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中後期不再有大兵團作戰?

龍巖他爸爸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戰爭的實際參與人數,以及明代徵兵制度的演變。

洪武、永樂年間,雖說也都是大兵團作戰,但是實際上的人數並沒有那麼多。比如徵安南之戰,明軍這邊攏共也就二三十萬人,但是可以號稱五十萬;而安南那邊則更猛,敢號稱自己有八百萬。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原因,是因為在古代,號稱和實際人數從來是兩個概念——號稱是嚇唬人的,而實際人數不僅要刨除掉這些水分,還要考慮各種影響,比如有沒有吃空餉,又比如實際參戰人數等。

而之所以吃空餉、實際參戰人數會有很大影響,是因為明朝前期和後期的募兵制度是不一樣的——前期是衛所制,後期是募兵制。

所謂的衛所制,其實就是屯田制。就是這些軍戶,平時給國家種地屯糧,戰時當兵打仗。朱元璋沾沾自喜地說:“

吾養百萬兵,不費國家一錢也。”但是實際上,這種養兵方法會很快地造成兵員素質下降。終於在土木之變以後,明朝的徵兵制度就改成了募兵制。

由於衛所制的軍兵主要是以農民為主,所以戰時能夠動員出比較多的士兵。但是其中只有兩到三成是實際打仗的,所以水分很大;而募兵制的士兵基本都是實打實的戰鬥員,因此兵員數字自然就會減少。



青言論史


明朝中後期為什麼沒有大規模戰爭,我從憲宗開始算起

1、明憲宗時期,用人不明,朝政敗壞,但這與基層無關,雖然基層官吏存在各種私心盤剝百姓,但社會底層老百人姓還能生存下去,只要還能保障生存權力,基本上不會起來造反。

2、明孝宗年輕有為繼位後,開始驅逐奸佞,任用賢臣,朝政得恢復正常。

3、明武宗、任性,喜玩樂,惡政事,但是他不管事,朝事還有楊廷和等能臣在處理,所以朝政沒有崩潰。

4、明世宗時期衷於修道與政治鬥爭,私心過重,所以世宗時期很長一段時間內有奸臣禍國(嚴黨),朝政敗壞,後期賢臣得勢,國家重新走上正軌。

5、明穆宗無為,然依舊有賢臣理政,國家社會平穩。

6、明神宗時期有名相輔政,但後期忙於與大臣鬥爭,朝政混亂,以至於高中低層官吏缺失,而商品經濟又高度發達,百姓大多能怡然生活。

7、明熹宗時期,朝堂上黨爭不斷,後閹黨獨裁,朝政敗壞,再加上天災,百姓生活日益困難,在陝北等重災區開始爆發農民起義。

9、明毅宗時期,雖勵精圖治,然由於洪武定下的錯誤政策以及貳佰年來積累的種種問題,至使國家生產能力遭到毀滅性破壞,已是迴天無力。


華夏通文館


在古代大兵團作戰,後勤保障是關鍵!一個戰兵後面要多少輔兵俄支持?尤其是在交通工具落後的古代這個是頭等大事。而且耗費大量人力資源和物力。畢竟是人就是要吃飯的,所謂的大兵團?耗費太大了!怎麼辦?這個是海量的消耗,明朝朝廷就是被大量出兵武力拖垮了政府財政。百萬大軍,聽起來威風凜凜可是又有什麼用?滿清朝廷初期只有不到兩萬人馬,可是,卻在薩爾滸戰勝了大明朝廷的六萬圍剿大軍!此事有薩爾滸之戰書事碑為證。由此可見戰爭並不是以多為勝,三國時,曹操的戰勝袁紹的戰爭是如此。同樣曹操在赤壁又被孫劉所敗,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