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的閻崇年教授為什麼會被打?

大清今天要完了嗎


閻崇年被打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太過狂傲,二是嘴上沒把門的。當然,打人是不對的,打人者也為自己的魯莽行為付出了代價。

從專業知識上來講,閻崇年對清史的研究很深,他在百家講壇主講的《明亡清興六十年》我也聽過,還是很吸引人,我們一般的歷史愛好者望塵莫及。

但閻崇年在做人做事上有兩點不足,因此也捱了不少罵,甚至被打。

一是太過心高氣傲,牛的飛起。

閻崇年曾公開說過,凡是想要跟他討論歷史的,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清史專業;二是在清史研究領域上有學術專著;三是必須有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的經歷。

“如果你不研究清史,我們不在一個平臺上,怎麼討論?”——閻崇年。

這就有點太囂張了,按照閻老師的理論,我們既不是籃球專業,也沒有得過籃球比賽冠軍,更沒有參加籃球國家比賽的經歷,肯定沒有資格和職業籃球運動員交流籃球。但實際上,NBA很多超級巨星都會和普通粉絲、籃球愛好者討論、打籃球(儘管有些是商業活動)。

二是嘴上沒把門的,口無遮攔。

閻崇年對清史的解讀一直被網友批判有失客觀,特別是過度美化清朝。當然,每個人對歷史的解讀確實不同,不能強行統一認識,但關於“揚州十日”的評論卻令人難以接受。

滿清入關後,為徹底征服漢人,留下很多屠城記錄,最著名的就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雖然對揚州十日的屠殺天數、死亡人數尚有爭議,但學術界內主流觀點都認為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事件,並且是反人類的、血腥殘暴的罪行,無論如何不能洗白。

但閻崇年在百家講壇中多次發表漢人難以接受的觀點,主要有:

1,“為什麼60萬人的滿族能夠征服1萬萬人的漢族”——閻崇年認為是“天合、地合、人合”,即滿清征服漢人是天時地利人和,“在人合方面,其中之一是少殺人”。具體到“揚州十日”,閻崇年認為揚州的“攻城、巷戰在一天內結束,一般說沒有必要大屠殺,而且當時的大炮沒有多少殺傷力,由此引起的報復也就沒有根據”,“揚州十日”屠殺事件不存在。

2,“揚州十日”是民族融合文化的表現——閻崇年在講《康熙帝的志與學》時,認為滿清征服中原是民族融合的過程,但在民族融合過程中難免有文化衝突——這個觀點原本很正常,但他後面又多了一句話——“揚州十日”就是這種文化衝突的表現。

我們看看其他歷史學家對閻崇年曆史觀的評價:

葛劍雄(全國政協常委,大學教授):

除了文字獄就沒有辦法保持穩定嗎?除了殺人就沒有其它民族融合的辦法了嗎?歷史研究不能脫離事實,今天我們理解這段歷史,不等於歷史就沒有是非。專制總是不對的,殺人也是不對的,侵略就是侵略,這些是非要明確。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為歷史學家,應該冷靜地對待歷史。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愛好和感情,但歷史學家應儘量少摻雜感情因素,每段歷史,都只不過是研究的對象,個人的愛憎不作為評判歷史的標準。

閻崇年的觀點顯然已經超出正常的歷史範疇,罔顧民族感情和人類倫理底線了——如果屠城是民族融合中文化衝突的表現,我們還是不要民族融合罷了。

在眾多質疑閻崇年觀點的人中,一名叫黃海清的網友尤其憤慨,他想要跟閻崇年當面討論,但人家閻崇年早就放出話來:你和我根本不在一個平臺上,咱不屑跟你討論。

黃海清更加憤慨了,“既然你在公共媒體上宣傳你的學術觀點,就該接受公眾的質疑,只傳播不被質疑,甚至不予討論,那就是媒體霸權”,你又不是皇帝,憑什麼這麼霸道?

黃海清是個立說立行,敢作敢為的漢子,既然不給平臺討論,我也不跟你廢話,於是在一個簽名售書活動上,他遞上新買的書,等閻崇年簽完名後,一個巴掌掄了過去。

巴掌打完後,黃海清為自己的莽撞和衝動付出了代價——被拘留半個月,他原本可以做出更冷靜更聰明的選擇,但當時太過沖動,想不出更縝密的計劃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閻崇年這頓耳光捱得不冤。

2008年10月5日,閻崇年到無錫新華書店進行現場籤售活動,籤售活動是作家們與粉絲展開互動或者強化粉絲粘性的利器,當然錢也照賺。當時,閻崇年正高高興興地給讀者簽著名,忽然衝出個男人,對著閻崇年的老臉“啪啪啪”地扇了耳光。所有人都被這幕驚住了,閻崇年也懵了,不過他很快又恢復了鎮定,然後繼續簽名。

