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諸葛亮空城計失敗,司馬懿帶人攻城活捉諸葛亮,那歷史可能怎麼發展?

追尋124029298


其實大家不要替諸葛亮捉急,他的空城計一定會成功的,司馬懿一定會上當受騙的。

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都是羅貫中編的啊,他要是把諸葛亮給編死了,那小說還怎麼寫呢?所以大家不用擔心諸葛亮會被活捉。

那麼諸葛亮有擺過空城計嗎?絕對沒有。按三國演義的情節,馬謖街亭失守, 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禦敵,索性大開城門,並在城樓撫琴, 司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事實上,當時司馬懿根本就沒有與諸葛亮對峙,魏軍的總指揮是張郃。

馬謖兵敗街亭後,整個隊伍都亂了套了,將領與士兵各逃各的路,根本沒有一個像樣的指揮系統。在蜀軍一片混亂中,只有一人是例外。他就是裨將軍王平。王平麾下有一千名士兵,在其他營的士兵抱頭鼠竄時,他沒有慌亂,先擂響軍鼓,集合部隊,固守營寨。張郃見他的營寨軍容齊整,擔心有埋伏,沒敢急攻。王平遂帶著部隊有秩序撤退,沿途還收羅了許多散兵遊勇。

前進已是不可能,在魏軍凌厲的攻勢下,想守也守不住。諸葛亮只得完全放棄,匆匆撤回漢中。在整個撤兵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生空城計的情形。

那麼《三國演義》既然寫到過空城計,歷史上是不是真的有過空城計呢?這是肯定的。羅貫中在寫空城計時,實際上參考了春秋時代楚鄭戰爭的一個戰例。

公元前666年,楚國執政子元發動伐鄭之戰。

這次戰爭的起因很好笑。子元暗戀楚文王的遺孀息媯,為了向美女示愛,他在王宮旁建了一座大宅院,正對著息媯的住處。整天就在大院唱歌跳舞,撩撥美人。息媯聽到舞樂聲後說:“先王用舞蹈來演習戰備,現在令尹不將此用於仇敵,而用於我這個未亡婦人之旁,這不是很奇怪嗎?”這些話傳到子元耳中,他覺得很慚愧,就打算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於是揮師討伐鄭國。

子元動用了精銳的部隊,一路推進,直抵鄭國都城之外。春秋時代的大城一般分為內城與外城,鄭都外城的兩個城門相繼失守,楚國兵車耀武揚威進入城門,一路抵達到郭內大道上的市集。令子元大惑不解的是,外城失守後,內城的城門居然沒有關閉,門戶大開。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是鄭國設下了陷阱等著楚軍鑽進來呢?子元還是比較謹慎的一個人,沒有貿然進城,愣頭愣腦地看了一番,說了一句不著邊際的話:“鄭國有人才!”於是下令暫且退兵觀望。

子元的謹慎給了鄭國喘息的時間。齊、魯、宋三國聯軍火線救援,子元擔心軍隊受到鄭軍與聯軍的內外夾擊,於是連夜開溜。

這就是春秋時期鄭國的”空城計“,顯然被小說家拿來套在諸葛亮身上了。


君山話史


話說馬謖失了街亭要地,馬謖一看形勢不妙,撒丫子撩了,孔明無奈,帶著一班老弱病殘的軍隊,硬著頭皮擺下了空城計,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一眼識破了孔明的空城計,一擁而上把孔明捆了起來。


司馬懿得意洋洋的看著孔明,陰陽怪氣的說道:“孔明你也有今天啊?”你知道嗎,你彈的琴不咋地,讓我一聽就知道你心虛了,琴聲暴露了你的心理了。

孔明冷冷的看著司馬懿,說道:你覺得抓住我是你的功勞嗎?不等司馬懿回答,孔明接著問道:你知道韓信和范蠡咋死的嗎?司馬懿說,我知道韓信是被呂后殺的,為什麼殺他還真不知道。

孔明說道:韓信是因為都消滅了敵人,功勞太大才被殺的,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


孔明最後兩句加重了語氣。然後繼續說道:我死的後天,也就是你亡的日子。我活著你司馬懿才有活著的價值,皇帝曹叡才能不殺你。將軍難道不知道擁兵自重的道理?

