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宋江,敗也宋江?梁山好漢如果不選擇招安會怎樣?

格林斯徐


喜歡《水滸》的朋友,大部分都對宋江對於朝廷的“卑躬屈膝”而恨之入骨,甚至痛罵不已,大家都認為以梁山一百零八——哦不對,去掉宋江還有一百零七員大將,再加上山寨的數萬精兵,又曾經兩敗童貫,三破高俅——甚至還把這不可一世的高太尉給活捉上山,這樣的實力絕對可以和朝廷掰掰手腕子的,為何非要招安(投降)?

這裡紅塵君再來重新分析一下,我們都知道《水滸》的藍本就是《宋江三十六贊》,其中宋江手下也僅僅千人而已,被濟州太守張叔夜帶領本部人馬就擊潰了,根本就沒有動用中央的禁軍,不過我們不討論史實,只拿《水滸》的背景來做分析,看看如果民主選票的話,招安的可能性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梁山一百零八將中,三十六員天罡為正將,也是主要的人才,我們就連看看這些人對於“招安”的態度好了,他們的態度,其實也就決定了招安的可能性。

為了方便統計,我們把這些頭領們的態度分為同意,反對和中立三個派系,立場明確的就不解釋了,曖昧的紅塵君略作解釋。

三十六天罡分析

及時雨宋江:同意

玉麒麟盧俊義:同意

智多星吳用:中立——其實以他“毒士”的身份,越是亂世越高興,但他心中的明主又只有宋江一人,所以暫算中立

入雲龍公孫勝:反對

大刀關勝:同意,畢竟關二爺子孫,肯定還想要效忠朝廷

豹子頭林沖:反對

霹靂火秦明:同意

雙鞭呼延灼:同意

小李廣花榮:同意

小旋風柴進:中立

撲天雕李應:反對

美髯公朱仝:中立

花和尚魯智深:反對

行者武松:反對

雙槍將董平:反對——他殺太守,搶其女,做官倒是不如做強盜來的爽利

沒羽箭張清:同意

青面獸楊志:同意——和關勝同理,楊令公子孫的身份,對他既是榮耀,亦是包袱

金槍手徐寧:同意

急先鋒索超:中立——其實以索超的能力,在大名府最開始只做個正牌軍,並不開心

神行太保戴宗:中立

赤發鬼劉唐:反對

黑旋風李逵:反對

九紋龍史進:反對

沒遮攔穆弘:中立——他原本就是揭陽嶺黑老大,有個官職身份可以洗白,但是沒有也可幹老本行

插翅虎雷橫:同意——貪婪

混江龍李俊:反對——人家本能做泰國國王,做什麼勞什子官員?

三阮:反對

張順張橫:反對

病關索楊雄:中立

拼命三郎石秀:反對

解珍解寶:中立——他們自然想做官,但是能力實在有限

浪子燕青:反對

紅塵君說

如果宋江不招安的話,他們結局會如何?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三十六天罡之中,支持宋大哥的包括他本人有十人,反對的倒有十七人,剩下的九人則為中立。

換句話說,超過一半的天罡正將都反對招安——這裡面幾乎囊括了絕大部分的步軍和水軍頭領,而剩下的基本都只是馬軍頭領了,而且還有一半隻是保持中立狀態,這士氣都要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不是宋江鐵了心的仗著自己的聲望和權謀非要招安的話,讓大家再選一次,八成是不會招安的。

當然了,再次強調,這個討論的前提是按照《水滸》而不是正史,否則幾年之後金兵鐵騎都要南下了,無論梁山招安與否都難逃滅亡。


紅塵如鏡


“成也宋江,敗也宋江”,其實高估了宋江的個人作用,宋江只不過是一個階級集團覆滅的催化劑。宋江的階級侷限性,和對封建正統的深度嚮往與渴慕,都推動了梁山泊集團的瓦解。

但僅憑宋江一人之力,就能顛覆整個梁山集團?其實不然。梁山集團的深層內裡早已具備了自我瓦解的潛意識,宋江只是點了個火星而已。



梁山好漢如果不選擇招安,大約會有兩種結局:

一是,成為與北宋王朝對抗的另一政權,兩足鼎立,勢力拉扯,長期對峙,熬到一方傾頹的那一天。

二是.力量不斷壯大,最終滅了北宋,建立新的封建王朝。



不管是哪一種結局,水滸描繪的梁山泊那種“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人盡其才,各有所用”、“有福同享,有難同擔”的理想王國都會坍塌,成為一副高高懸於虛空的夢幻藍圖。

