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宋江為什麼一心要尋求招安?

迷彩小兵哥


《水滸傳》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刻畫的一百單八將,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不乏一些經典人物,如魯智深、武松、林沖、李逵等。但是,對於他們的領頭羊宋江卻是褒貶不一,爭議頗多。爭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一心要招安,導致了梁山的覆滅。那麼,小說中的宋江為何一心要招安呢?
我們從三個方面分析:
第一,遵循歷史事實
第二,水滸故事流傳的版本影響
第三,作品本身的基調

第一,遵循歷史事實--歷史原型中的宋江結局

《水滸傳》同《三國演義》一樣,作者都不是第一創作者,而是在民間故事、戲曲改編和史料記載,包括正史野史的基礎之上,最終加上自己的創作,進行了新的排列組合,或者故事新編等形式,加工完成一部長篇鉅著。

《水滸傳》中的宋江是有歷史原型人物的。話說宣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朝廷腐敗,上到皇帝,下到官僚。宋微宗濫用蔡京為宰相,窮奢極侈,對人民又橫徵暴斂,再加上自然災害,民不聊生,民間怨聲載道,於是官逼民反的起義出現了。宋江也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登上歷史舞臺的,時年河北、京東地區遭遇天災,民不聊生,社會矛盾尖銳。宣和元年以宋江為首的農民約36人在京東起義。


宋江的起義軍靈活機動的打擊貪官汙吏,追剿朝廷軍隊。宋廷對其恨之入骨,並稱其為“京東賊”,但是也沒有切實可行消滅他們的辦法。宣和二年末,宋朝原本打算派重軍解決宋江。但是此時,兩浙地區以方臘為首的起義軍發展也頗為迅猛,最終朝廷的大量官兵派到了江南地區。這樣一來,宋江的起義軍又得到了充足發展機會。

宋徽宗趙佶見無法控制起義軍,於是改用了誘降的策略。但宋江並沒有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並且在鄆州及梁山泊地區建立起了根據地。後來,宋江帶領起義軍南下,並狂妄的向官府借道,結果中了埋伏,大敗而回。


不久之後,宋江又捲土重來,再次南下,這次一舉攻陷了沂州、淮陽軍。宋徽宗聞訊再也坐不住了,調兵遣將,討伐宋江。最終,宋江敗在了海州知州張叔夜的手裡。副將被俘,大部分義軍接受了招安。


起義軍餘部又退回京東地區,最終被朝廷軍剿滅。宋江等36名義軍首領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因而被封官加爵。由此民間也流傳出這樣的民謠:欲作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原型人物確實是接受了招安,這是宋江現實中的大結局。小說本身取源於現實,但對於正史板上釘釘的事實,不會也不能做出根本性的改編,這是歷史共識。

第二,水滸故事流傳的版本影響

作者編寫的《水滸傳》主要受到了民間水滸傳說和元代戲曲的影響。

《大宋宣和遺事》是最早記錄水滸故事的民間版本,這個版本與官方記載的《東都事略·張叔夜傳》中的宋江,在形象上有著根本的區別。


《大宋宣和遺事》中的宋江是以英雄形象出現的,不只是宋江,還有一眾英雄,如楊志、李進義(即後來的盧俊義)、林沖、王雄(即後來的楊雄)、花榮、柴進、張青、徐寧、李應、穆橫、關勝、孫立、晁蓋、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七、燕青等人,都營造的是一個官逼民反的時代英雄形象。


