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真的保险吗?

分个手吧


首先你先要确定你为什么买保险,这样才能确定保险能不能保险。

如果只是为了保存资金或者避免通货膨胀造成损失,完全可以买银行理财或者定期存款、基金等。

如果是为了将来一旦发生风险保险公司能进屋理赔的话,可以买保险。不过买的时候一定要选对保险险种,了解清楚保险条款,毕竟保险也分很多类,买了理财类保险就不管将来生病理赔,买了意外类保险它也不管重大疾病。所以买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

再就是,一般意外类保险大多数和车险一样,有事管事,没事钱也就没有了。保障类的如果没事的话,要够本金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而理财类的一般只负责钱生钱,不管病不管意外,不过前期也会扣除一定费用,所以回本时间也不短了,不过一般理财类的都能回本。

所以,想清楚你想避免的是什么损失,才能明白保险是不是保险。


那年夏天1985


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曾经被问到为什么要买保险,他这么回答:“汽车、飞机为什么有安全带,不是因为肯定会出事,但必须有安全带,这是一个道理,买保险,就是不想出事。买保险不单是买保险还和理财结合起来,既是保险还是投资品种,一举两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一提起保险两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骗人”,但是近年来,保险业强势增长。2010年,中国的保费收入是1.3万亿元;2015年,保费收入是2.4万亿元;2017年,保费收入将近3.7万亿元。从这些数据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大家对保险行业的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风险有了意识,当然,像王石这样的企业家或者(超)高净值人群更不例外。

胡适先生曾谈过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

保险本身是保险的,可以对未知的意外状况带来的可能伤害降到可接受的范围内,换句话说,就是加强可控性。


家族企业杂志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购买保险产品时不要买人情单,而是买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保险界的投诉确实很多,这也与大环境下公司的业绩要求、后续无保障等相关。

很多保险代理人的行为与骗子无异,为了业绩没有下限,包括故意向客户隐瞒保险条款里的免责条款,对自己卖的产品的保障内容不清楚却胡乱给客户许诺,明知客户投保健康状况存在问题却建议客户向保险公司隐瞒……

这个隐瞒是指消费者已有疾病既往症,如高血压、各种慢性病、曾患某疾病做过治疗等等,保险公司会在客户申请理赔时调查客户的病例情况,有些重疾产品的健康告知是非常严格的。

所以请各位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社保卡拿去给家里老人买什么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药。否则,自己在之后的投保中会很麻烦。

通常健康险都会在保险合同里约定一个等待期,例如重疾险90天等待期,在这个等待期内,如果消费者在医疗机构检查出了保障责任里的疾病,保险公司只返还已交保费而不承担保障责任。

但同时,有很多专业的代理人是真的用心在为身边的人做保险规划,业绩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做得时间长了会赢得很好的口碑,获得更多人的信任。


保险代理工作和其他销售工作一样,业务员品质参差不齐,大家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不能碍于人情而随便下保单,而是要买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正商参阅


我和家里人都办了保险,后来听人说保险到期了有可能本金都拿不回来,是真的吗?


您的这个问题不是很详尽。以来答案只是推断,如果能解答你的疑惑,那就更好了。


首先,感觉你投保的应该是寿险。因为财产保险,比如车险都是消费型的,几乎没有本一说。接着往下推,个人估计你买的是 理财类保险(比如万能险、年金险)


保障类的保险也有提供储蓄功能的,到期返本的功能都是写进条款的,所以这点没有太大的争议。目前比较热卖的产品,即使不带储蓄返本功能,现金价值也比较高,如果后期退保大多数情况下也能领取多于所交保费的这么一笔钱,所以争议性不是很大。


我身边有好多客户经常向我咨询这样的问题,只要涉及到 ‘

到期了能不能把本领出来’ 这种问题,80%都是理财险。


理财类的保险,交满期能不能回本呢?


咱们以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年金保险为例:0岁的孩子,15年交,每年交1万元保费,15年累计交费15万,什么时候才能最快的领回本来呢?


