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與默克爾同意展開“諾曼底模式”磋商,波羅申科願意加入,難道烏克蘭在施緩兵之計?

新文化街男孩


俄、法、德、烏四國再一次就俄烏衝突展開磋商,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因為對於歐洲、俄羅斯、烏克蘭這三個方面來講,一旦戰爭爆發,除了美國會因此受益之外,其他人都將會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波羅申科願意加入並不一定就是緩兵之計,畢竟他還是烏克蘭總統,再怎麼弱雞,也還是要為國家和自己的前途稍微考慮一下的。

“諾曼底模式”磋商再一次展開,有助於穩定目前不斷緊張的俄烏關係,以最大限度的可能避免俄烏兩國戰爭的爆發。

就目前俄羅斯針對俄烏衝突所作出的表態來看,儘管普京領導的俄羅斯表現出了一慣強硬,但是如果一旦真的發生了俄烏戰爭,即使俄羅斯在戰爭中打贏了支持下的烏克蘭,但是在戰略上卻是一個大敗虧輸的局面。

因為這是繼二戰之後再一次有戰火燒到了俄羅斯的本土,這種戰略上的失敗將會讓其他國家意識到俄羅斯的虛弱,這對於俄羅斯國際戰略上的打擊將會是致命的。

所以對於俄羅斯來說,儘可能避免在本土作戰是他必須要考慮的,否則如果俄羅斯就此失去超級大國的光環,那麼即使是普京也承受不起這樣的過失。

而戰爭對於德國和法國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不安全因素,且不說俄烏戰爭爆發將會對歐洲經濟造成怎麼樣的嚴重影響,單單就北約體系來說,一旦俄烏戰爭爆發,站在一旁虎視眈眈的美國,也肯定會藉機再一次豎起北約的大旗,強迫法德接受美國的領導。

如果是這樣的話,“歐洲人領導歐洲”這句喊了幾十年的口號必然從此淪為泡影,而法國和德國的大國崛起夢也將會無從談起。

因此對於俄、法、德三國來說,俄烏衝突可以存在,但必須要儘可能避免俄烏戰爭的爆發,其產生的後果非常不利於三國的利益,所導致的局勢走向也是三國所不能預料和控制的,不管這三個國家在其中如何博弈,都無法取得足夠的利益來彌補損失。

俄烏衝突的大局走向與烏克蘭無關,波羅申科同意參加會談,只不過是想渾水摸魚,為自己謀取政治資本。

雖然從表面上看,俄烏衝突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之間的糾紛,但實際上在這場國家博弈中真正唱主角的,實際上還是美國,俄羅斯、法國和德國全都是配角,而烏克蘭則更慘,因為他只是一個舞臺。

所以波羅申科在此次衝突中的地位是非常尷尬的,因為他完全不能左右本國局勢的走向,只能以美國傀儡的身份來參與會談,這將會嚴重損害與烏克蘭有關的利益,因為在這場對抗中,最終要被犧牲的必然是烏克蘭的利益。

在這個問題上,烏克蘭面臨的局面與中國在上世紀初遇到的情況是一樣的,只不過那個時候中國有顧維鈞等愛國者,而烏克蘭則只有波羅申科這樣的賣國者。

由於烏克蘭近些年經濟持續下滑,使得波羅申科在烏克蘭的支持率已經掉到了20%以下,巧克力政府在烏克蘭的統治實際上已經搖搖欲墜,而這個波羅申科此次同意參加會談,實際上並不能給烏克蘭帶來多大的好處,頂多只能是借這個機會為自己爭取一點政治資本,給自己在下臺點掙點面子,不至於遭到事後有可能的政治清算。

總的來說,此次俄、法、德、烏四國進行會談,並不一定就是烏克蘭或者美國的“緩兵之計”,關鍵就是要尋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點,各方就將很有可能會達成一致約定,畢竟國家之間的博弈都是為了利益,只要價格合適,就沒有什麼交易是談不攏的。


落下m


在阿根廷召開的G20會議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達成一致,同意就俄烏刻赤海峽衝突展開“諾曼底”式磋商,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也表示願意加入。

