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诸葛亮空城计失败,司马懿带人攻城活捉诸葛亮,那历史可能怎么发展?

追寻124029298


其实大家不要替诸葛亮捉急,他的空城计一定会成功的,司马懿一定会上当受骗的。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都是罗贯中编的啊,他要是把诸葛亮给编死了,那小说还怎么写呢?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诸葛亮会被活捉。

那么诸葛亮有摆过空城计吗?绝对没有。按三国演义的情节,马谡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索性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事实上,当时司马懿根本就没有与诸葛亮对峙,魏军的总指挥是张郃。

马谡兵败街亭后,整个队伍都乱了套了,将领与士兵各逃各的路,根本没有一个像样的指挥系统。在蜀军一片混乱中,只有一人是例外。他就是裨将军王平。王平麾下有一千名士兵,在其他营的士兵抱头鼠窜时,他没有慌乱,先擂响军鼓,集合部队,固守营寨。张郃见他的营寨军容齐整,担心有埋伏,没敢急攻。王平遂带着部队有秩序撤退,沿途还收罗了许多散兵游勇。

前进已是不可能,在魏军凌厉的攻势下,想守也守不住。诸葛亮只得完全放弃,匆匆撤回汉中。在整个撤兵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空城计的情形。

那么《三国演义》既然写到过空城计,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过空城计呢?这是肯定的。罗贯中在写空城计时,实际上参考了春秋时代楚郑战争的一个战例。

公元前666年,楚国执政子元发动伐郑之战。

这次战争的起因很好笑。子元暗恋楚文王的遗孀息妫,为了向美女示爱,他在王宫旁建了一座大宅院,正对着息妫的住处。整天就在大院唱歌跳舞,撩拨美人。息妫听到舞乐声后说:“先王用舞蹈来演习战备,现在令尹不将此用于仇敌,而用于我这个未亡妇人之旁,这不是很奇怪吗?”这些话传到子元耳中,他觉得很惭愧,就打算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于是挥师讨伐郑国。

子元动用了精锐的部队,一路推进,直抵郑国都城之外。春秋时代的大城一般分为内城与外城,郑都外城的两个城门相继失守,楚国兵车耀武扬威进入城门,一路抵达到郭内大道上的市集。令子元大惑不解的是,外城失守后,内城的城门居然没有关闭,门户大开。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郑国设下了陷阱等着楚军钻进来呢?子元还是比较谨慎的一个人,没有贸然进城,愣头愣脑地看了一番,说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郑国有人才!”于是下令暂且退兵观望。

子元的谨慎给了郑国喘息的时间。齐、鲁、宋三国联军火线救援,子元担心军队受到郑军与联军的内外夹击,于是连夜开溜。

这就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空城计“,显然被小说家拿来套在诸葛亮身上了。


君山话史


话说马谡失了街亭要地,马谡一看形势不妙,撒丫子撩了,孔明无奈,带着一班老弱病残的军队,硬着头皮摆下了空城计,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一眼识破了孔明的空城计,一拥而上把孔明捆了起来。


司马懿得意洋洋的看着孔明,阴阳怪气的说道:“孔明你也有今天啊?”你知道吗,你弹的琴不咋地,让我一听就知道你心虚了,琴声暴露了你的心理了。

孔明冷冷的看着司马懿,说道:你觉得抓住我是你的功劳吗?不等司马懿回答,孔明接着问道:你知道韩信和范蠡咋死的吗?司马懿说,我知道韩信是被吕后杀的,为什么杀他还真不知道。

孔明说道:韩信是因为都消灭了敌人,功劳太大才被杀的,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


孔明最后两句加重了语气。然后继续说道:我死的后天,也就是你亡的日子。我活着你司马懿才有活着的价值,皇帝曹叡才能不杀你。将军难道不知道拥兵自重的道理?

你知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让关羽华容道放过曹操吗?明着是害怕杀了曹操,北方会大乱。实则是和我刚说的道理一样,曹操活着,才有我诸葛亮活着的价值。

经孔明这么一说,司马懿豁然明白了,转头司马懿走出了大营。


次日,大营的曹魏大军人去营空。这就是孔明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司马懿百万大军的故事,三国历史重新走上了原来的归途。


秉烛读春秋


三国演义中蜀国在没有诸葛亮和其他能征善战武将的的情况下,还坚持了29年后灭亡了,但是如果诸葛亮的空城计失败,就将会加速蜀国的灭亡。

空城计发生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诸葛亮派马谡把守街亭,不料街亭失守了,曹操手下的司马懿带领着十多万大军攻到了西城,诸葛亮苦于手下兵力不足,(就算兵力够多,也没有司马懿的多,想要战胜司马懿的强大兵力,没有被俘虏,应该是一件难事。)于是诸葛亮只能大开城门,在城门之上抚香操琴,让司马懿怀疑诸葛亮使诈,怕有危险,不愿意冒这个险,于是不得不退兵。

如果司马懿愿意赌一把,或者掌握了诸葛亮兵力不足的

情报,那将会是另一番发展的了

司马懿带兵攻进了西城,活捉了诸葛亮,司马懿没有立刻把诸葛亮杀了,而把诸葛亮囚禁了起来,让他永远也没有办法回到蜀国。

蜀国没有了诸葛亮,很快就面临着灭亡的命运了。


乱世史诗


首先,历史上诸葛亮没用过空城计。

接着,演义中的空城计也没骗过司马懿,实际上,诸葛亮的空城计更像是与司马懿隔空对话一样。诸葛亮是用琴声告诉司马懿:“我死了,你也活不久。”司马懿也正是听出了弦外之音才下令撤兵。

要问为什么会得到诸葛亮和司马懿隔空对话?皆因司马懿当时明明可以只派遣一小队冲城,试探城内到底是否有伏兵。但是司马懿没做。司马懿也有办法通过围城慢慢等诸葛亮再施计谋,司马懿也没做。反而是在诸葛亮抚琴至断线时,果断退兵了。为何要退兵?还不是害怕手下有人察觉诸葛亮的胆战心惊?