在“閻崇年被掌摑”事件發生後,迅速引發了熱議,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件事?閻崇年作為名聲在外的歷史學家難道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



閻崇年被打是因為他的“口無遮攔”。

我們看看閻崇年是什麼來頭,知名歷史學家,曾是《百家講壇》主講人,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應該是很厲害的清史專家了。但是,我們也不要被他的頭銜嚇倒,這年頭誰還沒做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事?專家們做的更多。但是,專家代表著現今的所謂權威,卻不意味著絕對。

回到正題,我們繼續說閻崇年的事,閻崇年被打正是由他所闡述的清史史學觀點引發。



一、對待滿清的態度。

清朝的皇帝沒有暴君,沒有昏君,也沒有怠君。

閻崇年過分吹噓滿清,尤愛為努爾哈赤代言,他曾經頗有感觸地寫到:“我同努爾哈赤心靈相通五十多年了。”閻崇年這話顯然已經將自己擺在了與努爾哈赤的同等位置,所謂的“心靈相通”也是在說努爾哈赤的行為他是萬分贊同,因為他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可以將努爾哈赤誇得天地失色,稱讚努爾哈赤是偉大君主。

努爾哈赤造反這事可以理解,他成功了,閻崇年崇拜他誇他也可以理解,但是,是否是努爾哈赤在打江山的過程中所做的事都應該被肯定?所犯過的錯誤都應該被刻意忽略?滿清所犯下的錯誤又是否值得被原諒?



二、對於民族融合的闡述。

皇太極五次帶兵殺入關內,有一次擄掠“人牲97萬頭”,對於當時新興的清政權來說當然是喜劇,擴大了影響,為入關增加了經濟基礎;對中原百姓來說肯定是悲劇,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歷史是在多維中發展的,很難說悲,也很難說喜。

閻崇年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姓姚的教授說過的話,漢朝對待匈奴太過於殘酷。這兩人的觀點是不是很有趣?同樣是民族融合,漢朝叫殘酷沒人性,滿清叫理所應當值得被理解。事實上,如果他真是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待的話,這件事絕對是悲劇,根本不存在什麼悲喜難說。

戰爭雖然是民族融合的捷徑,但是戰爭過後的屠殺,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樣有失人道主義的行為真的可以用“難說”兩個字輕描淡寫嗎?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現在這片土地上只有漢。民族融合永遠不可能是利用簡單的血腥手段達成的,因為那叫奴役,不叫融合。



三、對於文化融合的闡述。

文化融合發展: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的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問題有衝突。揚州十日都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

閻崇年將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剃髮易服強行說成是簡單的文化衝突,這是在有意地美化清朝的血腥鎮壓,如果這事放在漢人王朝,早不知道被他們這些專家噴成什麼樣了,也許會是那位姚教授所說的“殘酷”。再說了,蒙古草原文化和滿洲牧獵文化什麼時候融合了?滿清與蒙古的文化融合便沒有衝突了?清朝是對蒙古進行了有效統治,但是說沒有問題沒有衝突就是無稽之談。

此外,滿清入主中原從本質上而言也許根本談不上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相互促進的過程,但是滿清所謂的“文化”對於漢文化而言意味著什麼?經濟學上的“劣幣驅逐良幣”理論或許挺適合解釋這場所謂的“民族融合”。



今天姑且說這幾點,但是也足以反映出閻崇年對滿清的過分美化,腦殘小說和清宮劇美化便罷,他作為知名的具有較強史學觀導向的歷史學家也為了這麼點利益便罔顧史實,實該被打。

因為怒者沒有辦法與他說理,他作為“權威”更不會接受“螻蟻”的挑戰和挑釁,所以怒者只能在籤售現場動手。

最後,歷史應該怎麼說?

等等……

我不是專家,這個問題不要問我。


吾與吾國


打人的這哥們叫黃海清,因為一巴掌獲得了15天的行政拘留,後來記者採訪他:

記:你看過很多閻崇年的講座或書嗎?

黃:看過一些百家講壇,但沒看全,因為看不下去。他的書,我不會去看,也同樣看不下去。

記:你讀過哪些史書或史料?

