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帝之六十一:唐太宗李世民(下)

中國皇帝之六十一:唐太宗李世民(下)

地緣戰略思想

   唐太宗地緣戰略思想,是唐太宗關於地緣戰略問題的理性認識,是唐太宗利用唐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地緣關係及其作用法則謀取和維護唐王朝利益的戰略思想。唐太宗地緣戰略思想是中國古代地緣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不同於西方也不同於現代的獨具特色的思想內容。

  唐太宗在位期間國土廣大,邊界線綿延曲折,地緣形勢複雜,並隨時間推移而發展變化。歷觀這一時期唐與周邊所發生的諸多地緣關係,既有與唐軍事利益攸關的,也有與唐政治、外交利益攸關的,還有與唐經濟利益攸關的,更多的則是幾種利益兼而有之,錯綜複雜。唐太宗比較成功地處理了與突厥、吐蕃、高昌及西域諸國、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國之間的關係。唐太宗的地緣戰略思想正是在處理與周邊地緣關係的實踐過程中逐步產生、發展並走向成熟的。

  唐太宗地緣戰略思想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又具有他個人的獨有特色,兩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貫穿於他的地緣戰略思想的始終。

  唐太宗地緣戰略思想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積極進取。這是唐太宗地緣戰略思想的最顯著的特色,也是其思想中最成功、最可取的地方。唐太宗的雄大豪邁是歷代許多帝王所不可比擬的,這也是他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是靈活應對。唐太宗在重大變故面前不驚慌失措,他能夠依據客觀形勢和對象的變化而變化,從而較大程度地保證了決策的正確性;

  三是冷靜務實。唐太宗鑑於隋亡教訓,努力克服以往帝王急功近利、窮兵黷武的缺陷,注意結合現實需要,量力而行,在冷靜分析的基礎上推行務實政策;

  四是措置有序。無論是北擊突厥,還是西平高昌,尤其是經略西域,都是先急後緩、由近及遠,有條理、有次序地進行,從中亦可見唐太宗地緣戰略決策之成熟。

  唐太宗地緣戰略思想是其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理論上取得了突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獲得巨大成功,業績斐然。史載:“(貞觀十四年)唐地東極於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皆為州縣,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萬九百一十八里。”(《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四年九月。)唐太宗的突出成就正在於他以超越前人的英武雄邁之氣魄,重新開拓了中華民族的疆土,為後來中國版圖的確定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而這一輝煌業績的獲得,是與唐太宗的地緣戰略思想密切不可分的。即使今天看來,唐太宗的地緣戰略思想裡面也不乏可取之處。

  唐太宗地緣戰略思想包含豐富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著眼於爭奪關中、鞏固“中國”的固本思想。其中居重馭輕的關中本位思想,乃是唐太宗成就帝業的“根本”,也是其地緣戰略思想的出發點。 太宗“深根固本,治安中國”之思想,既有傳統政策沿襲之因素,又有出於當時初唐政治、經濟背景考慮之因素,特別是對地緣因素的考慮,為鞏固政權、密切中外關係、發展經濟進而增強國力而不得不為之。

  (二)以夷制夷、保藩固圉的地緣藩屏思想,主要體現在以“懷輯”政策綏納歸附民族,並將其內徙安置在唐周邊地區的一系列行為上,從而達到令其“世作藩屏”的目的。

  唐太宗的地緣藩屏思想主要有如下兩個內容:

  1、置內屬少數民族政權於周邊,以作藩屏。

  2、在唐周邊地區扶植親唐政權,以作藩屏。

  (三)縱橫捭闔的地緣制衡思想

  其主要內容有:

  ①遠交近攻,各個擊破,如聯薛延陀制突厥;

  ②扶弱抑強,保持地區勢力均衡,如聯新羅攻高句麗、百濟以及聯合鐵勒諸部扼制薛延陀;

  ③聯近抗遠,服近懾遠,穩定近鄰以攻擊或威懾遠方政權,如聯合吐谷渾以對付吐蕃;

