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的捧哏水平和師父石富寬比,能說青出於藍勝於藍嗎?

哏都一老漢


看到許多評論,忍不住掰幾句,也許答案有些偏激,但是是我的真心話。

這裡不說二位的活兒,每個人理解不同,產生的見解就不一樣,避免爭執。

這裡說說別的。


謙哥兒說相聲,與其說是職業,不如說是他諸多的愛好之一。

他是“愛說相聲”,所以謙哥兒猶如閒雲野鶴,世事無爭。這也造就了他在臺上謙和圓潤的風格。


石富寬先生不一樣,怹不是“愛說相聲”,是“愛相聲”。

把相聲這門職業融進了身體,已經成為了身體的一部分。

生活中吃點虧沒什麼。要糟介相聲,就是在侮辱我的身體!這就不行!


所以才會在相聲大賽這樣的公共場合,公然說苗阜的相聲包袱太密,沒有三番四抖,不是相聲。

才會對李鳴宇的“相聲”仗義執言:

“鳴宇的那個,很時尚,很好,就是今後,不一定叫相聲,你叫脫口秀,完全可以了。…………直接叫脫口秀就完了,就不要沾相聲兩個字了。”

“表演的時候,不要手持話筒,戴上耳麥,戴上胸麥,非常利於你的表演…………今後表演就不要用話筒了。 ”



看見師先生和石先生的眼神沒有?

前者充滿了失望,後者充滿了不幹。

這才是真正愛相聲的人。


所以,在藝術上,于謙有可能已經追上了石先生。

但是,在境界上,差的遠。

以上……


相聲沙彌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我認可於謙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捧哏水平已經超越師父石富寬先生的說法。簡單的說,石富寬先生在劇場演出,沒有于謙的應對自如,而於謙即使是在電視上演出,也能像石富寬先生一樣沉穩大氣!


記得有一次在節目中,馬東曾經問郭德綱“小嶽嶽現在這麼火,已經功高蓋主,人氣已經超過你了,你怎麼看?”,郭德綱回答:“教徒弟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一輩比一輩強,如果一輩不如一輩,那就別幹了”。

應當說老郭說的有道理。于謙作為石富寬先生的徒弟,其捧哏水平在目前的整個中國相聲界可以說是絕對NO.1!這對石富寬先生來說,不是一件丟份兒的事,這是他的驕傲!是他這個做師父的光榮!



郭德綱參加《天天向上》節目時,汪涵曾經對郭德綱和于謙的評價非常到位,汪涵說“如果說郭德綱是段子手,那麼于謙就是神回覆”。知名媒體人老梁在節目中也談到,對於他這樣一個也學過相聲的人來說,聽郭德綱于謙的相聲幾乎沒笑過,因為他知道包袱在哪裡,唯一幾次笑還都是在於謙身上。要知道老梁也算是相聲的專業人士,這樣評價可不低。


很多人都知道,郭德綱在舞臺上說相聲,沒有相聲劇本,只有一個大綱,表演很大程度上靠現掛!這對於捧哏來說是極大的考驗。而於謙的颱風儒雅沉穩,自然從容,與郭德綱嬉鬧靈動,充強扮愣的喜劇風格相得益彰;又極善“現掛”,反應十分敏捷,郭德綱的很多包袱都靠他的“捧”而爆響全場,這也絕大多數人說“只有于謙才能捧住郭德綱”的根本原因。

看過石富寬先生在德雲社表演的朋友應該清楚,石先生雖然大氣沉穩,自然從容,有老藝術家的範兒,但可能是受電視相聲的禁錮太久,石先生好像不太適應劇場演出氣氛,現掛能力不強,表演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但是做為徒弟的于謙,不管是劇場演出,還是在電視上演出,都能輕鬆自如。不多話,不搶話,不搶戲,甘當綠葉,但是每說出一句,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于謙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師父石富寬先生的教導,于謙在當今相聲界能有今天的地位,也是師父石富寬先生的驕傲!