黃:我沒有多少時間專門買書讀,很多知識都是從網上學習的。

當天為了能接近閻崇年,他在現場買了閻崇年的一本《明亡清興六十年》的下集,“因為這一本最便宜,26塊錢。你不買一本他的書,你就沒辦法接近他,所以我挑了本最便宜的。”

他的歷史知識來源於網上,打閻崇年很可能就是因為看了網上流傳的一個東西叫閻崇年語錄。

這些語錄有的來自他的講座,有的來自媒體對他的採訪,有的則不知來源。

這份語錄中有些比較激進的說辭比方說:

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種交流形式,不能上綱上線。

文字獄有它的歷史侷限性,雖然制約了一定的思想靈性,但起碼維持了社會穩定。

清軍入關更多的是促進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

這些語錄有的是根據閻崇年的講座,採訪加工出來的,有的則是有人原創加進去的,有真有假,假的看起來就都像真的了。


比方說網上曾經盛傳的閻崇年寫的《滿江紅·清帝遜位100週年祭》,就不知道是哪位大神的手筆,閻崇年說自己從不寫詩。


閻崇年曾否認說這份語錄是假的,有較真的人翻遍他的講座採訪來證明這份語錄有的話是他說的,有真有假真真假假讓人難以辨析,但是,信的真信了,怒的真怒了。

這些言論引發了一些人的不滿,有的人在網上口誅筆伐,但是有的人就付諸暴力行動了。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閻先生是我們所的第一任所長,是創始人。作為一個與他熟悉的後輩,對於他當年被打的事,我想我瞭解的還是比較清楚的。首先來說,閻先生不是滿族,他所表達的觀點和民族本位主義並無關聯。



第二,無論他的觀點如何,都不應該言論而被打,實話實說,研究清史的人對清代、滿人頗為熟悉,甚至可以說會與多位古人有神交,也必定會因此比其他人對他們更有感情,有時候在研究中或表達上容易囿於這張情感,而跳不出來。閻先生在講說清史的時候,確實有些觀點有失偏頗,但完全是一種觀點,如果是因此被打,完全是一種社會文明的倒退。



第三,據我瞭解的內部情況,閻先生被打事件其實是一次惡性的營銷事件,是一家漢服廠的老闆策劃的,以攻擊清史專家,宣揚大漢族主義,其目的完全在於吸引人的們的眼球,更關注於漢服,是一場無恥的商業炒作。一個知識分子在公眾面前做科普工作,竟因為這樣的原因被打,網上還有好多人叫好,我實在覺得悲哀,也為我們知識分子的命運感到悲哀。


紅小豆館主


事情已經過去十年了,沒想到現在又舊事重提,我就簡單的說說吧。

2008年10月5日,閻崇年到無錫新華書店進行現場籤售活動,當時閻崇年正給讀者簽著名,忽然粉絲群裡衝出個男人,對著閻崇年的老臉“啪啪啪”地扇了耳光。

所有的粉絲都被這幕驚住了,閻崇年也被打懵了,不過他也是個名人,很快就又恢復了鎮定,然後繼續簽名。打人的小夥也很快就被保安帶下去,後來得出打人的原因竟然是因為閻崇年的過分“魅清”。

首先來看看閻崇年是誰?他是著名的歷史專家,突出貢獻專家,享受特殊津貼,北京滿學會會長、《百家講壇》的“開壇元勳”。那打人的小夥又是什麼身份?此人名叫黃海清,跟閻崇年在之前並無瓜葛。

黃海清只是個普通農民,跟閻崇年八竿子打不著一塊的。那黃海清為什麼要打一個歷史專家呢?原來黃海清是個歷史愛好者,他對於閻崇年的過分魅清極度不滿。

據說閻崇年曾經說過:想要和我討論,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清史專業;二是在清史研究領域上有學術專著;三是必須有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的經歷。

黃海清這樣的人連跟閻崇年討論的資格都沒有,既然沒法說,那隻能上手去打了。其實這個小夥可能只是一時衝動,但我們如果仔細的研究閻崇年的理論,就會發現他的“主張”真的很有問題!

閻崇年作為一個歷史專家,不僅沒有尊重歷史,而且曾經還說過以下這種明顯誤導人們的語錄:

①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種交流形式,不能上綱上線。
②文字獄有它的歷史侷限性,雖然制約了一定的思想靈性,但起碼維持了社會穩定。
③清軍入關更多的是促進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
④玄燁是劉徹和李世民加起來都沒法比的,因為他面臨的環境比兩人更艱鉅。並且,比起漢武帝,康熙更有開拓之業,讓中國人揚眉吐氣;比起唐太宗,康熙更有包容之心,讓中國人普天同慶。
⑤禁海策和閉關令是有明顯的進步意義的,因為這維持了意識形態的穩定。

一、閻崇年過分的推崇滿清,把“剃髮易服”當成是一種文化上的交流,而全然不顧漢人幾千年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斷頭不斷髮”的傳統,滿清的剃髮易服不是簡單的文化交流,而是將漢文化摧毀。

二、清朝的文字獄不僅僅是有一些侷限性,而是壓根就是專門針對漢族文人的屠殺,因為文人有思想,能煽動輿論,清政府想要達到愚民的效果,使漢族人民徹底屈服,於是製造出了一次次的文字獄。

三、能把嘉定三屠、揚州十日說成促進民族融合這麼清新脫俗的,估計也就只有閻崇年了,這是極度的歪曲歷史,尤其他又是歷史專家,說出的話具有權威性,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

四、雖然康熙具有一定的貢獻,很多人甚至認為康熙能跟唐宗宋祖相比肩,但若要因此說唐太宗和漢武帝兩個加起來都比不上康熙,那就未免太讓人貽笑大方了。

五、世人都知道“落後就要捱打”,閉關鎖國、夜郎自大正是清朝落後的根源,這居然都能被閻崇年洗白為“維持意識形態的穩定”,高溫室什麼意識形態這麼重要?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各種割地賠款的意識嗎?