之所以敢如此斷言,是因為他們永遠無法抹掉深刻於靈魂的封建階級烙印,永遠無法突破固有的封建思想認知。這與“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是一個道理。生於封建社會,終生浸潤在封建皇權等級思想中,如若沒有跳出時空的新鮮思想突然刺激,他們的思想認知仍舊與封建思想體制如出一轍,被體制化,被思想統一化。這種深層的認知,只是被一時“官逼民反”的氣憤掩蓋了。



其次,水滸好漢參與起義的出發點並不自覺自省式的階級進步,他們的境界都沒有達到要真正建立理想王國的高度。

大多數好漢是被“逼”上梁山的,並非自覺自願。這就決定了他們所謂的“反抗”是軟弱無力的,是不給糖就搗蛋的孩子式的意氣用事。

所以,當封建正統階級,給他們一顆糖後,反抗集團便被輕易瓦解了。



梁山好漢的悲劇早已註定。這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反抗,不過是一個失寵的孩子在邀寵而已。


良笙老師


很多人都認為《水滸傳》中梁山泊由興盛到沒落,都取決於一個人——及時雨宋公明,真可謂是成也宋江,敗也宋江。指責宋江最多的就是他力主接受招安,認為這是一個昏招,畢竟接受招安後的梁山團隊,就想受了緊箍咒的孫猴子一樣,沒有了活力,失去了自由。

那麼問題來了,若是不接受招安會怎麼樣呢?

自古成王敗寇,若是不接受招安,一味的反抗,那麼對於梁山來講,只有兩條路要麼昌盛,要麼滅亡。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梁山是否會昌盛。

無論是一個政權,還是一個軍事集團,他都需要耗費錢糧、人力,只有不斷地吸收錢糧和兵力,才能保障他們的運轉。離開了這兩樣任誰也玩不轉,那麼梁山有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梁山的錢糧和人力並不穩定。它主要靠歷次對外戰爭的掠奪,城池被打破了,梁山的第一目標就是府庫。當然府庫的錢糧並沒有完全落入自己的手中,為了表達自己的仁義,它還要把錢財散給周邊的百姓。

至於兵員,有一部分是被俘虜的士兵,說到底,梁山是靠以戰養戰的。它沒有一個穩定的經濟和兵力來源,這種掠奪是不可持久的,若是朝廷以堅壁清野的策略來對付它們,它們的日子就很難過了。

造成這種態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梁山上的讀書人甚少,只有吳用、朱武、蕭讓、裴宣這些人粗通文墨,真正的讀書人是不屑於與他們為伍的。沒有讀書人就意味著沒有內政人才。從李逵壽張喬坐衙這個片段我們就能窺知梁山好漢們處理內政之一二了。

另一方面是梁山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把守城池,它們還是擅長守著水泊打防禦戰。若是守著城池既沒有相應的兵力,又會喪失梁山泊機動靈活的優勢。所以梁山即使得到了城池也棄之不顧,這都是根本原因。

若是沒有了經濟基礎和兵力基礎那麼,梁山的發展和壯大必然受到侷限。

此外要想昌盛,還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梁山泊大聚義後,雖然馬軍有了五虎將八驃騎十六小彪將的高級配置,但是這樣的陣容究竟怎麼樣呢?

我們看一下後來高俅率領十節度使征討梁山時的場景就不難看出,朝廷還是有能征善戰的將領的,譬如豹子頭林沖,在梁山上武藝算是前三的水準了,卻只能和節度使王煥大戰八十回合不分勝敗。同為五虎大將的呼延灼大戰韓存保也是幾十回合不分勝負,最後還是在大刀關勝的幫助下才將其活捉。

我們再看一下這些人的出身,五虎將無一例外,都是出身於朝廷,或為統兵大將、或為禁軍教頭,八驃騎中只有九紋龍史進和沒遮攔穆弘來自民間,由此可見梁山後來東討西殺的主力都源自朝廷,他們是源於什麼聚集到梁山呢?

