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諸葛亮神機妙算,曹操為何不請他出山,他不知道臥龍名號?

司馬長史


諸葛亮在三國中,簡直就是妖孽一樣的存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借東風,續命,好像沒有什麼是諸葛亮乾的,那麼就是這樣厲害的一個人,曹操為什麼不去請諸葛亮出廬助自己一統天下呢?

主要有一下原因,一是沒有這個需要,而且就算曹操網絡了諸葛亮,也給不了一個合適他的平臺。曹操手下不缺謀士,有郭嘉,荀彧,等等。諸葛亮隱居在南陽,沒有名氣,距曹操創業的地方相差千里,曹操也不會放下身份去請一個山野村夫,不合實際。

二是信息不發達,除了書信什麼通訊設備沒有。曹操在許昌北方一帶,諸葛亮在南方一帶,劉備要不是徐庶推薦諸葛亮,他恐怕也不會知道。

三我想就算是曹操真的請了諸葛亮,諸葛亮也會拒絕。因為諸葛亮很聰明,他知道自己去曹氏集團,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名留青古,無法全部施展自己才華。

相反,劉備到時是最弱的,手下即使有以一擋百的關羽,張飛,但是沒有一個像樣的謀士。所以諸葛亮不斷推銷自己,為自己打廣告,最終劉備三顧茅廬的誠心打動了諸葛亮,以至於他力挽狂瀾,使天下三足鼎立,使自己名留青史。

這只是個人見解,請大家多給意見,謝謝!





解讀中國歷史


曹操肯定是不知道諸葛亮。即便是知道了,也不會重用諸葛亮。

第一,諸葛亮的名聲有限。


名聲都是炒作出來的。

現在是這樣,三國同樣如此。

諸葛亮的名聲主要侷限在荊州地區。他本來就是荊州士族集團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這幫人有自己的小圈子,相互提攜,相互推薦,以此維護他們及其家族的利益。



在荊州,他們的影響力是無比巨大的。但是荊州之外,影響力就微乎其微了。甚至會受到當地士族的排擠。

河南河北河東關西,都有自己的士族集團。曹操要管理這些地區,必然要依靠當地的士族,用他們的子弟。這幫人當然是宣揚他們自己的名聲,怎麼會幫諸葛亮揚名呢?


第二,曹操不需要諸葛亮。

諸葛亮是荊州士族的後起之秀,年紀很小,在曹操組建謀士集團的時候,諸葛亮只有十來歲,還是個小小小朋友。


等到諸葛亮27歲才高八斗的時候,曹操的手下早就是謀士如雲了,他的軍隊和地盤已經強大到只要正面硬剛就能獲勝,不需要太多謀略的地步。


所以這個階段,曹操對謀士人才的渴望,遠遠沒有前期那麼強烈。

一個山野村夫諸葛亮,也許曹操還真就沒有看在眼裡。


上將噯福斯


一、曹操需不需要?

話說在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曹操已經完成了從“創業構想期”→“創業實踐期”→“創業實現期”的轉變,且正朝“創業擴大期”的方向轉變,從人力資源隊伍來看,文有郭嘉、程昱、荀彧……武有典韋、許褚、龐德、張遼、夏侯惇……可謂謀臣猛將如雲。這個班底是非常強大的,對於曹操南征北戰、開創基業來說,已經足夠用了。而且他們已經幫助曹操打下了一個大大的地盤。


當然,曹操愛才,對於人才,他不會嫌多,哪怕自己不迫切需要,至少也不會歸於對手,這一點,從他對關羽和徐庶的態度可以看出來,但是,關羽走了,徐庶被迫離開劉備歸於曹操後未獻一計,對曹操有影響嗎?有,但肯定不大。因為他現有的人才隊伍已經夠強大了,夠用了,或者說飽和了,對於諸葛亮,曹操並不是那麼需要。有諸葛亮更好,沒有諸葛亮,他也便這麼過。所以他不會刻意去請諸葛亮,更不會屈尊去三顧茅廬。


二、諸葛亮願不願意?

首先,經過苦心的人脈經營、廣告投放和品牌打造,諸葛亮很明顯的營銷目標就是劉備,而非曹操和孫權。這很好理解,因為曹操和孫權那邊的人已經招滿了 ,第一謀士的編制和崗位沒有了,已經被人佔了,即使諸葛亮去了,也只能排在一個不重要的崗位上,想做到出類拔萃、建功立業、名垂青史是不大可能的。對於諸葛亮來說,這樣的結果無異於“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沒意思,想想都沒勁,還不如不出山呢!而劉備就不一樣了,他的事業和前途尚不明朗,還是一隻潛力股,手下猛將倒是不少,如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但像樣的謀士還真是沒有,投了劉備,那還不把自己當個寶貝一樣。所以,即使曹操屈尊來請諸葛亮,他也不會願意去,並有一萬個理由不去,他只專等劉備來請,然後在釣足劉備的胃口,讓劉備給足面子的情況下欣然出山。


三、外界條件具不具備?

