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保险公司的业务员首推重疾险?

支付宝和保险


为什么现在各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跟客户见面都喜欢推销重疾险?

不为什么,只是因为客户需要,就这么简单!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可保险姓保,回归保障本质。而不是用所谓的理财储蓄高息来引导客户购买年金型保险。这类保险在客户发生意外和重疾的时候,基本没有保障作用。跟银行存款差不了多少。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的环境也恶化的非常严重。

空气的污染,饮用水源的污染,食品卫生问题,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导致在我国一个人一生中的大病发病率高达72.18%。

看着这个数字让人觉得触目惊心,甚至让一些人觉得不相信。其实你只要反观一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多少老人是自然死亡的,又有多少是在医院的ICU病房度过生命的弥留阶段的。你就不难发现,这个数字不但准确,而且还在逐年上涨。

目前国内一般城市大病的治疗费用约30到50万起步。要知道大病最花钱的并不是治疗费,手术费,药费等等,

最花钱的是后期的康复费用,营养费用,护理费用以及收入中断费用。

目前在国内百姓得大病呈现三高一低的走势。也就是得病率高,治愈率高,治愈费用高,以及得病年龄越来越低。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寿险营销员越来越喜欢向客户推荐重疾险,因为这的的确确是百姓的需要,也是市场的需要。


险道求生


收入高。加上国产产品设计不合理,当然也有社会发展阶段的因素,总之设计了很多人民群众不需要且贵,且利润特别高的产品。而且东亚地区很多时候类似产品非常同质化,只不过就是参考的生命表寿命的问题。

长期以来买保险的群众都有这样的痛苦,就是我想买个A,但是不行,一定要把BCD都买了才能买A,这种设计几乎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很多时候为了方便,修改几个条款和微小地方的保额,就强调这个产品是升级版,升级款,现在很多新兴互联网保险公司也有点这种毛病。

这导致中国人民群众长期被很奇怪的产品包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也导致很多时候产品销售只能看感情时机而非产品性价比有多高,为什么?就是因为产品是真的太贵了。贵,不划算,导致大量用户虽然有保障需求但是无法在现在的产品里实现。只有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这些用户才会忽然之间情感冲昏头脑启动购买。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冲动消费模式。


程蝉


1,为什么首推重疾,不推医疗,简单的来说就是为了赚钱,医疗险一年几百元保费,重疾险一年最少几千元,卖一份重疾的收入比卖20份医疗险的收入还要高。

2,业务员首推重疾有没有错,我觉得要分情况来看,做业务当然是要赚钱,重疾险也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保障,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购买重疾险,要根据家庭收入,年龄,家庭成员的保障情况综合分析,我个人认为医疗险,意外险是必须要人人配置的产品,重疾险其次。

3,买保险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先保障,后理财,先大人,后小孩,先医疗、意外、后重疾。

4,是不是一个合格专业的保险代理人,只要看他在向你推荐保险的时候有没有了解你的家庭收入情况,家庭成员的保障情况,如果没有了解,那么我认为他不专业,也不合格。

5,家庭成员中风险最大的是谁,是父母,因为年龄越大,风险越大,其次是自己,最后才是小孩,如果你家庭收入一般,一年只能承担几千上万元的保费,那么就不要考虑购买重疾了,给父母,给自己,给小孩每人买一份中高端医疗险即可,保证生病后治疗费用都可以报销就行,这种高端医疗险支付宝,微信很多,怎么选择可以咨询我。

6,最后,如果遇到那种上来就给你推荐理财险的业务员朋友建议你马上拉黑他。


乔八仙


1.我公司重疾险的疾病种类比别家多好多好多呢! 这是最容易被拿来忽悠老百姓的套路。 这个套路,通常是推销员自称该保险能保一百多种重大疾病,并且异常熟练给你报出几十个你听过好像又没听过的疾病,然后拿出其他公司的保险产品来对比。



推销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给你造成他们家的保险保障更多更全的感觉,让你心甘情愿的多掏保费。 因此,当保费没什么差别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保障疾病种类多一点的,但如果要多交很多保费,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2.我公司重疾险便宜,一年才几百!人家的一年几千上万呢! 这是典型的用低保费来引诱客户。同样是重疾险,几百元的和上万元的完全是不同类型。 几百元的,几乎都是消费型险。 上万元的,多半都是返还型终身保。

表面上看起来,消费型险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但推销员不会告诉你的是,消费型险的保费是会涨的,而且可能被拒保。如果当时是买了返还型终身重疾险,就完全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虽然保费贵不少,但保费是以你投保时的年龄计算的,不会因为你的年龄增长而上涨。


