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苏继位,秦国还会灭亡吗?

凉凉8982


如果扶苏继位,秦朝至少不会在扶苏手上就灭亡,但在几世皇帝灭亡就不好说。

其实秦法严苛,修建长城与阿房宫,六国贵族蠢蠢欲动等这些原因都是秦朝灭亡的直接表象原因,深层次是经过几百年的战国战乱时代,人民越来越期望美好安稳的生活与现实的苛政秦法,四处徭役与战争的之间矛盾造成的。谁能作为这个国家社会的中间调和人员,那就是扶苏。

为什么呢?

1.秦始皇作为秦朝创立者,文治武功非常了得。而历史上评判扶苏的性格及特点作为一个守成的国君来说,是有能力而合格的。

2.在国都咸阳当皇太子时期:各种思想与行为都是以诸子百家为集合却与始皇帝的法家治国理念是刚好相反,故更加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真正要求。

3.虽六国灭亡,但六国的贵族并没有完全消亡,虽焚书坑儒,但并没有把所有的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扼杀。秦始皇时期的法家治国思想已经走完它的使命,如果真的是扶苏继位,那么法家思想及其他思想兼容并蓄。直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真正确定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汉朝初年都是黄老学派作为主导地位,这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4.故扶苏做皇帝之后,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将会更加宽容,确保社会的统治阶层的支持。他也将会停止长城与阿房宫的修建,进行全天下的修养生息,确保社会底层的人民得到安定生活,因为从春秋战国年代几百年,社会底层人民都渴望一个和平与安稳的社会,成就幸福安稳的美好生活向往。但实际上,始皇帝并没有做到这点,可能扶苏能够做到。

5.扶苏继位后,军队体系有蒙恬大将军支持,军队掌控在自己手中,按照蒙家的传承绝对不会出现分封诸侯的模式。

6.李斯及赵高体系的官僚将会被大清洗,一代新人换旧人,给予新朝新气象,减少门阀对国家干预影响。

7.但始皇帝并未做好这方面的收尾工作,而扶苏这人是个“慈不掌兵”的典型,但他偏偏是“慈”系列的人,忠君爱国的他无法起兵造反,故只能自杀以证明清白。

如果扶苏继位,可能就没有刘邦啥事情了,即使有,那也是别人的事情。

个人意见,请关注并评论,谢谢。


历史伴读小二


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秦亡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按照人们通常的认识,秦灭亡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患,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秦法

商鞅所制定的秦法,是帮助秦大出东方一统天下的根基,可以说没有秦法就没有秦国。但是秦统一天下之后,秦法也要顺势应时,做相应的完善修改,但此时秦国已经没有人能完成这项工作了。法家大师韩飞子本来可以成为最佳人选,但其为李斯所害,秦因此失去了的最后机会。



刘邦一统天下,建立西汉王朝之后,萧何主导对秦法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汉律。当时刘邦攻占咸阳时,萧何最先做的就是到秦国家图书馆里去收集法律文件,成为了西汉制定法律文书的依据。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的能力便体现于此,他不仅仅是伯乐和后勤部长那么简单。

赵高

赵高做为赵国宗室后裔,在秦灭亡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始皇帝在沙丘突然暴毙,不得不说可能和赵高有一定的关系。



