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高三学生容易出现精神和心理问题?

一点烛光照亮前方


这个不是现在才出现的问题,在目前教育制度下,高考至关重要,对于孩子的压力自然也很大,因此这个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其实在精神障碍的发病因素里面,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占了一个很重要的病因。这个年龄段的心理问题还是有些特征性的,最常见的就是适应不良,或者更为严重的抑郁症,当然也有一部分是精神分裂症。从轻重程度看适应不良恢复比较好,这是因特定的环境应激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应激消除,症状也随之改善,因此在心理干预,充分减压的综合处理,恢复比较好。抑郁症,社会心理因素作为抑郁症一个重要发病因素,有时也可以是唯一的发病因素,而达到抑郁症程度,其转归就和其他抑郁症(内在因素或者说遗传因素引起的抑郁,综合因素导致的抑郁等)转归一样;因此不能小视,建议家长对于孩子,或者孩子自身做好心理调整,目标不要过高。精神分裂症,环境因素对于精神分裂症更多是作为诱发因素,诱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发病后转归就是精神分裂症的转归,也就是常说的约三分之一痊愈,三分之一部分恢复,三分之一不愈,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总结一下,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因素里面可能是主因,也可能是诱发因素。


一盏茶的恬静


笔者作为一个曾经做过多年高三班主任工作的一线老教师,对于为什么有些高三学生容易出现精神和心理问题,有三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第一、学习疲劳综合症。高三学习以知识模块复习为主,许多学生由于高一高二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因而在跟上老师的复习计划和进度中感觉特别吃力;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以时间换空间”,多看多练,打“题海战”,拼时间与精力的消耗;长此以往,体力透支,精疲力竭,很容易患上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疾病,我们姑且称之为学习疲劳综合性,这是诱发有些高三学生精神和心理问题的最普遍的原因。

第二、家庭问题综合性。引发有些高三学生精神和心理方面问题的另一个主要诱因来自于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复杂多样,家庭不和谐,尤其是高启的离婚率造成的单亲家庭是问题的根源,让心志不坚的孩子处于高度自尊而又极度自卑的思想复杂矛盾状态,十七八岁的高三孩子敏感而又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孩子的那根饱受煎熬的脆弱神经便会崩溃,从而引发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让孩子成绩一落千丈,甚至会丧失人生理想追求,而浑浑噩噩、随波逐流。

第三、高考焦虑综合性。由于高考紧张、焦虑而引发的高三学生精神和心理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形成也是多方面复杂因素构成的,有来自家庭的过高期望压力,有社会舆论压力,也有学校老师的施压,或同学间的竞争压力,我们把这个问题称之为高考焦虑综合症。适当的压力,稍微的焦虑,对高三学生来说是能转化为进取的动力;压力过大,焦虑过甚,就会引发精神和心理疾病,演化为高考焦虑综合症。

解决有些高三学生容易出现精神和心理问题的有力措施,就是寻根朔源、对症下药。

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要坚定学生自信心,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去稳健解决,而不是搞“疲劳战”。

家庭矛盾方面的问题,要勇敢面对现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改变思想认识着手。

高考焦虑方面的问题,要注重平时有意识的训练和积累经验,同时坚定自信,卸下不必要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自在人生wub


你好,我是一个心理疾病康复者!

我也就是在高考前后得上了心理疾病!那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得上心理疾病呢?

我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一下,可能会更加明白清楚!我那时候是家里面把高考看得太重要,所以我自己也把高考看得太重要,本来家里面就穷的很,觉得如果考不上大学会很丢人,对不起父母,觉得自己的一生就彻底完了。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就是我那时候,因为从小家里面就逼我学习,让我觉得我的人生离开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感觉人生就没有意义,所以疯狂的学习,最后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有一天脑海里出现一个想法:学习是为了什么……最终陷入到强迫症中,后来又出现焦虑抑郁各种心理疾病!这是另一个方面!

直到上大学,觉得就会改变,反而更加绝望,带着面具生活,真累!