靖逸軒主


于謙此時已經大紅大紫,藝術造詣也接近爐火純青的境界了。與師傅石富寬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一個。

相聲界一直有三分逗七分捧一說,好比軍隊隊列訓練三分隊列七分口令一樣。

舉例來說,于謙岳雲鵬說的一段相聲,小嶽嶽說于謙父親老哥仨,你大爺,你二大爺,你三叔。這時于謙如果馬上說我爸爸呢,這就不是好捧哏的,于謙怎麼做的呢?他掰著手指去數,然後數完了才拽著小嶽嶽說,你等會你等會兒,這裡沒有我爸爸啊!這就是相聲基本功,早接晚接都不好,就必須按于謙這種假模假樣去數,然後再問這個包袱才響。

例子太多了,于謙捧哏自然而且還能翻包袱,這也是很牛的,當然有事先寫好的詞,也有現場翻的。

比如,郭德綱于謙一段相聲,于謙小時候爸爸帶著他上學去,他坐自行車後座,結果腳插後軲轆裡了。別人父親應該下來把腳趕快弄出來,結果於謙爸爸站起來蹬車子。

這是一個包袱,完了繼續往下說,老郭說于謙考上大學了,于謙說,我們殘疾人都努力唄。這就是翻包袱,他把剛才那包袱翻出來,你感覺好笑吧。


兵天兵地


可以這麼說的,謙哥的捧哏水平知名度那叫一高啊,簡直可以稱為郭德綱的神捧。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于謙,郭德綱的相聲會遜色很多,甚至都無法達到今天這種火爆程度。

想想看,你買票去看郭德綱的相聲,告訴你捧哏的不是于謙,是不是有點小遺憾?

于謙以神回覆見長,有些段子聽著就不像對過詞,真的很像是先掛的,這是很考驗水平的。這麼演起來,逗哏、捧哏兩個人都很輕鬆,很舒服。

舉個別的例子,王文林給郭德綱捧,火候就有點把握不住,有時候太過了,老郭還得往回找補。

于謙的師父石富寬也是很不錯的捧哏,跟侯耀文合作了不少的經典相聲,聽過兩個人的一段相聲《火紅的心》,演的很好。

而且石師父的人品在相聲界也是很好的,正所謂做藝先做人。說到這,又要滑到侯二、何偉那裡去了,人品不行,到哪也火不了,觀眾的眼睛是最雪亮的。

于謙的那些捧哏神回覆你還記得嗎?

我先來:她要真能尿手上你還追人家嗎?


蔥白一娛


現在在世的相聲演員裡捧哏最好的當屬楊少華先生,自成一派的蔫哏大師。一生捧過幾十位相聲演員有大師,有新秀,捧過馬三立,侯寶林,常寶霆,馬志明,趙偉洲,蘇文茂,侯耀文,劉洪沂,笑林,楊議,楊化然等







李威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于謙的相聲師出石富寬,但是論捧哏水平,完全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一是在捧哏技巧上。于謙作為郭德綱的老搭檔,可以說完全能夠接的住郭德綱的逗哏。而且很大一部分笑點都在於謙這。我們知道,郭德綱是現在最好的逗哏演員,那麼能夠與他搭配好,本就不是那麼容易。于謙這點完全做到了。可以說滴水不漏。

二是在受歡迎程度上。于謙現在的人氣,那可以說都要趕超郭德綱了。相聲界如果還有一個人能和郭德綱比人氣,那只有于謙了。哪怕是石富寬最火的時候也不能比擬。

三是在相聲創新上。石富寬的相聲是正宗的傳統相聲,沒有太多的創新。而於謙的相聲也添加了很多新元素,使觀眾更喜歡,更接受。比如搖滾,我們都知道于謙喜歡搖滾。也愛聽他唱搖滾,這就是創新。


雨天1570


醉話聊娛樂,有我不寂寞!