  ④另外,唐太宗還有針對某一特定政權內部制定的制衡思想,旨在分化瓦解其勢力,造成內部爭權奪利,削弱統治實力,這尤其體現在對薛延陀的問題上。

  唐太宗實行地緣制衡的策略思想及其基本情況大致有如下幾種:

  1、遠交近攻,拉攏與孤立並用——唐與東突厥、 薛廷陀的地緣制衡關係。

  2、扶弱抑強,保持地區均勢。

中國皇帝之六十一:唐太宗李世民(下)

家族

  曾祖:李虎,西魏隴西郡公(襄公),追尊唐太祖。妻,梁氏,追尊景烈皇后。

  祖父:李昞,北周唐國公(仁公),追尊唐世祖。妻,獨孤氏,追尊元貞皇后,其父,獨孤信,北周大司馬。

  父:李淵,唐高祖。

  母:竇氏,追尊太穆皇后。

  外祖父:竇毅,北周神武郡公(肅公)。妻,宇文氏北周襄陽長公主,其父,宇文泰,西魏安定郡公(文公),追尊北周文帝。

  曾外祖父:竇嶽。

皇后

  長孫皇后,河南洛陽人。祖先為北魏宗室長。父長孫晟。仁壽元年生,大業九年嫁李世民。唐代隋後被冊為秦王妃。武德末年儲位之爭期間,與房玄齡“同心影助”李世民,並在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激勵將士。李世民即位後,立為皇后。長孫氏是一個比較有趣的賢后,自稱不涉朝政,但時常以古事設喻勸諫皇帝,更留下“朝服勸諫”的美名;不允許自己的同母兄無忌為宰執,卻因不願留下“恃寵”惡名而請求李世民赦免其參與謀反的異母兄安業;性情不好奢靡,卻有以丹羽金葉製作的“歧頭履”傳世;史載“造次必循禮”,卻有活潑浪漫的《春遊曲》流傳;出生於崇尚佛教的家庭,卻斥責佛道為異端,在重病時駁回皇帝為其大赦延壽的決定;對於自己掌管的宮人嬪妃非常仁慈,卻敢於在其著作《女則》中毫不留情地指摘東漢明德皇后的過失。貞觀十年去世,時年36歲。同年十一月葬於昭陵,諡號文德。李世民曾在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魏徵婉諫,方作罷。這是一個十分令人玩味的歷史人物,具備一切成為禍國妖姬特質以及條件的女子卻選擇了一條往往令今人曲解為壓抑刻板的道路。也許結合今人所理解的相悖的兩端,我們才能看清一位充滿野心的、一生榮寵不衰的、優雅與妖嬈並存的、驕傲自負得可愛的賢后的真面目。

妃嬪

  韋妃(貴妃) 韋珪,字澤,生紀王李慎、臨川公主

  楊妃 (貴妃)生趙王李福,貴妃為其死後唐高宗李治追封

  徐賢妃 徐惠,帝崩,哀慕成疾,不肯進藥,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馬侍園寢,吾志也。”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贈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鄭賢妃

  燕德妃 生越王李貞、江殤王李囂

  楊妃 隋煬帝女,生吳王恪,蜀王愔

  陰德妃 生齊王李佑

  韋昭容

  楊婕妤 楊恭道第三女

  蕭美人 蕭鑠第二女

  崔才人 崔宏道長女

  蕭才人 蕭鏗第二女 

  武才人 武則天

  王氏 生蔣王李惲

  楊氏 生曹王李明

  太子李承乾( 母長孫皇后,太宗皇子中最為彪悍聰穎者,深得寵愛,因嫉妒同母弟李泰受寵而懷疑太宗改立,於貞觀十七年謀反被廢。按律謀反是死罪,因太宗不捨賜死,最後按通事舍人來濟的處理方法,使李承乾活了下來,來濟也因此得到看重)

  楚王李寬(母后宮,過繼叔父楚哀王李智雲。早逝。貞觀初追封,無後,國除。

  吳王李恪(母隋煬帝女楊妃)