這些只是閻崇年的部分語錄,就如此的曲解歷史,更遑論那些還沒學過歷史的學生,不得被他給坑死啊!我倒覺得那個小夥打的很好,最好是一巴掌打醒他的大清夢。

除此之外,閻崇年還十分推崇努爾哈赤,他曾經寫到:“我同努爾哈赤心靈相通五十多年了。”努爾哈赤死了幾百年了,真不知道閻崇年是怎麼跟他心靈相通五十年的,難不成他通神了?

作為一個歷史專家,本著對自己和讀者負責的責任,應該對於歷史非常嚴謹才對,但閻崇年如此的不尊重歷史,歪曲歷史,到底是該不該打呢?


魏青衣


自以為“大義在手”是有病,得治

打人的過程,跟題目無關,這裡不贅述,很多回答都有描述,網上也很容易找得到。

打人者名叫黃海清,網名“大漢之風”,生於安徽,在上海從事漢服生意。以下是黃海清接受記者採訪的部分內容摘要——



記者:“打閻”基於什麼樣的動機?黃海清:閻崇年發表的一些言論,包括像“剃髮易服是文化交流的一種形式,不值得上綱上線”。但是,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當時滿清政府為此殺了上千萬人。閻崇年是在為大屠殺開脫,為滿清辯護。
記者:“打閻”你覺得達到了什麼目的? 黃海清:我打閻崇年不是學術觀點之爭,打他之前我沒考慮任何目的,只覺得是正義對邪惡的反擊。現在我希望,通過這一巴掌,應該引起人們對閻崇年言論的深思。

另外,據黃海清自稱曾經多次嘗試與閻崇年溝通,和百家講壇節目組溝通,但是從來沒有被理睬過。

總結下來,黃海清打人的理由大概是兩條:

  1. 認為閻崇年“粉飾”滿清
  2. 認為沒有獲得對話的機會

所以,黃海清認為自己代表“正義”一方,打閻崇年是“正義對邪惡的反擊”。

總體看,閻崇年的民族史觀和官方史觀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淡化民族衝突,強調文化認同,歸因階級矛盾,突出階級鬥爭。


你要真反對這一套,就直接去海里叫板,打一個老頭算什麼本事?

至於說“沒有獲得對話機會”,這事更搞笑!誰也沒有義務必須給你“對話機會”。好比,有人非要找你逼逼,又不是公安機關訊問,你願意搭理就搭理,你不願意搭理就不搭理,這是你的自由。同樣,這也是別人的自由。

偏執狂是一種病,得治


月下沒有花


閻崇年教授是史學界泰斗,《百家講壇》開機人之一,是在國內外有著一定影響的史學家。他被捱打是因為對清兵入關以後的爆行,比如楊州十日的解讀。首先大概瞭解一下什麼是楊州十日。1644年清軍入關後,明朝殘餘勢力紛紛反抗,清兵進行了殘酷鎮壓,明未人囗有一億五千萬人,到清初時僅剩五千餘萬人。明朝將領史可法率軍死守揚州城,明降將李成棟率清軍包圍揚州。城破後對揚州進行十天十夜屠殺,事後僅屍體多達八十餘萬具。清兵犯下累累罪行。以古以鑑可以知興替,不要忘記過去牢記歷史。歷史是一種客觀存在,要從歷史中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才是正確的史觀,而不是用春秋筆法加以掩飾。閻先生稱清朝剃髮易服為維護穩定還可以免強接受的話,閻先生認為揚州十日是一種文化融合。如果按照閻崇年先生的邏輯,當年日本鬼子在南京犯下的爆行也是一種進步,一種文化融合了。閻先生著述頗豐,在無錫新華書店舉行的讀者見面會上,很多歷史愛十好者慕名而來。場面相當火爆。有一個青年人黃海青想要同閻崇年先生探討史學問題。閣先生以學者之尊不屑於與之辯論藉口推脫,被黃海青當眾騸了兩個耳光。場面一度混亂。事後黃海青被刑事拘留十天。對待學術問題,應在學術範圍內討論,不應使用暴力,尤其是對老人要尊重。當然對閻先生的史觀不敢苟同,研究歷史,對於敏感歷史不應迴避,要有正確的史觀。才能引起人們的敬重。






