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怎么背?应该背哪些内容?

独恋花散尽685


题主直接问“《易经》怎么背?”,而没有问有没有必要背,看来题主对背《易经》是有兴趣、有愿望的。这是应该肯定的。要学习研究《易经》,如果有时间,有决心,有毅力,那么,背诵《易经》,那是再好不过的学习方法了。

虽然背诵不是学习《易经》的必须的途径,但是,如果能背诵《易经》,对学习会带来极大的便利,对《易经》的理解,也会发生一个飞跃式的提升。

有背诵《易经》愿望的人不少,但往往知难而退,或者半途而废。问题往往在于《易经》难于理解,从一般解释去看,往往也不相联属,一般人的背诵能力都是和理解能力相联系的,理解都是困难重重,何谈背诵呢?

其实,背《易经》和理解《易经》可以相辅相成,背《易经》可以在具备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去背,边背边理解,或者先背后理解,都是有效和正常的学习方法。

如果不想背,或者没有能力和条件背诵,我认为也不影响学习。不主张把背诵作为学习《易经》的必须途径,那样会增加学习《易经》的心理障碍。学习和背诵,都应当是愉悦的过程,如果因为背不下来而痛苦,或者在背诵《易经》的过程中一点也不快乐,那就没有必要去尝试了。

此外,由于《易经》的特殊性,背诵《易经》,除了记忆能力特别强的人,或者练就了死记硬背的功夫的人,一般人背诵,都要借助于特殊的记忆方法。

通常我们指的《易经》是指流传至今的通行本《周易》。它包括《易经古经》和解释《易经古经》的《易传》。有必要背诵的主要是《易经古经》部分,和重要的《易传》段落、句子,还有几个基本的易图

《易经古经》由卦象和卦辞、爻辞组成。记忆的顺序建议是:

八经卦。有卦象歌可以记诵。

六十四卦卦象和卦名、卦序。卦名、卦象,利用京房的八宫卦序表,对记忆有帮助。某一卦是怎么组成的,三个字就解决问题,如“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等等,看着表记,效果很好。但这个八宫卦序不必要记。如果将来想了解六爻占法,要装卦,可以记住流传的“寻宫认世歌诀”去用,装多了,某卦在某宫,是几世卦,大部分也能记熟。这个卦序也是马王堆帛书易经》,但对解释卦爻辞,意义不大。

应当记住的卦序,是《序卦传》的卦序。

卦序可以记忆朱熹编写的卦序歌。这个卦序,看看《序卦传,可以了解到这么排序的根据。这个卦序有一定规律,即非覆即变。理解这个规律能帮助记忆。

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卦爻辞是易经记忆最难的部分。但是也有窍门。掌握和运用一些记忆方法,会让记忆过程比较容易和有趣。但对于卦爻辞,最有效的方法,是宫殿记忆法,历史上就做罗马记忆法。本质上就是空间形象联想记忆法。用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卦爻辞都是有固定结构的,首列卦辞,次列爻辞,爻辞都是填写在六爻之中的,这些六爻呢,各有特性,每一卦都可以排列成有秩序的图形次序,这自然形成了记忆的结构。

另外,卦爻辞其实是很形象的,十分便于转化成你自己喜欢和便于记忆的形象。

还有,卦爻辞一般都不长,而且十分精炼,便于联想成简单的图象,反倒比一般文章段落更好记忆,也容易保持更长的时间。这些想象出来的记忆图像,包括动态的、静态的、丰富多彩的、趣味刺激的,往往对进一步理解卦爻辞还会有所启发,用这个办法,那些生硬冷僻不想联系的词语,一下就生动起来,而且意趣盎然。以后研读有关注解的时候,会觉得非常便于互相联系、举一反三。

