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長三角雙雄爭霸時代開啟!

近日,在2018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上海聯合江蘇、浙江兩省出臺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該方案擬定建設

上海大都市圈,陸域面積4.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6500萬,涵蓋“1+7市”——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嘉興、寧波、舟山、湖州。

圖中粉色區域為上海大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長三角雙雄爭霸時代開啟!

為什麼要建設上海大都市圈呢?

中國城市化的下半場就是圍繞核心城市建設具有強大地域輻射能力的城市群。前有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先例,上海就是要做成長三角的灣區經濟。

對於上海這樣的超級大城市來說,繼續要擴大經濟腹地,而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打破行政區劃,促進區域相互協作發展。

那加入上海大都市圈有什麼好處呢?

1.上海向通過長三角的區域城市群增強自己在全國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現在城市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先是標榜“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然後是推進深入改革開放的海南自貿港,又有站隊世界級灣區經濟的粵港澳大灣區,還有轟轟烈烈的強二線城市崛起,那作為目前中國GDP最強的直轄市上海呢?很明顯,上海大都市圈就是上海的野心。

2.那對於蘇州無錫等城市來說呢?這些長三角小弟素有民營經濟強、民富程度高的美名。

蘇州是外資和臺資企業的聚集地,無錫物聯網與雲計算產業發展迅猛,南通在科技孵化器上卓有成就,嘉興承接了上海不少的重工業轉移,寧波幫的本地金融也發達,舟山是中國第一大群島,有著良好的深水港口,湖州是批發零售業的領頭羊。這些城市的產業各有特色,在增強與周邊城市的分化協作可發揮各家所長。

3. 既然要建設上海大都市圈,相應地肯定會修建相應的交通、公共設施來促進都市圈內城市的協同一體化發展。

上海撐起來長三角發展的半邊天,上海市中心輻射能力超強,久負盛名,但和北京的昌平、通州等網紅板塊經常在網上怒刷存在感不同,上海的郊區知名度遠沒有市中心高,但上海其實也在瘋狂生長,西聯——與蘇州無縫對接,北拓——與南通一脈相承。

憑藉11號線,憑著方便的交通,蘇州與上海開啟同城時代,崑山變成了上海的睡城,成了另一個的“北京昌平”。

在長三角改革開發的這30多年來,蘇州借勢上海,錯位發展,完成了自己在長三角乃至中國經濟版圖上的強勢崛起。

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長三角雙雄爭霸時代開啟!

而這一次,上海大都市圈戰略,蘇州又一次選擇了站在上海旁邊。

南通這幾年也在不斷融入上海,從“北上海”到“上海北”再到上海“北大門”,南通的城市定位也不斷清晰。南通該如何抓住“對接上海”的發展風口呢?

之前的南通和上海有天然阻隔,而現在北沿江高鐵將穿過崇明島直達啟東到通州灣,南通的城運就快到了。

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長三角雙雄爭霸時代開啟!

至於無錫、嘉興、寧波、舟山、湖州,是受上海大都市圈外圍的經濟輻射?還是會被虹吸?還需要靠歷史來檢驗。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的是:為什麼杭州和南京沒有加入上海大都市圈的群聊呢?

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長三角雙雄爭霸時代開啟!

1.首先,杭州和南京,相對上海大都市圈的其他城市距離較遠,杭州距離上海204公里,開車要3.5小時,南京距離上海325公里,開車需要4小時。而大都市圈一般是100公里內為宜。

2.其次,既然是上海大都市圈,毫無疑問,就是以上海為核心,而出於政治利益,杭州和南京肯定是不願意的。

杭州有作為中國互聯網網紅城市的驕傲,在“杭吹”眼中,甚至把上海稱為“環杭城市”。

而南京雖然地處江蘇邊緣,在省內一直被經濟超強的蘇州壓一頭,但是南京在全國的政治地位夠高,每當中華民族面臨危難之際,退居只有二地可選:南京和成都。

作為強省會城市,自然是不願意委身於上海的。

江蘇可以允許蘇州和上海建設一體化的都市圈,但不可能為了加強與上海的協同而放棄自己的地位,犧牲自己的利益。

更何況,南京和杭州是另有所圖。例如杭州的杭州灣。

杭州灣北岸為長江三角洲南緣,沿岸深槽發育;南岸為寧紹平原,沿岸灘地寬廣。

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長三角雙雄爭霸時代開啟!