很顯然,無論是從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來說,都不具備。天時,在曹操最需要諸葛亮這樣的謀士的時候,諸葛亮的名聲還沒有傳出去,曹操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諸葛亮的聲望還沒出來。地利,曹操一直在北方活動,創業打天下,而諸葛亮隱居在南陽,躬耕於壟畝,兩人相隔幾千裡,太遠了,別說請了,兩人的人脈圈根本交不上邊。再說人和,兩人根本沒有接觸的機緣,諸葛亮肯定知道劉備,而這種知道是單向的,根本沒有人像在劉備面前那樣向曹操宣傳諸葛亮。


所以說,曹操不會去請諸葛亮,諸葛亮也不願意侍奉曹操,更關鍵的是,歷史不能改寫。


亮話歷史


其實諸葛亮在三國前期,至少在赤壁之戰前,並不出名,不僅不出名,而且簡直是默默無聞,不僅曹操不知道,除了荊州少數人,如龐德公、龐統、司馬徽、徐庶等人,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諸葛亮,甚至於劉備知道諸葛亮也是司馬徽和徐庶推薦的。

諸葛亮未出山前隱居在襄陽隆中,平常也就是耕耕田、讀讀書,跟圈內好友聊聊天,喝喝酒,偶爾出去雲遊一番,是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諸葛亮其人。



諸葛亮的臥龍稱號,是龐德公提出的,龐德公是荊州襄陽人,是當時荊州的名士,當時的荊州刺史劉表數次請龐德公出士,龐德公因劉表的為人,都有同意,過著半隱居的生活,而諸葛亮是龐德公的學生,當時小有名氣的龐統是龐德公的次子。

司馬徽是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的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司馬徽因戰亂流亡到荊州襄陽等地,與龐德公相識,並且關係密切,因此結識了諸葛亮,而龐統的出名來自司馬徽,龐統曾步行上千公里親自拜訪司馬徽,與之交談,然後得到司馬徽的稱讚,於龐統就出名了,可見司馬徽當時名氣很大。

司馬徽結識劉備後,也曾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與龐統,認為他們有經世之才。

當時的人才出仕,基本上是靠名人推薦的。如荀彧向曹操推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等 ,大多得到曹操的重用。



而曹操手下的士人大多是潁川和汝南士人,並沒有荊州方面的士人出士曹操,所以就沒有向曹操推薦過諸葛亮,況且諸葛亮的活動範圍是在荊州的襄陽地區,襄陽當時是荊州的治所,是劉表主政,劉表與曹操不合,屬於敵對勢力。

而曹操直到公元208年才南下,此時的諸葛亮也在劉備的三顧茅廬下跟隨劉備了,故曹操不可能諸葛亮出山。說諸葛亮神機妙算都只有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情節,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也沒有那麼神,諸葛亮的出名都在劉備死後,主政蜀漢軍政大權,五出祁山,北伐曹魏、依法治家、鞠躬盡萃、死而後已。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操是什麼人!能請諸葛亮做軍師?如果曹操用諸葛亮做軍事,那曹操將會和劉備一樣的下場!


狼哥161507250


三國中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有經天緯地之才。“水鏡先生”司馬徽曾向劉備推薦時說過一句話“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見諸葛亮有平定天下之才能;還有一個情節,當曹操諮詢徐庶,諸葛亮與他本人對比如何,徐庶回答“庶之才,何能與臥龍相比,如螢火蟲之光比皓月之明也”,這句話同樣側面反應了諸葛亮的才能非比尋常!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什麼曹操不請諸葛亮出山呢?難道曹操不知道有這樣人物嗎?下面小編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1、【曹操自身方面】——諸葛亮出生於181年,出山時候大約26歲,那時是207年,曹操當時已經雄踞北方,以他當時的勢力,肯定是知道諸葛亮這個人了,但是為什麼請不動,我覺得更多可能是曹操當時實力強大了,帳下謀士如雲,所以即使去請,也只是把諸葛亮當作普通謀士一樣的,委派手下去請,而不是自己親自去請,一次二次被拒絕後,也不了了之了。

2、【曹操內部方面】——前面也說到曹操當時實力很強大,帳下謀士很多,站在這些謀士角度思考,如果請諸葛亮出山到自家陣營,這無疑是給自己樹立一個強大政敵,直接危險到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們即使知道諸葛亮能力強大,但是也不會很熱心的向曹操推薦,反而更多可能是假裝呆萌樣,知道又不知道這樣的樣子,這樣曹操對諸葛亮形象可能就漸漸淡化了,也不上心了。

3、【諸葛亮本身方面】——小編之前在其他有關諸葛亮的回答中也說過諸葛亮的事。諸葛亮,平日常以管仲、樂毅自比,這是諸葛亮平生之志,要成為輔佐君王的第一輔丞,而如果去勢力已經成熟的曹操體系,他可能無法展現他內心抱負了。所以大人才在君王選擇他們的時候,他們也在選擇君王,哪個更適合,哪個地方舞臺更大,所以綜合考慮下,選擇劉皇叔劉備最適合諸葛亮本身的發展!