所以,消费型重疾险仅仅是财务困难时的无奈选择,只有返还型险才能真正的给到你想要的保障。 保险,不得不配,却又不得不防。投保时,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多咨询咨询一下第三方的意见,再作决定。


保险理财生活


为什么要推重大疾病保险,人为什么要买保险,买保险多目的就是为了预防自己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很好的治疗,不会因为一场大病回到解放前,有的人说了保险业务员推销重大疾病保险挣钱:那我要问你了,你上班不挣钱吗,你是去为人民服务去了,为什么一说到保险就联系起业务员挣钱那,如果你怕别人挣钱你就什么都不用干了,说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你有病去医院看病做检查,你怎么不说医生我不做你挣我钱了,业务员他也要生存吃饭,如果业务员上来推销年金保险,如果客户发生了风险,谁为他买单,什么是保险:保险就是一份保障,当风险发生时候有人为你买单这就是保险。


回答作者


根据保监会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患重疾的概率在72.1%左右,重疾的高发年龄在35-45岁之间,因此中年人也是重大疾病的高发人群。

如果我们等到自己到了高发年龄再去购买重疾险,相较于年轻时购买,会有几个弊端:

第一、年龄越大,保费越高,到了三四十岁再买重疾险,每年的保费压力较大

第二、买重疾险之前一般都需要体检,如果身体有小毛小病,是很难通过核保的,也就是说有的保险产品不允许带病投保,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多性价比高的保险产品就买不了了,会很吃亏。

第三、一般来说重疾险的缴费期限在20~30年左右,如果你到了四十多岁再买重疾险,得缴费到70多岁,而那时候你已经没有了工资收入,靠领养老金生活的话,每个月或者每年还要交一笔费用不低的保费,会大大降低你的生活质量。


综上,购买重疾险基本上是小康及以上家庭条件的人士必备的一种保险产品,因此业务员才会首推,如果没有需求,那么这款产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存在即合理,重疾险的存在势必是满足了一部分目标用户的需求和心理。

那么,结论就很清楚了,重疾险还是很有必要买的。而至于这么重要的保险产品要怎么买才能不被坑,这是另一个话题了,我在其他问题中回答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查看我的其他问答,谢谢!


理科学霸Vivi


謝邀。

看到评论区的一些误读误解,真的很无语。

为什么有一些,而且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的业务员首推重疾险?最主要的理由只有一个:

客户需要。

因为客户需要,所以业务员提供。

保险的发展,终于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民众对保险的需求,进入到了正确的方向。

最早那些年,一提重疾险,客户是不认同的。原因有三:重疾险发病概率不高;重疾险听着不吉利;重疾险的模式和客户喜欢的”交钱,拿钱,得收益“的金融模式相悖。

但现在,这一切得到了改观。

重疾发病率高,治愈率高,医疗费高。这些特质,让民众对重疾险的需求越发明显。

比如两款保险,一款的主打特色的生存领取,每年领取固定的钱。一款的特色是重疾保障,确诊即可得到高额的费用补偿。

客户首先是需要重疾的补充,因为这是活命钱,然后才会需要其他的钱,那是生活的钱。

这就是保险公司推动重疾险的理由。

重疾险和社保以及医疗险是有区别的。

首先,社保对重疾的帮助实在有限。但凡好的,效果好的,减轻病痛的医疗手段,社保几乎都不管。

其次,重疾险是给付型的。医疗险是补充的。

比如客户重疾住院,医疗险是医疗费用报销。但重疾险是确诊即给付。这些费用可以用于客户的护理,甚至几年不工作的生活费。

这些就是客户的需求。

重疾险热卖,其实是民众保险意识上升的主要信号,也是保险的意义被贯彻的体现。


新观点评说天下


需要纠正一下,每个业务员侧重点不同,有的首推意外险,有的首推住院险,有的首推重疾险,还有的首推理财险。

分不清重疾险和医疗险,一个原因是业务员没有讲明白,客户没有听明白;一个原因是客户对保险还没什么概念,不知道保险里有这么多分类,以为买一个保险就可以,不知道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人身险、理财险有什么不同。

如何区分重疾险和医疗险?