这就涉及到年金保险所返还生存金的频率和额度,简单来讲,年金保险就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额度,有规律或定期的向投保者返还生存金的保险。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售这种保险,一般返还的额度还算可以,有些保险能从0岁返到99岁,有些能返到105岁;而且这种返还的期限很快,有过了10天犹豫期就返的,也有过一年返的,还有过三年才开始返的;部分公司的返还比较很高,首年交1万,最高能返到接近6000块钱。


返的这些钱去哪了?这又涉及到专属的理财帐户这么一说。目前比较火的年金保险还有分红的功能,这些返的生存金和分红,如果不领取自动进入理财帐户进行复利增值。大多数的年金保险还设定了理财帐户的最低利率(比如1.75%、2.5%、3%),现行的年化利率也是比较高的,4%到6%因公司而定。


许多消费者在买保险的时候,听代理人讲利息很高,指的就是这种折算后的年化利率。他们觉得这种保险比存在银行利息高,头脑一热就买了。其实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这里有很多人存在误解。


并不是说你交的保费自动进入理财帐户升值,而是返还的生存金和分红进入帐户。好多消费者都以为是,我年交1万块钱,每年按4%或6%的息在增值,其实不是这样。


咱们再举例,年交保费1万,对应一个额度,比如第一年返还6000,第二年到99岁都返3000。那么第一年的话只是6000块钱的生存金加分红进入理财帐户,按照现行的利率4%或6%进行生值的。并不是说你的保费进入理财帐户升值,那样的话就厉害了。


你想啊,15年你交了15万的保费,即使是按每年返6000块钱来算,15年才90000块钱。理财帐户虽然可以生值,但是很少有这种帐户在交费期满的时候里面就有累计所交的保费了。(多年前的一些优秀万能险也能做到,但是很少)


我所接触的年金险当中,年交1万这种的,最快大约在孩子17岁的时候,也就是交费期满再往后2年,帐户里才能累计出来本金。大多数情况下的年金险,升值还是比较慢的。


即使到期就回本,那么应该不应该领取?


保险和存银行不一样啊,虽然都能为资产保值增值,可是幅度和年限不一样,两者对于资产的规划也是不一样的。


银行存款灵活,关键时刻直接领了就走了。然后钱领干净,在银行的这笔业务也就结束了。


保险是种零存整取,专款专用的设定。大多数人买理财险是把家庭支产划出一块来留在保险公司,等到孩子教育啦、婚嫁啦、自己的养老啦这种时候再拿出来用。


所以交费期满就把帐户里的钱一次性取出来就没有什么意义,除非你那个时候特别需要钱。经过17年左右的累计,帐户里的钱终于多了起来,本金越多升值的越快,把本金都领走了,利率再高也没有什么卵用啊。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都存这么多年了,如果没有什么急用,就放在帐户里面就是了。这种帐户还是比较好的,有保底的利率,现行利率也蛮高的。


到孩子婚嫁、教育的时候,看看帐户里有多少钱,可以部分领取,留一部分继续生息。或者一次性领取干净也行,反正即使帐户里面没有钱,未来该怎么返生存金还是一样返的,直到99或者约定的保险期限。


很多客户有意思,交满期了一定要把本金拿出来,有的甚至会去退保。还是对理财保险不了解,所以才会有这种做法。而且提问者看来对于理财险了解的也不是很深,所以才会问这种问题吧。


扯的比较远,因为理财险本身就较为复杂,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看的懂。如果觉得回答对您有用,就给点个赞吧。如果觉得说的不对,也欢迎各位同仁前来探讨。


—— 让保险更简单、更安心、更便捷(保险狼)