而宋江在官方資料《東都事略·張叔夜傳》中的記載,則把張叔夜寫成了一個大英雄,宋江儼然成了一個失敗者的形象,他之所以接受招安,那是因為兵敗被困不得以而為之的選擇。

再看元朝戲曲中宋江的形象,元雜劇盛行,劇目種類繁多,水滸劇在當時的民間也很流行。比如高秀的《黑旋風雙獻頭》,康進之的《梁山泊黑旋風負荊》,李文蔚的《同樂院燕青博魚》、《爭報恩三虎下山》等。宋江在元代的水滸戲中,之所以殺閻婆惜是因為喝了酒,也就是酒後所為,是藉著酒膽行兇的。這與《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殺惜的情節有區別,宋江在大宋時看到閻婆惜通姦,直接上前殺了。而到了元代的宋江則有了一個可以被人們諒解的理由,這說明元人把宋江的殺妾與落草寫成不是出於目無國家法度,以免有損他作為草澤忠良的英雄形象。正因如此,元代中的宋江,綽號不僅在原有的“呼保義”前冠名了“順天”二字,還新增了一個綽號“及時雨宋江”。


民間史話對作者產生了一定影響,在刻畫宋江的形象上,作者借用了元代戲曲的形象,把宋江刻畫成一個忠肝義膽的英雄。

通行本中作品的基調

現行版本中的宋江,忠義第一,所做之事均為替天行道,何為天?在他心中的天指得是當朝的天子,即他是替天子行事,並且是在忠義的名義之下。


作者寫宋江招安,可謂一唱三嘆。他放走晁蓋後,梁山來人找他,他囑咐人家,以後不要再來了,意思是他其實不想趟這個渾水,但是又行俠仗義,這也正是他矛盾的地方。

無奈之下,宋江殺惜後,那時他並不想到梁山,落草為寇不屬於他的人生理想,那會辱沒了他的祖宗。在清風寨身陷危難之時,只好拼死一搏,有了上梁山的打算。但是半路又被他父親哄回去了。後來因為一首詩被推上了斷頭臺,這下如果不上梁山,真得只能等死了。在生與死的選擇性難題上,他選擇了生,最終上了梁山。


我們看作者寫宋江一系列的事件,都和一個“逼”字相關,他所做的那些違心的事情,都是被逼出來的,不是他真正想要的。那麼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就是忠義,這個思想一直貫穿在他的人生中,他也把這個思想帶到了梁山。


由此,我們看到,整部書的基調都伴隨著忠義思想。一個行俠仗義的英雄,一步步被逼上絕路,最後在忠義思想的影響下,選擇了招安,迴歸正統。


所以,宋江招安,從小說創作上來說,也是必然。

讀書悟道


宋江接受招安這件事,一直是人們議論的熱點,大多數人覺得宋江是錯誤的,是他讓一百零八人身首異處,也有很少數的人,表示能理解宋江。那麼宋江當初為什麼要接受招安呢?

第一,梁山上雖然武藝高強的人很多,單說這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就都是以一當十的高手。可是行軍打仗靠的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排兵佈陣,在這一點上梁山上的人是不行的。林沖雖然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可是他畢竟沒有帶過兵,打仗的事他雖然比別人懂得多一點,可是也不是行家。梁山之所以能抵擋住朝廷的一次次進攻,其實憑藉的主要是地利。如果大宋真的調來幾十萬大軍,梁山是無法阻擋的。

第二,假使朝廷不會派大兵來征討梁山,梁山也可以暫時擊退朝廷的大軍,那麼梁山泊的這些人難道要一生做個草莽英雄嗎?這些人都是心懷大志,想要救天下百姓的人,他們這樣一直守著梁山又有什麼住處呢?所以宋江選擇招安,其實是給大家找了一個安定的環境,就像是給一些臨時工找到了正式的工作。

第三,當時朝廷是多事之秋,所以宋江的判斷是,朝廷招安了梁山的人,一定會重用這些人,畢竟這些人都是很有才的,可是他沒有料到皇帝竟然只相信奸臣的,讓自己帶人去征討方臘,讓自己的兄弟們去送死,從而削弱自己的勢力。

其實從宋江本身來說,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他不想讓大家永遠在梁山當個草莽英雄。可是宋江忘記了,統治者根本容不下這樣的英雄,他不知道招安的背後,其實是一場陰謀。




