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扭曲的太子李建成是什麼人?長孫皇后的《女則》有何內容?

李建成,身系嫡長子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在唐帝國未成時所立功勳是卓著的。可以這樣講,如果李淵沒有建成,就很難成為唐高祖。也就是說,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後來的唐帝國。

大唐創業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戰功,卻被幾個混蛋史官一筆勾銷。他禮賢下士,李世民一樣,李建成不僅是其父李淵的左膀右臂、而且是反隋興唐戰爭的重要組織者,是唐朝建立的大功臣。

被歷史扭曲的太子李建成是什麼人?長孫皇后的《女則》有何內容?

李建成又是興唐軍事鬥爭的主要組織者和指揮者。從太原起兵到唐朝建立,李建成作為左軍統帥,始終是領兵的主將。李淵反隋的戰役首先是在西河打響的。而西河靠近太原,是唐軍進入關中的第一關口。李淵很看重西河之戰,認為它的勝利與否,將決定自己霸業的成敗。為此,他把重任交給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為了提高軍隊戰鬥力,迅速奪取西河,在戰鬥之前,李建成進行了認真周密的部署,制定了嚴格的軍紀,並且親自查看西河地形,與將士們竇建德的部將,於武德四年七月在河北起兵反抗李淵。李淵先後派李世民和李元吉征討,雖然暫時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是由於他們戰後在當地實行“懸民處死”的高壓政策,使民心不穩,留下了很多後患。武德五年,劉黑闥再次起兵,聲勢浩大,很快又奪取故地。李建成在魏徵、王珪的建議下,請令征討。他深切地體會到,歷經隋末戰亂的廣大人民,渴望和平統一的社會環境和安定的生活,於是接受魏徵的建議,改以往的高壓政策為對當地百姓進行安撫。結果劉黑闥的部隊很快就被瓦解,劉黑闥本人也被唐軍擒獲。此後,李建成又在武德五年、六年和七年多次防禦突厥。這些戰爭的勝利,為唐初的社會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實事上,李建成還是一個很有人緣的人。

不僅待人較厚,而且禮賢下士,使很多有才幹的人,如魏徵、王珪等都曾甘心的為其效力。史書上最不堪的大概就是所謂李建成“淫亂後宮”了。史載李世民於武德九年密秦高祖“建成、元吉淫亂後宮”。成王敗寇,歷史都是由成功者編寫的。李建成是否曾“淫亂後宮”,宋代學者司馬光就持有異議,認為“宮禁深地,莫能明也”。

其實,尹、張二妃之所以在高祖面前盡說李建成的好話,是因為她們兩人的親戚被安置在東宮任職,受到李建成很好的關照,況且她們又都與秦王有很深的矛盾。她們憎恨李世民,這是不爭的實事。封建史臣在史書中如此大肆張揚李建成與高祖妃嬪的特殊關係,無非是表明李建成是個在朝廷中找不到政治依靠的孤獨者,只能用不正當的手段在後宮中尋求政治依靠。豈不知,用過於誇張和虛構的方式去詆譭一個人,其用心雖苦,然在細心的讀者面前是很容易漏陷的。

說起李建成,我們不難想到那個在玄武門一敗塗地的太子。而且新舊唐書裡更是將李淵起兵建唐的功勞幾乎歸功於李世民,而李建成的功勞隻字未提。縱觀記載唐史的主要文獻兩《唐書》及《資治通鑑》,卻發現對其記載極少,甚或一筆帶過,在零星記載中,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卻是這樣一個形象的李建成:“驕恣縱橫,兼併田宅,侵奪犬馬,同惡相濟,掩蔽聰明,苟行己志,惟以甘言諛辭承候顏色”; “外結小人,內連嬖倖,高祖所寵張婕妤、尹德妃皆與之淫亂”;“日夜陰與元吉連接後宮,譖訴愈切” “資簡弛,不治常檢,荒色嗜酒,畋獵無度。”“呢近小人,信讒佞,疏骨肉。”後世劉昫甚至評價到:“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

這只是史書中一個小片段,還有一件事是,建成太子給了李世民一匹根本已經站不起來的劣馬,想摔死李世民。李世民大概在當天眼睛迷離,沒有看清那匹馬到底是好馬還是劣馬。但這個打了半輩子仗的人騎上馬時居然分辨不出馬是劣馬?於是乎李世民就在在高祖眼皮子底下摔倒了。即使這件事是真的,那也是李世民在高祖面前作秀。