關東俠客


百家講壇火了一批人,包括講《三國》的易中天,將《論語》的于丹,當然也包括講《清史》的閻崇年。今天只說閻崇年,說一下個人的一些看法。

閻崇年,主要研究方向是清史,所以至少在這個層面上來講,他在百家講壇上講述清史,其實是一件很令人期待的事情。愉快的事情,最後鬧得不愉快,這就有必要討論一下了。

歷史這玩意,其實是一個非常接近大眾的學科。上到海歸教授,下到販夫走卒,完全無門檻。但由歷史輻射開的一些知識體系,則需要專業的研究方能一窺究竟,如考古,歷史中的政治、軍事化這方面。

閻崇年的被打,其實是發生在2008年的10月5日。當時閻崇年在江蘇無錫,舉行讀者見面會,主要是推廣他的新作《康熙大帝》。在他為讀者簽名期間,突然遭到一名年輕男子的掌摑。相比當時的閻崇年,恐怕也是一臉懵逼。好好地,為什麼打我?難不成認錯人了?

最令人以外的,是閻崇年被打以後,很多人紛紛拍手稱快。這就值得說一說閻崇年幹了什麼事,能夠讓人如此的厭惡?

其中一點主要的原因,恐怕是閻崇年在美化清朝方面的不遺餘力吧。

首先是滿清入關以後所展開的大屠殺,在閻崇年的口中,變成了“文化融合”。歷史有一點好,就是曾經的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任誰也改變不了。沒發生,就是沒發生,怎麼說也沒發生。

清軍入關以後的幾年之間,中原人口從原來的五千多萬,下降到了僅有不到兩千萬人。這就是文化融合?

揚州慘案的發生,被閻崇年同樣說成民族文化大融合。原話是這樣的,

文化融合發展,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是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文化有衝突。‘揚州十日’就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

只能說,這樣匪夷所思的高論,自然是讀者所理解不了也忍受不了的。

作為中國明清史研究的專家,閻崇年歪曲史實,故意選擇性忽略或者美化清軍入關以後的所犯下的暴行,這樣的人,小編只能說打的太輕了。


奇點歷史


滿獨分子閻崇年遭掌摑後,閻崇年除了做過一次所謂的“澄清”之外,再不露面,蹊蹺可疑。而當我們經過深入的思考和回味之後,就會發現更多的謎團已經浮出水面。

閻崇年“正說清史”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正說清史”?

閻崇年有什麼背景?

網上流傳的閻崇年語錄是真是假?閻為什麼至今不追究?

閻崇年總結的努爾哈赤十大功績有何深意?

主流史學家和政府的態度如何?

效仿百家講壇,本文也來試著揭密“閻崇年疑案”,不糾纏閻崇年觀點的正誤,本文只是對其思維的角度、動機做一番探究。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好的答案。

一、何為閻的“正說清史”?就是以清遺的立場“說清史”

何謂“正說清史”?閻崇年的所謂“正說清史”,就是站在滿清統治者的立場,談滿洲的興起、征服和興衰史。所以在他眼中滿洲統治者沒有罪,最多不過是過錯,而這個過只是不能讓滿清統治長治久安,延續萬年之過。

就以他曾指責過的多爾袞為例,閻崇年說:“其(按:指多爾袞)過概括為“六過”,即“六大弊政”“剃髮、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注意:這六條在閻崇年眼裡不是暴 /政,而是弊政,如何弊呢?“擾亂社會秩序,破壞中原經濟,挫傷漢人情感,帶來嚴重後果。”揚州十日呢,閻評論道“多爾袞違背皇太極對漢人的政策,殺人過多,是其重大錯誤。”究竟是什麼重大錯誤?什麼嚴重後果呢?閻接著說道:“200多年後,辛亥革命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就是對這些政策的不滿與反抗。” 無論是屠殺也好,弊政也好,在閻嘴裡都不是罪而是“過”,其所以是“過”,是因為日後被狹隘的漢民族主義利用,導致滿清政權被推翻。

為什麼閻說是弊政而不是暴行或者說是暴 /政,還荒謬的把屠殺說成是文化衝突。原因還是從他的心態說起,以他的遺民心態,殺不殺人、殺人多少不重要、無辜百姓是否遭殃也不重要。滿清政權鞏固不鞏固,能不能流傳萬世才重要,他所提的滿清統治者的這些錯誤,是統治方法、策略方法不當的錯誤。他從來不肯講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大屠殺之類的暴行。提到揚州十日的危害,他認為這次屠殺不好,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後來成了孫中山發動“反滿革命”的藉口,埋下了禍根,不划算。然而,對於康熙平定三番之亂,殺吳三桂而牽連數十萬人,閻崇年就百倍讚賞了,他稱讚康熙英明,斬草除根,做得好、做得對。

