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太祖李成桂是中國人的後代嗎?

meng0130


李成桂即“朝太祖”,是他建立了超限這個國號,因此也叫“李朝”。在李朝之前,半島上先後存在過高句麗、百濟、新羅等國家,後來又是近五百年的高麗王朝。

高麗王朝的君主姓王,因此又叫“王朝”。王朝末年適逢元朝末年,王朝恭愍王趁機擺脫了元朝的控制,成為與元平起平坐的國家。由此,也招來了元朝激烈的報復,後來,又遭到了元末紅巾軍的洗劫。在連年的戰爭下,王朝就這樣衰落了。

後來明朝取代了元朝,高麗就投向了明朝。恭愍王死後,高麗與明朝關係鬧僵,高麗的新王王禑再次歸順北元,同時又嚮明朝納貢,就這樣玩兩端外交。王禑的做法,引起了士大夫們的不滿,他們認為要一門心思跟大明混,同時主張打擊世家大族,進行土地改革。

在這種形勢下,高麗大將李成桂抓住了機會,與士大夫們聯合起來,通過一系列的政變,先後搞掉了王禑、王昌和王瑤三位君主,自己做上了國王,於1393年廢掉了高麗國號,改為超限。

之所以有猜測說李成桂是中國人的後代,因為他的爸爸李子春,有個蒙古名字,叫吾魯思不花。其實,李成桂祖上就是高麗的,其高祖父李安社投降了蒙古,由此有了蒙古名字。在高麗恭愍王擺脫元朝的戰爭中,李成桂的父親李子春成為高麗的內應立了功,再次歸順了高麗。

雖說不上是中國人,但是李成桂一族長期與蒙古人和女真人生活在一起,可能擁有了蒙古或女真的血統。


萌叔觀世界


李成桂是朝鮮李氏王朝的開國之君,故稱李朝太祖。李成桂的父親李子春雖然是一個高麗人,但是同時也有一個蒙古式的名字“吾魯絲不花”。吾魯絲不花原本是元朝治下的斡東千戶所千戶和掌印——換句話說:李成桂的父親儘管從民族屬性上而言是高麗人,但早就是內附歸化的元朝官吏。但是到了元至正十六年這個行政單位早已名存實亡——高麗恭愍王趁機派兵攻取了元雙城總管府,李成桂的父親吾魯絲不花便乾脆帶著李成桂投靠了高麗。如果非要說李成桂是中國人的後代估計也不能說完全不靠譜,可如果這能成立的話,那麼今天的朝鮮、韓國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有中國血統了,畢竟在朝鮮半島的早期歷史上深受中原文明的薰陶,這一時期由中原遷徙至朝鮮半島者為數不少。如果不去深究那麼久遠的事,僅僅只從李成桂可以考證的祖先來看是沒有中國血統的,但李成桂的父親曾歸附於中國元王朝(注意元朝和蒙古帝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箇中國化的王朝)。

公元1361年九月禿魯江萬戶樸儀反叛,官軍平叛不力潰敗。此時李成桂官居通議大夫東北面上萬戶、金吾上將軍,他以一千五百的兵力大破叛軍初戰告捷。這是李成桂出仕以來的首次戰功。然而就在此時原本在中原地區向元朝舉起反旗的紅巾軍起義將戰火燃燒到了高麗。原本高麗與紅巾軍之間並無矛盾,但是作為元朝屬國的高麗也得到了元朝要求協助剿滅紅巾軍的命令。為了緩和之前因為吞併雙城總管府所導致的元朝與高麗的緊張關係,恭愍王派出了兩萬三千高麗士兵前往元帝國助戰,並且參與了元軍圍攻高郵的行動。但是這一戰元軍卻苦戰無果,高麗的大將李權也在這一戰中戰死。高麗軍隊之後依舊在黃淮作戰和四處劫掠,自然引起了紅巾軍的極大不滿,加上元順帝提出在高麗的濟州島建立行宮的舉措,更是讓紅巾軍將高麗人視為自己的另一個大敵。