为便于记卦爻辞,可以在记忆的时候对照看看白话译文,先对今天的专家关于卦爻辞的理解有个大概的了解,可以提供对卦象卦辞的初步形象,能有助于记忆。


《易传》部分。最好能先背《大象传》。《大象

传》给出了每个卦里,上卦和下卦的八经卦名或者象征意义,形象、简洁,

郎朗上口,很容易记住卦名。如“天行健”,“地势坤”,“云雷屯”,“山水蒙”,“云上乎天,需”,“天与水违行,讼”,等等。《大象传》的思想性也很强,紧跟在卦名卦意后面的,就是格言一样精炼的卦象卦意的解释、引申,著名的格言,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就是出自《大象传》。其次是《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中关于卦的意义的内容。再次是《系辞传》和《文言传》中关于周易性质、有关卦意的内容。

几个基本易图和易数知识。要记的主要是河图,也就是后天八卦图,还有先天八卦图,洛书等。这些图很直观,比较好记。其它易图对于理解《易经》意义不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选择。

背《易经》之前,应当先学习过《周易》的基本知识,通读过《系辞传》等各个《易传》部分,大概已经了解了解释卦象和卦意的基本方法,这些解释原则和方法在易学里叫做“条例”,有了这些知识,再去记忆,会增强理解能力和目的性、选择性。

背《易经》最好拿上大字本的注音《易经》,包括《易传》。这样一种排版、编写较好的本子,注音较准确,文本清爽,便于翻读经文本身,也便于整体记忆。

背诵的过程可以是一个边记边学的过程。《易经》基本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帮助记忆的素材,对记忆是很有必要的。一上来就背卦爻辞,肯定不是好办法。背诵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然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准备。并且,背记不会是一次性解决问题,记忆和遗忘,总是相对存在的。忘记了没关系,过一些时间,回头复习复习,就能唤回记忆。


热带雨林的午后


《易经》这么背,易经所有文献都这么记载:就是“易”是群经之首。那我们这么背比较好呢?

第一我们先把八卦背出来,那八个卦呢?

乾三连,坤六断,(上下)

震仰盂,艮覆碗,(左右)

离中虚,坎中满,(左右)

兑上缺,巽下断. (左右)

先记住这八个卦然后按照口诀背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这样还不理解?我找个图给大家看一下



好比乾卦,乾三连放前面后面就是七个卦这样组合记住名字就可以啦,是不是很方面记忆?

背周易名字是第一的,第二就是爻辞,每天背一个卦或者一个爻辞,最快一年就可以背出来啦。


命理师小生


背六十四卦,首先背八乾三连,坤六段,震昂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段,这是八卦卦型的记法。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逼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艮为山,山火贲山泽损火泽暌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震为雷,雪地豫雷风恒雷水解泽风大过泽雷随。。坤为地,地天泰地泽临地雷覆雷天大壮泽天工人水天需水地比。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大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离为火,火山旅火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火天火同人。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六十四卦必须背熟,从头到尾,从尾到头必须记熟。六十甲子必需记熟装卦这是基本的东西。二十四节气,天地阴阳。


郭二仁


《易经》背什么?







AUTUYT


这个题目展开来讨论,其实就是说:学习《《易》、《易经》的从何开始的问题。

我学习易学从06年六十岁退休始,初衷就是带着自己一生中的许多困惑,自己心中纠结不已,又想去寻找答案来《易》学中寻找答案的。其中不带有任何谋财的非分之想。

因为曾从事过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开始学习时,就用这种研究式的方法,每到新华书店,都会搜索🔍一定的、我个人认为有价值的相关书目。选来选去,最后把学习精力集中到三本书上。一本是《曾仕强解读易经》,另外一本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巜伏義易与中华文明之根》成书作者田园、齐巨。再一本就是宋.朱熹撰,廖名春点校的《周易本義。

实践证明,易、巜易经》对于开发人的大脑智慧非常重要。人的一生中,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都是在不断变化中更新的,除大脑功能之外,各个器官在正常情况下都会周期性的进行细胞更新。唯有脑细胞需要自己努力去接触新的知识和事物,一旦脑细胞出现呆滞问题,就说明脑细胞功能开始减退甚至出现逐个减少或死亡。尤其对于上年纪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回到上述三本书来。巜周易本義》这本书的内容,作为当时(清代)私塾先生的教科书,由懂易学的先生担任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比较适合。其中章节只需带领学生学习背诵,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步讲推演。这实际上就是从一种学习的方法。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在学习中会出现很多令人惊叹的个性化答案。