老鄭說世界


諸葛亮未被曹操引用,首先,當然是因為曹家班底已經齊備,人才濟濟,位置已經坐滿了,後來者再要擠進去,除非你能用事實證明你的"神機妙算",否則無望。

"臥龍“的名氣很大,既有人推薦給劉備,不可能無人向曹操介紹,說他不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世人皆知曹操愛才,卻忽略了一件重要事情:曹操不是什麼人才都愛,他也有自己的選擇。他最愛的是軍事人才,能幫他出謀劃策,克敵制勝的,對這樣的人才,其他地方有再大的毛病,他也會容忍,只要別謀反就行,他在"求賢令"中就說:"得無有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而有治國治兵之術?各舉所知,毋使有遺。"他不但重用郭嘉、程昱、荀彧、荀攸,而且,明知司馬懿很不可靠,但還是任用他(因為曹操自信可以控制住他),這些人也確實為他立下了大功。

但是對其他方面人才,他不是很重視了,如外交、文學方面,他認為是輔助性的次要人才,有,更好;沒有也不要緊。你們看:赤壁大戰時,劉備派遣出使東吳的是諸葛亮,但曹操派去東吳的使者,卻連姓名也沒留下來,說明級別很低!一般人只知道"弱國無外交",卻不知道"強國外交不重要",反正我兵強馬壯,說話誰敢不聽!外交僅僅是大軍的配角!而且,他對"口舌之徒"也很厭惡,楊修被殺,固然是他愛耍小聰明,觸犯了曹操,但是他畢竟只是小聰明,沒有治國治兵的雄才大略,否則曹操也會包容:一隻狗不會抓野兔子,卻老是對主人吠叫,煩不煩啊?還是殺了乾淨!對彌衡、孔融也是這樣,創業初期,為表示大度包容,對他們兼收幷蓄,即使恨彌衡恨得入骨,也不殺,送給黃祖去殺;政權一旦鞏固,連孔融也殺了!

但即使到了這時候,他對軍事人才還是十分重視,聽說徐庶能幹,千方百計地挖過來,哪怕他一言不發,也用高官厚俸養著他,決不留給敵人用。那麼,他為何不用諸葛亮呢?那我們就要看看諸葛亮的表現是否足以吸引曹操了:

據"三國演義"所寫,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大破夏侯惇,其實正史裡沒有這回事,這一仗是劉備打的,羅貫中移花接木,套到諸葛亮身上去了,其實,劉備在世時,諸葛亮沒有單獨領兵的機會,他只管些後勤的事,這樣的人,曹操手下一抓一大把,要你幹嗎?至於後來諸葛亮幾次北伐,屢次戰勝,打得司馬懿"畏蜀如虎",不敢出戰,當時曹操怎麼知道?也沒人向他介紹,在他心中,以為諸葛亮只會搞搞後勤,耍耍嘴皮子,和彌衡、楊修差不多,令人頭疼還來不及呢!事實上,諸葛亮在劉備集團裡,也並非所有人都看好他,史載關羽、張飛就不高興看到他和劉備好,也就是說關張都不重視他,曹操怎會想到他是另一個徐庶,甚至比徐庶還能幹呢?再說,自己手下這麼多人才,也夠用了,當然不會想到諸葛亮了。


阿斌270202161


徐庻曾問諸葛亮為何不出山,成就功名大業?諸葛亮說到曹操袁紹公孫瓚之流,不配做他的主公,所以就算曹操請他相助,諸葛亮也避而不見。更何況諸葛亮要做的是首席指揮官,在曹操那裡永遠得不到,而且曹操生性多疑,手下謀士眾多,不符合諸葛亮要求,難以大展拳腳



閒人看大劇


曹操要的是奴才,或是奴才加人才。從曹操殺楊修看,曹操把奴才看的比人才更重要。諸葛亮是一個人格獨立的人,決不會去做奴才的。



修山書院


三國第一大笨蛋是諸葛亮,只會誇誇其談,七渡祁山一次未果,赤壁大戰是周瑜指揮打的,草船借箭是孫權乾的,與諸葛亮沒有一分錢的關係,“借東風”是後人胡編亂造滴,選了個二百五“接班人”,葬送了蜀國,三國最聰明的人是阿斗,啥也不管舒舒服服地過了幾十年,是三國各路“英雄”在位最長,阿斗最“聰明”的一句話是“此間樂,不思蜀”,裝瘋扮傻保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