玄武門兵變後不久,幽州都督王君廓不服李世民登基,奔於突厥。突厥頡利可汗見唐朝內亂,大舉進犯。李世民遣尉遲敬德出戰,雖然大敗突厥,但損失也不小。此事剛平息不久,頡利捲土重來,到達渭水便橋,並遣使臣到長安示威。李世民又筋疲力盡地親率六騎到渭水,與頡利隔河相會,他大罵頡利背棄盟約,是無恥小人,同時又緊急調動唐軍主力向渭水進發。頡利見唐軍越聚越多,無隙可乘,於是和李世民講和,即為歷史上的“便橋會盟”。

假設沒有玄武門之變,這些大臣們會繼續跟隨李建成。建成太子上臺的班子與李世民大概也差不太大,許多後來的貞觀名臣,為貞觀之治作出了貢獻。如李建成的謀臣魏徵後來在貞觀年間以諫諍之臣而聞名,李建成曾甚禮之。武將中的馮立也在後來的貞觀年間“甚有惠政”,也曾被李建成視為心腹。名臣韋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還有鄭善國、李綱等,都受到李建成的優待。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斷這些大臣們在李建成的領導下未嘗不可創造出另一模樣的大唐盛世。

《女則》是歷史上最早雕版印刷的書,是唐太宗李世民認為可以作為後世典範的書,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呢?它的消失或許恰恰能證明這本書絕對不是宣傳"長孫皇后將歷代著名女子的言行摘錄彙集,並點評其得失,用現代的話來說,《女則》是一部第一夫人所著的、後宮版的《資治通鑑》。如果為史官所作,也只是理論上的意義,而這位皇后所作,可是身體力行的實踐操作版。唐代以前,歷史上的賢后也不少,比如東漢的明德馬後、和熹鄧後等,只是漢明帝等都沒有像李世民一樣誇下如此海口!雖說是李世民愛妻心切,不過他的皇后確實做得幾近完美!

對外戚的防範、在宮中提倡節儉、親蠶等,都能找到前代賢德皇后的影子;"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那段不相信鬼神之說的觀點和漢成帝的班婕妤是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長孫皇后是因為太子承乾要奏請皇上為她大赦天下祈福祛病而阻止兒子(李世民的詔書被皇后阻止了,卻親自北上太原到玄中寺為妻子祈福),而班婕妤是因為那個曾經寵過他的皇上因聽信讒言要判她死罪而替自己辯解。(同是才貌兼備、賢德有名的女人,命運卻如此不同!)

長孫皇后的出現是天時地利人和,有不可複製的經歷和環境使然,李世民能尊重她、能平等對待她(能幹的大臣那麼多,為什麼治國之道還非要問問皇后意見,賞罰用人喜歡和她商量),而這個皇后又偏偏不像其它能說上話的女人,該SAY NO的時候,卻SAY YES或不置可否,她會SAY NO,而且還是說得很智慧、很漂亮。但男人們還是怕了,女人只要懂得孝敬父母、照顧兒女、服從丈夫就可以,還是沒有政治觀點和見解的好。所以歷史上只留下了一個皇后的高度,而她的“讀書筆記”卻不見了!

或許如果長孫皇后作的不是“歷代名女人點評”、“如何將皇后做得完美”,而是“如何搞定一個皇帝”“如何抓住皇帝的心”……,或許它會流傳下來。《女則》對大多數女人來說沒有實用意義,皇后只有一個,愛誰誰去。在封建社會,如何討男人歡心才是頭等大事,誰要管功過得失。尤其是後宮的女人,爭風吃醋都來不及,誰要管國家社稷如何,受寵的時候還不多替孃家撈點、抓緊時間生兒子,難道等人老珠黃被打入冷宮嗎?想來這《女則》也不是女人們愛看的,消失也不足為奇。

詠雨

【原文】

其一

罩雲飄遠岫,噴雨泛長河。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

泫叢珠締葉,起溜鏡圖波。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

其二

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

雁溼行無次,花沾色更鮮。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絃。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其一

籠罩在天空中的烏雲飄去遠處的峰巒,下雨漲水河。低飛昏半山腰,斜山的曲折處。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結在樹葉上,河水泛起了一陣陣漣漪像鏡子,濛柳加絲密,風吹織空羅