曾仕强的易说与田园的巜易解人生》这两本书。共同特点是采用的文体是大众式的,深入浅出的语言,很适合大众讲坛上宣讲易学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揭开了易学的神秘面纱。两本书都联系易经与人生,与社会发展,与其它各类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两本书的不同侧重之处在于:增仕强先生的易说从巜周易》内容讲述,事实上用"一画开天"讲述了易的产生过程。

田园讲易从先天八卦方圆图无字天书始,讲述易学历史沿革:这个历史沿革用八个卦象推演,分别依序为:重巽易、重坎易、重艮易、重坤易、重乾易、重兑易、重离易、重震易。这个排列顺序的重要意义,我认为实际上就是从宇宙的诞生开始,易的八卦个卦象在都不断的依次出现,一直到今天的重巽易时代。其中重点描述了伏羲易时代为重坎易末期。之前为重巽、描述的是伏羲之前的人类文明时代。并且重点指出伏義先天八卦的创立的易是易学的鼻祖!

在当代直到现在,一直有人,甚至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一直存在着对易学的各种怀疑。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在欧洲中世纪一直坚持不懈的坚持地心说,1400年之后才承认了日心说为科学理论,随着日心说的盛行,之后又开始新的科学发现打破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举出这个例子是想说什么呢?

科学本身就是从发现开始,发明家按照自身的聪明才智,运用归纳与推演的基本原则进行"自园其说"。一经实践(实验)证明即成为科学理论。在这一种理论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会有新技术新创造发明。

科学本身就是从肯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一直在向前发展着。

量子纠缠的科学发现,使科学家对"神学"开始了兴趣。DNA人类基因密码的发现,发现学者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源头: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顶礼膜拜!惊叹为什么基因六十四个基因和六十四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因此,我对于什么是科学这个概念,从学易开始到现在,在世界观方法论上有了新的认识,对什么是科学?我的回答就是:信,但是绝对不能到迷信的地步!因为一旦人的思维方式一直处于迷信的阶段,自己就会走向反面,进入死胡同!

打个不很适但的比方:学习和从事任何一种学科,入门易,出门难,正如学习书法和艺术,当你入门的时候,感觉尝到甜头的时候,有些时候会沾沾自喜。而当你想方设法地要登堂入室、获得正果,去拿头顶上的什么什么光环的的时候,那就证明你已经开始走向了反面。为什么"老驾"非常害怕死?因为他尝到了甜头之后又经历了各种生死的考验!

我从生活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艺无止境!何况是学习任何一种科学!科学永远向前发展!人的思维方式唯有努力的接触生活实际,思想行为方式一定要和民众保持天然联系。才能生生不息。


Sj51586581987


学易经,首先得爱好,有兴趣才能深入。有句话

天才来自爱好。

我个人感受,就是产生兴趣,好奇,孜孜不倦的反

复看,研究,背诵。用笔划,记录。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八宫卦符号,爻词变化,初爻至六爻单解,卦意,变通,总之,多读,反复看,自然就看懂了。


周易张娟



诸子百家经典,只有两部部著作可以背诵:《诗经》和《楚辞》。

其他著作都不能用来背。而是用来理解的。如果谁背《易经》等诸子经典。谁就是白痴。

鄙人从2004年起,研读诸子百家十余载。对法家的研究最为精深。其中,读了九遍《韩非子》。做了详尽的读书笔记。写了三万字的《韩非子》札记。我依然无法背诵《韩非子》。一篇也不能背诵。