  魏王李泰(母長孫皇后,皇子中最為博學者,最受寵愛者,受寵事件舉不勝舉,也因此而萌生野心,爭奪皇位被貶後,太宗依然十分掛念他,後進封為濮王。永徽三年(652年)死於鄖鄉縣,時年33歲)

  齊王李佑(母陰妃,後廢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煬帝女楊妃)

  蔣王李惲(母王氏)

  越王李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為晉王,母長孫皇后,皇后去世後,與妹妹晉陽公主一起被太宗帶在身邊親自撫養長大,深得父親寵愛,太宗出去遊玩經常帶在身邊,立為太子後,應該出居東宮,因太宗不捨硬把他留在宮中,十天半月才回東宮一趟,被褚遂良、劉洎諫不可過於私愛)

  紀王李慎(母韋妃)

  江殤王李囂(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簡(母不詳,早薨)

  趙王李福(母楊妃,後過繼李建成為嗣)

  曹王李明(母楊氏,後過繼李元吉為嗣)

  襄城公主 帝曾敕諸公主為師式

  汝南公主 李宇

  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

  長樂公主 李麗質(母長孫皇后,太宗特所鍾愛的女兒,出嫁時因給的嫁妝倍於長公主被魏徵諫。下嫁長孫衝)

  豫章公主(長孫皇后養女)

  巴陵公主 下嫁柴紹與平陽公主之子柴令武,永徽四年與房遺愛謀反,被唐高宗賜死。顯慶中追贈為北景公主

  普安公主

  東陽公主

  臨川公主 李孟姜(母韋貴妃)

  清河公主 李敬

  蘭陵公主 李淑

  晉安公主

  安康公主(下嫁獨孤謀)

  新興公主

  城陽公主(母長孫皇后,公主出嫁前,唐太宗專門為她卜卦,下嫁杜荷,又嫁薛瓘)

  高陽公主(下嫁房遺愛,主帝所愛,頗驕恣,後因謀反賜死,神龍年間追封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

  晉陽公主 李明達(母長孫皇后,皇后去世後,與哥哥李治一起被太宗親自撫養,為太宗最寶貝的女兒,多受眾臣喜愛,有其母風。十二歲去世,太宗悲痛欲絕,一個多月不能正常飲食。)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母長孫皇后,初許配與魏徵長子魏叔玉,後因魏徵生前薦人失當,太宗因而悔婚。初嫁長孫詮,太宗特升其公爹為岐州刺史。後嫁韋正矩)

主要詩作

  【賜房玄齡】

  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未曉徵車度,雞鳴關早開。

  【賜蕭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遼城望月】

  玄菟月初明,澄輝照遼碣。映雲光暫隱,隔樹花如綴。

  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臨城卻影散,帶暈重圍結。

  駐蹕俯丸都,佇觀妖氛滅。

  【飲馬長城窟行】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臺凱歌入。

  【經破薛舉戰地】

  昔年懷壯氣,提戈初仗節。心隨朗日高,志與秋霜潔。

  移鋒驚電起,轉戰長河決。營碎落星沉,陣卷橫雲裂。

  一揮氛沴靜,再舉鯨鯢滅。於茲俯舊原,屬目駐華軒。

  沉沙無故跡,減灶有殘痕。浪霞穿水淨,峰霧抱蓮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長想眺前蹤,撫躬聊自適。

  【還陝述懷】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

  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

  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出獵】

  楚王雲夢澤,漢帝長楊宮。豈若因農暇,閱武出轘嵩。

  三驅陳銳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氛白,平原燒火紅。

  雕戈夏服箭,羽騎綠沉弓。怖獸潛幽壑,驚禽散翠空。

  長煙晦落景,灌木振嚴風。所為除民瘼,非是悅林叢。

  【元日】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璫。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薰風茂,康哉帝道昌。繼文遵後軌,循古鑑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豔昔年妝。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喜雪】