也是后来,觉得自己应该放弃了,不活了。这个时候,想起我的父母,我觉得我应该对他们负责,我不能去死,这一个善念救了我,再到后来遇见一个从心理疾病中走出来的老师,然后天赐良机,抓住救命的稻草,最终爬了上来!原来人生如此美好,曾经怎么没有发现呢?

现在好起来的有100多人,看着他们重获喜悦,内心真为他们感到开心自豪与骄傲和激动!



正能量小仓仓


一般人只知道高考压力大,却不知道高考压力大的深层次原因。

1.高考“体累”,高考复习有四轮。

一轮二轮三轮加冲刺,这些极其耗费人的精力,耐力,学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高度训练,持久疲劳状态,这极其考验人的体力和耐力。

2.高考很“脑累”,巨量的重复性学习。

由于追求高正确率,很多题目需要学生在不断重复练习解题,且体量巨大。这极其耗费学生的耐心。

3.高考很“心累”,月月考周周测,日日练。

由于,成绩公布排名,所以时刻处在竞技状态。大家都在你争我夺,所以一旦名次落后,那么带来的将是巨大的失落和恐惧,自我怀疑否定责备,心理有多大的渴望就有多大的痛苦。心理脆弱的容易陷入失望痛苦境地

4.高考很“挑动人心”

高考前夕,整个社会的氛围都在塑造,“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功利色彩。似乎考的好,就可以一步登天,坐拥天下名利。考不好,则一事无成,一文不名。这叫人,如何不拼了命去你争我赶。

体累,脑累,心累,再加上巨大名利的诱惑怎么不叫学生出现心理精神上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适当的心理开导和压力释放,适当的降低目标,等都是必要的降压手段。

最后祝高考成功,码字不容易,求赞。



夜下望星辰


看了这么多的回答,我来说点实际的吧。表面上可以看的很清楚,学生的抗压能力差。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压力都是谁给的?学生自己给的!这只是其中一,我来谈谈其他的。

一、家长。有一些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也就是那种望子成龙的家长。也有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同事朋友的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学,一种强烈的攀比的心在作祟。另外一种就是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上好的大学。就是这些家长天天在你的耳边,说来说去,要你你不烦吗?没有压力吗?

二、老师。很多学校都有这个待遇,主要针对高三的班主任,如果你的班级由几个学生考上好的大学,你就会有相应的奖励。这里的奖励我就不说些什么了,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有部分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和对孩子的态度上包括在开家长会时对家长的态度都比较激进。他们考虑的只有成绩。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你说这种压力大不大?

三、学校。一个中学能不能成为重点中学?看什么?成绩成绩。朋友的孩子自上了高一以后,天天晚睡早起,这都不是事儿。尤其是每个月都有月考。你考就考吧,还排大榜。排第一,第二还好说,他们的压力只是在于下次考试的时候名次会靠前还是靠后?你再看看排到后面的学生,这种压力可想而知。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努力发愤图强好好学习。要么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从而产生各种问题。

这就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想跟我讨论的可以留言。

最后说一下,有的朋友跟我说。要是把东北所有的大学都变成北大的分校就好了。把华北所有的大学变成清华的分校就好了。把华中所有的学校都变成南开大学的分校就好了。你们说呢?






个个很可爱


本人认为高中生出现心理障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高中阶段学习强度比较大,竞争愈来愈激烈,在这种情形下,弦太绷紧了,必然有绷断的时候。2,高中生这个年龄是心智、生理趋于成熟的阶段,他们一方面寻求独立,另一方面又挣脱不了家长、老师的襁褓,因此就表现为既反叛又无助。由于他们缺乏成年人所具有的生活常识和社会常识,所以不能正确处理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男女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一旦负面情绪累积太多而得不到释放,心理问题就出现了。3,家长、老师大多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在他们遭遇挫折,面临困难,对一些问题产生困惑的时候,他们得不到安慰、鼓励和诱导,长而久之,精神上的压抑就会转化成精神障碍。4,一般高中都配有心理辅导老师,但老师职数有限,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也是杯水车薪。即使有人数较多的挂职老师,也不专业。因此,学校里的心理辅导只是一种摆式。5,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的,他们抗挫,抗压能力特别差,一旦遇到挫折、失败就会溃不成军。6,现代社会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他们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孤独,困惑,愤怒等等。这往往会成为压垮他们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心理疾病的成因很多,但只要家庭,老师倾心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可控可防。