孔子修订的儒家教科书《诗经》。有诗歌三百余篇。我也只能背诵十余篇。

当然,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可以背诵诸子经典。孔子修订的《尚书》原有120余篇。全部毁于焚书坑儒后。汉文帝时,秦朝博士伏生依靠记忆。背诵出《尚书》28篇。其中有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的法治思想。伏生对华夏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即便是焚书坑儒。医书、占卜、种植的不再禁毁之列。也没必要背诵《易经》。


杨朱学派


先把8卦牢牢记住,脑子里要有先天8卦图,及卦的画法,

按照64卦序背,先背上经卦30卦,然后背下经卦34卦。

两卦一行,都画出来,标注好,你就会发现这两卦的关系,这样你就着重记前面这个卦,后面那个很自然就推出来了,反复的看,反复的推,很快就都记住了。当出现卦名的时候,卦象也就有了



可以把64卦编成诗歌,这样简单好记。比如,乾宫:垢遁否观剥晋有;坎宫:节屯既革丰夷师;艮宫:贲大损睽履孚渐;震宫:豫解恒升井过随。


君易堂


如何学好《易经》《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活源头,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一本朴素的哲学占卜百科全书,对《易经》注解的名人大家古今多之又多,说明她是一本经典海洋,内涵丰富多变,审视角度不一,包罗万象。如何学好《易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首先要知道你学习《易经》是目的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只是爱好,扩充自己的知识的视角,网上及买一本注解的书看一下就好,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去了解她,因为你一旦爱上她,一生不能释怀。如果你想研究接近她,了解她最真实的一面,走进她的内心,那你真的要立下持之以恒的决心,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我们先感受一下古人研易的心境,便知其中的缘由“双双瓦雀行书案, 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 不知春去几多时”。《易经》怎么背,怎么学?,其实知道了她的易理就容易入手,容易学起来。易经为什么叫《易经》?其一,说明它众多经书中最容易学的经典大作,容易学才为《易经》,否则就称为《难经》,容易学但是要有方法,不知道方法真的是《难经》了。其二,讲的是就是阴阳之学,天地经纬之学。“易经”两字中的“易”是整本书的书眼,最直观的象,如何学如何背?,“易”字明白了,《易经》真的是入门了。打开《易经》里面主要看到的是六十四卦,卦为挂也,挂起来才能看得见,最初文明是没有文字,只有图画,最直观了,形象生动。“易”字为日+月,天上的太阳、月亮,天上最直观的天体事物,不用讲,指了便知,最简单最直观的天上的象。日为太阳为白天生机的使者,月为月亮为黑夜中光明的天使,日为阳为男为雄,月为阴为女为雌,”阳”在爻象上用“——”长线表示,”阴”在爻象上用”- -”两个短线表示,阳为积极的向上的,阴为消极的退缩的,学习六十四卦中爻词,知道阴阳便知道事物吉凶等含义了。“易”为阴阳的诠释,是生命的体象,有了阴阳,有了男女雌雄,才能去谈《易经》,才可以辩证,才可以扩大视野的角度,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所以“易”字是《易经》的初衷及灵魂,以后看问题一定要用阴阳一分为两的视角、思想去看问题想问题。“易”字除了让我们看到了太阳月亮,最本初的阴阳天体事物,我们再深挖下去,你会发现,“日”在上,“月”在下,这讲的是《易经》中的“位”,这一点非常最重要,所谓天地定位,不明白“位置”,六十四中的爻词就不容易理解了,如乾卦中初爻为“潜龙勿用”,为什么这样写,其中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用六个爻构成,这是她的结构模式,初爻为最基础为根本为最低层的位置,上爻为最高为上层最远的位置,所以初爻如刚才出生的婴儿,只能吸收营养,多听多学多观察,慢慢成长不能有所作为,所以“潜龙勿用”,通过爻位的位置便知爻词之意,给人一启发,往往最基本的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明白了易理,才能学好《易经》,才能有兴趣地学,理解为上,死记硬背为下,才能有益启发你我。由于时间篇幅有限,只能破砖引玉,有机会再与大家交流分享易经的心得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