所謂“諾曼底模式”是指2014年在法國舉行的慶祝諾曼底登陸70週年的大會期間,俄德法烏四國共同討論了俄羅斯與烏克蘭在烏東部的衝突問題,經多次會談,也達成了一些協議,但執行得並不好。



個人認為,此次波羅申科同意參加俄德法烏會談,並非什麼緩兵之計,而是其求之不得之事。因為刻赤海峽衝突之後,烏克蘭人傷艦被扣,想拉北約下水,但美歐卻反應冷淡。這讓波羅申科陷入尷尬之中,他打電話給普京又被拒絕,所以又向德國求援。這就是默克爾出面與普京溝通的原因。


這一結果的出現符合各方利益:俄羅斯雖然扣了烏克蘭的人與船,但它並不想真與烏克蘭開戰;德國同情烏克蘭卻又不想得罪俄羅斯;而烏克蘭正愁找不到要回人與船的路經,這一平臺給了烏克蘭機會。也就說,德國的這一舉動暫時緩和了俄烏之間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不得不說默克爾是有大智慧之人!


姜運倉


坦率說默克爾是歐洲罕見的政治家。她力主推動的歐盟建設雖然道路坎坷但卻能應對來自美俄中的壓力,事實上正因為歐盟的原因,德國在世界的地位遠遠大於實力不俗的日本。

默克爾很早就忠告過烏克蘭,不要為美國當馬前卒。在俄烏衝突過程中,俄羅斯當仁不讓的做法雖然合理但並不合情,畢竟是以前的兄弟,因此讓德國協調一下有助於解決問題。

事實上也只有默克爾能夠協調當前的局面。不僅僅是德國在歐盟老大的地位更在於默克爾自身的威望。

中國網絡上噴默克爾是聖母婊。原因是她接納難民的政策。但是事實上她不過是一個背鍋俠,我記得當敘利亞難民大量偷渡時,歐洲採取的是堅決封堵的行動。但是一張照片改變了世界輿論,一個敘利亞三歲男童屍體匍匐於沙灘上的悽慘景象讓全世界震動,正是由於歐洲民意同情難民才導致默克爾順應了民意決定接納,即使發生了許多暴力事件招致抗議她依然沒有動搖,這證明她是一個敢於擔當的歐洲領導人。

在中國訪問期間據說她撿起掉在地上的食物吹了吹接著吃,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中國網絡評論說她是裝逼。但打飛的去阿根廷是真的,還遲到了,這事情確實是真實的,不過中國網民似乎不買賬,依然說她是裝逼。她曾在莫斯科與普京會談時抨擊普京的強硬政策,說累了竟然坐在沙發上睡著了,普京當時脫下大衣輕輕地走過去蓋在了她身上。毫無疑問,普京心裡是佩服這個德國女人的。

與俄羅斯鬧,波羅申科想要什麼?無非是錢和選票。為什麼特朗普不能調停呢?很明顯他沒有這個威望,性格更不適合。

俄烏之間的矛盾嚴格意義上說是兄弟之間的打架,因此要找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調解,烏克蘭把事情鬧大了不符合歐洲的利益。雖然默克爾即將下臺,但她為世界所做的貢獻令人欽佩,人無完人,無論在親民的表現上是不是裝逼,我寧願相信她是真誠的,因為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一直在做,即使在臺上講話被臺下抗議的人指責打斷她也一直是笑嘻嘻的,這樣的胸襟讓中國人民真的很喜歡也很羨慕。


飛翼點通



這並不是烏克蘭的緩兵之計,走到現在這一步,烏克蘭已經無計可施,願意加入談判,波羅申科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由烏克蘭三艘軍艦硬闖刻赤海峽,而引起俄烏之間的軍事對峙,越鬧越大,在這起摩擦中,烏軍艦和24名士兵被俄羅斯軍方扣押。目前已烏方被俘士兵已移送莫斯科等待軍事審判,波羅申科四處求告無門,美英等西方國家僅表示口頭支持,卻拿不出實際行動安撫波羅申科,歐盟宣佈將對俄羅斯制裁延長一年,象徵性也大於實際意義,因為整個歐洲根本離不開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不會因為這件事與俄鬧得太僵。