鼓动李斯和自己合谋,拥立秦二世胡亥,下诏赐死扶苏,杀死蒙氏兄弟,逼反秦最后的良将章邯,直到最后杀死胡亥和自己被杀,赵高的双手沾满了鲜血。

复辟

六国的复辟势力,才是导致秦灭国的最大外因。尽管秦一统天下,但六国的实力尚存,这些旧贵族们一直蠢蠢欲动,只是慑于始皇帝的强势而不敢发作。


始皇帝在沙丘去世之后,胡亥不问政事,宠幸赵高,杀死李斯,导致朝政紊乱,国内无良臣,外无名将。陈胜、吴广起义只不过是导火索,真正的杀招是项羽和刘邦。

儒者扶苏,王者刘邦

扶苏有儒者之风、仁者之心,但却没有铁腕的手段,没有深邃的心机。这就注定了扶苏并没有成为守业之君的能力,况且这个业并不好守,而是需要杀伐决断的勇气。

超级英雄只存在影视剧和小说之中,没有个人的英雄,只有集体的智慧。刘邦的成功就在于他不是一个人的成功,所有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无论是沛县的旧部,还是汉初三杰,抑或陈平、英布、彭越等人,都求仁得仁,而刘邦则一统天下。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假设一下,扶苏继位,赵高李斯皆下狱,秦朝能够苟延残喘吗。这个问题可以参照明朝崇祯,崇祯继位后,魏忠贤伏法,本以为是明朝会继续残喘下去,结果还是灭亡了。没办法,统治者手段不够,如果扶苏能力够了,秦始皇就应该不会派他去守边界,赵高假传圣旨,逼死扶苏和蒙恬,这种人反抗都不敢反抗,就算当了皇帝,也成不了大事。我虽然是以一个后来人来马后炮,但是历史上哪个皇帝继位不是虎口夺权,从太后手里夺权,杀亲兄弟,逼迫皇帝退位。?这些扶苏都做不到,所以死得不冤,秦朝必亡。






莫桑知事


司马迁《史记》评价“扶苏为人仁”,“刚毅而勇武”,“信人而奋士”。

从这些评价来看,扶苏是一个比较仁厚,对人信任,而且从谏言秦始皇的事件来说,也是一个比较能善待百姓的人。

而秦朝的灭亡起于民力的滥用,导致百姓无法活下去而进行的命运抗争,结果是秦朝的灭亡。

如果扶苏能够继位,那么缓解秦始皇时期过于苛刻的政策,放宽对于人民的严酷,让百姓经历了六国兼并战争后有一个缓缓恢复生机的时间,比如汉初的黄老之治,慢慢积蓄力量,那么秦朝的灭亡就不一定会短期内到来。

不过重点在于扶苏能不能继位。

王夫之:“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汉有天下而惠帝弗嗣,唐则建成死于刃,宋则德昭不令其终,汔乎建文之变而憯尤烈”。

强势的开国皇帝指定继承人罕有好结果的,这个现象也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时光之意


扶苏死不死不能决定秦亡不亡 秦的灭亡根源不在秦国法治如何 秦政如何 而是秦国的大位传承制度有问题 这也是古代王朝的通病 而秦文明表现最烈最完整 破坏性最强而已 秦自立国 迫于外界压力巨大时 君主都是年长的 国家大了 稳定以后 就开始出现君权传承混乱问题 自穆公开始 秦国宫廷政变屡见不鲜 远了不说了 从大家熟悉的秦献公开始 秦献公就是被自己叔叔篡位 撵出秦国 最后又发动兵变夺回君位的 孝公继位 重用商鞅改革 号称事无巨细 凡事皆有依据的商鞅新法也对传承没有定下规矩 孝公薨 惠文王继位 连续政变 先杀商鞅 后除复辟者 之后 武王举鼎 崩逝于洛阳 引发季君之乱 波及两年 结果 秦国王族大清洗 秦国楚氏崛起控制秦国 始皇帝继位后 先后爆发成蛟之乱 嫪毐之乱 均是王权交接时出现问题 始皇帝末年的沙丘宫变 可以说异变 也可以说是秦国政治传统的必然 所以扶苏死不死 不重要 蒙恬才是那个关键 自古兵权为最重 统帅支持才是政权的最重要保障


骑着马的步兵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开始第五次巡游天下,也是最后一次,而且他就死在巡游途中。

秦始皇车驾在回咸阳的途中,在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停住了,因为始皇帝染上重病。秦始皇最终在弥留之际,做出帝国继承人的决定,让扶苏继承帝位。

命运最捉弄秦始皇。赵高、李斯勾结起来达成了帝国后事的共识:矫诏令扶苏自杀,立幼子胡亥为继承人,这就是史称的“沙丘之谋”。

在接到“秦始皇”让扶苏自杀的诏书,便准备自杀。

蒙恬等就劝扶苏不要自杀,等核对圣旨真伪再做决定。但是扶苏没听蒙恬劝告,直接拔剑自刎死了。

小编不得不说以公子扶苏的这个智商,就是他坐上皇位,秦朝估计也估计也没有几年的国运。

首先李斯,赵构的这份矫诏有很多的疑点。

一是北部军镇守边疆,关系国家安危之大事,皇帝突然让两个最高将领自杀说不通,而且这一纸诏书还不是始皇帝亲笔诏;

二是有前车之鉴,当时的人都知道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杀大将晋鄙夺取军权的事情,信陵君用的正是诈托王命的招数。