1359年紅巾軍毛居敬帶領四萬紅巾軍渡過鴨綠江,紅巾軍第一徵高麗便由此開始。不過紅巾軍在高麗的行為,並不比蒙古和高麗人在中原的行為好到哪去。紅巾軍沿途的大肆掠奪和屠殺,迫使許多高麗人紛紛西逃。紅巾軍一路猛攻,先後攻克了高麗西北部的義州,麟州,宣州,定州和西京也就是平壤。整個高麗為之震動。不過在紅巾軍繼續前進時,卻恰好遇到了高麗的嚴寒,對寒冷的氣候猝不及防的紅巾軍損失慘重,只得被迫退回西京。之後第二年也就是1360年的農曆二月高麗軍隊趁機反攻,這才擊潰了紅巾軍的第一次入侵。當年的十一月紅巾軍又一次展開了第二次對高麗的東征。這一次紅巾軍的兵力幾乎達到了十萬以上。紅巾軍不僅擊退了高麗軍隊迫使主將出逃,甚至攻破了高麗首都開京,也就是今天的開城,恭愍王不得不出逃安東。但是與前一次紅巾軍東征一樣,紅巾軍在攻破了開京之後便開始四處燒殺劫掠。很快朝鮮半島的嚴冬再一次降臨,此時已經是萬戶的李成桂率領2000高麗軍隊,趁著紅巾軍烤火時不備,趁機殺入開京,再一次重創紅巾軍。殘餘的紅巾軍部隊一路北逃,之後在遼陽被元軍消滅。

李成桂的開京之戰很快令他名聲大噪。很快他就又一次迎戰從北方而來的敵人。不過這一次入侵的已不是紅巾軍,而是元朝遼東太尉納哈出。在入侵高麗的紅巾軍剛剛被剿滅,納哈出便已經親自領兵進入高麗,準備收復被高麗侵佔的元朝土地。李成桂利用了納哈出分兵的決定,先是消滅了他派出的先鋒部隊,之後又趁納哈出移兵之際發動夜襲。就這樣李成桂不斷用運動戰的方式成功削減了納哈出的兵力並使得元軍士氣低落。對此大為惱火的納哈出下令佈陣,正面迎擊高麗軍隊。可在納哈出和李成桂二人攜十幾人出陣相談時李成桂率先發難射殺了納哈出身邊的副將以及納哈出的坐騎。整個元軍因為主將納哈出的意外都陷入了混亂,高麗軍隊趁機發難。雖然兩軍最終互有勝負,但卻著實讓納哈出狼狽不堪,之後自知兵力不足的李成桂也引兵後撤。

公元1364年李成桂擊敗依附元朝的高麗反叛者崔儒,同年2月侵入和寧(今咸鏡南道永興、現今的金野郡)以北討伐女真。公元1370年以騎兵五千步兵一萬自東北面渡鴨綠江攻打東寧府。北元東寧府同知李吾魯帖木兒逃往於羅山城。李成桂一度到達遼陽。僅以身免的納哈出稱李成桂“年少而用兵如神,真天才也,將任大事於爾國矣。”憑藉戰功顯赫,李成桂得寵於高麗恭愍王,官至密直副使,進階奉翊大夫,賜端誠亮節翊戴功臣之號。

這時隨著元朝陷於戰亂狀態,之前元朝設在高麗濟州島的牧馬場日漸荒廢無人管理,管理牧場的蒙古官吏的後裔失去來自元朝國內的財政支持,生計日益艱難,逐漸淪為盜寇。與此同時隔海相望的日本正進入南北朝亂世,大量在日本內戰中落敗的武士、浪人紛紛落草為寇前來高麗打秋風。這些勢力被高麗政府統稱為倭寇。面對倭寇肆虐的局面,恭愍王將剛在遼東戰役中取得大捷的李成桂調回國內與倭寇作戰。李成桂先是在智異山全殲倭寇,之後在荒山大捷中更是以一種近乎傳奇的方式射殺了倭寇的首領——被高麗人敬畏的稱為“阿只拔都(少年勇士)”的武士。