很简单,凭发票理赔的是医疗险,凭诊断证明和检查报告理赔的是重疾险,附带说一句,意外残疾也是凭诊断证明和检查报告或鉴定证明理赔的。

也就是说,医疗险和重疾险,都是生病后赔付的,都跟疾病有关。

首推意外险的业务员认为,咱们每天工作,上下班,坐公交坐地铁,或开车,发生意外的概率很大,远远大于住院和重疾,而且多数意外险也不贵。

首推理财险的业务员认为,每年固定存一笔钱,最多五年,将来老了可以有一个较为宽裕的晚年,这笔钱不存也不知道花哪儿去了,强制储蓄的理财险让我们不知不觉攒下一笔钱。

首推医疗险的业务员认为,赚多少钱不重要,人吃五谷杂粮说不好啥时候就生病住院了,如果没有住院险,尤其没有可以报销进口药和特效药自费药的商业住院险,拿自己负担的费用就很高了。

同样的,首推重疾险的业务员认为,我们赚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好,可是万一罹患重疾,一下子,我们能打100分的赚钱能力,一下子就变成了50分甚至更少,赚钱能力下降导致收入下降,不能工作就导致收入中断,可是,并不是一患了重疾,人马上就身故,很多人都会去医治,住院的部分由社保和商业险的住院险负担,回家疗养和康复的费用就需要自己负担,罹患重疾后,各种营养都得跟上,家里原本的生活也不想因此变差,这时候就需要一笔钱,弥补我们工作能力降低或失去时候的损失,解决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康复了营养了家庭日常开销了的费用。

如果谁认为业务员首推哪个就是为了赚钱,那请问,你每天上班每天工作都是在做公益吗?

有句话说得好,保险,买了,赚了就是赔了,赔了就是赚了。

啥意思?买了保险,尤其是买了重疾险,得到赔付,看上去是赚了,实际上,自己的健康出现了危机,在人生奋斗路上,已经赔了;买了保险,尤其买了重疾险,没得到赔付,表面看是赔了,实际上,这不正说明自己健康平安,虽有重疾险,但自己却没用得上,对储蓄型的重疾险来说,这笔钱还是自己的,多少年后自己可以选择退保也可以身故后留给家人。

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业务员,现在全民保险意识增强了,没事多看看相关的知识,多上头条看看大家的问答,多学学,多了解。

记住,业务员不会因为你傻傻分不清重疾险和医疗险而失业,你却极有可能因为分不清重疾险和医疗险,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判断,只买一种或一种都不买,或虽都买了但没买对,导致后期出险后理赔受影响,最终吃亏的不是业务员,而是咱们自己。

发现没有?买保险时候多数人都是“能不能少买点儿”,理赔时候多数人都是“怎么才赔这么点儿”,为什么?因为买保险时候多数人认为这个保险不过是买个心安,我一定没事,想不到天有不测风云,自己偏偏出了险,这时自然会后悔当初没多买。


天下保险


我们回到保险的话题,先讲一下“黑天鹅现象”,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足以颠覆一切。


其中,重疾险解决的是弥补发生重疾后的收入损失,通常是确诊给付的,你们试想一下,如果罹患了重疾,在确诊之后就能立马获得理赔金,是不是看病的急用钱就立马有了呢,如果保额买的高的话,出院后即使在家休养几年,生活水平也不会因为治疗费用而下降。


而医疗险是报销型的,保险费率偏低,它和给付型的重疾险搭配购买,是很好的。你要说重疾险好还是医疗险好,我觉得都挺好的,关键是做适合自己当下的产品组合。挑选产品时也是同理。


wpp1166


首选要理解重疾险的作用!

重疾险在很多人看来是用来治疗重大疾病的,其实从成本合算来说,这是不划算,单纯重疾险的保额其实和所交保费相比最多相差两倍左右,最小可能出现保费和保额倒挂的情况(即所交保费大于保额,一般年龄大了买重疾就会存在这种情况)。如此看来是否重疾就不划算甚至不应该买呢?

错!在合理的保险规划中,重疾的作用应该是解决得病期间的收入损失,手术后的康复调养,房贷,车贷,家庭生活开支,小孩教育等。因为无论是按比例支付的轻度重疾,还是一次性支付的重度重疾,都是为了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而买的!

那么很多人又说了既然这笔钱是为了家庭开支,为了还房贷,车贷,准备小孩教育等,那么我用什么钱来看病呢!

社保和医疗保险!没错真正解决疾病治疗费用,住院费用,药物费用等等,绝大部分的费用正有我们的社保和搭配的医疗等附加险来解决。

首先说社保,社保优势很多比如可以带病投保,能够报销国家,省级及地方药品目录的绝大部分医疗费用,最低300-1000元起,最高160万额度。在排除自费药物,器官移植,进口药物等社保无法报销的项目之外,社保的保险报销费用比例约在50-70%左右,深圳最高可达90%,再配上商业保险(比如住院医疗,e生保等)报销剩余部分医疗费用。这样花非常少的费用就可以达到最大化程度通过补偿型的社保和住院医疗解决了大病的医疗费用。

解决了医疗费用后,再来看重疾的赔付就能看出他就是为了解决重疾医疗完成后的康复及家庭开支来的。

所以重疾险首先就等于在任何时候给了你一份安心的保障!其次,从发病概率来说,重疾也是最易发生的疾病种类。所以综合考虑后重疾一定是必买的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