他們都是出於各種原因被逼上梁山的,很多人甚至是兩軍陣前失敗被俘虜的。這些被俘虜的將軍之所以投靠梁山主要是宋老大對他們許諾過,宋江還是心向梁山滴,只要朝廷降詔招安,自己有機會的話,一定投奔朝廷的懷抱,這才穩住這些人的心思,若是宋江鐵了心的造反,估計這些人不會答應。

人心若是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所以宋江只為自己之前挖下的坑不斷地填土。

還有一點,宋江眾人的思想觀念,當時的人很少願意落草梁山,宋江和楊志都是這樣的例子,落草對於他們來說都是辱沒祖宗的勾當,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這些人都沒選擇落草,即使落草了,也沒有死心塌地地想做一輩子的強盜,當然除了李逵那種沒有腦子的傢伙,和阮氏兄弟這樣的“無產”者。

阻力重重的梁山,走向興旺這條道路是在太難了。那麼他們所要面對的就是滅亡了。

同一時期的田虎和方臘就是抵抗的例子,方臘佔據了東南一帶不少的州城府縣,但是最後還是沒能抵抗過朝廷,最終走向了滅亡

歷史上的梁山泊起義也是同樣,國家甚至連禁軍也沒有出動,僅僅是當地的太守張叔夜帶領自己的手頭的武裝就將其平定了。

很多水滸迷們都在痛恨宋江,反對他施行的招安政策,頭像路線,但是反過來想想,面對北宋王朝這樣的龐然大物,不投降又會有怎樣的結果呢?只不過是滅亡罷了。

由此看來,宋江的選擇相對之下還是比較正確的,畢竟這些好漢們最終還是落的了封妻廕子的美名了。


貢子曰


我來嘗試回答一下,以下僅為個人見解,說的不對的地方,望多多指正。

首先我們試著反推一下,宋江為何要接受招安?\r

先從宋江的出身說起。《水滸》記載,他是在山東鄆城縣一刀筆小吏,地位不高,但是也算是朝廷編制內的人員,收入穩定,不怕失業。但是他這個職業是有天花板的,因為他只是“吏”,不是“官”。科普一下,中國古代的“官”和“吏”是有明顯區別的,“官”在政治上的地位是遠高於吏的,是上等身份。譬如官有劃定的品級,一品二品三品等官是統一任命的,低品段的官也是有明確的上升通道的,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來一步步往上爬。而相比“吏”就顯得下等多了,他是服務於“官”的一個官場產品,協助官來完成各項指標工作的。譬如寫寫各類文書,為所服務的官出謀劃策當師爺等等。所以吏只是個辦事的單位,是沒有多少上升通道的。而他的職業也是有天花板的,可能隨著自身技能的提升可以從低級師爺變為高級師爺,但是他是不能像官一樣節節攀升的。\r

從宋江的志向來看,包括他後面提的反詩“敢笑黃巢不丈夫”來看,他的志向是頗大的。所以當吏能滿足他的職業規劃嗎?明顯不能。\r

所以他不斷的仗義疏財,結交來自五湖四海的英雄好漢,希望通過人脈關係來獲得機會,爭取晉升。\r

而後面他的經歷卻讓他這個幻想立馬破滅。\r

首先是發生了閻婆惜事件,被閻婆惜抓住了暗通梁山反賊的證據。並要挾宋江把全部財產給她。宋江一時火氣,把閻婆惜殺了。這就讓他送一個縣級公務員變成了殺人犯,經過一系列運轉後,被刺面發配江州。\r

第二件事就是在江州酒店提的反詩,雖然有多少汙衊的成分,但這就絕對地把他送上了斷頭臺。\r

第三件事就是梁山好漢劫法場,這就決定了宋江和朝廷徹底決裂,但也不能走回頭路-重新進入國家編制了。\r

而不久後,在攻打曾頭市時,晁蓋去世,這時宋江接手成為梁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老闆,直接是和朝廷面對面了。\r

可以看到,宋江地位的轉變過程是由一個國家編制的公務員轉向民營企業的董事長,而這個集團還是違法的。\r

那宋江的內心活動是怎麼樣的呢?可以說他肯定是認可編制生活的,並且希望在體制內更進一步。前面已經說了,這裡不做贅述。\r

第二,他不是主動離開編制的,而是各種事件一步步把他逼離的。\r

所以,他的內心是渴望迴歸編制內,就算不是絕對,我們也可以說他有一部分意願還是想回歸的。\r

瞭解清楚這些邏輯後,不難理解為何朝廷發佈招安後,宋江為何會答應了。\r

第一,他內心渴望迴歸。\r

第二,梁山近期發展狀況也不樂觀。由於名聲在外,所以來投奔的人越來越多,所以人員規模擴張得越來越大,但業務增長卻放緩了。當業務增長跟不上消耗時就產生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缺糧。所以,這也是宋江頭痛的一個問題。\r