其二

陰陽混合之氣吹著綠色的田野,梅雨灑在稻田裡。新流加舊澗,夜霧值得早上的煙。雁潮溼出行沒有順序,花加上顏色,對這豐收之年我感到非常高興,披露著衣襟玩弄著五絃。

註釋

(1)“罩雲”:的意思就是籠罩在天空中的烏雲。

(2)“遠岫”是指遠處的峰巒。

(3)"噴雨":噴下雨。

(4)“嶺腹”:即半山腰。

(5)”斜足“:斜腳。

(6)“巖阿”:是指山的曲折處。

(7)泫叢”:的意思是“一串串下滴的水珠”。

(8)“締葉”是說“(雨滴)結在樹葉上”。

(9)“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陣陣漣漪。

(10)“含吹”這兩個字是唐代才有的詞,見於唐代的詩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風吹”。[3]

(11)“和氣”,古人認為天地間陰氣與陽氣交合而成之氣。

(12)“綠”綠色。

(13)“野”田野。

(14)“梅雨”本指初夏產生的陰雨天氣。因時值梅子黃熟,故亦稱黃梅天。

(15)“宿霧”即“夜霧”。

(16)"足"腳。

(17)“朝煙”指早晨的炊煙。

(18)"沾色"加上顏色。

(19)”更鮮“更加鮮豔。

(20)“登歲”指豐年。

(21)“披襟”本謂敞開衣襟,本詩比喻心懷舒暢。

(22)“五絃”為古代樂器名。

被歷史扭曲的太子李建成是什麼人?長孫皇后的《女則》有何內容?

【作品鑑賞】

《詠雨》的寫作特點是每句都包含了一個動詞的片語

其一

通過筆者的講解,大家可以發現,唐太宗寫的這首詩,每一句就如一段動畫,而整首詩又構成了一幅遠近景色結合的動態的“山雨飄灑圖”。各位讀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圖片,這張圖片用“珠締葉”三個字就說明了,而“泫叢(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動態景象卻看不到。換一句話說,筆者所找到的這張圖片只是“泫叢珠締葉”這個動畫片中的一個畫面。

這首詩還有一個寫作特點是每句都包含了一個動詞的片語,這些片語是 罩雲、噴雨、低飛、斜足、泫從、起溜、濛柳、含吹。這八個詞把雨寫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龍王、推雲童子、布風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樣。現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認為下雨是自然現象,其實就筆者個人在很淺的層次上所見,所謂的“自然”其實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著一切。請各位讀者權且相信有施雨龍王、推雲童子、布風婆婆等天神的存在,並重新讀一下這首詩,可能您會發現對詩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剛開始讀的時候不一樣了。也許您會發現,萬事萬物在唐太宗的筆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韻通過詩的形式描寫出來了。

被歷史扭曲的太子李建成是什麼人?長孫皇后的《女則》有何內容?

《詠雨》的藝術特點是通篇不用一個“喜”字卻每一句都流露出對這場及時雨的喜悅之情

其二

中國古代的皇帝都特別看重農業。新舊《唐書》及《貞觀政要》中均記載了唐太宗非常關心農業的事蹟。

此詩前六句均寫景物,用詞生動且令人感覺詩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尾聯為抒發個人的情感。此詩還有一個藝術特點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對這場及時雨的喜悅之情,但卻通篇不用一個“喜”字。

這兩詩除了尾聯外,其餘的聯句都採用對仗的方式來寫,不僅對仗工整,且音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描寫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韻通過詩句體現出來。筆者認為,古代名家寫詩的技巧和方法,有時很難用幾句話把它都講明瞭,但往往我們在仔細賞讀過後,常能意會出其中的神韻,並且有如飲甘泉的感覺。

李世民

被歷史扭曲的太子李建成是什麼人?長孫皇后的《女則》有何內容?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被歷史扭曲的太子李建成是什麼人?長孫皇后的《女則》有何內容?

中文名

李世民

別 名

唐太宗,天可汗

國 籍

中國(唐朝)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武功的別館(今陝西省武功縣)

出生日期

開皇十八年(一說十七年)十二月

逝世日期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

職 業

皇帝,政治家,軍事家

信 仰

道家

主要成就

軍事才能卓越,助父統一中國

滅東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渾

擴充教育機構,籠絡國家人才

精簡政府機構,裁汰冗官冗員

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展開

代表作品

《帝範》,《貞觀政要》等

諡 號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廟 號

太宗

年 號

貞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