烏克蘭軍隊在亞速海展開大規模軍演,藉此向俄羅斯示威,但俄方並不示弱,500輛坦克加近200架直升機,在烏方邊境18公里處枕戈以待,第四個S400導彈營完成在克里米亞北部部署,由於擁有絕對軍事優勢,普京胸有成竹,以靜制動不慌不忙。

烏克蘭國內民眾因為這件事情已經鬧得沸沸揚揚,指責政府軟弱無力,作為總統的波羅申科焦頭爛額,本來想用強硬對抗俄羅斯的“偉大形象”,搏取國內反俄勢力青睞,為自己明年謀求總統連任贏得選票,不曾想事情演變到無法收場,就連放低姿態和普京通電話的請求都被對方置之不理,現在願意加入默克爾提出的“諾曼底式”磋商,確實是“就坡下驢”,迫於無奈之舉。

所謂的“諾曼底式”磋商,是指2014年,在法國舉行諾曼底登陸70週年紀念集會期間,法俄德烏四國首腦共同協商烏克蘭東部俄烏之間的地區衝突問題,解決這次爭端,可能延續上一次談判的方式進行。

現在國際形勢,德國總理默克爾作為俄、烏之間的調停人,還是比較合適的。美英兩國已經和俄羅斯走到水火不相容地步,不宜出面,強行出面,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目前,能夠壓住陣腳,跟兩國都說上話的,也只有歐盟的雙架馬車,法國國內一團糟,因為油稅問題人民起義鬧得厲害,馬克龍分身乏術,看來這件事要落在默大媽一個人肩上。

至於最後結果如何?主動權在俄羅斯普京手中,畢竟人家手中握有人質,烏克蘭只能被動應戰!


夢裡青山1


波羅申科同意加入“諾曼底式”磋商,實際上是不得已的選擇。波羅申科面對北極熊實在沒有辦法,體量相差太大,又是遇上普京這個對手。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事件熱度過去,波羅申科已經是無牌可打,無計可施。現在烏克蘭的艦船和人員都還被俄羅斯方面扣押著,普京對於波羅申科的電話都不接。能夠有德國總理默克爾提議以所謂諾曼底式的四方會談,那是符合波羅申科心願的。


(2014年諾曼底式會談參加人員白俄總統、普京、默克爾、奧朗德和波羅申科)

雖然波羅申科在這場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事件中,獲得了想要得到的目的,但是這個事件不能這樣就算了。烏克蘭艦船和人員還被俄羅斯扣押著,俄烏雙方還有收尾工作要做。如果能夠依靠德法兩國以四方會議形式,解決被扣艦船和人員問題,這是符合烏克蘭方面要求的。再說,對於德法兩國作為中間人的參與波羅申科很放心,德法多多少少會幫助烏克蘭圓場,普京對於德法也還是比較尊重的。


2014年烏克蘭為了與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州民間武裝停火,就是在法國的諾曼底舉行四方會談達成了明斯克停火協議框架。自從11月25日以來,波羅申科雖然成功的阻止了美俄首腦在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的會談。但是在烏克蘭國內,民眾被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事件煽動起來的仇俄情緒,一時不能降溫。民眾同時還要求波羅申科儘快想辦法將被扣艦船和人員要回來,除了德法兩國的幫忙調停,根本沒有其它辦法解決。能夠在德法兩國的幫助下,讓俄羅斯釋放烏克蘭的艦船和人員,哪波羅申科就完成了一個問題。


(2014年德法烏三國領導人)

總之,如果這次“諾曼底式”四方會談能夠取得成功,那可是皆大歡喜的事。普京雖然對波羅申科感到非常的惱火,但從內心裡也不想擴大事態,只不過想拿捏一下波羅申科而已。默克爾提出四方會談普京很快就接受了,既給了默克爾一個人情,又不必單獨與波羅申科糾纏。而作為德法兩國,雖然心裡同情支持烏克蘭,但是也不想與俄羅斯作對,能夠出面解決俄烏衝突也是符合德法的自身利益。波羅申科就不必說了,攪黃了俄美首腦會談,還能從俄羅斯拿回艦船和人員。