保险狼


看了电影,[我不是药神]。让我更明白保险的重要性。 在我9岁的时候,父母被保险经纪推销了,最后心不甘情不愿全家5口都买了份保险。当时保险没有太多种类,全家都只买了供20年的人寿,当时只流行这类的。说什么有人寿,也能当储蓄的。每年一到交保险的时候,妈妈都话怨那保险经纪,说如果不用交这些费用,我们生活不知过得多好。所以从小对保险的认知就不是好的印象。 直到2002年,当年我14岁,突然一个电话,我妈哭了。舅舅在2000年患了血癌,医了2年,最终走了。当年记得舅母和表姐表哥来了香港,我陪他们去了银行开户,当时他们是存了一张100多万港币的支票。了解后才知,当时舅舅也被那位保险经纪推销了,也买了一份人寿保险,因为身故了,最终赔了100多万,那时表姐表哥还是学生,舅母是家庭主妇,家庭没有了支柱没有了收入,最后舅母就拿着这笔钱开了家店。之后没有再听到妈妈埋怨那经纪人了,有时还多谢他,说不然舅母带着3个表姐表哥一定垮掉的。 2017年,大伯的儿子,才32岁,正在计划2018年结婚的,没想到被验到鼻咽癌。一个病打乱了所有计划,手术费,化疗费,药物费,这一年大伯说把所有的储蓄都用了,婚也结不了了。但很幸运,未来嫂子没有离开过,表哥也慢慢的康复中。很记得不止一位亲戚都说过这句话:[如果有买保险就好了,就没那么辛苦了。] 最近很火的一套电影,我不是药神。这一套说出病了,为了活下去 却支付不了昂贵的费用。当然这电影很感人,哭得我唏哩哗啦的,但我很想大家都明白,保险你没用到时真的会觉得没用,但一旦发生了,你会特想感谢说服你买保险的那位。我经历过,体验过,所以我懂。 重疾险是我个人觉得必须要有一份的。现今这社会,太多的化学食品,基因改造食物,加工食品,防腐剂,无良的商家,连疫苗都有假了。多少的儿童被这些假疫苗毁了一生。经这几年的统计,4个人当中就有1人患上癌症。所以在出社会工作后,有了收人,第一件事是帮自己买了份重疾险,当时的想法是我怕死,我不想拖累家人。 但至从表哥事件后,我想身边所有亲戚朋友都能买份重疾险旁身。所以我去学了保险,去了解那细节,那苛刻的条款。

说一下什么是保险。有买保险和没买有什么差?谁最需要保险? 保险是什么?为什么买香港保险? 保险很简单,三种 重疾,医疗,储蓄 1. 重疾 患上重大的疾病后,无论医不医,只要医生证明已患病,就能赔理。(这一款也是个人觉得最需要的) 现今太多的化学食物,而患癌症的机率也不断地上升。公司每年都有统计重疾保理赔数据,超过60%以上是癌症,第二心脏疾病,第三中风。



重疾险能保障超100种的重疾,能多次理赔,还有分红增值。这也是最多人买的产品,也是我呼吁大家必买的。 2.医疗 所有住院费用都可以实销的医疗保险,花了多少,公司就赔多少,实报实销,消费型产品。 医疗产品,能终生赔偿5000万,全球看病住院都能报销。 3.储蓄 美金储蓄计划,为未来做好准备,增值率高,利息高于银行,没有股票高风险,保障价值。特别适合为宝宝👶买的。加上外汇管制,有了美元储蓄,美元利息高,宝宝长大想出国都不怕外汇管制每年只对换5万美金了。或者长大后的教育基金还是结婚费用还是创业,这都能帮宝宝预早计划的。



以上三种我会先呼吁客先买好了保障型,1.重疾和2.医疗后,再买3.储蓄。 一个金字塔,要有了底部稳固了,再发展上去,这金字塔才不会倒。 举个例,当你一味不停的储蓄,但一个突发而击的病症,医疗费,不能工作,没收入,辛辛苦苦的储蓄就一下发光了😫 从业保险这块,真心是想帮助客户做好财富分配,而不是一味说服客户什么都买。这是无良经纪的手法。


Ailsaaaaa364


说个故事,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

我有一个春节时候结婚了,那时候事多人赶,本来打算等同学接回新娘子之后粘粘喜气再走的。可是,可能是春节车多,十点半左右新娘子还没接回来,只能是上了人情就离开了。

后来,我和这个结婚的朋友聊天,说要在一起出来吃饭,顺便认识下新娘子。然后就开始吐槽模式了,说我们保险是骗子,他结婚时候差几万块钱,本来算着正好保险到期,可以把钱拿出来顶大用的,结果去保险公司一问,居然拿不了,又急着拿钱,只能退保。

所以,这里要和你明确“保险到期"的概念。

  1. 保险缴费期满了,这是代表不用继续交费了;

  2. 保险保障期满了,在这个时候持有储蓄类保险的投保人可以拿回本金和相应的分红。

所以,请你一定要明确期满到底是指什么意思。

周圈外


如果问你:“怎么看商业保险?”你心中的答案是什么?——“保险都是骗人的。”“买了保险不赔!”“我有钱也不会去买保险。”——相信这些还是不少人的回答,尽管商业保险已越来越被大家认可,真心说,在没有真正去了解商业保险之前,小保也是这样想的,并且当时小保自己是买有保险的。作为“过来人”,小保可以说这里面是有误会的。