你知道你知道我為什麼讓關羽華容道放過曹操嗎?明著是害怕殺了曹操,北方會大亂。實則是和我剛說的道理一樣,曹操活著,才有我諸葛亮活著的價值。

經孔明這麼一說,司馬懿豁然明白了,轉頭司馬懿走出了大營。


次日,大營的曹魏大軍人去營空。這就是孔明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退司馬懿百萬大軍的故事,三國曆史重新走上了原來的歸途。


秉燭讀春秋


三國演義中蜀國在沒有諸葛亮和其他能征善戰武將的的情況下,還堅持了29年後滅亡了,但是如果諸葛亮的空城計失敗,就將會加速蜀國的滅亡。

空城計發生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諸葛亮派馬謖把守街亭,不料街亭失守了,曹操手下的司馬懿帶領著十多萬大軍攻到了西城,諸葛亮苦於手下兵力不足,(就算兵力夠多,也沒有司馬懿的多,想要戰勝司馬懿的強大兵力,沒有被俘虜,應該是一件難事。)於是諸葛亮只能大開城門,在城門之上撫香操琴,讓司馬懿懷疑諸葛亮使詐,怕有危險,不願意冒這個險,於是不得不退兵。

如果司馬懿願意賭一把,或者掌握了諸葛亮兵力不足的

情報,那將會是另一番發展的了

司馬懿帶兵攻進了西城,活捉了諸葛亮,司馬懿沒有立刻把諸葛亮殺了,而把諸葛亮囚禁了起來,讓他永遠也沒有辦法回到蜀國。

蜀國沒有了諸葛亮,很快就面臨著滅亡的命運了。


亂世史詩


首先,歷史上諸葛亮沒用過空城計。

接著,演義中的空城計也沒騙過司馬懿,實際上,諸葛亮的空城計更像是與司馬懿隔空對話一樣。諸葛亮是用琴聲告訴司馬懿:“我死了,你也活不久。”司馬懿也正是聽出了弦外之音才下令撤兵。

要問為什麼會得到諸葛亮和司馬懿隔空對話?皆因司馬懿當時明明可以只派遣一小隊衝城,試探城內到底是否有伏兵。但是司馬懿沒做。司馬懿也有辦法通過圍城慢慢等諸葛亮再施計謀,司馬懿也沒做。反而是在諸葛亮撫琴至斷線時,果斷退兵了。為何要退兵?還不是害怕手下有人察覺諸葛亮的膽戰心驚?

如果當時司馬懿沒有聽出弦外之音,結局只會是司馬懿回國後再被罷官。而且,以當時的蜀國來說,司馬懿恐怕再難復起。結局可能是,魏一統天下吧。

說句後話,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很少會寫出這麼大破綻的劇情。其實空城計是羅貫中暗地裡抬高諸葛亮智謀。讀懂空城計,我們就能看出,羅貫中的意思是,即使晉的太祖,被認為是足智多謀的司馬懿,諸葛亮也能夠控制的住。


金晶林


諸葛亮空城計被司馬懿識破,司馬懿帶兵殺入城中,不費吹灰之力就活捉諸葛亮並殺之。蜀軍聽到丞相被俘身亡,失去主心骨,非常害怕,個個只顧逃命。司馬懿從後面一路追殺,蜀軍敗逃途中王平、關興、張苞組織小規模抵抗,戰死,魏延投降,姜維且戰且退,退守益州。