亦新湖


我覺得烏克蘭這不是緩兵之計,應該是計劃中的一部分。11月25日刻赤海峽衝突後,波羅申科在接受烏克蘭電視臺採訪時稱,“我在(25日)夜間要求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對話,但我們沒有得到任何答覆,所以我不得不向默克爾總理求助”。但俄總統新聞局發言人在接受採訪時卻沒提到這個細節,只提到了普京是應德方的要求與默克爾通的電話。


而用“諾曼底模式”解決刻赤海峽危機,是普京與默克爾1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G20峰會、工作早餐會上的表態。據半島電視臺的報道,波羅申科週日(2號)表示,烏克蘭已準備好以“諾曼底模式”與俄羅斯舉行會談,以緩和兩國在刻赤海峽的衝突。

“諾曼底模式”是2014年6月在法國舉行紀念諾曼底登陸70週年活動期間,德法俄烏四國首腦,就烏克蘭局勢進行磋商的機制,旨在解決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問題。包括雙方停火、重武器後撤、停火監督和重新劃定邊界線等問題。


俄烏衝突發生後,烏克蘭的一系列動作,包括全國戰時狀態、軍演以及呼籲北約干預等等,肯定會引起俄羅斯的反應,出現的所有情況都應該在波羅申科的預料之中。果然,1日,他在烏克蘭空軍新裝備交接儀式上稱,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部署了80000多名士兵、1400門火炮和火箭炮、900輛坦克、2300輛裝甲車、500架飛機、300架直升機,以及在黑海、亞速海俄羅斯有80艘軍艦和8艘潛艇。難道這些都是衝突發生後才部署的嗎?

眾所周知,頓涅茨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遇刺後,烏東形勢一直緊張,甚至今年下半年,還出現了美國人的身影。俄烏在亞速海也齷齪不斷,時常在海上發生扣船挑事等行為,多數時候都是俄羅斯忍耐,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俄羅斯在這個地界部署重兵也是常事。但是,這就會讓烏克蘭當局感到壓力巨大,只搞點小摩擦,不敢有大動作。

就像這次衝突後,人們解讀波羅申科的用意,目的為了明年烏克蘭總統大選拉民意。如果利用“諾曼底模式”再舉行個德法俄烏領導人會談,達成一個類似於《明斯克協議》的文件,敦促俄羅斯撤走俄烏邊境上的重兵,那就是他的勝利,烏克蘭那些支持他的激進民眾就會歡呼,或許他的支持率就會上升。


燕北林叢


普京和默克爾提出用“諾曼底模式”磋商,以解決“刻赤海峽衝突”引出的後續問題。波羅申科表現的比較積極,那是因為“諾曼底模式”本來就是為了解決烏克蘭的問題而促成的模式;該模式的參與方為德國、法國、俄羅斯、烏克蘭。本次峰會俄國、德國提出,法國肯定同意,只剩下烏克蘭,波羅申科怎麼拒絕?拒絕了?還有誰能組織這樣的會談?故此,波羅申科表示參加,並非是“緩兵之計”。

況且,波羅申科無路可走,別無選擇!(圖片來自網絡)

俄羅斯扣船扣人,已站在主動的位置,而烏克蘭的波羅申科則站在了被動的位置上,波羅申科的多個舉措並未獲得北約、歐盟、美國等的積極回應,即使回應也是口頭上的空喊,最現實的不過是在G20峰會上,特朗普與普京原定的會晤被取消,但有新聞報道,普京還是和特朗普站著探討了五分鐘。總體來說他們所做的一切實際上根本達不到波羅申科的期望。事情久拖不決,對波羅申科的未來選情極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當人們從滿懷希望,到極度失望,選票的遊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波羅申科有些傷不起!

選期日益臨近,波羅申科已走進了“死衚衕”,見面總比不見面好,會談總比對抗要好。三比一的比例,波羅申科願不願意,都得坐下去。他想“緩兵”,他想拖延時間,給誰拖延呢?坑是自己挖的,當前的形式是自己即將要跳下去,為了避免這樣的結局,“諾曼底模式”也是不錯的一種方式。