第三,就是對朝廷的預期很高。走江湖的,在外面漂泊久了,都會人心思定。都希望迴歸體制過些安穩日子。\r

綜上所述,接受招安似乎是必然的了。\r

那麼,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r

假設他們不接受招安的話,那麼最後可能的是會出現三種應對措施:1.堅守對抗2.達成和解3.解甲歸田\r

首先我們看看如果堅守梁山,和朝廷分庭抗禮的話,結局會怎麼樣。\r

這個力量對比其實就相當於民間自衛隊(或者說古惑仔比較貼切一點)vs國家正規軍,除了兵力懸殊外,財力上國家也是絕對地碾壓梁山集團的,這種情形就像在賭場,梁山是一個手握一兩千籌碼的小癟三,對面卻是一個身後放著金山銀山的大胖子。大胖子輸掉一場後可以擺擺手,再來一局唄~而小癟三隻要輸掉一場,就要出局了。\r

所以,就引出我們第二個選擇,和朝廷達成和解。\r

上面說的,朝廷這個大胖子輸了一場後,可能會接受和你和解,暫時不打了。但是他財大氣粗,總有一天能積蓄力量發生多次攻擊的,梁山集團可不能保證每次都能贏,只要一次輸掉了,就沒有翻盤機會了。\r

那我們看看最後一個選擇,解甲歸田。這條就不用多說了,朝廷怎麼可能允許這些通緝犯散落在自己國家內呢?這就像定時炸彈隨時都會爆炸,所以一定要進行剿滅的,這時大家力量分散,又沒了根據地,就更容易被整掛了。\r

綜上分析,接受招安似乎是個最好的選擇。所以,難怪宋江會做出如此決定。\r

以上僅為個人發散,如有繆誤,歡迎多多指正,謝謝。


Bob讀書筆記


提起水滸傳中的108好漢讓人熱血沸騰,其打抱不平、嫉惡如仇、除惡安良的俠義精神感染著後人,特別是梁山掌門人宋江打出的“替天行道”4個字更成了其揚名立馬的金字招牌。

然而,成也宋江,敗也宋江。宋江最終選擇了走“招安”的路。梁山好漢歸順朝廷後,便成了宋廷任由擺佈的棋子,討大遼、滅田虎、敗王慶,最後是徵方臘,而在這些東征西戰中,梁山好漢損失過半,再然後是剩下的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又被朝廷奸臣陷害,以悲慘結局的收尾,只有少數幾個好漢及時“歸隱”得已善終。

後人也一直在議論著這樣一個問題:宋江引領的梁山好漢招安是不是一個巨大錯誤,如果不選擇招安結果會如何?

梁山經歷了王倫、晁蓋三掌門人,這三個人的決定左右了梁山的走向和好漢們的命運。王倫屬於保守的第一代掌門人,他沒有長遠的眼光,沒有廣闊的胸襟,更沒有霸氣的行事風格,只想守著一畝三分地,當個山大王過一輩子。結果因為忌妒梁山賢才,最後被愛打抱不平的晁蓋和林沖給做了。

晁蓋是個開明的第二代掌門人,他有遠大的志向,有著謙虛的胸懷,更有著獨霸一方的英雄氣概。但人晁蓋憑藉自己的的俠肝義膽和英雄豪氣根本鎮不住也服不了眾好漢。晁蓋之所以會無緣無故的被射死,其實還是管不住眾手下。

而宋江屬於英明的第三代掌門人。他為人正直仁厚,公私分明,紀律嚴明,眼看梁山有了108好漢後,便停止招收“入夥人”,而是積極尋找“合秋人”——招安。

宋江是可以震住梁山好漢的,他之所以選擇主動招安,不是被宋朝廷所逼而致,是有原因的。

要知道梁山可歸納為三種人:第一種人是被“逼”上梁山的。如林沖、秦明、武松、雷橫、朱仝等人,原本都有一份體面的職業,但因為當時朝廷腐敗,世道黑暗,被奸臣或惡霸逼迫的不能自保而投奔的梁山。第二種人是被“請”上梁山的。比如關勝、呼延灼、徐寧、盧俊義等人,他們要麼是被梁山好漢打敗,要麼是被“利誘”,要麼是被拉攏而上梁山的。第三種人是被“引”上梁山的。如王定六、焦挺等人。他們要麼是無業遊民,要麼是打家劫舍的土匪,為了尋常好的靠山,而主動投奔梁山。