如果不信,可以再去讀讀閻崇年總結的多爾袞的六大功績,更是從奠基滿清政權角度來談其功勞。對於滿清政權的閉關鎖國,閉塞民智,閻崇年的看法更是另類,他遺憾的是滿清政權喪失了圖強維新的八次機遇。

從這個理由出發,我們就可以理解閻崇年為什麼從來不痛斥努爾哈赤的暴行,比如他說:“他也有錯誤,也有缺點,晚年也犯了很多的錯誤,譬如說強行從遼西遷民到遼東,譬如說屠殺了一些漢族的儒生,譬如說佔了漢人些房子,譬如說實行“計丁授田”,佔了些漢人的地等等,但是我們要歷史地看這些事情,既看到努爾哈赤有錯誤的一面,也要看到努爾哈赤有功績的一面。”

從來沒有人把屠殺說成是錯誤而不是罪行,這不是什麼輕描淡寫的問題,這和日本右翼把侵略中國,南京大屠殺說成是進入,說成是“和諧共榮”並無區別。

閻崇年以一個滿清遺民的心態看待歷史,處處維護滿清統治者,當你們看到他痛罵道光喪權辱國時,千萬不要誤解了,在閻看來,從滿清愛新/覺/羅家族來看,道光就是一個敗家子。他為滿清政權從此一蹶不振而痛苦。鴉片戰爭,他痛惜的是皇家園林圓明園被焚燬,竟然為此而流淚。

我們奇怪的看到“清十二帝”當中,最有講頭的溥儀,閻崇年卻很少講,溥儀這個搞分裂的賣國賊,在滿清遺民看來是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其心可鑑。溥儀在東北搞滿洲國14年,是不得不掩口的禁區。當然滿獨成事後,他當然可以再改過來把那段歷史加進去。

二、何為閻的“正說清史”?就是以滿洲人立場重建“國史”

或許人們對閻崇年的稱頌的清廷十大貢獻,覺得很怪異。比如閻所稱的這條“創制滿洲文字。”根本不像一個歷史學家的總結。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從滿洲人的立場來理解,各種疑惑就會迎刃而解。再結合閻崇年吹噓的努爾哈赤的十大貢獻,綜合領會,“閻說滿洲史”就暴露無疑了。

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李治亭評價《清廷十二帝正說》,對閻崇年吹噓努爾哈赤進行所謂的社會改革“計丁授田”和“編莊”提出質疑:“所謂“計丁授田”,並非真正實行“均田”。努爾哈赤進入遼東後,將該地區因戰爭而荒蕪的無主地,首先分別授給各駐守當地的八旗滿洲貴族及其士卒,而在戰爭中被擄的大批漢人,一在其滿洲王公貴族包括將官之家為奴,一在其莊園-拖克索,供其役使。連清人也承認:“國初時,浮掠遼瀋之民,悉為滿臣奴隸。”(《嘯亭雜錄》)”。

所謂“編莊”,規定漢滿人合居一處,要同吃、同住、同耕。實行此“三同”,滿人為漢人所供養,漢人備受欺淩,直接被與之“三同”的滿人所剝削。編入此莊的漢人成丁就成了他們的奴隸,因不堪忍受奴役,故引發大批莊丁逃亡。這證明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努爾哈赤進入遼瀋後,推行民族奴役的政策:編入此莊的漢人成丁就成了他們的奴隸,因不堪忍受奴役,故引發大批莊丁逃亡。正如《清太宗實錄》所載,滿洲大臣直白:“昔太祖(努爾哈赤)誅戮漢人,撫養滿洲。”連清太宗也說過:“我國將士向來騷擾遼東民人。”一個先進的遼東地區,行此落後的制度,這哪裡是“推進社會改革”?作者稱:努爾哈赤制定了“民族和解政策”。看看事實,哪裡有“和解”?努爾哈赤晚年,民族矛盾尖銳,到處都有漢人的反

抗,國勢岌岌可危。”

李治亭說:“更為離奇的莫過於說:“遷都瀋陽後”,“瀋陽及遼河地區的經濟與社會得到全面開發與迅速發展”,還“帶動了東北地域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這是事實嗎?自努爾哈赤發動對明戰爭以來,遼東、遼西先後闢為戰場,努爾哈赤每攻下一城,必屠城殺 戮與搶掠,撤走時毀城,夷為平地,如撫順、清河、開原、鐵嶺、廣寧等,都變成一座座廢墟!……在作者的筆下,遼河流域,一片光明,和平安寧。如此歪曲歷史,莫此為甚!”

作者不顧歷史事實,把戰爭殘破的經濟說成是“全面開發”、“迅速發展”,甚至奉努爾哈赤為“近代遼河流域、瀋海區域經濟”開發的“創始者”!這是作者的又一大“發現”?簡直是聞所未聞之奇事!”