見腫消世界


波羅申科願意加入所謂“諾曼底模式”的磋商,也未必是緩兵之計。

有的談判,有的接觸總是好的,對於解決國內問題,尤其是烏東地區的緊張局勢,當有一定裨益。抱持著不接觸不談判的強硬態度,最後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即便如此,烏克蘭波羅申科政府面對著國際國內的形勢也不得不加入磋商。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烏克蘭問題,尤其是烏東地區,已然由俄烏兩國的問題,由於大國的介入,變成為國際問題,在烏克蘭一方來說,也是無奈之舉。夾在大國中間的滋味一定不好受,雖然有著德法等國的支持和幫助,但面對著東方強鄰的強烈以對,在很多問題上舉步維艱。

另外就是這種模式,最後能談出個什麼結果出來還未可知。如果雙方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不作出妥協和退讓,談判只能無休止的進行下去,關於烏東的地位,雙方的停火以及其他一些事項,無限期的擱置起來。

希望這種磋商能起到關鍵的重要的作用,早日達成共識,尤其在當下因為著亞速海事件雙方陷入愈演愈烈的僵局中,如何破局,俄羅斯烏克蘭及有關各方在一定程度上也指望著這次會談了。


一論語



前一段時間是年輕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前臺出盡風頭。伊朗核問題他出面協調,敘利亞問題他參與打擊,以前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大事小事他都參與調停。但是,在提出組建歐洲軍遭特朗普猛批,以及國內的“黃背心”運動風起雲湧時,國際上突然聽不到他的聲音了。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自11月25日俄烏髮生海上衝突以來,馬克龍就很少發聲了,對俄烏衝突的表態也大多都是法國政府出面。反觀默克爾,她卻不緊不慢的從幕後走上了前臺。這段時間裡,普京給她打電話請求她出面調解,波羅申科向她喊話,請求德國派兵進駐烏克蘭。再看馬克龍,卻已經無人問津。所以,馬克龍還嫩,論老辣,非默克爾莫屬!

今年11月11日,為了提升法國的影響力,馬克龍在巴黎凱旋門舉行了隆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週年紀念儀式。年輕的馬克龍選擇了這個時間正式呼籲組建歐洲軍。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馬克龍捅了“馬蜂窩”。因為馬克龍的組建歐洲軍提議得罪了美國。於是,北約秘書長髮聲了,歐盟發聲了,波蘭、奧地利、波羅的海等國家也發聲了。不過,不是支持的聲音,而是嘲諷,反對的言辭。特朗普更是在推文中使用了“恥辱”的字眼。於是,馬克龍閉嘴了。緊接著,喜歡“革命”的巴黎人民又鬧起來了。本來是因為反對油價上漲的,但卻漫延、轉化成了打砸搶事件。國內國外幾乎同時發生的兩個事件給了馬克龍永生難忘的教訓,也就是說,在國際博弈和國內治理問題上憑的是智慧,而不是衝動和熱情。


法德兩國是歐盟的“雙頭鷹”,也是歐盟的實際領導者。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自己也定位為世界性大國,所以在國際事務中,到處可以見到法國忙碌的身影。特別是年輕的馬克龍就任法國總統後,一心想展示自己的才能,特別是對歐盟事務,馬克龍更是精力旺盛的上躥下跳,一時之間風頭甚至蓋過了默克爾。默克爾雖然是一介女流,但卻頗具大將風度。做事不急不躁,柔中帶剛。在馬克龍風頭最勁之時,默克爾悄然的隱在了幕後。當馬克龍碰了一鼻子灰後,穩健的默克爾這才不慌不忙的又一次走到了前臺。俄烏衝突的第一調停人易位成了德國。

2014年烏克蘭東部分離運動四起,俄烏衝突陷入了僵局。如何打破僵局避免衝突進一步擴大,成為了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雙方在內的歐洲國家難題,而美國樂見其衝突,奧巴馬根本就不過問此事。而此時恰巧在法國舉行二戰期間諾曼底登陸70週年紀念活動,於是,在法國和德國的撮合下,達成了解決俄烏衝突的原則解決辦法,這才有了後來的《明斯克協議》。而普京和默克爾在阿根廷G20峰會期間舉行會晤所達成的成果,就是確定了此次俄烏海上衝突仍然按照2014年諾曼底登陸紀念活動中的原則來磋商。故稱“諾曼底模式”。