小羅觀電影


招安—是《水滸傳》由始至終都貫穿的一條故事主線。可以說,宋江是為招安而生,也是為招安而亡。確切地來說,應該是梁山為招安而生,為招安而亡。因為無論其他兄弟,如武松、魯智深、李逵等如何反對,到底最後還是跟著宋江走上了招安這條道路。

那宋江為什麼一心要尋求招安呢?其實,梁山的現實處境,決定了梁山只能招安。如果不招安,梁山只能被朝廷徹底鎮壓,最終走向滅亡。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沒有理論指導

梁山好漢整體文化水平低,大多是文盲,僅有的幾個知識分子,如宋江、吳用、公孫勝等,最多也只能算是智、謀、術,沒有哲學思想和政治理論做支撐,是無法讓梁山徹底改頭換面的,強盜就是強盜,這是不可更改的事實。

二、軍事實力不夠

梁山雖然能夠抵禦朝廷一兩次軍事圍剿,但一個小小的水泊,如何能對抗整個國家。我們看到,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大規模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如黃巢起義,打下了唐朝的都城;太平天國運動,幾乎佔據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但他們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何況一個小小的梁山呢?梁山的實力最多隻能取得暫時性、階段性的小勝利,想推翻朝廷,無疑是螳臂當車。

三、政治形勢不利

北宋末年政治腐敗,但並沒有出現天下大亂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並不能形成全國性的大規模起義,梁山自然沒有可乘之機。

四、經濟來源困難

梁山一貫奉行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的享樂生活,但梁山資源有限,好漢們又不能從事生產,全無經濟基礎,做不到可持續發展,拖延下去,最終只能自生自滅。梁山的經濟來源幾乎全靠搶,附近搶沒了,就去遠處搶,越往遠處走,就需要梁山更強的軍事實力來支撐,軍力實力越大,梁山的物質消耗也越多,如此一來,梁山就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經濟深淵。在這種情況下,普通搶劫已經明顯不能維持,那就只能去攻打朝廷的州府。當梁山的規模擴大到這種程度的時候,朝廷就不可能不管了。所以,梁山沒有可持續的經濟來源,後勤保障跟不上,最後只能走向滅亡。

五、宋江自身意願

宋江為什麼一心要尋求招安,除了上面的四點客觀因素以外,跟他自身的意願也離不開關係。應該說,宋江是一個有著非常遠大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的知識分子,他不想一輩子做強盜,那樣只能遺臭萬年;他想的是居廟堂之高,報效朝廷,為天下蒼生請命,匡扶社稷。因此,宋江一直追尋的遠大抱負,也決定了梁山必須走招安這一條道路。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梁山是完全沒有推翻朝廷的實力的,但又不能坐以待斃,再加上宋江的自身意願,那就只能走招安這一條道路了。接受朝廷招安,是梁山唯一的出路,這就是宋江為什麼撇下那麼多兄弟的情面不顧,死活也要尋求招安的原因。當然,宋江的遠見卓識、遠大抱負,也不是武松、魯智深、李逵等那些個莽漢能明白的。


久哥有話說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初聚集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後來亳州知州侯蒙向宋徽宗上書“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侯蒙不久死去,此事無果。張叔夜“募死士得千人……禽其副賊,江乃降”,至於宋江後來有沒有參與南平方臘,學者們有爭議,可以肯定的是朝廷確有招安之心,宋江最後也確實因為兵敗,選擇了招安。作者在創作《忠義水滸傳》時,依據這些史料,想把宋江(梁山好漢們)塑造成忠義之士——既然忠義,必定要走招安之路。

宋江剛出場時,作者寫他“志氣軒昂,胸襟秀麗”,這樣的人如何甘心做一個草頭王?當初從孔太公莊上出來,送武松去二龍山落草時,宋江曾勸武松“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在宋江的眼裡,功名至上,落草不是最終歸宿,招安才是。

晁蓋死後,宋江暫代寨主之職,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排定座次後,宋江帶領眾人在忠義堂盟誓:“自今已後,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絕大義,萬望天地行誅,神人共戮,萬世不得人身,億載永沉末劫。但願共存忠義於心,同著功勳於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鑑察,報應昭彰。”既然要“共存忠義於心,同著功勳於國”,那麼前進的道路只有一條,就是招安。