郭德綱在參加《奇葩說》的時候,馬東問郭德綱“小嶽嶽現在這麼火,已經功高蓋主,人氣已經超過你了,你怎麼看”,郭德綱回答:“教徒弟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一輩比一輩強,如果一輩不如一輩,那就別幹了”。

作為石富寬的徒弟,于謙的捧哏水平至少在整個德雲社是最好的,至於在目前的整個中國相聲界是不是NO.1,這個還存在爭議。畢竟主流相聲界還有很多捧哏演員自認為比于謙捧得好。

絕大多數人對於老師的捧哏水平應該都不陌生,比如我吧,我最早喜歡聽郭德綱的相聲還真的是從喜歡于謙的捧哏開始的,早幾年的時候,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于謙的粉絲,而非郭德綱的粉絲,當然聽多了他們兩個人的相聲,自然就變成他們兩個人的粉絲了。

在近期郭德綱參加的《天天向上》節目中,汪涵對郭德綱和于謙的評價非常到位,汪涵說“如果說郭德綱是段子手,于謙就是神回覆”。老梁在直播中也談到,對於他這樣一個也學過相聲的人來說,聽郭德綱于謙的相聲幾乎沒笑過,因為他知道包袱在哪裡,唯一幾次笑還都是在於謙身上。要知道老梁也算是相聲的專業人士,這樣評價可不低。

于謙的捧哏特點是穩當,不搶話,但一旦有包袱從他嘴裡經過一定要非常的響。這麼說特別的幹,下面我找來兩個于謙的“神回覆”,大家再一起欣賞一下:

郭:謙兒哥扛著自己的檯球杆出去打檯球去了。於:哦,自己有杆。郭:到了打檯球的地方,人家看見都鼓掌啊。於:怎麼了?郭:高手。於:有外號?郭:檯球界的杜蕾斯。於:別,別胡說八道,人家那是,戴維斯。郭:我說的是?於:杜蕾斯。郭:什麼區別?於:一個進得去球兒,一個進不去球兒。

郭:下午,快放學了,班主任來了,明天,烈士陵園,掃墓獻花環,必須都得去,穿校服,整齊一點兒。於:那是啊。郭:第二天,大家都去了,站那兒(作敬禮狀)於:敬禮。郭:老師看著于謙,眼珠子都快瞪出血來了。於:幹嘛那麼恨我啊?郭:于謙,我讓你穿校服!於:沒穿嗎?!郭:誰讓你披麻戴孝了?!於:我穿一身孝出來啊?郭:披麻戴孝,自己還舉一個幡兒!於:嗬!我專業啊是怎麼著?!郭:把老師氣的啊,“請!家!長!”於:有家長誰還打幡兒啊!

要知道,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三分本子,七分現掛,我們聽到的那些“神回覆”很多都是于謙的現掛,不能不說於老師牛啊。

再說于謙的師父石富寬,大家可能對他了解不深,尤其是年輕人,畢竟相對於郭德綱于謙的段子,石富寬和老搭檔侯耀文的段子少了很多,而且石富寬作為主流相聲界的一員,雖然年紀比較大,從業時間也遠遠比于謙要長,可奮戰在舞臺一線的時間未必比于謙長,經驗未必比于謙豐富,當然這不怪石富寬,畢竟他當年所處的環境就那樣。

可比較一下整個主流相聲界,石富寬的捧哏水平都不低,不過限於電視臺的限制,我們能看得到的侯耀文和石富寬一起說的段子不像郭德綱于謙的段子那麼隨性靈活,因此,我的個人觀點是,于謙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關注醉話娛樂,陪你聊到後半夜。聊娛樂,侃世界,盡在醉話娛樂!


