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輸在“數學啟蒙”的起跑線

數學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也是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所以在入學前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教育,為孩子搭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僅能夠讓孩子順利銜接幼升小的學習,也能為日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輸在“數學啟蒙”的起跑線

孩子的生活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成功的教育應該是三者並進。但是,對孩子來說,家庭是最初的世界,父母不僅是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長久的老師。

所以家庭教育才是與孩子啟蒙教育的主軸和中心。良好的數學啟蒙環境,不僅能觸發孩子自我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而且有利於孩子個性的良好發展。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輸在“數學啟蒙”的起跑線

既然家庭教育如此重要,那麼,家長們為孩子做數學啟蒙教育時,應該怎麼做呢?

1、 創造良好的數學環境

很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時,只知數數,執著加減法。當孩子能夠背誦1-100,或者知道計算的答案時,家長就會認為"數學啟蒙"萬事大吉了。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輸在“數學啟蒙”的起跑線

其實,由於數學的抽象性,家長對孩子的數學教育中,極容易陷入這種"記憶式"的教學誤區,導致孩子只知結果,而不知推理過程。

比如:家長讓孩子記住1+2=3,孩子記住了,但是你問他1個蘋果+2個蘋果=?他就不知道了。

這是因為孩子沒有經歷過從具象物體到抽象數字的轉換,不會對於數字有直觀感覺。這種教育方式,最終也會招致許多麻煩:孩子不理解、厭倦,以及對數字沒有感覺。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輸在“數學啟蒙”的起跑線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本身就有極為廣泛的應用,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環境,通過實際操作和有意無意的反覆練習,加深對數學抽象概念的理解。從而引發他的興趣和主動思維的積極性。

比如:讓孩子自己購買東西,計算花費和結餘;教孩子把自己的衣服分類並收拾到對應的衣櫥;認識自己家對應的樓層和門牌號等等。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輸在“數學啟蒙”的起跑線

2、 在生活中培養"數感"

所謂數感是一個人對數量與運算的一般理解,這種理解可以幫助人們用靈活的方法做出數學判斷,並運用創造性的思維解決複雜問題。

因為這種"靈活性"與"創造性",使得孩子不停地探索數與數之間的各種關係,這種對"數"和"量"的感知及推理能力,不單是對計算能力有很大幫助,幾乎對整個數學學習生涯都有很大的幫助。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輸在“數學啟蒙”的起跑線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機會,父母都可以對孩子進行數感培養,不限時間,不限地點。

比如:在紙上寫下1、2、3等數字,用樂高積木擺出對應數字的積木數量;姐姐5歲,妹子2歲,姐姐比妹妹大幾歲?妹妹比姐姐小几歲?

通過實物操作和舉例的方法,將"數"和"量"的概念,以及抽象的數學符號,用"兒童化"、"遊戲化"的方式呈現給孩子,鼓勵孩子用數學的方法進行思考,並解決問題。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輸在“數學啟蒙”的起跑線

3、 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年齡特徵

學前的孩子,除了身體沒發育完全,對事物的認知發展水平也是有限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若操之過急,急於求成,在不適合的階段灌輸給孩子超前的知識,往往會變成拔苗助長。

比如:有的家長在孩子3-4歲的時候,就教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孩子認知還沒有發展到這個水平,自然無法理解,所以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輸在“數學啟蒙”的起跑線

根據我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唱數"為例,小班的孩子平均只要求會20以內唱數即可,中班平均會50以內,大班則要求是100以內唱數和10以內的正數和逆數。

按照這個平均標準去教學即可,家長不要太過於焦慮,孩子發育到適合階段,給予適合的教育,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輸在“數學啟蒙”的起跑線

希望每個愛孩子的家長,在為孩子做數學啟蒙時,能夠遵循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運用

"生活化"、"遊戲化"、"兒童化"的教學方式,儘量避免拔苗助長的"填鴨式"教育,讓孩子真正的愛上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