼都依賴父母,真的是長不大的孩子。這樣的責難對於孩子來講而是要鼓勵孩子多多的嘗試,不斷的鼓勵孩子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父母逐漸放權,讓孩子不斷的嘗試,父母要鼓勵孩子讓孩子願意嘗試自己去做而不是讓父母幫助做,告訴孩子獨立是一種很好的品質。

3、記錄孩子的成長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

記錄孩子成長的腳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自己給自己賦能,每一個孩子內心都是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英雄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卻很多的人覺得自己一點能量都沒有,所以父母要學會記錄孩子成長的腳步,比如剛開始的是自己自會洗手絹,後來學會洗襪子,洗衣服,然後學會用洗衣機等等,這就是一個進步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感覺到自己有無窮的能力,才會願意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探索,逐步掙脫父母溫暖的懷抱。


親子成長手冊


每一個孩子從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依賴父母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逐漸從依賴走向獨立。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未能成功走向獨立,反而變得很依賴父母,不一定都是孩子的原因,父母需要反思以下幾點:

父母需反思自己是否常常對孩子事事包辦

父母對孩子事事包辦是指,不管孩子能做的事情還是不能做的事情,父母都一一替孩子做了。比如,3歲的孩子明明能夠自己吃飯了,父母覺得孩子吃得慢,或者認為孩子吃飯弄得餐桌會有點髒,而寧願選擇自己餵飯給孩子吃。明明孩子可以自己穿衣服,就擔心孩子穿不好,自己來給還給孩子穿。

生活中大事小事都喜歡替孩子去做主,甚至為孩子代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習慣性什麼事情都靠他人去幫自己完成,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不行或者做不好。

事事包辦,看似是為孩子好,實則剝奪了孩子的歷練和成長過程,想讓孩子成長和獨立,父母一定要學會適當的放手。

孩子是否常常遭到大人的批評或者指責

孩子一路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有的父母見不得孩子犯錯,算錯了一道數學題,便責罵孩子不動腦筋,字寫得不夠好看,便嘲笑孩子“像鬼畫符”,孩子一旦犯了錯或者沒有達到自己理想中的要求,便會嚴厲地批評或者痛斥孩子,孩子因此遇到事情變得畏畏縮縮,內心極度不自信,不敢大膽的嘗試或者去突破自己。

父母過於溺愛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同樣是愛孩子,有的父母能夠對孩子做到愛而不寵,而有的父母卻會過度溺愛孩子。

在我們小區有這樣一位媽媽,她給女兒報了畫畫的培訓班,一個星期上兩節課,平時每次上課,女兒總是遲到的那一個,還經常給孩子請假,這個星期家人聚餐,給孩子請假不去上課了,下個星期,她要和先生去逛街,給孩子請假,帶孩子一起出去;再下一次,孩子心情不好,又給孩子請假,常常如此,導致孩子的課程比別人落下很多。

父母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愛,也會讓孩子毫無規矩,不懂得自我約束。

如何糾正孩子依賴父母的習慣呢?

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好的父母會做孩子的推手,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孩子適當的建議和鼓勵,不對孩子說消極的話,在孩子面前不要太強勢,偶爾適當的示弱,讓孩子感覺他比你還行,先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親子教育專家盧勤曾在一座訪談中談到這樣一個故事:媽媽和兒子一起走夜路,有一段路沒有路燈,媽媽看到孩子表現得有點害怕,甚至有點退縮,媽媽為了鍛鍊孩子,於是故意表現得比孩子更害怕,並對兒子說:“寶貝,媽媽好害怕呀,前面都是黑的,這可怎麼辦?”原本膽怯的兒子,看到了媽媽如此需要他,便強裝鎮定對媽媽說:“別怕,我來保護你。”接著,真的牽著媽媽一路走過了那段黑暗地帶。

成功之後,媽媽大大地表揚兒子說:“媽媽有你真好,有你在,媽媽都不害怕了。”因為媽媽的示弱,讓孩子戰勝了自己內心的恐懼,勇敢地選擇了成為庇護他人的人。

少說孩子“不行的”,多關注孩子做得好的

當孩子某些事情做得不夠好的時候,父母要學會閉嘴,學著從正面去引導孩子。比如,當孩子一道題做錯了的時候,媽媽發現了,如果板著臉對孩子說:“哎,你這道題怎麼做錯了,重新算。”孩子一定會很有挫敗感。

如果換作另一種方式,溫和地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看到你其他地方都沒問題,但這道題有點疑問,我們一起來再來重新算一次怎麼樣?”