醉話娛樂


在說學逗唱方面,我認為于謙老師要比師父全面,石富寬先生除了捧哏以外,還擅長快板,而於謙老師的快板也不錯,此外,于謙老師的單絃,大鼓等唱的韻味十足,歌曲就更甭說了,他是搖滾協會的副會長,經常參加一些搖滾歌手的演唱會。

在捧哏技巧上,除了于謙老師所翻的包袱響脆外,大家可多關注於老師的呃啊是,簡單的一個字,他把握的時間長短,語氣音調,裝傻賣萌,都恰到好處。

在做人方面,師徒倆頗為相似,都是很低調,平和,沉穩。兩個人都不摻乎曲藝界的亂事,深得大家的喜愛,我個人認為于謙老師的捧哏水平要高於師父石富寬先生。


WlZ821


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如弟子,不丟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佳話。

其實于謙老師跟其師石富寬先生的相聲可以算是兩種。

我們都知道,石富寬先生給侯耀文先生捧哏,兩人也是相得益彰,曾經風靡一時。石富寬、侯耀文兩位先生是藉助電視而家喻戶曉的,他們的相聲比較舞臺味兒,最火爆時的風格可以說是“慷慨激昂”,既一板一眼,比較規矩,又抑揚頓挫,言語帶風。

而身為徒弟的于謙老師給郭德綱老師捧哏,兩人走的是小劇場路線,接地氣、親民,他們更會把相聲說成“聊天”的形式,注重跟觀眾互動。于謙老師捧得很穩,不急躁。跟電視相聲不同,小劇場相聲沒有時間限制,能踏實說。所以,顯得於謙老師很有傳統的底蘊感。

不過,這並不是說石富寬先生他們那代人不會傳統相聲,他們只是被電視相聲給限制了。侯耀文先生後期自己創作的《小眼看世界》等段子就非常有傳統相聲的風骨;郭德綱先生的我字系列你字系列跟侯耀文先生的作品就非常神似,都是用傳統相聲的技巧說現代故事。而石富寬先生也曾跟侯耀文先生、師勝傑先生合作過很多傳統段子比如《扒馬褂》等,在小劇場上的表演就沒有那麼慷慨激昂了,很自然,也很有功底。


所以說,很多藝術是時代的產物;至於表演者的能力,要從多方面來看。歸根結底,還得是觀眾喜歡不喜歡。就算你說自己多有能耐,你沒展示過,觀眾當然是不會認可了。

石富寬先生和于謙老師的相聲我都挺喜歡的;石富寬先生最近很少出現在舞臺上了,希望老先生健康長壽。


甘伯伯:兒童故事講演人|文藝愛好者


非常懶和怕麻煩先生


說相聲,總說三分逗七分捧,三分靠逗哏,七分靠捧哏。說相聲就是在臺上聊天,說故事,但你不能一直在講故事,把捧哏叫量活。就是說捧哏的像是一把尺子,要控制段子的長度和節奏,逗哏的扔得出去,捧哏的要拽得回來,逗哏的甩的是包袱,捧哏掌控的是包袱皮兒。大多數時候捧哏的扮演的其實是一位特殊的觀眾,站在逗哏的旁邊,代表觀眾把觀眾的心裡話和情緒傳達給逗哏演員。所以在汪涵主持的天天向上節目中於謙老師也說過捧哏主要兩個方面,一是替觀眾在傾聽,二是替觀眾表達。


于謙老師的水平,跟老先生是不能對比,因為現在市場不一樣了,觀眾的水平和眼光也不一樣了,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代表,而現在這個時候于謙老師就是當之無愧的捧哏代表。以前的傳統節目也要創新了,于謙和郭德綱搭檔了那麼多年,默契感也很強,水平自然信手捏來,在臺上無論什麼時候,淡定自若,郭老師說什麼都能捧起來,也能拽回來,網上都說,郭老師是有名的段子手,那于謙老師就是神回覆。

所以無論是論功底,論火候,論把握節目的節奏,於老師都是捧哏非常出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