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滬倫通比滬港通深港通意義更大

滬倫通的開通,意味著有四件事離我們越來越近,第一是註冊制和退市制度,讓更多優質企業低門檻入市,同時將劣質企業清理出門;第二是漲跌幅限制,國外投資者的投資習慣、投資規則和A股有所不同,因此在某些方面最終會對標海外;第三是T+0的解封,這也是為了方便海外投資者投資;第四是工具的豐富,未來的A股市場的機遇和風險都會大幅增加,豐富的工具能使得資本市場更為完善,同時有助於降低不可控、無預兆的風險。


宋清輝:滬倫通比滬港通深港通意義更大

滬倫通比滬港通深港通意義更大


■他山之石

滬倫通就要起航了!滬港通、深港通的意義重大,滬倫通的意義則更為重大。它連接的不僅是跨越國家的交易市場,而且還是跨大洲級別的,所涉及到的內容、需要注意的事項比滬港通、深港通要多得多,其產生的影響也會隨著滬倫通規模的擴大、長期以來產生的效應而不斷增強,同時還會成為我國未來證券交易市場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交易市場互通互聯的“示範先行”。

我國投資者看待海外資本市場,就如同網絡段子中看待“別人家的孩子”,我國臨近的日本、韓國等資本市場近年來均有較好的表現,其一大原因可以歸結於資本市場國際化。以韓國為例,韓國政府1981年公佈了《資本市場國際化計劃》,1998年取消了對外國投資者證券市場的所有限制,在經歷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韓國股市在全球資本市場中雖然不出眾,但其穩定性要優於A股。

資本市場國際化是一個結果,達到資本市場國際化需要經歷複雜、漫長的過程。完全實現資本市場國際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才可以實現。從最初開放QFII到滬港通、深港通的開放,再到入摩入富,以及即將開通的滬倫通都是資本市場國際化的實施步驟。以國際化為方向推進我國資本市場逐步成熟,令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於經濟,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最終的目的。

實現國際化,至少要在五個方面得到提升。第一是要繼續努力建設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制度,任何一個推動我國資本市場進步的要素中,制度建設均“放之四海而皆準”。加強對上市公司和券商的監管、保護好投資者權益、提高社會公信力、嚴厲打擊違規行為等,都是各國投資者所關注的。既然要打開我們的大門,打掃乾淨才好開門迎客、才能吸引到客人。

第二是要進一步增強IPO企業的綜合實力。對海外投資者而言,滬倫通的開通僅是在理論上拓寬了他們的投資渠道,全球範圍內成熟的資本市場中有大量優質上市公司,中國企業又有什麼底氣通過全球存託憑證(GDR)募資?增強企業實力、為投資者創造優質的回報收益、不做違規違法的事情,才有可能讓海外投資者從最初的好奇變為對上市公司的信任。

第三是提高金融及服務機構的業務能力,資本市場的發展也離不開各種金融機構的支持,A股國際化的過程中,金融及服務機構的管理體系、產品設計、專業水平、科技創新、服務方式等都需要持續提高。同時,A股企業需要進一步做到公開透明,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按照市場規則做好應做的工作。

第四是投資者教育需要增強,在A股國際化的過程中,市場制度的成熟必然會令許多國內投資者感到不適應,有可能會導致投資者不滿。曾經有投資者因監管嚴厲後導致所持股票大跌而抗議監管部門,一方面忽視風險,另一方面混淆了維權對象。向國內投資者普及相關知識,有助於幫投資者建立正確的投資思維、養成謹慎習慣。

第五是媒體報道規範化,媒體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不可小覷,在國際化的市場中,媒體對某些企業負面或積極的新聞報道,都很可能對資本市場對應企業造成影響。因此在國際化過程中,媒體單位要客觀、公正、有證據地報道上市公司、資本市場中的新聞,切不可肆意猜測、懷疑、以訛傳訛做出影響股市正常運行的行為。

可以預見,在滬倫通推進的過程中,上述五方面情況都會出現變化,不適應、質疑、迷茫的情況必然會出現。和香港市場互聯互通不同的是,滬倫通是我國資本市場首次與外國資本市場的互通互聯,國際化的要求會更多。

滬倫通的開通,意味著有四件事離我們越來越近,第一是註冊制和退市制度,讓更多優質企業低門檻入市,同時將劣質企業清理出門;第二是漲跌幅限制,國外投資者的投資習慣、投資規則和A股有所不同,因此在某些方面最終會對標海外;第三是T+0的解封,這也是為了方便海外投資者投資;第四是工具的豐富,未來的A股市場的機遇和風險都會大幅增加,豐富的工具能使得資本市場更為完善,同時有助於降低不可控、無預兆的風險。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強國提速:一本書讀懂中國經濟熱點》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