任何人都不希望聽到別人對自己說:“你錯了”這樣的話,成人如此,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孩子更是如此。多去留心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使之成為孩子身上的能力之一。

把孩子的每一次犯錯看作是成長的機會

不管孩子做錯了什麼,把他們的每一次犯錯看作是成長的機會,帶著這樣的心態去看待孩子,面對孩子不夠完美的時候,父母就不易焦躁,能夠更加冷靜地面對孩子的不足之處。


樂歡爸媽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見過這樣一段文字:當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卻能很好地與這個世界相處,就是最好的教育。



這是每個父母教育孩子的終極目標。但現實卻是啪啪打臉,被父母和爺爺奶奶寵愛一身的孩子,大部分都很依賴父母,無法獨立。做為父母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大部份人的心目中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好很聰明。所以當孩子獨立完成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家長總會以成人的眼光和標準去衡量孩子做事的好壞。一旦發現不合自己心意,家長就喜歡去代替和完善,讓孩子失去了獨立做事的機會和自信。



第二:父母要學會適時放手,你今天替孩子就是給孩子明天挖地坑。我有個同事,有一天開會下班晚了,她一直在著急。為什麼著急,因為她擔心讀高中的孩子放學回家沒飯吃。我們覺得不可思議,讀高中的孩子沒有十七八歲也應該有十五六歲了吧,父母不在家,自己餓了煮麵應該沒問題吧!同事說她孩子依賴性很強,喜歡等著她做飯給孩子吃。就這樣,同事一直都不放手,一直都替孩子打理生活起居,所以現在孩子讀高三了還不會做飯,更別說照顧自己。我很想問她,孩子以後去讀大學了,她也跟著去照顧他嗎?以後呢?她能替他一輩子嗎?



第三:讓孩子享受成就感,他會去追求突破的驚喜。我的孩子曾經也很依賴我,不想獨立。有一次我和他坐動車回老家,我們趕落了車次。我很著急,本來我是可以去售票窗口諮詢改簽事宜,但是我沒去,我說自己暈車,請孩子幫我去諮詢改簽的事情。開始孩子是很不情願的,他覺得有父母在,他就應該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為他做好一切。可能見我確實不舒服,只好硬著頭皮去了。我站在旁邊不發話,仔細聽他問售票員換票的事情。開始擔心他講不清楚事情的原因,後來見他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麼弱和無知,我便釋然了。回家以後我給許多親人誇講他,他自信心滿滿,沒人的時候,拍著胸脯說以後買票回家的事交給他來做。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讓孩子獨立,不是單方面就能解決的事情,父母必須用心、狠心放手,要不然你今天替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明天挖地坑。


王子書童


由於孩子年齡小,沒有足夠的生活自理能力,本能就會依賴自己的父母。正常情況下,都是沒有問題的。但凡事過猶不及,如果父母發現3歲以上的孩子還是過分依賴他們,那就要重視了,因為這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孩子過分依賴父母會帶來哪些問題呢?

1、抗拒上幼兒園

很多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都會出現逆反心理,哭鬧不想去,去幾天也就習慣了。但是,如果遇到過度依賴父母的孩子,他有可能會哭上一週甚至更久。

鄰居家的孩子就是這樣,每天早上都能聽到小傢伙抗拒的哭聲,無奈還是要去,哭了大概半個月,嗓子早就哭啞了。最後終於習慣了,才好些。可以想象,這孩子心理承受過多大的煎熬。