可以说只要公子扶苏请求复核,胡亥、丞李斯、赵高三人组就兜不住了。

而且就算诏书是真的,你公子扶苏是不是也应该做一下垂死挣扎。可是公子扶苏就是这么“二”,扶苏没有选择复核,拔剑自刎而死。

公子扶苏的表现说实在的一点都不像是一名帝国皇位继承人和一名政客该干的。很难想象在皇族那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环境里长大的公子扶苏,性格会是这样子的,简直颠覆了小编对于皇子的认知。很多人都说公子扶苏这样是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可就算公子扶苏喜好儒学,也不应该这么草率的就自杀(比书呆子还呆),可见公子扶苏是一个过于感情用事的人。不得不说秦始皇不喜欢公子扶苏还真是有原因的(感情用事的人是成不了帝王的)。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是非常血腥的,有多少的枭雄为了权利落得个身首异处。这些人的出身,相貌,年龄等等都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可以说是一样的——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不到最后一刻那些枭雄是不会放弃的,只要有一线生机他们都要也要挣扎着去抓住。

很多人认为,如果公子扶苏继位,秦朝就不会灭亡。

但是小编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秦朝灭亡的种子其实从它崛起的时候就埋下了,就在商鞅变法的时候!商鞅变法内容不少,但主要是重新分配利益,利益跟军功挂钩,而且不能继承,所以变法成功后秦国最具侵略性,这是真正的狼入羊群,吃完只看狼有多饿。然而这种制度在帝国统一后有严重弊病,军方仍然会不满足的继续扩张,自己家打完了就到外面打,可以说打仗才是动乱之源。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开始,秦国便进入了一种机械网络式的统治结构。历经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几代君主的发展,这一统治结构已经发展到了顶峰。秦始皇继位之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到秦始皇去世时秦朝的统治结构已经接近于崩溃的边缘。

以公子扶苏在“沙丘之变”中的表现来看,姑且不说扶苏有没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单从有没有这样的能力,这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请注意,陈涉世家的那句话“天下苦秦久矣。”不要说,扶苏无力力挽狂澜。即使秦始皇还活着,农民起义还是会爆发。再加上蠢蠢欲动的六国贵族们,在农民起义爆发之后,这些贵族们也随之呼应。

即便是扶苏不死,扶苏顺利继位,他有能力废除推行了几代的秦法吗?带领秦朝逐步走向正规。如果没有能力改革制度,那该来的还是会来,换谁都没用。

很明显公子扶苏没有这样力挽狂澜的能力。


东斯坦因


历史虽然不能假设,但如果按照政治逻辑的推演,假若扶苏正常继位,秦朝的历史或许能相对延长些,但仍然避免不了短期灭亡的命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秦始皇奠定的中央集权制作为新生事物,体制机制的极度不完善,疆域的极度扩张,官僚队伍的极度缺乏,在貌似强大的表象之下,其实难副。嬴政一统天下的十五年,其实是矛盾累积、沉珂泛起的十五年,旧势力的反扑始终在暗中蓄积能量。中央集权制虽然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新政体,以分封制为代表的旧有利益集团残余势利,从来没有心甘心情愿地退出历史舞台,只要有复辟机会存在,就会做垂死的挣扎。项羽的得势和对分封制的复辟就是最好的例证。二是统治阶层内部分赃不清,是政权分崩离析的最重要因素。扶苏是军功集团的核心,李斯是文官集团的代理人。秦始皇健在时,能够保持两方实力的均衡。秦始皇突然驾崩,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对皇权的觊觎,两大集团的冲突如火山爆发。赵高以中央办公室主任的优势联合李斯扶持胡亥上台。在除掉扶苏的同时,快速清洗军功集团,而军功集团的瓦解也直接导致秦朝大梁的倒塌,根本无力清除旧势力的反攻,这就是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这点有点类似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对红军高级将领的清洗,如果不是天道昭昭,苏联政权早已沦陷在希特勒的铁蹄之下。但是,即便是扶苏顺利接班,他不仅要面对第一种局面,更要面对第二种局面。汉初整整经历了五代,才真正消除了军功集团的隐患,哪怕到了中央集权制高度成熟的明代,朱元璋最狠的一手依旧是对付军功集团。因此,即便扶苏上台,总体上也不会有一个好结局。


六月荷7031


这是不可能的,秦王是容不下扶苏的。可参照汉武帝。


懒树熊53505521


制度摆在那里,必然的。早晚而已。


喜看xikan


大家都觉得秦是亡于秦二世,但是在秦始皇游历六国时,起义已经开始了。不过秦不能迅速的反应过来的过错确实是秦二世的昏庸无能,即使是扶苏继位也不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章邯这么厉害且加上王离的强大的长城军团不也是被战神项羽打的七零八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