为什么很多人和小保之前一样,会有这样的想法?总结起来大概有几个方面:

1、其实对商业保险并不太了解,道听途说,被一些负面消息留下了坏印象;

2、买保险没有弄清保险合同中的保险责任、免除责任等,自以为应该赔的却没得到赔偿,觉得保险骗人;

3、被一些不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忽悠”,毕竟代理人有自己的主观意志,他们会给你推荐自己更熟悉或佣金更高的产品,而不是适合你的产品,并有可能隐瞒一些不利于你的地方,使你受到到损失;

4、因为有争议的理由被保险公司拒赔了;

5、购买保险时确实受到欺骗;

6、觉得买保险收益低不赚钱。

那为什么现在小保的想法有了改变呢,我们来针对上面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保险姓保”,它发挥的更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作为社保的有力补充,以现有的经济能力来支付保费,保障个人和家庭在风险来临时,有更大的承受能力。因此我们购买保险的目的首要是保障,并不是赚钱,后面快保家会给大家讲到投保的次序和原则。

其次,今年五月份保监会所提出的“1+4”文件,对于保险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给出重要指示,着重在强化保险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上出台落实文件,并要求从11月1日起,保险业也实行“双录”(录音录像),以对保险销售行为进行可回溯管理,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和有法可依,能够从“外部”让买保险买的更放心。

再者,至于从“内部”呢,就需要我们增加对商业保险的了解,毕竟我们自己更清楚,被忽悠和误解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了。

说保险知识太专业听不懂?别急,今天快保家小保就用最通俗的方法,给你讲讲90%的人都不知道的保险知识。

一、先来了解一下商业保险的分类

商业保险险种主要分为两大类,看下面的图,大家心中会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吧。即使保险产品的名字起得再天花乱坠,你也能分辨出它是属于哪个险种了。

二、怎么读懂一个保险产品

了解一个普通型的保险产品,基本可以通过保单中的以下

七个要素来看明白:

能保谁——被保险人需要符合的要求,年龄、身体状况等

保什么——保险责任条款中的内容

不保什么——责任免除(或除外责任)条款中的内容

保多少——保险金额

保多久——保障期间

交多少——所交保费

交多久——缴费期间

这样一划分,大家心里是不是通透了许多,对于其他型的,可在这基础上进行理解。

还要注意几个“期”:

犹豫期——一般为10日,退保只收工本费

宽限期——60日内,缴付逾期保险费不收利息,保险人死亡保险仍有效

事故通知期——一般情况下财险是在24小时内,寿险是48小时

保险给付期——保险公司在赔付协议达成后10天内应支付赔款

三、返不返本金

具体还是要看保险合同是怎么规定的。不知你买的是什么险种。

如果是消费型保险,肯定是不返的。比如意外险卡单,每年100元;一年一交的车险;还有一些消费型的健康险等等。消费型的保费低,适合收入不高或不稳定的家庭。

再者,按照人身保险的设计类型,终身寿险产品可分为普通型、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万能型等。对于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万能型产品,保监会对消费者发布了消费提示:

1、分红保险未来红利分配水平是不确定的;

2、投资连结保险未来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甚至可能亏损;

3、万能保险最低保证利率之上的投资收益不确定;

4、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可能要收取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等费用,具体以合同约定为准。

四、商业保险的购买原则

1、先保大人,后保小孩

保险应该先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买。其实对孩子而言,父母才是他们最好的保障。

2、保障类优先

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重点保障可能对家庭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

3、先满足人身寿险,后考虑财产险

人是财富创造者,没有人的保全,也就没有财富的积累。因此,人的保障永远都比财富的保障更为重要。

五、商业保险的四大原则

最后呢,还想跟大家说说商业保险的四大原则,有助于大家对于保险,尤其是理赔方面吧,有正确的认知:

1※最大诚信原则

案例:1996年3月,28岁的刘小姐患上了心脏病并住院治疗,为了不让刘小姐情绪波动太大,其家属没有告诉她真相。刘小姐出院以后,9月投了一份人身保险,但填写保单时并没有申报自己患有心脏病的事实。1997年7月,刘小姐旧病复发,医治无效身亡。刘小姐家属要求保险公司赔付,但保险公司审查事实之后却拒绝赔付。