李治亭所言,自稱治學嚴謹的閻崇年不可能不知道,那麼,閻崇年何以得出如此古怪的結論,唯一的解釋就是:努爾哈赤聯合蒙古,滿蒙聯盟,在瀋陽及遼河地區分裂割據建國,共同奴役被掠漢人,如果站在滿洲建國的角度看待這段歷史,那麼努爾哈赤順理成章就成了實行社會改革、民族和解和全面開發經濟,“近代遼河流域、瀋海區域經濟”的“創始者”!。在閻崇年讚賞的努爾哈赤滿洲國之內,漢人非國民,本在滿洲之外,怎能摻乎進努爾哈赤的社會改革,民族和解。

閻崇年對康熙讚頌道“康熙對臣民強調要實行‘仁愛’。仁愛’是儒家基本的政治理念。康熙繼承了儒家為政‘仁愛’的理念,並在施政過程中加以實踐。”然而,事實卻是老百姓飽受康熙暴 /政之苦,就以“禁海遷界”而言,當時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負子載道路,處其居室,放火焚燒,片石不留。民死過半,枕藉道塗。即一二能至內地者,俱無儋石之糧,餓殍已在目前。……”這哪裡有一點仁愛的影子。對於吳三桂等漢人政敵,康熙則是斬盡殺絕,免留禍患。 康熙仁愛嗎?如果這種“仁愛”只是針對滿洲人而言,那又的確是事實。比如康熙對有篡位野心的鰲拜擒獲後寬大處理,免死禁錮。

何為康熙之仁慈?對滿洲人來說,對滿清貴族來說,這康熙怎麼可能不仁呢?而中國老百姓又何曾在“仁慈”的範圍之內呢?

又比如:中國的朝代興替總是舊朝代滅亡之後才是新朝代的開始,史學界通例的換代是舊朝代統治被推翻,新朝代建立全國性政權才開始,秦、漢、三國,以下到元、明,新舊更替都是同年。這標誌著中國歷史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興起。如果一個朝代滅亡,新朝代並沒有建立,出現的是分裂狀態那才另說。而閻崇年一批清史專家卻不按這個規則,將清廷從1616年建立後金割據政權算起,而不是從1644年明朝滅亡,滿清定都北京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什麼這樣?這隻能讓人懷疑他們是從滿洲國史的角度看待滿清這段歷史,而不是從中國歷史的角度看清廷。

再者,既然閻崇年把滿清定為296年,努爾哈赤父子東北分裂割據也算作清代,憑什麼不把溥儀在東北裂國也算作滿清,建的都是滿洲國,一脈相承。既然閻崇年認為不應該稱“張勳復辟”而是“溥儀復辟”,這樣說來閻更在乎的是名分而非實際。那麼為什麼又不敢明說偽滿洲國就是清代之延續,為什麼不揭密偽滿洲國時代的明君溥儀。

在耳光事件爆發前,大漢之風曾問閻崇年:“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幾乎都打著均貧富的旗號,為何滿清時期打的旗號卻是反清復明?康熙、雍正、乾隆等人均稱自己非中國人,你如何解釋?慈禧保滿清不保中國,你如何解釋?”對此,閻崇年以三個條件作為門檻,拒之門外。

閻崇年利用央視不是講學而是佈道,是佈滿洲復國之道。當然不允許質詢和討論。也無法回答大漢之風這樣的問題。他的所謂三個條件,完全是藉口,李治亭滿足他三個條件,又何曾見他答覆呢?

三、與滿獨網站明暗表裡,遙相呼應

一些滿族論壇,號召學習猶太人,以建立“滿族自治區”為目標,在站內都自稱自己是滿洲人。“滿洲”既是族名也是地名,還是“國名”。對於不明真相的外人而言,很容易就被他們矇騙,認為“滿族”等於“滿洲族”,但是就他們在論壇上發言所自稱的滿洲人而言,絕對是有後兩層意思在內。是區別中國人而存在的另一個民族,另一個國家。

早在05年前,閻崇年就和鼓吹滿獨的某網站勾勾搭搭,該網站曾登過其站長和閻崇年的合影還有題詞。該網站以鼓吹滿獨為宗旨,該網站曾經赫然列著“猶太民族,以色列國研究”板塊,“設立滿族自治區”板塊,主題是“滿洲人的論壇”。宣稱:“我們走的一小步,就是滿洲民族走的一大步”。意圖昭昭。這樣一個網站,收羅了一大批滿獨分子,他們把閻當作精神領袖。該網站因為宣傳滿獨過於赤裸裸,在07年一度被國家關閉。重開後,態度隱蔽了不少,但是搞滿獨的目標仍然沒有改變。

而閻也曾在公開場合號召學習以色列,學習猶太人,與其遙相呼應。

滿洲民運人士額爾登布曾寫詩謳歌閻崇年。

讚美史學家閻崇年先生!