2、影響社交

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接觸,即使父母陪他找小朋友玩,他也不願意離開父母半步。

朋友家的孩子3歲了,就是這種情況,她不喜歡出來玩,即使被奶奶和媽媽推出來玩,也都是坐車子或者大人抱,不抱就不走,在大路上都能跟你哭鬧上。對此,他的家人很無奈。有時候帶她去公園小朋友多的地方,想讓她下來跟大家玩一玩。她都不願意,不是讓大人抱著就是坐車裡不願意下來。

3、將孩子探索學習的時間壓縮掉,對智力發展產生影響

嬰幼兒時期是寶寶探索世界的黃金期,也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如果他過分依賴父母,就會把很多精力花在父母身上,無心做自己的事。你即使給他買了滿屋子的玩具,他也無心研究。

孩子過分依賴父母,父母怎麼做才好呢?

01反思造成寶寶過分依賴父母的原因。

凡事有因果,那些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大都有過特殊經歷。比如之前被大人恐嚇過,極度缺乏安全感、家人比較宅、家人過分溺愛等。

見過很多父母說是陪孩子,其實是在玩手機,孩子沒人玩就會過來搗亂,想引起父母注意,結果次數多了,父母就生氣發火,把孩子嚇的不行。被父母嚇著的孩子就會這樣想:父母都這樣,其他人更可怕,於是害怕與其他人交往,膽小怕事,不喜交往的孩子就這樣出現了。

還有的家庭對孩子過於疼愛,在該鍛鍊他的時候不捨得鍛鍊,我們都知道1歲左右的孩子喜歡玩勺子,學著大人吃飯,可是有些家庭就怕孩子把飯打翻弄髒衣服、桌子什麼的,就阻止孩子去練習。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這樣孩子慢慢就會習慣被伺候,不想自己動手。像上面提到的朋友家孩子就是這樣,孩子奶奶自己也說這都是給自己慣的,沒辦法,自己不捨得看孩子“受罪”,於是事事包辦。殊不知,這種愛卻帶著傷害!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如果真的愛孩子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一定不要剝奪他探索世界的自由!

02對症下藥,趁早引導糾正,可以這樣做:

1、補足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首先來自父母,所以父母平時不妨多抱抱她,親親她,跟她說說話,告訴她,你很愛她。當她遇到困難時鼓勵她,告訴她不用怕有我爸爸媽媽在呢!另外,平時儘量控制脾氣,不要嚇唬寶寶。

2、提高陪伴質量

可以陪孩子做遊戲、畫畫、欣賞音樂、看繪本、搭積木。鍛鍊他的各方面能力,當他能力足夠時,他就會充滿自信。自信的孩子就不會那麼依賴著父母了。

3、創造機會,鼓勵他與人交往

平時多帶他出去找小朋友玩,給他帶些玩具,鼓勵他與小朋友分享。同時,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裡做客,給他們創造在一起玩耍的機會。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他與人交往,論效果立竿見影可能不現實,但是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是值得期待的。

最後,如果發現孩子過分依賴自己,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的情緒奧!這會讓他因為害怕失去你而更加依賴你,慢慢來可能會更有效果!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


依科育兒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的過分的溺愛使得孩子有越來越多的依賴性。要改掉孩子過分依賴的毛病,還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努力。

1.要改變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孩子的依賴心理多是由家長給養成的。如果家長不能改變自己的陳舊觀念,就很難克服孩子的不健康心理了。

2.要克服過度依賴性的弱點。必須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要事事都為孩子做。有的孩子不是不想獨立,而是家長不給他獨立自主的機會,萬事都為他安排得妥妥當當,這樣便在溺愛中削減了孩子的獨立性,增強了他們的依賴心理。 3.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更關鍵的是要樹立兒童的自信心。依賴性較強的孩子多缺乏足夠的自信,對自己的能力評價較低。總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並在孩子取得一點點成績的時候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增強他敢於獨立的勇氣。

4.在孩子獨立地辦一些事虎撣港趕蕃非歌石攻將情的時候,家長要給予指導和幫助,為孩子成功地做好某些事情創造條件。因為兒童的心靈是比較敏感和脆弱的,如果總是遭遇到挫折就很容易喪失自信心。家長務必要保護孩子可貴的自信心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眼鏡媽媽育兒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們要如何糾正孩子過分依賴父母的行為?