這三種人,除了第一種人因為和朝廷有深仇大恨不願意招安外,其他兩種人中絕大部門是想被詔安的,畢竟“改邪歸正”後,是可以當個一官半職,是可以換取功名利祿的。

宋江選擇招安當然是“順應民情”的,是梁山108好漢的“將來”著想的。眾好漢佔山為王,固然瀟灑快活,但朝廷能放過樣的“刁民”嗎?顯然不可能,而梁山本領又有三個致命弱點。

第一個弱點:梁山的地盤有限。

梁山雖然依山傍水,是個易守難攻的地好地方。而且梁山泊物產豐富,不愁吃穿,加上有柴進的贊助,還有晁蓋帶來的生辰綱,有李應和扈家莊的家產,還有盧俊義的錢財,再加上平時的搶奪,可以說梁山好漢都是土豪,動不動就大稱分金銀,不缺錢糧。

但梁山再好,地盤畢竟只有這麼大,只能僅限於梁山泊這個彈丸之地,壯大不起來,顯然是沒有出路的。如果不招安,朝廷顯然要不遺餘力地剷除,梁山被朝廷圍困而最終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個弱點:梁山好漢並不團結。

梁山好漢雖然個個英雄蓋世,但同時也個個性格要強,個人需求也不完全一樣,時間一久,內部的矛盾必然會激化,很可能還沒被朝廷大軍鎮壓,自己內部就先散了。

第三個弱點:梁山沒有群眾基礎。

梁山的掌門人宋江雖然因好善樂施,但他並沒有如同方臘一樣成為人民心目中的偶像,不斷擴大地盤。梁山也試過要發展,但沒有成功,起初拿祝家莊練手,就是像看一看自己的能力,但遭到抵抗,好不容易攻破莊院,好漢們一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胡亂殺人,讓別百姓看到了梁山的土匪“痞氣”和兇惡“本質”,因此,梁山好漢並不得民心。總之,梁山好漢只懂得打打殺殺,東搶西奪,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民心所向,不懂得發展群眾,不懂得擴大地盤和勢力。失去群眾基礎的梁山如同一根稻草,隨及都有掉進萬丈深淵的險境。

沒有群眾基礎,不詔安就會走向滅亡的道路, 宋江看清了梁山這個致命弱點,所以毅然做出明智的選擇——招安。

當然,聰明的宋江的招安是主動,而不是被動的。當時梁山在和朝廷的對抗中佔據了優勢,先後打敗了朝廷派來的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在朝廷大感頭疼,梁山好漢士氣正旺時選擇了歸順。這也為梁山好漢招安時提“要求”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其實,鑑於朝廷派來的人招安“談不攏”這個現實,宋江想出了更奇妙的法子,通過各種路子聯繫上了皇帝的老相好李師師,通過李師師表示梁山好漢的強烈“心聲”。最終促使皇帝真心實意地招降了梁山眾好漢。

總之,梁山好漢是被朝廷風風光光地招了安的。招安後雖然也落得個悲慘的結局,但好歹通過招安洗白了“土匪”的身份,通過征伐方臘等人,證明了他們的個人價值。而這個顯然比困守梁山坐等滅亡要好得多。

梁山泊的悲劇,不是宋江一個的罪,成也宋江,敗也宋江,末必是對的。


奇特妙想


個人認為招不招安他們的命運都會以失敗告終。首先他們目的不是以推翻大宋皇權而造反,只是喊出“替天行道,殺富濟貪”的口號,一邊於官府做對,一邊及時行樂,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允其量比草寇強些。心裡想著榮華富貴,行為上尋私報仇,格局已定在小小梁山泊。縱觀宋江一生,愚忠皇權,義氣橫流,投機而不得志,心慈而手不軟,梁山好漢的覆滅結局在宋大哥入夥之始,已定了!


雲龍歸鶴


如果梁山好漢不選擇招安,也成不了多大氣候。因為宋江骨子裡是忠於朝廷的,沒有等級制度,典型的農民起義,沒有遠大目標,沒有信仰,最後只能是以失敗告終。


楊詠侖


如果梁山之主真有雄才大略,不接受招安,當可割據一方,等後來金兵南下的時候做中流砥柱,說不定能一統天下,避免中原淪陷。這樣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會被改寫。


呂嗣延


不選擇招安,也贏不了天下,遲早會失敗死去,因為宋江骨子裡是忠於朝廷的,沒有等級制度,典型的農民起義,沒有結果,況且也可能被金兵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