西起浙江海鹽縣澉浦鎮和上虞區之間的曹娥江收閘斷面,東至揚子角到鎮海角連線。與舟山、北侖港海域為鄰;西接紹興市,東連寧波市,北接嘉興市、上海市。

錢江潮起,奔競不息。

長三角的各城市也是各有抱負,不願意平平庸庸,甘居一方水土。

從第一次喊出“杭州灣”的口號,上海就是看不起所謂的“環杭州灣大灣區”,瞧不上眼“杭州灣灣區”的概念,實際上只是在浙江省政府層面提出,還未上升到國家層面,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城市,怎麼可能委身於杭州灣?

杭州灣▼

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長三角雙雄爭霸時代開啟!

況且杭州雖然名聲在外,但是整體的經濟實體還不夠強。

2018年前三季度各城市GDP排名,杭州被上海甩得老遠▼

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長三角雙雄爭霸時代開啟!

杭州灣中包含上海面積的位置是:金山、奉賢和臨港地區。

相比海派摩登的浦西市中心、創造了經濟奇蹟的浦東新區和上海新型城市化的虹橋商務區和嘉青松,上海的杭州灣片區就是爹不親孃不愛、長期被冷落的片區,這個片區空地多、人煙稀少、以傳統重工業為主、空氣汙染嚴重、非常不宜居。

很顯然,上海的杭州灣片區是不是上海的核心經濟所在地,加入杭州灣的群聊,只是成全了杭州灣的盛名,而對於上海的發展沒有很明顯的優勢,所以上海自己組建了一個群聊——上海大都市圈。

長三角各城市在區域合作方面之所以沒有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協作那麼緊密,關鍵在於——行政壁壘。

行政壁壘勢必會阻礙城市之間的相互協作。

例如浙江的城鎮產業經濟是各具特色的“塊狀經濟”,江蘇是以加工和外貿為主的外向型經濟,而上海的產業轉移溢出的主陣地並非江浙,而是中部城市為主,所以長三角要真正形成大都市圈的經濟,不容易。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從5月就吹風要出臺,現在都到2018年底了,還遲遲不見動靜,本質上就是因為各城市之間的利益不好協調和統一,粵港澳大灣區除了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澳門,其他的9個城市都是廣東省內的,尚且如此不好達成共識,更何況是江浙滬這三省的城市要達成這樣的城市協作呢。

在中國,雙核城市的省份尚且不好平衡利益,例如瀋陽和大連,濟南和青島、南京和蘇州、福州和廈門,至於廣州和深圳暫且不放在一起討論,畢竟深圳是屬於計劃單列市,不屬於廣東省管轄,直接向中央上報。在一個省內,雙核城市尚且爭得你死我活,況且是跨省的城市呢。

中國大都市圈的城市,看似好像是友好協作,但真實中是各城市間暗自較量,為自己的發展爭取資源和利益。

真正的合作一定是一富一窮合作,雙方各取所需,你要我的土地,我要你的資本,只有這種互補型的合作才能長久。

而像上海和杭州,上海雖然在互聯網浪潮中落了杭州一截,但是上海市不屑於委身和杭州合作的,未來的上海和杭州,勢必會在長三角一爭高下。

今天的長三角,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未來上海>杭州=南京的局面將會持續很久,甚至蘇州也會加入爭奪戰之中,而無錫、寧波、南通、嘉興一眾小弟就是被動的站位選擇。

但是很明顯的是,上海和杭州,上海大都市圈和杭州灣,長三角的雙雄爭霸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