解析:保险这桩买卖最讲究的就是“最大诚信原则”。这就要求当事人必须向对方充分而准确的告知有关保险的所有重要事实,不允许存在任何欺骗和隐瞒的行为。

2※保险利益原则

案例:小吴(男)和小陈(女)是一对恋人,小吴悄悄给小陈买了一份保单未让她知道,之后小陈遭遇意外身亡。小吴悲痛之余想起了手里的保单,不料保险公司核查后却拒绝支付保险金。

解析:小吴和小陈虽然是恋爱关系,但并不是法律认可的保险利益(配偶、父母等),而且小吴在小陈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买了保险,因而不能认定小吴对小陈有保险利益,保险公司是可以宣布合同无效的。假如小吴在买保险之前征得了小陈同意,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3※近因原则

案例:小周开了个杂货铺,还为自己的杂货铺和杂货铺的货物买了财产保险。一天,杂货铺因电线老化失火,小周在无法将大火扑灭的情况下把店里的杂货搬了出来,遭到哄抢,货物被抢了个精光。小周大火烧毁的货物和被哄抢的货物保险公司都要赔偿。

解析:是火灾导致了最终的哄抢,因此,火灾是这些货物损失的近因,不论第二原因、第三原因是否在保险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都应该照价赔偿。

4※损失补偿原则

案例:老刘刚买了一辆小轿车,他在一家保险公司买了一份15万元的保险,后又在另一家保险公司买了一份同样的保险,两份保险合计共30万元。一天,老刘意外事故汽车彻底报废。但两家保险公司却各自只赔付了7.5万元。

解析:损失补偿原则意思是说,发生了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只补偿损失的部分,使被保险人的经济状态恢复到保险事故发生以前的状态。不能因为保险公司的赔偿,使被保险人获得比以前更多的经济利益。多用于财产险合同。


快保家


这个问题很多人关心!我家人就是做保险行业的。以我自己对保险行业的认知和了解给你简单的回答一下、可能我不专业说得不对欢迎指正。

保险这个行业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理解了。有保险意识的人比以前更多了,很好这是进步。保险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也慢慢得到很大的改善,个人感觉越来越规范了。保险分几种:有消费性、投资理财分红性、保障性、还分保意外,保大病重疾的。买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的。

保险保不保险和销售业务员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合格的保险销售是会根据你的经济能力家庭情况做出合适你的产品计划。必须明确告知客户你买的保险到底能保什么,不保什么。这些问题解决了那就没有问题了。



记得前几年某保险公司业务员下乡推销了一款理财分红型的产品。后来客户真的得了大病了,找到保险公司结果不予理赔。然后保险不保险的说法就出来了,这个就是销售的问题。没有让客户清楚明白的了解自己所买的产品造成的。

所以保险这个东西,买不买看自己经济能力,买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买的什么产品,他能给你什么保障。选择一个好的公司和好的销售非常重要!

欢迎关注:逍遥店小二。专注于超市、便利店、小本创业


逍遥店小二


我在与自己的朋友进行交流的时候,经常会被问道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做保险行业呢,我听好多人说保险公司就是个骗子公司,别人买了保险以后不给赔,就赚这钱,你为啥做这个啊!或许我朋友的想法可以代表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他们都认为买保险就是上当受骗,卖保险的就是搞传销,为什么国家还不去打击。那在这里,作为一名保险从业者,我来为保险伸个冤,如果有哪里不对的,还请各位在下方评论留言。

我们为什么会认为保险是骗子呢?或许我们对保险都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我周边的人都说保险是骗人的

其实社会上就80%的人认为保险是骗人的基本上都是听别人说的。我们有句古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保险真的是把这句话的精髓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实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保险真是骗人的话,为什么市面上还存在那么多保险呢?另外,中国人寿公布2017年报:净利润322.53亿元 同比增长68.6%。所以加入保险公司真是骗人的,那我们都不会那么傻去给保险公司送钱,那人寿公布的这条年报就必定是作假的。可事实与我们想象的相反。除此之外,保险也是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所以也可以想象保险在我国的地位。