消息很快傳到劉禪那裡。劉禪沒有主意,叫來大臣們商量。大臣們幾乎一邊倒同意投降。

再看司馬懿,他知道,諸葛亮死了,自己在魏國也就失去存在的意義。回魏國他的結局就是等死。於是他大舉進攻益州,拿下蜀國。

司馬懿大軍在連續勝利面前,士氣高漲,很快拿下漢中,安排好心腹留守,繼續向益州進發。姜維勢單力孤,拼死阻止司馬懿的進攻,最終戰死。司馬懿大軍開到成都城下,劉禪開城投降。於是三國變成了魏晉吳。

十年之後,晉滅魏吳,統一全國。


豫有得


如果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率軍打進了西城,那諸葛亮結局不是被俘就是被殺,那之後會怎麼樣呢?歷史肯定會向這統一方向走。

蜀國的柱石諸葛亮如果陣亡或被俘,那蜀國士氣將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司馬懿如果乘勝追擊,蜀國無人能擋,蜀國很快就會滅亡。

魏國滅蜀後,參照鄧艾鍾會的下場就知道司馬懿也好不哪去,在當時曹操很多部下還在,司馬懿絕無篡權成功可能,所以也不會有後來的晉朝。

在蜀國滅亡後,吳國也不會長久,在魏國統一天下後,中國又會出現一個繼兩漢之後以漢族為主的的統一的封建王朝,中國就不會出現五胡亂華的事。


天宇的文史情懷


我認為最後魏國會統一天下!後面沒有司馬懿家族篡奪帝位。

  • 魏國最大的敵人是諸葛亮,而在空城計的時候,如果司馬懿抓住了諸葛亮,那麼曹操勢必也會把司馬懿殺了,即使不殺也會讓他不在參與政事,而當時除了諸葛亮,其他謀士皆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所以後期也不會有司馬懿再次出征阻擋諸葛亮北伐。

  • 雖然諸葛亮死了但是並不能加劇蜀國的滅亡!為什麼?因為蜀國一死接下來輪到的必定是吳國。所以吳國必定要支援蜀國。魏國一個國家打兩個,還是有點吃力的,所以這也會導致蜀國,吳國在延續十幾年,但是一定沒有諸葛亮在延續的時間長。畢竟魏國聞諸葛亮而膽寒。最後依然是是魏國統一天下。

魏國一統天下後不再會出現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一種情況。因為司馬懿家族已經不在讓接觸朝政。最終獲得王位的乃是曹操家族


談名著


其實這些問題根本沒意義,你怎麼不問如果你沒出生,世界會怎麼發展呢,說不定空氣更清新,人均資源更多,生存競爭更小?與其假設過去,不如假設未來?歷史已然發生,我們能做的只是以史為鑑,而不是如果歷史,假設歷史什麼什麼,而且還居然有那麼多自以為專業的回答,一種現在會有無數種未來,事情的發展是沒有唯一性的,相對論知不知道,平行宇宙了不瞭解,你假設的歷史有可能是別的平行宇宙的歷史,然而現在也可能不是你們現在所預測的事情發展,以後少問點這類問題好吧。簡直無腦。


陳默244629727


演義裡主角是諸葛亮,自然是嚇破了司馬懿的膽。然而正史里根本沒有這一段。小說裡這一段是在失街亭之後,實際上這場戰爭和司馬懿完全沒關係,他沒有出場。曹魏主角張郃,主配曹真。如果司馬懿活捉諸葛亮,對歷史沒什麼影響,對小說影響可大了,主角方顯然會是司馬家,最後還得了天下,完美。


Wingman5153718132


如果諸葛亮空城計失敗,司馬懿帶人攻城活捉諸葛亮,那麼蜀漢政權將提前滅亡,司馬懿將會兔死狗烹,早早被曹家子孫拿下,司馬家族不會崛起掌權,就有後來的西晉東晉,不會有後來的五胡亂華的局面,中國可能出現由亂而治的局面。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誰也預測不了未來,我們只是瞎想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