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書法時,執筆方式的不同會影響書寫水準嗎?

書法影響力


現如今常用的執筆姿勢是五指執筆法,現在的書寫環境是高桌、高凳,以坐姿書寫為主。要求指實、掌虛,腕豎、身正、足安、含胸、拔背,左手置於桌面,胸前距桌面一拳距離,眼睛與書寫紙面有一尺距離。

隨著寫字的不同大小,手腕距離紙面距離可以越來越大,有枕腕、懸腕、懸肘、懸臂之說。

根據書寫書體的不同,根據書寫字的大小,手指握筆管中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寫楷書一般手指距離筆尖較近,字越小越近,比如寫蠅頭小楷。寫行書、草書,臂法往往比較靈活,運筆幅度比較大,在握筆指法不變的時候,握筆高度略高。

如果是寫大字,無論什麼書體,握筆的指法變成抓握,也就是五指齊力,加上肘和肩的力量,甚至是全身的力量,進行書寫了。

在宋朝以前,人們不是高桌、高凳 ,而是坐(跪姿)著進行書寫,一般是左手拿著載體,右手懸空而書,或者是放在小矮几上書寫,一般尺幅較小。執筆的方法一般是三指執筆,據古代壁畫中可知,王羲之很可能就是這種執筆方法。

從這一點說執筆無定法,它是為書寫效果服務的,只要有利於書寫,方法可以靈活多變,前提是必須符合手臂和手指的運動規律,同時結合自己的特殊生理習慣。

不過我們這些方面都達到最佳狀態,當然有助於我們書寫效果的全面提升。











文山書畫院


執筆方式對書寫影響很大,如果執筆方法不對會對書寫造成巨大影響,我們的思想是一體的,頭腦~身法~手臂~執筆~筆紙墨~筆法~結構章法~眼,這個回饋反射的體系是不可分割的。

下面說說執筆和筆法有哪些關係:

首先是筆法是什麼:最重要的即是“藏頭”也叫中鋒。沿著這個路線我們往下推,如何才能寫出中正的筆畫?答,筆正。那麼如何筆正呢?曰執筆!那麼寫小字和寫大字一樣麼?答曰筆手的揮舞直徑即字徑,字徑越大越要揮舞得來,筆越要拿的高。



下面分享下古人具體的指法,腕法,執筆法方法:

(一)指法,即手指的動作

衛夫人云:真書去筆頭一寸二分,(或作二寸一分。)行草去筆頭二寸一分。(或作三寸二分。)

撥鐙法,李後主得之陸希聲。希聲所傳於光者止五字,後主更益二字,曰導送,謂之七字訣。

趯。大指骨上節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鈞。(趯,烏葉反。)壓。捺食指著中節旁。此上二指主力。(捺手按。)

鉤。中指著指尖鉤筆令向下。

揭。名指著指爪肉之際,揭筆令向上。

抵。名指揭筆中,指抵住。

拒。中指鉤筆,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運轉。

導。小指引名指過右。

送。小指送名指過左。(此上一指主來往。)

右名撥鐙法。撥者,筆管著中指名指尖,令圓活易轉動也。鐙即馬鐙。筆管直則虎口間,空圓如馬鐙也。足踏馬鐙,淺則易出。入手執筆管,淺即易撥動也。

(二)手腕法

枕腕。以左手枕右手腕而書之。

提腕。肘著案而虛提手腕而書之。(鈍吟雲:此法好。)

懸腕。懸著空中而書之,最有力。

枕腕以書小字,提腕以書中字,懸腕以書大字。行草即須懸腕,懸腕則筆勢無限,否則拘而難運。今代惟鮮于郎中善懸腕書,問之,輒瞑目伸臂曰:膽膽膽!

唐太宗曰:大凡學書,指欲實,掌欲虛,管欲直,心欲圓。又曰: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筋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

簡緣雲:管直則心圓。

(三)執筆法

撮管。以撥鐙指法撮管頭,大字草書宜用,書壁尤宜。

扌族管。以大指小指倒垂執管,扌族三指攢之,就地書大幅屏障。

捻管。以大指與中三指捻管頭書之,側立案左書,長幅釣字。(捻,乃葉反。)

握管。四指中指節握管,沉著有力,書誥敕榜疏。



(四)臂法身法

一,若字三寸至於五寸(約十釐米到十六釐米),可以端坐而書,亦必運肩及肘之力,使手離紙足許,所謂上腕也。伯高得法於賀季真,其筆如空中拋彈,壯偉奇怪,高視千古。正以能運上腕全力在筆,筆與神會,不自知其所以然而然也。

二,其徑寸以內(三釐米以內),如《蘭亭》、《乞假》、《金丹》,小而《姚恭公》、《化度寺》、《宣示》、《力命》、《憂虞》、《樂毅》、《方朔》、《黃庭》、《曹娥》,細而河南《陰符》、法暉《塔經》,則運自肘至掌之力,亦必手離紙三二分,所謂下腕也。




