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春秋戰國時,天下大亂,諸侯國你打我,我打你,為稱王稱霸不擇手段。人們的道德習俗經受著血與火的考驗。

“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諸子百家興起,一般人以為百家嗎,就是100家名人的言行,其實真實數量更大,是一百八十九家。 

我們常能想到的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醫家、名家、陰陽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等。

“老而不死是為賊”就出自儒家的經典《論語》,講的是儒家聖人孔子與他的同鄉好友原壤的事。

“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原壤這個人在孔子看來很不靠譜。當原壤母親去世,孔子過去幫忙清洗棺木,突然發現原壤神經病發作一樣敲著棺木,還唱起來:狸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

歌詞翻成現代文就是“花狸貓的的頭啊,牽住她溫柔的手變得柔軟。”

孔子當時若無其事的走開了,跟隨孔子一起到場的人趕緊追問孔子:老師你咋不制止他唱歌呢?

孔子淡然地說:他雖然在唱,可心中終究不能忘記自己親人。老朋友了,不能為這事鬧掰了。

恐怕孔子培養的學生都有私議,看不慣原壤,覺得他在喪母時唱歌,不合禮儀。

“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這件事過後很久,孔子再見原壤,在《論語》中是這樣記載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原壤像個野蠻人一樣伸著大長腳,孔子進來看了終於忍住了,就批評他說:你呀,打小就無法無天不尊老愛幼,成年了也沒幹成什麼事,到老了還不死呢,簡直是禍害啊。孔子就用柺棍敲了敲原壤的小腿。

“老而不死是為賊”,就是孔子的罵人話,按禮節來說,家裡來客人了,主人不迎接是不禮貌,岔開腿坐等客人,更是失禮了,所以孔子伸出柺棍敲打原壤,提醒原壤注意。

“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孔子是倡導文明禮貌的,反對野蠻無知,他曾經讚揚管仲說:如果不是管仲努力培養文明,恐怕我們都披散著頭髮像野蠻人一樣。

其實細想,如果孔子看不中的人,他也不會主動去拜訪,原壤極可能與孔子關係密切,平常開個玩笑罵幾句都是正常的。這就相當於老年朋友見面哈哈一笑過後來一句,你個老不死的,怎麼身體還這麼硬實。

其實很多古文,要結合當時的情景才能解讀好,不能因一句“老而不死是為賊”就曲解了孔子的本意。

原壤和孔子差別,也是那個時代平民和時代精英差別嗎?如果仔細想原壤的所作所為又不是一般的平民,他有一種撲面而來的莊子道家氣息。當年莊子喪妻時,鼓盆而歌,也驚到了左右閒人。

“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原壤喪母時唱歌,或者是男子人悲到極處的抒懷,看著與母親相伴的花貓,想著母親生前的一幕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