宋江骨子裡是個儒生,他有極強的入世精神,有較高的道德追求。從“孝義”到“忠義”,宋江始終不改“志氣軒昂,胸襟秀麗”的本色。宋江之所以受好漢們愛戴,之所以能成為梁山之主,正是因為他的“孝義”。當梁山成長為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後,宋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發揮了強大功用,最終把梁山引上了忠義之路。有的梁山好漢可能會認為宋江只是喊喊口號,騙點政治資源,其實不是,宋江執著地認為自己和梁山的歸宿就是忠義。

招安之路崎嶇不平,但宋江排除萬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招安成功後,朝廷命他們東征西討,宋江毫無怨言。喝完毒酒,宋江自知命不久矣,乃嘆道:“我自幼學儒,長而通吏,不幸失身於罪人,並不曾行半點異心之事……我死不爭,只有李逵現在潤州都統制,他若聞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義之事壞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宋江對朝廷確實“不曾行半點異心之事”,確實一片赤誠。

皇帝夢遊梁山,宋江哭訴忠義。人皇糊塗,好在天帝昭然,封宋江等人為梁山泊土地神。“早知鴆毒埋黃壤,學取鴟夷范蠡船”,作者慨嘆宋江等人的際遇;“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讚歎他們的功業;“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敬佩他們的忠良;“千古蓼窪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同情他們的苦難。《水滸傳》不是武俠小說,正因為有了忠義,即便不堪如矮腳虎王英,也同樣能給讀者以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安慰,而那些真正的英雄人物自然愈發地可愛。


上頭派掌門


宋江為什麼一門心思尋求招安?這要從宋江的岀身,經歷及性格上找原因,宋江是一個小吏,是一個讀書人,古代讀書人講究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想是治國,平天下,宋江也一樣。上梁山是被逼的,萬般無奈的事,在梁山上當賊寇可以說他最不願做的,可宋江又為人仗義,為了自己和眾兄弟以後不再被人罵作賊寇,為了有一個好的名節和歸宿,為了實現自已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所以他認為招安是唯一出路,故一門心思在招安上。


笨笨40303829


談及宋江我想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虛偽,假仁假義,拿兄弟們當槍使,踩著兄弟們的屍體光耀門楣。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宋江原是鄆城縣一小吏,喚作押司,小得沒品的那種,但卻也做得有聲有色,還有多餘的財帛賙濟他人。這也使得黑臉孝義宋三郞聞名江湖的所在。他不但幫助鄉里,也賙濟江湖落難的好漢。所以江湖中人只要一聽到宋江二字,莫不叫聲宋大哥長宋大哥短的。按我們現在的說法,這宋三郞是黑白二道通吃啊,所以在他周圍能籠絡一幫江湖豪傑。

宋江在江湖上出名除了義氣之外,還有一個孝字,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宋江可是堪稱這方面的典範。這跟他從小受的教育有關,從小他的老父親就教導他尊老愛幼,,尊師重道,善待他人,估計也就是孔老夫子那套吧,所以一個人從小到大,有沒有出息,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環境是很重要的。要不然宋江也會變成整天喊打喊殺的江湖大漢了。

那我們現在回到題目,宋江為什麼一心想要尋求招安呢?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則,宋江接受的是正統的教育,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為。造反也是被逼的啊,在江州要不是兄弟們搭救腦袋差點搬家啊,在這件事情上,他一直深信,認為是黃文炳為了邀功請賞針對他,而不是官府的黑暗帶給他的。尤其是黃文炳死之前說的那句話,深深的烙印在他內心深處,大概意思就是一日做了賊,一輩子都是賊。因為宋江他不想一輩子當賊,他想光宗耀祖,過以前快樂的日子。回到梁山之後悶悶不樂,我認為從那時起,宋江應該在思考以後想要招安,回到以前的編制中去。