王朝322


在如今竞争这么激烈的年代,想要轻松的生活、学习、工作已经很难做到了。掐指一算,好象真的找不到没有竞争的行业了。高考是每年上演的最大的竞争之一,每个孩子牵动着父母,亲人的心。刚恢复高考制度时,考生远没有现在那么多,只要能考上中专,大专,大学的孩子,都会让无数家庭开心。因为考上后,毕业出来,国家统招统分,都有一份工作,一个岗位。

但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随着高考的改革,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特别是每年高考人数不断扩大,工作岗位竞争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几乎一直绷紧着神经,为的是进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双一流大学,为以后谋一份工作增加筹码。

特别是进入高中冲刺阶段,无论是孩子的体力,还是心理压力及精神上,其紧张状态一直持续压在每个孩子身上。超负荷的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在调整,紧张的程度也不敢松懈,久而久之,少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精神状况差的孩子适应不了高强度及负荷的学习,生病已不可避免。另外,很大程度上还有外在环境,社会压力,各种各样的压力揉合在一块,形成了负面的东西,让孩子们无所适从,不出现异常情况很难啦。


彭斯斯


高三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7、18岁。属青少年时期。容易出现精神和心理问题,也是正常的。

他们首当其冲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

他们担心能不能考上大学。大学毕竟不是嘴巴上说说而已就能考上的。考不上如何面对现实,面对父老乡亲。忧郁,压抑导致心神不宁。如此考大学能考上吗?

解铃还须系铃人。首先思想上要放松。不要老想着失败的事。其次要多与人交流。

人生道路漫长。年轻人无须气馁。许多人成功人士也是经过一番挫折后才成大器的。世上无难事,只有肯登攀!


用户9454609884794


大多数神经症或精神病都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而且会伴随一生。30岁以后患此病就减少了,即使患病也是轻度的,或一过性的。这种病因是非常复杂的,除了遗传基因,幼儿园、小学的环境也非常重要,聪明的家长,要重视性格以及情商的培养与成长,甚至要放在学习成绩前面。抑郁焦虑,是走上社会的障碍,更是干事业的大障碍。


老泪纵横


针对这个问题,作为今年高考学生的家长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是压力大。因为高考是一个学生一辈孑的大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孩子的一生,高三是学生最关键的阶段。

这种压力来自学校,要求升学率;来自家长望孑成龙、望女成凤心态严重;来自学生自身,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目标院校超过自身实际能力。

其次青春期孤独感。一般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孩子内心孤独,情绪得不到很好宣泄,父母不在身边或沟通有障碍、不得及时与孩子沟通的情况容易出现问题。

第三 在学习考试的过程中出现倒退的情况下,又因为某些方面原因无力扭转的。一般出现问题的都是从小到大成绩相当优异,最起码学习方面没有受挫过的学生,在此方面心态不好、承受力差。

第四 身体素质差、平常不爱体育锻炼的学生也容易出现问题。一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高三是强脑力强体力的阶段,没有好的体质是撑不起梦想的;另一方面锻炼、身体直接或间接的碰撞都能使情绪得以宣泄,而不致使不良情绪郁积导致心理问题出现。

第五 兴趣爱好面太窄的学生也易出现问题。越是紧张的学习越是要劳逸结合,张驰有度。如果一味学习、调节不当也会出现问题。

第六 就是在家庭关系不和谐,不幸福的家庭环境下长 大的孩子本来就易出现心理问题,在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所有问题就暴露无疑。

如果有高三的家长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多倾听孩孑心声,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校老师保持勤联系,自己首先要把心态放好,静待花开。

高考其实不只是学生的事,在某种程度是家长或整个家庭的事。

学校方面也应将心理课程,心理诊疗室落到实处,重视心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