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西遊記》龍宮戲服出自瀋陽這個廠

“行頭”,是戲曲服飾的一種俗稱,在京劇等傳統戲曲演出中有著重要地位。在瀋陽有一家專門製作戲曲服飾的廠子——瀋陽市戲裝廠,距今已有93年曆史,曾在全國戲裝行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瀋陽,繁華中街的一條後巷內有很多小店鋪,如今的瀋陽市戲裝廠就在這裡。不大的門臉,滿屋子都是各式各樣的戲裝,並不時傳來縫紉機有節奏的“吱吱嘎嘎”。屋子裡隱約聞到的一股“陳舊味兒”,讓人可以感受到歲月的滄桑況味。

這間近百年老字號的戲裝故事,我們就從這裡說起吧……

原來《西遊記》龍宮戲服出自瀋陽這個廠

曾經繁華:為尚小云等戲劇名角做過戲服

瀋陽市戲裝廠現任廠長叫張海濤,今年63歲。從1993年來到廠裡工作,一晃就幹了26年。提起瀋陽戲裝廠昔日的輝煌歷史,張海濤難掩心中的自豪和喜悅,話語也變得多了起來。

也許沒多少人知道,瀋陽市戲裝廠的前身,就是當年赫赫有名的王恆泰戲裝廠。1926年成立之時,是天津義盛戲裝莊的分號。天津總店的創始人叫王恆泰,廠子也取名“恆泰”,意在企望這戲裝行頭的買賣,可以平平安安越做越大。

上世紀30、40年代,京劇與評劇佔據了瀋陽的演出市場,做戲裝成了很受歡迎的熱門行當。當時瀋陽大大小小的戲裝作坊就有20來家,而像王恆泰戲裝廠這樣有名氣的自然備受青睞。從盔頭靴子、舞獅跑驢,到演出用的刀槍劍戟,當時的王恆泰戲裝廠都能製作,因此也吸引了很多戲曲名角來這裡製作戲服。

原來《西遊記》龍宮戲服出自瀋陽這個廠

張海濤和他的戲服

一代評劇宗師韓少雲、京劇大師周信芳等,都曾來這裡做過戲裝。京戲名旦尚小云一連好幾出戏的服裝,都是在這裡定做的。京劇“四大鬚生”之首的馬連良,當年來瀋陽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王恆泰戲裝廠來參觀並定做服裝。

多元發展:曾為86版《西遊記》續集製作戲服

在瀋陽市戲裝廠狹小的屋子裡,一些旗袍等傳統服裝很是顯眼。說到這裡,張海濤拿出一本影集,裡面是各式滿族服飾穿著者的照片,其中有兩個人是著名的演員徐帆和斯琴高娃。

張海濤說,上世紀80、90年代,瀋陽市戲裝廠除了經營戲裝外,也拓展經營,開始生產各類雜技演出服、少年兒童工藝服裝、民族和婚禮服裝以及各類舞臺道具等,當時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幾家戲裝道具生產廠。

原來《西遊記》龍宮戲服出自瀋陽這個廠

從1999年開始,全國興起了一股古裝戲熱潮,以清朝歷史為題材的影視劇鋪天蓋地。瀋陽市戲裝廠也借勢同影視劇劇組、電影廠尋求合作,為《日落紫禁城》《南方有佳木》等影視劇製作劇服。當時演員徐帆試穿了他們做好的一身旗袍,表示非常滿意。還有非常著名的86版電視劇《西遊記》在拍攝續集時,也找到了瀋陽市戲裝廠,為當時海底龍宮的拍攝場景製作戲服和道具。劇中龍王、龍女以及蝦兵蟹將的各種服裝道具,都出自瀋陽市戲裝廠。

原來《西遊記》龍宮戲服出自瀋陽這個廠

如今的瀋陽市戲裝廠,依舊生產和製作各類戲劇、雜技、少年兒童、民族和婚禮服裝及各類舞臺道具。成功的經驗加上完好的傳統手藝,使製作各類民族特色服飾成為瀋陽市戲裝廠的強項。全省第一屆格格婚禮、撫順連續三屆滿族風情節、北鎮梨花節的遼代服裝展、錫伯族博物館陳列的民族服裝等,都是瀋陽市戲裝廠製作的。

匠心堅守:堅持百道工序手工制盔頭

在瀋陽市戲裝廠的倉庫裡,有一件珍藏的“寶貝”——盔頭。張海濤說,盔頭,就是中國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的統稱。

63歲的蔣景晨是目前瀋陽市為數不多的,製作盔頭的傳統手藝人。如今雖已退休,但每每戲裝廠接到盔頭製作的活兒,蔣師傅還是會親自出馬。盔頭製作工藝比較複雜,幾十甚至上百個零部件組裝起來是非常麻煩的。拓樣、取樣、足活、捻鐵絲、臨粉、貼箔、點綢子……一件完整的盔頭,經過這些環節,還不算製作完成,還有盔頭上的絨球、珠須以及裝飾用的花朵紋樣,包括兩邊垂下的流蘇等,都需要落在最後一步的承裝上。

複雜的工藝,導致盔頭製作必須用手工,一般工廠的流水線只能製作個別零部件,最終組裝還是要靠人工。盔頭的製作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繁瑣又枯燥的工作,很多時候,在工作臺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原來《西遊記》龍宮戲服出自瀋陽這個廠

張海濤說,戲曲裡的各類行頭,非常重要也非常講究。戲曲服飾主要以明代服制為主要樣式,同時參照了唐、宋、元、清的一些服飾特徵變化而成。在穿戴上有較為嚴格的程序規範。經營戲服生意和賣別的東西不太一樣,外行還真是弄不明白。戲曲行當中,對於行頭的要求非常的嚴格,也有著“寧穿破,不穿錯”的說法。

幾百年來,戲曲舞臺上的光鮮亮麗,正是這些老匠人們,用一針一線縫出來的。如今,瀋陽市戲裝廠裡,還有很多老匠人堅持著純手工製作戲服行頭。正是這份手藝的堅守,讓瀋陽戲裝廠一路走到了今天。

傳承創新:讓戲裝行業未來之路越走越寬

張海濤說,目前的戲裝行業確實有些冷,使得不斷有同行選擇了新的營生。目前全國僅有5家專門的戲裝廠,東三省僅瀋陽市戲裝廠這一家。如今他和女兒、女婿三人一起經營著這家老字號。“我年紀也越來越大了,以後這戲裝廠是要交給女兒、女婿繼續做的。如今戲裝行業不好做,但令人欣慰的是女兒、女婿都很喜歡做戲裝。設計、剪裁、製作的手藝也是越來越嫻熟。我希望,瀋陽市戲裝廠將來成為百年老字號之後,還能一直走下去!”

再過幾天,張海濤的女兒、女婿忙活了大半年的戲裝網店就要開張了。藉助互聯網平臺,將瀋陽市戲裝廠的產品賣到更多地方去。以技術為基礎,目前瀋陽市戲裝廠也在不斷地嘗試創新。張海濤認為,雖然傳統手藝人目前面臨著生存難題,但現階段戲裝行業的需求還是存在的,而在京劇不斷創新的大背景下,戲裝行業未來的發展之路也會不斷拓寬。

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 王曉婷/文 安呈浩/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