如果当时司马懿没有听出弦外之音,结局只会是司马懿回国后再被罢官。而且,以当时的蜀国来说,司马懿恐怕再难复起。结局可能是,魏一统天下吧。

说句后话,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很少会写出这么大破绽的剧情。其实空城计是罗贯中暗地里抬高诸葛亮智谋。读懂空城计,我们就能看出,罗贯中的意思是,即使晋的太祖,被认为是足智多谋的司马懿,诸葛亮也能够控制的住。


金晶林


诸葛亮空城计被司马懿识破,司马懿带兵杀入城中,不费吹灰之力就活捉诸葛亮并杀之。蜀军听到丞相被俘身亡,失去主心骨,非常害怕,个个只顾逃命。司马懿从后面一路追杀,蜀军败逃途中王平、关兴、张苞组织小规模抵抗,战死,魏延投降,姜维且战且退,退守益州。

消息很快传到刘禅那里。刘禅没有主意,叫来大臣们商量。大臣们几乎一边倒同意投降。

再看司马懿,他知道,诸葛亮死了,自己在魏国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回魏国他的结局就是等死。于是他大举进攻益州,拿下蜀国。

司马懿大军在连续胜利面前,士气高涨,很快拿下汉中,安排好心腹留守,继续向益州进发。姜维势单力孤,拼死阻止司马懿的进攻,最终战死。司马懿大军开到成都城下,刘禅开城投降。于是三国变成了魏晋吴。

十年之后,晋灭魏吴,统一全国。


豫有得


如果司马懿识破了空城计,率军打进了西城,那诸葛亮结局不是被俘就是被杀,那之后会怎么样呢?历史肯定会向这统一方向走。

蜀国的柱石诸葛亮如果阵亡或被俘,那蜀国士气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司马懿如果乘胜追击,蜀国无人能挡,蜀国很快就会灭亡。

魏国灭蜀后,参照邓艾钟会的下场就知道司马懿也好不哪去,在当时曹操很多部下还在,司马懿绝无篡权成功可能,所以也不会有后来的晋朝。

在蜀国灭亡后,吴国也不会长久,在魏国统一天下后,中国又会出现一个继两汉之后以汉族为主的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中国就不会出现五胡乱华的事。


天宇的文史情怀


我认为最后魏国会统一天下!后面没有司马懿家族篡夺帝位。

  • 魏国最大的敌人是诸葛亮,而在空城计的时候,如果司马懿抓住了诸葛亮,那么曹操势必也会把司马懿杀了,即使不杀也会让他不在参与政事,而当时除了诸葛亮,其他谋士皆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所以后期也不会有司马懿再次出征阻挡诸葛亮北伐。

  • 虽然诸葛亮死了但是并不能加剧蜀国的灭亡!为什么?因为蜀国一死接下来轮到的必定是吴国。所以吴国必定要支援蜀国。魏国一个国家打两个,还是有点吃力的,所以这也会导致蜀国,吴国在延续十几年,但是一定没有诸葛亮在延续的时间长。毕竟魏国闻诸葛亮而胆寒。最后依然是是魏国统一天下。

魏国一统天下后不再会出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种情况。因为司马懿家族已经不在让接触朝政。最终获得王位的乃是曹操家族


谈名著


其实这些问题根本没意义,你怎么不问如果你没出生,世界会怎么发展呢,说不定空气更清新,人均资源更多,生存竞争更小?与其假设过去,不如假设未来?历史已然发生,我们能做的只是以史为鉴,而不是如果历史,假设历史什么什么,而且还居然有那么多自以为专业的回答,一种现在会有无数种未来,事情的发展是没有唯一性的,相对论知不知道,平行宇宙了不了解,你假设的历史有可能是别的平行宇宙的历史,然而现在也可能不是你们现在所预测的事情发展,以后少问点这类问题好吧。简直无脑。


陈默244629727


演义里主角是诸葛亮,自然是吓破了司马懿的胆。然而正史里根本没有这一段。小说里这一段是在失街亭之后,实际上这场战争和司马懿完全没关系,他没有出场。曹魏主角张郃,主配曹真。如果司马懿活捉诸葛亮,对历史没什么影响,对小说影响可大了,主角方显然会是司马家,最后还得了天下,完美。


Wingman5153718132


如果诸葛亮空城计失败,司马懿带人攻城活捉诸葛亮,那么蜀汉政权将提前灭亡,司马懿将会兔死狗烹,早早被曹家子孙拿下,司马家族不会崛起掌权,就有后来的西晋东晋,不会有后来的五胡乱华的局面,中国可能出现由乱而治的局面。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谁也预测不了未来,我们只是瞎想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