含章子


毛筆的執筆方法,歷朝都有人總結髮展,主要原因還是由於書寫環境、條件的變化使然,比如席地而坐時的書寫,座椅出現後的書寫等,都需要相適應的執筆方法。

目前大家比較認可和通行使用的,是五指執筆法。

這種執筆法得沈尹默先生的重視並推廣。因為沈先生本身的字就寫得極好,其解釋又清晰明白,故而成為執筆法的主流,為大眾所接受。

五指執筆法,以“擫、押、鉤、格”為五訣。

①擫:專講拇指的作用,即指按之意。以拇指骨上節緊貼筆管內側,略斜而仰。

②押:指食指的作用。用食指第一指節貼住筆管的外側,位置和大指內外相對,和大指隔著筆管捏一起,控制住筆管。

③鉤:指中指的作用。在大指和食指將筆管控制住的情況下,同時以中指的第一、第二兩個指節中間的部位彎曲,鉤住筆管的外側。

④格:無名指的作用。格有擋住的意思。無名指用指甲的位置頂住筆管,和中指鉤向內的筆管,使兩股力在行筆過程中形成內外、上下的著力方向。

⑤抵:指小指的作用。有頂住或託著的意思,托住無名指,與之共同發力。

五指執筆法使各手指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共同控制,完成書寫時的各種動作。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虛而寬”正是“指實掌虛”,即五指用實,掌中空,形成拱形的、撐起的手型,便於形成穩定的蓄力空間和釋放力量的源泉。

口決是這樣的:

大指食指對著捏,

中指向裡頂勾天,

無名指頭向外頂,

小指幫忙不要歇。

指虛掌實虎口開,

腕平掌豎筆直立。

具體點講,五指執筆法的要領是: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1、指實

就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內側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撥鐙法由此而來),這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使之鬆緊適度。太緊,運轉不靈;太鬆,使不上勁。指實,才能做到“毫無虛發,墨無旁溢,力聚管心,執筆穩定。”

2、掌虛

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裡拿著了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容易把字寫得健美。

3、掌豎

就是執筆時手掌要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

4、腕平

是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係,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

5、管直

執筆寫字時要儘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這類內容,網上有更加詳細的解釋。我想闡述的,是自己的一些理解。

五指執筆法,適用於現在的桌、椅條件下的書寫場景。五指的位置及用力規則確定之後,我來說明一下發力的問題。

我們使用的桌椅,是按照通常人的身高確定高度和寬容度的。

坐下之後,身體放鬆,辦法如同練武: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就是要見不放鬆,肘墜下來放平。腰是直的,胸部含住,背拔起來,稍前傾。這樣的姿勢有利於腰部發力。

右手執筆書寫時,懸腕時,以前臂和桌面相接的地方為支點,左右前後移動;懸肘的時候,以肩部運動,帶動前臂,腰部為中樞,左右前後運動,力量來自腰部,前後臂之間保持相應的的夾角,基本來說,筆尖和紙面處於相對平行的軌跡,提按之類的動作,腕部微調即可完成。

站立書寫時,類似於太極古武的站樁,小字手臂的力量就夠了,大字力量發源於腰腿,要全身力到。

雖說執筆無定法,但是,合理的執筆方法,能夠適應各種特點的筆法行筆特徵;不合理的執筆方法,無法完成一些特殊的行筆,甚至影響到身體,產生變形,比如兩肩不同高,佝僂腰、眼睛出毛病、脖子扭曲等。不合理的姿勢還會影響到眼睛對整幅作品的全局把控,不利章法的整體性。

尤其是,不合理的執筆會影響到發力,使單子乃至整篇力弱、虛浮。這也是運筆如椽、舉重若輕的道理。過去的秀才往往“手無縛雞之力”,但是寫出來的字力量感十足,也是因為發力掌握的好,能夠“入木三分”。

吳昌碩先生的石鼓文,王遽常先生的章草,無論大字小字,都給人極強的力量感。那一定是發力到位。

沈尹默先生的執筆法,也是非常好的書法作品,

大家可以汲取雙重營養。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敬請原諒。











昭明書館


謝謝激情。會的!執筆方式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結果:一般,良好,優秀。


執筆寫字,手指、手腕兒、手臂,各骨關節之間、就像一個智能的機械臂,在協調運動。而手指的用力點會決定它在運動中的準確性,靈活性,這是物理性定義。怎麼執筆都能寫字,恰恰掩蓋了,讓人們忽略了,優劣的選擇。

執筆有定論是歷史以來書法界的主流觀點,王義之的老師衛夫人所著的《筆陣圖》說“凡學書字,先學執筆”,顏真卿向張旭求真草之法時,張旭說“妙在執筆”。

唐代有了《五字執筆法》被後來的好多書法家接受和應用。這種方法好在:筆在五指之間,直立夾在兩個受力點之中,指腕協調運動,根據筆的需求,指可帶碗,腕可帶指,運動自如。

