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静守孤灯度红尘”,秀才对下联,方丈没有办法为其剃发

寺庙方丈出上联:“静守孤灯度红尘”,秀才对绝妙下联,落发为僧

中国被封建制度统治了两千多年,同时也被迫害了两千年,对于有志气的人来说,科举考试,是最残酷的,虽然科举让很多人有了入仕的机会,但其残酷程度,也是可以想象的。古人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参加科举入仕,才能翻身。不像现代,机遇很多,选择很多,行行出状元。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关于科举考试残酷的事迹很多,最典型的就是用来讽刺科举的范进中举。的确,古代像他这样的文人,还有很多,有的再参加几次之后,就放弃了,不是不坚持,是看不到任何的希望,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而有的文人,不仅对科举失去了希望,对朝廷也很失望,而最残酷的是,科举磨练了一个人的意志,让很多人看破了红尘,纷纷遁入空门。一点都不夸张,古代多次参加科举的文人,自己心心念念,抱有很大希望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落空,可不就是对世界失望。

上联:“静守孤灯度红尘”,秀才对下联,方丈没有办法为其剃发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秀才,科举多次没有中举,上有老下有小,娶妻之后,根本没有认真看过妻子,一心只在读书上。为了出人头地,他付出了很多。到头来,承诺给家人的没有兑现,自己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得到。在落榜返回的途中,秀才路经一个寺庙,看到毫无牵挂的僧人,他动了当和尚的念头。但他还是很牵挂家里的老小,他内心纠结,自己这样做是很自私的,但受到打击的他,只想解脱。

上联:“静守孤灯度红尘”,秀才对下联,方丈没有办法为其剃发

秀才以借住为借口,到了寺庙住了一天,感受了寺庙的佛系生活,压力山大的他,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于是让僧人带路,找到了方丈。表明自己来意之后,方丈也是特别的感慨,在寺庙这么多年,见到过特别多的善男信女,都有各自的烦恼,像秀才这样的,方丈也见到过很多。但是想要出家,不是那么简单的,毕竟要放下的牵挂很多,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狠心,或者甘心放下的。很多人是一时意气用事。

上联:“静守孤灯度红尘”,秀才对下联,方丈没有办法为其剃发

方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秀才,秀才犹豫了半天,终于做了决定,他要出家,远离红尘,家里他只能狠心交给父母和妻子了。方丈看他决心很大,但方丈有一个规定,就是凡事来剃头发的人,都要经得住他的考验,就是对对联,其实,人们不知道的是,方丈很多年之前,也是落榜的秀才。于是方丈出上联:“静守孤灯度红尘”。

上联:“静守孤灯度红尘”,秀才对下联,方丈没有办法为其剃发

方丈其实已经接受了秀才的想法,毕竟自己是过来人,可以理解。对对子秀才是最拿手的,寒窗苦读,也不是白读的。秀才对下联:“落发为僧净心根”,秀才能够对出这样的下联,说明他是下定了决心的。于是方丈就为他落发,秀才也放下了世间所有的身份,成为一名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