二則,梁山眾兄弟來自五湖四海,以前有官府當差的,犯了命案來投的,河邊打漁的,開飯館的,偷雞摸狗的。。。。話不投機就要幹仗啊,正所謂隊伍大了不好帶了。短時間內還不會出問題,時間長了那還不亂翻天啊,像李逵這種人,動不動拿板斧砍人的莽漢,除了宋江,沒人管得了。那麼宋江想的是用官府的法度來約束這幫兄弟,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這也就是他和吳用要為兄弟們找的一條出路,就是招安,接受朝廷的改編。






流雲煙花


無論在什麼時代,什麼樣的社會里,黑社會頭目想洗白做官,都不是什麼令人驚訝的事情。

宋江本來就是個公務員,他原來是宋押司,這個官看起來不大,其實也相當於縣公安局局長一類,所以才能黑白兩道通吃。

因為好朋友托塔天王晁蓋截取了生辰綱,得罪了中央的大官,中央發下了通緝令,宋江因為義氣偷偷的告訴了晁蓋,後來又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大夥一起上了梁山。

俗話說,身在曹營心在漢,宋江也是如此,身在梁山,心向朝廷。晁蓋活著的時候他做不了主,自從晁蓋死後,宋江當了家,招安就成為梁山的主題。




夜不能寐卻翻書


毛主席早就在他的語錄裡評價過《水滸》:“《水滸》這部書是一部好書,好就好在做反面教材”,為什麼做反面教材,我個人理解:就是在造反的隊伍裡,有宋江這樣的投降派,他造反的意志不堅定,造反的態度不徹底,最終導致了徹底失敗,雖然被招安了,但是,眾家英雄雖立戰功,但卻死,傷四散,基本上當年的英雄好漢皆如如喪家之犬,灰飛煙滅。這都是宋江的封建官吏意識造成的,愚忠是其招安的根本動機,所以說意識決定命運,意識改變人生。


劉剛先生


許多人看過《水滸傳》後都對宋江的招安感到氣憤,因為大家都認為如果不招安,宋江至少可以當個山大王,過著逍遙快活的日子,而手底下的兄弟也不會因為選擇不同而各奔東西。

然而事實上,梁山的第三任領導宋江,除去自己的私心外,對於招安的選擇也是無奈之舉,很多人對都認為這是錯誤的,但其實我們都沒有意識到梁山當時面臨的嚴重情況:梁山現狀。

首先來說梁山組織的嚴密性。

在當初王倫帶領的梁山,每個人想要加入這個組織,必須要表現出自己足夠的誠意,不然人家根本不搭理你。事實上,當時的梁山從來不主動找人,也就是說梁山並非是你想來就能來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梁山組織的嚴密性比較容易保持,而山上的人也跟大宋的朝廷沒有什麼關係,不會對梁山組織造成什麼威脅。

到晁蓋時代,梁山依舊保持著嚴密性,他也從不會招收那些身份不明的人上山,因此上山的人基本上沒有什麼跟朝廷有關係的背景。我們從晁蓋把黃安囚禁到死,把官兵當奴隸對待就能看出來,他們是一點不想跟大宋朝廷有任何關係。

從上面兩人的行為就可以看出,即便當時的梁山組織不大,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上梁山落草為寇,成為英雄好漢的。

宋江領導的組織嚴密性。

到了宋江做老大時候的梁山已經不怎麼注重組織的嚴密性了,可以說當時的梁山大門對外開得很大,誰想要加入梁山的都可以。更甚者,你不想上梁山,都要想辦法讓你加入,因此梁山自然的就很快得膨脹起來。

在宋江領導的梁山好漢中,混雜的許多原來在大宋帝國混得風生水起的人物,這些人從來就沒有打算過當強盜落草為寇的,他們大多是都是在宋江的設計下被迫加入進來的。

在這樣的環境下,梁山組織原來的嚴密性跟王倫和晁蓋時代無法相比,也就是說裡面的很多人跟宋朝廷都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換而言之,這些被迫上梁山的人,如果有機會,他們其實都想回去,光明正大得做個“人”。梁山說得好聽是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而事實上就是一批土匪強盜。