總之,練書法時,選擇執筆方式很重要,以後再改很難,練成以後不改,或許你只能在一般和良好之間遊蕩,一點之差,影響多年。


方風子19091072


一、以我多年的教學實踐看,執筆方法不對的話,對書寫會有很大的影響。

二、對硬筆書寫影響頗大。執筆方法不對直接影響你的書寫,而且習慣養成難以改正。過死的執筆方法,將會讓你寫久了手會酸、非常累。

三、對毛筆書寫的影響,分兩種:

對懸肘書寫沒影響,對枕肘懸腕書寫影響不大,因為懸肘、懸腕時,手臂活動空間很大,足夠遊刃有餘。

對坐著枕腕書寫影響很大,如果執筆過死,手不靈活的話,寫字易累,寫的字也易僵硬。

四、古人云:執筆無定法。是指執筆有很多方法,不只一種。通常我們用的普遍是五指執筆法。但你寫榜書時你就不能用五指執筆法,你得用抓筆法,用五指來抓鬥筆書寫。還有其他的方法,只要不影響手臂手腕靈活使轉就行。行書特別是草書有很多圓轉的動作,如果你執筆過死的話,你就沒辦法使轉,用筆會很不順,書寫就會寫不流暢,從而寫不好。

五、下圖為常用的毛筆執筆方法:


墨海軒書法


執筆的方式會不會對書法水平造成影響?

可以肯定的說:會。古人說:“執筆無定法”。無定法不是不要法。而是根據不同習慣和書體而決定使用那種方法。


執筆無定法,指的是指筆的方法有多種,撥鐙法、雙鉤法、單鉤法、捻管法、鑷管法、握管法等。又有枕腕、懸肘、懸臂諸法。因書寫的字體不同和個人的習慣,採用不同的執筆法。以枕腕法去寫草書或大字,肯定不如懸臂書寫好。以懸臂法去寫蠅頭小楷,同樣也不能為佳。

血脈貫通的草書,手部如果接觸在紙面,勢必影響到毛筆的運行。在多字相接的時候,由於接觸點是支撐手的著力點,就成為了運行障礙。草書是不是一定要連貫在一起?不一定。但流暢的草書要比獨立的草書生動,也更富於自然妙趣。在寫一尺大的大字時,枕腕的運筆距離是無法達到的。別說寫好,而是無法完成。



蠅頭小楷,由於其精細的筆畫,需要有穩定的執筆才能做到精細。它的運筆距離只有幾毫米,枕腕於桌面也不會有影響。若是懸空書寫,在穩定性上就要大打折扣,無法精準的書寫。

所以說執筆無定法,要根據不同的書體靈活運用。不可一概而論。


子衿書法


練習書法,執筆方式的不同並不一定會影響書寫的水準,但是直接影響到書寫的風格。

對於一個書法高手來說,無論他怎樣去執筆,對於他的書寫水平都沒有影響。有可能的只是對於他的書寫風格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說,我們知道蘇東坡的執筆和我們現在標準的執筆有很大的不同,他是怎麼執筆的呢?

我們現在人執筆是用的“五指執筆法”,而蘇東坡用的卻是“三指執筆法”,也叫“單勾法”,就是隻用中指勾住毛筆,和我們現在執鋼筆的姿勢差不多。整個毛筆都是傾斜的,他這種執筆寫出來的字也可以很好,但是風格上會有一點的變化。

我們看蘇東坡的書法,整體會向右傾斜,而且筆畫的右邊會比較肥,左邊光滑,右邊粗糙,這是由於他毛筆比較斜造成的,稍微有一點側鋒,但這些並不影響他的書法的高度,還形成了他書法的特色。

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要學習“五指指筆法”,這個是我們現在總結出來的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執筆方法。




不二齋


蘇軾《論書》中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就是說執筆沒有固定的方法,但要滿足兩個條件:1.手指要虛,不能把筆捏死了。2.掌心要寬,這樣才能靈活自如。只要做到這兩點,且感覺順手,寫出來的字都不會受執筆方法的影響。現在一般都推薦“五指執筆法”,但坐姿和站姿對五指執筆法的使用又有所不同,要順應人體生理機能作出相應的執筆角度調整,以舒適、靈活為準則。

董其昌《岳陽樓記》








嶺聯書齋譚錫安


執筆無定式,用筆有要求。五代名畫家荊潔在他的《筆法記》裡說:“凡筆有四勢,謂筋、肉、骨、氣。筆絕而不斷,謂之筋;起伏成實,謂之肉;生死剛正,謂之骨;跡畫不敗,謂之氣。”



中國歷史解密


學習書法,學會正確握筆是第一步,很要緊。因為執筆方式直接決定了能否寫好字,能否學出來。如果筆都握不對,那麼,對寫字的姿態,寫字的方式,寫字的感覺,都會產生連鎖反應。一旦養成習慣,改起來很難。

故,書法老師教學生寫字,第一步會不厭其煩的教會你如何正確握筆。會手把手的耐心教你。絲毫不敢馬虎。因為,老師知道,圖省事,會握筆就行,那是誤人的。不僅寫不好字,更難以提高寫字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