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为贼”,原来是这意思,你知道吗?

春秋战国时,天下大乱,诸侯国你打我,我打你,为称王称霸不择手段。人们的道德习俗经受着血与火的考验。

“老而不死是为贼”,原来是这意思,你知道吗?

诸子百家兴起,一般人以为百家吗,就是100家名人的言行,其实真实数量更大,是一百八十九家。 

我们常能想到的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医家、名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

“老而不死是为贼”就出自儒家的经典《论语》,讲的是儒家圣人孔子与他的同乡好友原壤的事。

“老而不死是为贼”,原来是这意思,你知道吗?

原壤这个人在孔子看来很不靠谱。当原壤母亲去世,孔子过去帮忙清洗棺木,突然发现原壤神经病发作一样敲着棺木,还唱起来: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歌词翻成现代文就是“花狸猫的的头啊,牵住她温柔的手变得柔软。”

孔子当时若无其事的走开了,跟随孔子一起到场的人赶紧追问孔子:老师你咋不制止他唱歌呢?

孔子淡然地说:他虽然在唱,可心中终究不能忘记自己亲人。老朋友了,不能为这事闹掰了。

恐怕孔子培养的学生都有私议,看不惯原壤,觉得他在丧母时唱歌,不合礼仪。

“老而不死是为贼”,原来是这意思,你知道吗?

这件事过后很久,孔子再见原壤,在《论语》中是这样记载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像个野蛮人一样伸着大长脚,孔子进来看了终于忍住了,就批评他说:你呀,打小就无法无天不尊老爱幼,成年了也没干成什么事,到老了还不死呢,简直是祸害啊。孔子就用拐棍敲了敲原壤的小腿。

“老而不死是为贼”,就是孔子的骂人话,按礼节来说,家里来客人了,主人不迎接是不礼貌,岔开腿坐等客人,更是失礼了,所以孔子伸出拐棍敲打原壤,提醒原壤注意。

“老而不死是为贼”,原来是这意思,你知道吗?

孔子是倡导文明礼貌的,反对野蛮无知,他曾经赞扬管仲说:如果不是管仲努力培养文明,恐怕我们都披散着头发像野蛮人一样。

其实细想,如果孔子看不中的人,他也不会主动去拜访,原壤极可能与孔子关系密切,平常开个玩笑骂几句都是正常的。这就相当于老年朋友见面哈哈一笑过后来一句,你个老不死的,怎么身体还这么硬实。

其实很多古文,要结合当时的情景才能解读好,不能因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就曲解了孔子的本意。

原壤和孔子差别,也是那个时代平民和时代精英差别吗?如果仔细想原壤的所作所为又不是一般的平民,他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庄子道家气息。当年庄子丧妻时,鼓盆而歌,也惊到了左右闲人。

“老而不死是为贼”,原来是这意思,你知道吗?

原壤丧母时唱歌,或者是男子人悲到极处的抒怀,看着与母亲相伴的花猫,想着母亲生前的一幕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