  碧昏朝合霧,丹卷暝韜霞。結葉繁雲色,凝瓊遍雪華。

  光樓皎若粉,映幕集疑沙。泛柳飛飛絮,妝梅片片花。

  照璧臺圓月,飄珠箔穿露。瑤潔短長階,玉叢高下樹。

  映桐珪累白,縈峰蓮抱素。斷續氣將沉,徘徊歲雲暮。

  懷珍愧隱德,表瑞佇豐年。蕊間飛禁苑,鶴處舞伊川。

  儻詠幽蘭曲,同歡黃竹篇。

  【入潼關】李世民

  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

  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

  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

  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

  高談先馬度,偽曉預雞鳴。

  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

  【於北平作】李世民

  翠野駐戎軒,盧龍轉征旆。遙山麗如綺,長流縈似帶。

  海氣百重樓,巖松千丈蓋。茲焉可遊賞,何必襄城外。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李世民

  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

  紫庭文佩滿,丹墀袞紱連。九夷簉瑤席,五狄列瓊筵。

  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鈞天。清尊浮綠醑,雅曲韻朱弦。

  粵餘君萬國,還慚撫八埏。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

中國皇帝之六十一:唐太宗李世民(下)

軼事

武功

  史書記載,李世民年輕時力大無比,隨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張兩米長的巨闕天弓,可見其武功一流。

  李世民有次與敵對戰前,僅率領一名騎兵一起充當偵查工作。途經一處草原高地,因為太累與士兵一起睡著,被敵人發現,本來意欲圍殺李世民。此時突然有一條蛇追老鼠,奔到騎兵臉上,驚醒騎兵,才發現身邊都是敵人,於是李世民與騎兵上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終於逃出追擊。

  太宗繼位前曾任天策上將,設天策府。太宗繼位後在苑囿內狩獵,有一群野豬奔了出來。太宗四箭射殺了四隻,但還是有一頭雄壯的公野豬衝到近前。吏部尚書唐儉慌忙下馬,與之搏鬥。太宗拔劍砍死野豬,笑著對唐儉說,“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擊賊耶?何懼之甚!”原來唐儉曾任天策府長史。唐儉當即回答道:“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豈復逞雄心於一獸!”。太宗覺得唐儉說得有理,於是停止了狩獵。

尚書令

  由於唐太宗在即位前曾當過尚書令,故當他做皇帝后,大臣多不敢任其職,於是這個職務就不再授人,尚書省的長官就只設左、右僕射,後用其他官員以“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頭銜參預朝政,執行宰相職務。至高宗時,又用低級官員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參預朝政,執行宰相職務。左、右僕射成了聽令執行的官員,不能參加大政,唐中宗復位後,僕射就非宰相職務。中書令、侍中在安史之亂後也不常設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了宰相最普遍的名稱。

改名

  據兩唐書的太宗本紀,李世民曾經於四歲時與父親李淵郊遊時,見一識相術之士,其相士先贊李淵為貴人,又贊世民,說其“凡二十歲,必能濟世安民”。李淵後遍尋相士不獲,並將其改名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並非李世民)。

書法

  李世民酷愛書法,其書法以隸書見長,並且酷愛書法名品《蘭亭序》即《蘭亭集序》,王羲之書法珍品,王羲之的字十分多變,就一“之”字就有十數種變化之多),相傳當年某大臣見太宗似有鬱結難紓,問之原因,知道其欲得《蘭亭序》,於是便與辯才和尚(王羲之當年墨寶輾轉傳至其七世孫智永,智永出家為僧,又將墨寶傳予其弟子辯才和尚)鬥智最後終於為李世民獲得。

救駕

  據新舊唐書太宗本紀,李世民十六歲時參軍,跟隨隋將雲定興,一次隋煬帝楊廣被圍,雲定興軍負責救駕,李世民獻計,故佈疑陣,嚇退敵軍,救回天子。

  相關典故

  李世民畏魏徵

  魏徵狀貌不逾中人,而有膽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顏苦諫;或逢上②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為霽威。嘗謁告上冢,還,言語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嚴裝⑥已畢,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實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輟耳。”上嘗得佳鷂,自臂⑧之,望見徵來,匿懷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鷂竟似懷中。


中國皇帝之六十一:唐太宗李世民(下)

猜猜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