文曲精英閻崇年,宏揚正史熱空前。

諸皇勤奮為華夏,列祖功勳比泰山。

開土拓疆羞漢帝,修文講武唱春天。

江山一統行仁孝,浩蕩清風滿世間。

四、難以澄清的“網絡流言”

有網友發現搜狐網公佈的所謂的“人合”、“天合”、“地合”、“己合”幾首復辟滿洲的反詩,本是額爾登布的傑作。雖託名閻崇年,也正符合閻崇年滿清興起的所謂“四合”論調, 其中一首還登在搜狐邀請閻做《中國古都北京》講演首頁上,這些東西至今還在。

百年恥辱刻懸刀,稱我蠻胡恨不消。

擴地開疆因聖祖,榮華建國賴清廷。

八旗鐵驥還激烈,滿族雄心未動搖。

經濟復興需努力!龍旌指日滿天飄。

這些都來自於讀書頻道“閻崇年作客搜狐” (2008年01月22日 )

其中一首 “人合”寫道:

銅琶鐵板眾歌清,振滿興華龍捲風。

洗腦柔如刀剃髮,旗服溫替武屠城。

圖強廣友新三貴,為國勤師老範生。

凡我族人須努力,錢神護佑築天京。

其中,還有一段故意歪曲引用《晶報》的報道,閻說:“我剛錄完的一講《明亡清興六十年》裡談到皇太極5次帶兵殺入關內。其中有一次就擄掠“人牲97萬頭”,把中原百姓與牲口放在一起計算。這對於當時新興的清政權來說當然是喜劇:擴大了影響,為入關增加了經濟基礎;對中原百姓來說肯定是喜劇:民族融和,康乾盛世。”

閻在《晶報》是這樣說的:“對中原百姓來說肯定是悲劇: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歷史是在多維中發展的,很難說悲,也很難說喜。”

這幾首反詩,包括這些瘋狂言論,之後並沒有引起媒體關注引起反彈。得寸進尺,4月24日,更惡毒的言論出現在官方網站大河網上。

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種交流形式,不能上綱上線。

文字獄有它的歷史侷限性,雖然制約了一定的思想靈性,但起碼維持了社會穩定。

清軍入關更多的是促進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

禁海策和閉關令是有明顯的進步意義的,因為這維持了意識形態的穩定。

滿清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中國人永恆的驕傲,原因有三:首先,它促進了民族融合,否則,中國還是單純的漢本位國家,這對中國的歷史發展是有阻礙的;其次,它傳趁了中國文化,否則,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將遭受滅頂之災;最後,它保持了社會穩定,否則中國人口基數和經濟資源將大大流失。

請不要侮辱我們的滿清,否則是侮辱我們自己!我們不能對不起先人,而要繼承和發揚先人的遺志!

……

舉報 |這些引起極大爭議的痴語,的確難以想象出自一個公眾人物,但也難以想象兩家權威網站先後會以同樣的方式嫁禍於人。既便閻崇年真是遭人陷害而誤登,但更不可思議的是:長久以來,閻崇年對此卻不去追究和更正,類似的語言在鼓吹滿洲意識的滿洲人論壇上卻不鮮見。造成一種事實就是閻在故意縱容這些言論以他的名義散佈。如果不是因為捱了一記掌摑,閻崇年永遠不會去澄清“這些謠言”。


回憶還是要忘記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閻崇年教授被打事件,2008年10月五日,此人在無錫的新華書店與讀者見面,一開始場面都非常的融洽,在其簽名售書的時候,突然一個年輕男子走到其跟前,迅速打了他兩下,工作人員迅速控制局面,人群中還有人在大喊活該,實際上媒體也曾報道過此事,說是該男子和閻崇年有學術分歧。

閻崇年教授也算頗有成就了,他代表歷史學家在央視講清朝的歷史,但是他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在看待歷史方面並沒有客觀,也沒有公正,這是學歷史的大忌,看待問題不全面,比如他說清楚實行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交流形式?似乎不瞭解歷史的人都說不出這種話來。再比如他說文字獄維持了社會的穩定,那麼我不禁要問了,維持社會穩定的方法只有這一種嗎?

值得一提的是他每次提到清朝,都是一個勁的鼓吹,甚至還說出了揚州十日是促進了民族融合,這種言論也太厚顏無恥了,他的種種言論,其實歷史界很多人已經看不慣了,因為這簡直是睜眼說瞎話,我們都知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但是總不能脫離實際,只是鼓吹吧?

當然了,話說回來,即使他是個清吹,如今大多數人都很厭惡清朝,但是打人終究是不對的,那位小夥子還是太過年輕氣盛了,和其看法不同的人多了去了,有相反的想法說出來便好,沒有必要拳腳相加。

最後還是奉勸大家一句,無論什麼時候,自己的看法並不一定就會被別人認同,當出現分歧的時候,要麼求同存異,一起討論,打架可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