公元1382年明朝命北元降將胡拔都深入到東女真地區,招撫當地的女真人等。翌年八月胡拔都又率部進抵端州,女真首領金同不花降附,高麗命令其大將李成桂率兵出擊,雙方戰于吉州,女真敗退。至此李成桂通過一系列重大戰績取得很高的威望,他與鄭道傳、趙浚、尹紹宗等新興士大夫勢力聯手抵制高麗王室和權門世族的舊勢力。

公元1388年正月李成桂聯合崔瑩打倒了專權的林堅味、廉興邦一黨,崔瑩被任命為門下侍中(首相),李成桂則任守門下侍中(副相)。同年明朝在原雙城總管府之地設置鐵嶺衛,移文告知高麗。面對新興的大明王朝和退守漠北的北元勢力令高麗上層出現了“事元”和“事明”的路線方針分歧。元朝和高麗之前是爆發過戰爭的,在高麗政界和民間都有巨大的反元情緒,然而元朝征服高麗後將自己的公主嫁給了高麗國王並對其進行了全方位的控制,在高麗人民眼中高麗王室已徹底成為蒙元的傀儡,甚至由此引發了三別抄起義。最終高麗王室依靠元朝的支持才成功鎮壓了三別抄起義,至此高麗王室已完全依賴於元朝的支持才能穩固自己的地位。在這樣的局面下高麗國王王禑、門下侍中崔瑩密議進攻遼東,李成桂反對無效。是年四月王禑派左軍都統使曹敏修、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出兵攻遼征討明軍。五月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發覺行軍困難、糧餉不濟,上書要求班師,王禑不聽。於是李成桂勸服曹敏修後果斷在威化島回軍佔領高麗首都開京,流放崔瑩,此後與曹敏修一起掌握高麗政權。六月王禑被諸將逼宮退位,李成桂主張另立王氏宗親,曹敏修、李穡則主張立王禑之子王昌,最終王昌即位,曹敏修和李成桂分任左右侍中,並以李成桂為東北面朔方、江陵道都統使,賜忠勤亮節宣威同德安社功臣之號;七月李成桂利用趙浚的彈劾排擠曹敏修,獨攬政權;八月都總中外諸軍事;十月兼判尚瑞司事。

公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丙申李成桂廢黜高麗恭讓王,正式登基稱王。事實上早在威化島回軍掌握高麗實權後的李成桂就通過獨尊儒術、削弱佛教以及私田改革等措施逐步為自己改朝換代進行意識形態轉換的準備:首先李成桂下令調查全國土地,1390年將所有現存的公私田冊檔都予以焚燬。次年頒佈了土地制度的新法令——科田法。規定科田只能取自京畿地區,按每人已有的官階對官僚集團成員實行分配,其他郡縣土地屬於公田。這樣高麗權門世族和佛教勢力的經濟基礎遭到徹底破壞,從而敲響了他們的喪鐘。另一方面私田改革也象徵著高麗王朝本身的沒落,公田的增長使政府收入相應增加,為朝鮮王朝開國奠定了經濟基礎。

李成桂在廢黜高麗末代國王的第二天就派出特使來到南京朝見明太祖朱元璋並請求明朝的冊封。他為自己開創的新王朝準備了朝鮮、和寧兩個名字請朱元璋選擇,朱元璋自然樂意由這個對自己恭順的小弟取代親元的高麗王朝,冊封自然是順理成章之事,最終朱元璋欽定了朝鮮二字作為李成桂所開創的新王朝的名字,公元1393年李成桂正式下詔啟用“朝鮮”這一國號,至此延續474年的王氏高麗王朝被李氏朝鮮王朝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