宋江的迷茫

當梁山過度膨脹的導致沒有任何嚴密性的時候,宋江開始迷茫了。因為梁山不再是原來的鐵桶一塊,人心不齊就會導致梁山隨時都會失控。

我們看王倫時代的梁山活得就很簡單,幾百號兄弟要吃喝,就自己種點東西,然後順便劫道,到處去搶別人的規模並不大。這時的梁山不管對百姓還是對官府倆說,無非等於帝多加了一點的稅款而已,對地方造成的壓力不大,官府既然滅不了,就隨他們了。

到晁蓋時代的梁山就開始有點難以維持王倫時代的現狀了,因為山上一下出現了上千個強盜,這對百姓而言等於加重了稅款,對官府造型的效果也一樣,一大筆數目巨大的稅款被截流了。他們已經開始難以接受這樣的事。

宋江時期的梁山人數是一漲再漲,直接是上萬個強盜,這些人的吃喝拉撒光自給自足是不可能的,那麼只能到處“借”。這對老百姓而言壓根就是沒有名目的稅款翻了幾倍,老百姓不願意了。而官府也要一筆暴漲的稅款沒了,官府只能找老百姓加稅。

這強盜過來收了一遍稅,官府還要來收一遍,這樣的收稅讓老百姓們還怎麼活下去?於是到了此時的梁山,想維持原來的轉態就非常的困難。

因此在宋江迷茫之後,他只能選擇招安。很多人覺得宋江要麼當個逍遙的山大王,要麼直接殺到東京去。但當山大王就是剛才講的,無法繼續維持現狀,而殺到東京去當皇帝,更是不可能,很多人可能把造反想的太簡單了,況且宋江也沒有這個實力和地位能夠殺到東京。

綜上所述:宋江選的招安路線其實並非是個錯誤的選擇,當時的梁山背景有的人註定是無法從良了,所以他們想一路走到黑,而有的人是被逼無奈才上了梁山,他們其實有更多的選擇。

如果宋江能成功招安,那麼這些人還是可以成為到大宋“良民”的,招安只是給了這些人一個臺階。而不招安的話,在按照這也的隊伍規模下去,宋江到後面會越來越控制不住。因此,宋江才會想著招安,當然也有為給自己去掉草寇頭銜的私心。


大國布衣


宋江摸著面上被刺的囚犯二字,心想,老子不想當土匪,老子想當官,坐八抬大轎,前呼後擁,鳴鑼開道,氣派非凡,這一直是宋押司的人生理想。

想當年雖說給縣長大人代個筆,跑個腿,打打雜,那在縣裡也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位置,也有點實權的,哪個老百姓見了我不是點頭哈腰,作揖打拱的。那面子上風光的很,心裡美的狠。

如今在這山寨裡做了土匪頭子,雖說大魚大肉,眾兄弟們捧著,表面上自由快活。但這快活能堅持幾天,一旦朝廷震怒,大兵來剿,想這烏合之眾,能堅持幾個回合,雖說手下有林沖武松等諸多硬茬,能抵擋幾下。然而若朝廷重兵來攻,想這梁山旦丸之地,焉能長存。莫若等朝廷圍剿時,盡力破之。存下這資夲日後可作講和的條件,然後再和朝廷勾通,早日降了朝廷,披紅戴綠,也能混個一官半職,光耀門楣,眾兄弟一起降了,名正言順,都做起大大小小的官來,豈不對我感恩戴德。

想到此,宋江嘿嘿而笑,叫手下去拿個創可貼去,然後用創可貼粘住臉上囚犯二字,對鏡端祥了一下,沒有金印的臉果然帥氣了很多,再加上一頂官帽就四角俱全了,想到此,打定了主意,招安,必須招安,招安是能當官的唯一途徑。

關注火煮水壺,品三國水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