不得不承認,默克爾是一位睿智的領導人。她在與法國爭奪歐盟領導權的博弈中,不聲不響的取得了完勝。從這次俄烏衝突事件爆發後的各方反應來看,德國在歐洲的地位已經將法國甩的很遠。俄烏海上衝突後,普京在第三天才發聲,他打的第一個電話就是給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而波羅申科在向美國和北約求救未果後,也打電話給默克爾,還病急亂投醫的請求德國派兵進駐烏克蘭。大家都知道,由於受到美國的限制,德國的軍力並不強,根本就無法對抗俄羅斯。可為什麼波羅申科要請德國派兵呢?其實,這都是德國影響力的緣故。現在的俄烏衝突局面很清楚,美國仍然是不真心過問,北約也就沒有膽量插手。而現在能出面解決,也願意出面解決的只有德國。馬克龍因為國內的“黃背心”運動已經無暇顧及俄烏衝突。在此情況下,波羅申科也同意按照“諾曼底模式”來解決俄烏衝突問題。至於波羅申科加入進來是不是緩兵之計的問題,我認為不是。因為現在的波羅申科已經成為了熱鍋上的螞蟻,哪裡還有什麼緩兵之計?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救命的稻草”!因為一旦俄烏衝突擴大的話,烏克蘭很可能會體無完膚。


卞競婉


先說結論:參加到“諾曼底模式”的磋商中去,不是什麼緩兵之計,而是波羅申科保持自己新聞熱度的重要行動。

波羅申科是刻赤海峽行動的主要發起人,他的目的是挽救低迷的民意支持率,贏得明年三月份的烏克蘭總統大選。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先是扣押俄羅斯漁船引發俄羅斯檢查刻赤海峽船舶作為報復,然後他在國際上大聲嚷嚷說俄羅斯扼殺烏克蘭;他宣佈廢除《俄烏友好條約》,再在黑海扣押十幾艘俄羅斯船舶,引發俄羅斯以封鎖海峽相報復;他再派軍艦強闖刻赤海峽,引發武裝衝突和俄羅斯扣船扣人。就這樣,波羅申科一步一步將烏克蘭導向戰爭狀態。

(針鋒相對的兩個領導人)

宣佈烏克蘭進入60天戰爭狀態的目的就是約束烏克蘭所有政黨的活動,因為國家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意味著在全國實施戒嚴,新聞機構的報道將受限制,政府機構獲得巨大權力,這樣波羅申科的競爭對手特別是前總理季莫申科的競選活動將受到影響。而波羅申科自己卻可以利用民眾的緊張和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來為自己加分,幾天來他不斷身著軍裝到各個地方視察、發表演說,宣揚俄羅斯威脅和自己不屈服的形象。相信這一切將為波羅申科的支持率加分。

(波羅申科不斷炒作俄羅斯軍事威脅)

這位糖果大亨也十分清楚,他這樣的表演很難持續很久,普京不會隨著他的指揮棒起舞。俄羅斯在強硬回絕放船放人的同時做好了軍事鬥爭準備,順勢將新一批的S400防空導彈部署到克里米亞西北同時強化克里米亞半島的防衛力量,並指出波羅申科挑起刻赤海峽衝突的真正目的是國內選舉的政治企圖,要求美國和西方國家不要坐視烏克蘭“將嬰兒當早餐”。

(季莫申科可能是刻赤海峽事件的真正“受害者”)

波羅申科希望特朗普給普京“帶話”,特朗普帶到了,但特朗普的放船放人的要求被普京拒絕。而對於自己老朋友默克爾的建議,普京卻很給面子,他同意坐下來談。

請注意,特朗普要求的是“立刻無條件放船放人”,而默克爾建議的是“以諾曼底模式”坐下來談。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兩種方案,前一種代表投降,後一種可以主動也可以妥協。俄羅斯有十幾條船在烏克蘭手裡,在揭露波羅申科的政治企圖後再以船換船以人換人,對於俄羅斯也能接受。

(普京懂德語,默克爾懂普京)

對於波羅申科來說,只要讓這種事情保持熱度他就贏了,無論是吵吵鬧鬧還是坐下來討價還價,他都可以不斷地上電視,可以讓烏克蘭人民看到一個“與強敵作鬥爭的強有力的總統”,這都比大家把他忘掉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