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幕僚和幕宾有什么区别吗?陈平和雍正年间的邬思道谁是幕宾?

嘉瑞728


幕僚一词,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幕府。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幕僚最早代指将军幕府中参谋、书记军事辅助人员等,后泛指文武官署中佐助人员。由于设于幄幕中,所以又叫“幕府”,而统帅左右的僚属,也因之被称为“幕僚”、“幕职”。幕僚种类繁多,有相当于近代参谋长、统帅司令部工作的“长史”;有参议军机,帮助指挥军事行动的“参军”;有类似近代副官、秘书,管理文书及各类档案的“主簿”、“记室”等。
一言以蔽之,幕僚一般都是晋身庙堂、蟒衣玉带的身负官职的人。

幕宾,指官员手下的谋士和食客。又称幕宾、幕友、幕客,到清朝才有师爷的称谓他非官非吏,无品无位,只是受聘于幕主官员的佐治辅弼之人。养幕之风古已有之,战国四公子之所以大名鼎鼎、流芳百世,与他手底下聚集的一大批能人异士、幕宾食客有直接关系。

所以,幕僚与幕宾的主要区别在于身份上的差别,而非职责功能的异同。但两者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许多彪炳史册的名臣良将一开始都是无职无位的白衣幕宾,但是切莫轻视这小小的水塘,浅浅的池水,一旦风云际会,这些治世之才将像鲤鱼般一跃幻化成麟龙,呼风唤雨、叱咤寰宇,左右历史之轮运转的轨道和方向。待到他们功成名就、锦衣日行的时候,爵位官衔就如同探囊取物,可以淡定从容猎取。

关于题主所提到的刘邦的谋士陈平、雍正的智囊邬思道二人谁是幕宾的问题,看似是填空选择题,其实是辨析材料题。

先来看陈平,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应该知道,陈平在投靠刘邦之前,一开始是跟着项羽混的,那时候就是个一般的谋士或者幕宾。陈平入伙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能够紧跟项羽鞍前马后,所以破秦入关后论功行赏,被项羽赐予卿士的爵位,实现了由白衣到卿相的华丽转身。后来因司马卯背楚降汉之事,项羽迁怒于陈平,陈平自感失去信任前途无望,就偷印挂冠投靠了刘邦。凭着昔日故旧魏无知的关系,陈平得以面见刘邦。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陈平让刘邦深感“千金易得,一才难求”,所以力排众议破格提拔陈平为都尉,做自己的随身机要参谋(即幕僚),直接跳过了升级打怪的幕宾小白阶段。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陈平的起点也并不比别人高。如果没有项羽身边幕宾阶段的历练积淀,很难说他能否为日后仕途的N级跳积累足够的冲劲动能。

再来看神鬼奇谋邬思道,和老前辈陈平相比,邬先生在处世智慧、权谋机变等诸多方面丝毫不落下风,甚至隐隐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味道。但是正如教父迈克柯里昂所喟叹的那样,时代不同了,在“逢进必考”的科举取士体制下,邬先生因为大闹学潮被成为朝廷的通缉犯,业已取得的功名(举人身份,可以做官)也被取消,所以进入仕途的正常途径已经行不通了,

这也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邬先生即便再满腹经纶、天纵英才,也只能以幕宾的身份终其一生。但是凡事无绝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帝国时代,没有多少事情是君王心想而事不成的。所以,假设雍正即位后真心想起用邬先生、投桃报李的话,从幕宾到幕僚再到枢机重臣就根本不是事,就是几句话的事。这话也不是胡吹乱侃,明成祖朱棣与谋士姚广孝就是一对很好的先例。


全金属锅盖头


幕僚是具体参与到行政长官一切事务的考量,建议,出谋划策,并付之于行动,不仅有话语权,更有杀伐决断的,便宜行事之权。为行政长官心腹和智囊且享恩隆,其擅长于智谋用计为主人服务同时,并竭尽心智效尽于主人:盖因其和主人生死荣辱息息相关。陈平属之。

邬思道仅为幕宾,一来其主子也为雄主,善谋。二来两者尚未达真正相融,彼此不可或缺的境界。。。


A顾宇1


称呼不同而已。就象现在的参谋与军师,只是叫法不同。


厚德载物12261


想知道这个事情很简单。一个是秘书,一个是法律顾问


冷降雪3


幕僚,有编制的下属或隶员,协助主官承办文案、刑名等工作。幕宾,主官的私人智囊,应该是没有编制。陈平是幕僚,后者是幕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