首先,為什麼要糾正過度依賴呢,就在剛剛,我帶我家孩子在肯德基玩,一個8歲左右的小女孩在遊樂區門口發脾氣,原因是她不願意自己穿鞋,而我看到孩子媽媽蹲下來幫孩子把鞋穿上了,這就是過度依賴的一個小的體現,而現實生活中,那些所謂的媽寶男,媽寶女,啃老族,巨嬰症等等,他們都是過度依賴帶來的惡果。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怎麼糾正過度依賴?

第一點,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要事事包辦,事無鉅細,給孩子鍛鍊的機會,教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二點,給他選擇權,父母不要怕孩子受傷或者走彎路,要提前幫孩子做好選擇,往往有時候,孩子需要自己經歷一些事,與其你不讓他快步走,會摔跤,倒不如讓他摔了之後自己明白。

第三點,給他肯定。當孩子自己完成一件事時,父母要及時鼓勵孩子,給他肯定,讓他有信心面對未知的挑戰。

最後,孩子的過度依賴根源還是在父母的過度保護,監督和控制,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





一片安定


孩子過分依賴,你覺得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

就像孩子從小生病了就給吃抗生素,時間久了,孩子再次生病,不給吃抗生素能好嗎?孩子身體內的病菌已經被一代代強化,只能吃藥效更強的抗生素才能壓得住。

孩子過分依賴是不是也是這樣被一點點培養起來的!

當孩子還很小,不能自己好好吃飯,卻想要自己吃的時候,很多家長往往搶過孩子手中的勺子,一口口喂到嘴巴里,長大一些追著喂,要上幼兒園了,反倒埋怨孩子不自己吃飯,就等著喂他……這是孩子的錯嗎?

自從進入小學,家長就每天晚上陪寫作業,各種吐槽被孩子氣個半死,但還是堅持不懈,一往直前。等到孩子上初中了,還是必須要家長陪著才能好好做作業,這能只是怨孩子?

報考志願,家長替孩子安排好了一切,畢業找好工作、相親對象,準備好錢、房子、車……最後抱怨孫子都那麼大了兒子卻還像個孩子,這算是誰的錯?

一切的問題都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或許我們家長可以反思一下,孩子的過分依賴是不是我們造成的?

如果是這樣,理應最先做出改變的是誰呢?


寶媽共學園


其實孩子的過分依賴是因為父母太多的包辦代替、太多的保護和照顧,使孩子沒有養成自己動手、自己處理問題的習慣,所以說家長們該放手時就放手,這個社會已經有太多的媽寶男、巨嬰女了、不缺你家那一個!

想戒掉孩子的依賴首先從自身做起,孩子從上幼兒園,老師就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遺憾的是,家長不是擔心孩子做不好、就是擔心孩子做不了,所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在生活上我們要慢慢減少對他的照料,有意識去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

第二、我們要讓孩子共同分擔家務勞動,小學階段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收拾房間、整理學習用品、包括洗碗、拖地、都是可以做到的了,透過家務勞動可以培養孩子手眼腦的協調性、還能增強孩子的責任心和獨立性。

第三、把決定權還給孩子。在生活中孩子會遇到各種困難也會面臨各種選擇,當然偶爾也會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在家長怎麼辦裡有條答疑叫做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家長如何應對。家長可以去聽一聽,學習下里面的方法。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即便是錯的,他也會從中吸取經驗。我們要肯定,支持孩子的獨立行為。

第四、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在做事之前,可以給孩子打打氣“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如果孩子成功了你可以說“你果然做到了,真了不起。”那萬一孩子失敗了,要及時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去疏導和安慰孩子,消除失敗經驗給孩子心理留下的陰影,引導孩子去思考如何從失敗中找到方法並鼓勵他不要氣餒。

第五、給予孩子適當的獎勵。如果孩子獨立完成了一些事情,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是週末帶孩子到公園玩,要麼看場電影,這樣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付出也可以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要提醒的是,在對孩子的獎勵方式上,避免將錢和義務畫等號,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有義務也有責任完成自己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