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加入油画,会产生怎样奇妙的画面?

黄尚云


这是—个脑残的问题,可能你想的是要制造—种金光闪闪,无比吸引眼球的效果,但这只能说,你根本不懂油画的性质,可能你从来就没有见过油画家怎么调色来画油画,更不懂油画技法是怎么回事了,



油画,你别见到画面五彩缤纷,空间立体感特别好,但你见到的很可能是印刷品,真正的画家手工创作画,画面大多粗糙,有很多还凸凹不平,有些地放色彩稀溥,而有的地放又堆的很厚,有些地放就如土堆。这些都是根据条件需要而定的。


油画家,他们调色板上的颜色,那就是—个脏,画油画多数色都是用很脏的色来画油画的暗调,灰调,油画的色彩是由脏色与鲜色对比而产生鲜明色彩的,画家用特脏的色,灰暗的色,鲜亮的色,分别画出—幅画的暗部,灰部,亮部,反光和阴影五调,这五种不同的调子有序排列,就是油画技法。

在油画颜料的调色板上,有些色调的就如污泥差不多,有些色调的如同黄泥,或红漆,练漆,这些色污染性很大,在调色板上,任何的金色,银色,即使是钻石的光泽也会被污染的无影无踪。更大的问题是加了这些粉状物,还会改变色彩性状,使画家无法准确调出想要色相,调色不准就无法去作画。



那么金泊这种闪光物是不是就无法用于画画吗?其实我们也能见到有些画会有闪闪发光的金线条,这种画不是油画,严格说是装饰画,这种画相当于中国画的工笔重彩,是把—幅完工的工笔画的线条用金泊来描画,如舞台上的装饰画,有些年画的印制,还有如包装设计中的图片等,这种包装设计试条多是采用烫金的办法。装饰画与油画是绝原不同的品种。如后两幅图片的线条可作烫金处理。


说了这么多,.仅个人见解,也许我自己孤陋寡闻了,有不同意见的网友,欢迎补充。


曾宪全110401818


油画在材料的使用上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而金箔加入油画就是其中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维也纳分离派大师克林姆特所创作的系列作品,营造出一种迷幻般的意向,让人叹为观止。


克林姆特《阿尔黛夫人肖像》

但要说以金箔入画的始作俑者,克林姆特并非第一人。早在中世纪时,以金箔入画就成为一种常态,这点很好理解,中世纪的绘画主要是表达宗教圣像凌然不可侵犯的神圣之情,正如国人常说的佛靠金装一样,金箔成了最理所当然的上上之选。直到文艺复兴初期,油画鼻祖木板坦培拉绘画中也常常有贴金箔的技术,马萨乔和乔托的作品采用这种技艺比较常见,但随着油画技术的成熟和完善,这一技艺渐渐销声匿迹以至于无人问津。


乔托《哀悼耶稣》

从金箔入画的历史来看,最重要的通过这种奢华的视觉特点,拉开了神性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创造出充满神圣庄严的宗教氛围。但文艺复兴理念中的人本主义思潮致力于打破中世纪宗教神权的束缚,革新了平面化装饰性的表达形式,金箔入画这一技艺显然与文艺复兴的思想背道而驰,很快就被遗弃进历史的故纸堆里。

克林姆特《吻》

不过,水无常形,随着文艺复兴发展起来的油画技艺越来越走向学院派,新的油画流派渐渐急需挣脱这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表达方式。于是

借鉴东方艺术的平面化装饰性成了西方油画求新求变的源头活水,而东方艺术这一特点与中世纪美术的精神气质截然不同,是世俗性的而非宗教性的。而克林姆特由于出生于金匠作坊的家庭,童年的耳濡目染使他选择了金箔加入油画的这样的一种方式创作出许多这一类型的作品,但与中世纪的表现意趣迥异,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特色,而是纸醉金迷甚至充满着情色意味的活色生香的人间气息。在此之后,日本的藤田嗣治也创作过一些加入了金箔的油画作品。随后金箔入画尽管不常见,但在偶尔也有人这样为之,而日常装饰性的画作造成金箔入画的视觉效果的更是屡见不鲜。

藤田嗣治《岩间圣母》


法国Yoann的金箔入画作品

金箔加入画作,这种高大上的技艺使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装饰性和平面化上具有独特的韵味,但从一开始的神圣化到后来的世俗化,一样的金碧辉煌,不一样的视觉体验,这其中的转变也颇有一番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