误区二:掏的钱和保障差不多

这种保险仅限于长期交的重疾险中。因为我们也知道,重疾险基本上一交都是几十年的,每年的保费也都在9000元左右,最后交完的保费基本上都是在200000元,最终的保额其实也就300000元的样子,跟自己交的保费差不多。但我们陷入的误区就是时间误区,买重疾险的话,我不提倡大家选择趸交或者选择10年交之类的,我的建议就是分20年甚至是30年交,重疾险是个以小博大的险种,特别是其杠杆效应,如果交了十年我们突然出了意外,那你就是拿10年的保费去得到了30年的保额。所以重疾险的真正价值体现在这里。另外,现在重疾险基本上都带有身故责任金,意思就是当你这一辈子都没有发生意外的时候,在身故的同时会领取一份责任金,其实就是你的保额,将这个责任金传给下代,也算是个财富传承,至少我们给下代留了一些东西了。

误区三:钱放在保险公司没有放在银行划算

这一点或许也是很多人的疑问点,我在保险公司放了钱,就算最后我会领到一笔,但是领到的利息还没我直接存银行得到的利息多,所以买保险没用。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事情,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保障我们人身与财产的安全,说白了,保险就是个保障的作用,保险其实是消费品,不是投资品,升值什么的只是保险的一个分支罢了。所以指望着在保险里赚大钱的小伙伴们最好不要这么想了,毕竟保险的精算师可不是吃素的。

误区四:保险公司等我买了保险以后就拒保,不是骗子是什么

这一点,或许在之前非常的普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之前,我们的保险代理人其实只要是个人都能做保险的,卖菜的大妈,修车的师傅等,都可以去卖保险,这也就导致了保险从业者的整体专业水平不高,他们连自己卖的保险是什么都不清楚,怎么指望着他们给客户讲清楚呢?所以他们就认为,买了保险以后什么都保,当然客户也认为是这样的,结果自己买了意外险,得了重疾以后拿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不给承保,客户就认为保险公司是骗子,就是骗我们的保费的。其实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只听了代理人的一面之词,自己没有好好的看保险合同,就相信了他的话。所以各位小伙伴,保险公司给我们设置了10天的犹豫期,就是让我们好好的看看合同是怎么写的,觉得这个保险对自己不合适,那就在犹豫期内赶紧退保,是没有费用的,否则过了犹豫期想退保就不容易。

对了,我这里得到一个咨资讯,说的是国家现在正在大力的监察保险从业人员,包括保险从业人员的基础知识,是否有从业资格证等这些方面。所以以后的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会非常高,专业知识也非常厉害,再也不会出现之前那种人人都能卖保险的局面了。所以这点大家不需要再担心,国家就帮我们搞定了。

误区五:保险公司万一倒闭怎么办?

其实我之前也在别的文章中说过了,如果看过我文章的都应该知道,《保险法》中明确规定了,人寿保险公司是不允许倒闭的。对,是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还是可以倒闭的。所以这个问题就来了,财产保险公司倒闭了怎么办呢?其实每家保险公司都在成立的时候交了保证金,这个保证金就是怕保险公司突然资不抵债的时候,拿这个来补偿的。另外,保险公司在每年的盈利以后,也要拿出一部分盈利作为公积金,交给国家,公积金加上保证金,足够抵御资不抵债的情况了。当然,国家还怕保险公司会出什么事,于是给保险公司也上了一个保险,也就是我们说的“再保险公司”,这种公司专门保保险公司的,就是怕保险公司出现赔不起的情况,然后他们来赔。如果还赔不起,没关系,保监会把保单分到其他保险公司,让其他保险公司赔,全国那么多保险公司,怎么可能还赔不起?总之就是一句话,就算保险公司清算了,你的保单仍然不会受到一丝的影响,该拿多少钱还拿多少钱,高枕无忧就行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来影响我们的想法,但是随着现在金融市场的监管越来越严格,金融市场也越来越有序化,我相信今后我们的保险市场也会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正规。


花浅漓


保险是什么?我用数字解答。

17年湖北省平安理赔数据:疾病医疗14.9万件,件均赔付2880元,意外医疗5.7万件,件均赔付2180元,这两类型的理赔数量上占97%以上,达到20.6万件,占总理赔金额的一半左右,5亿多。重大疾病4000件,79000元,疾病死亡1600件,64000元,意外残废650件,35000元,意外死亡460件,是最多的198500.疾病残废只有2件,件均理赔14000元。平均赔付一万以上的理赔数量只有2%。总理赔金额10个亿多一点。

前几年某安湖北代理人一共有2万人,保费收入40多个亿。17年我算有50个亿(其他文章有人指出17年湖北省的保费收入是150个亿,如果是这个数,我了个去)。平安17年个人客户总数在5000万。我按湖北省人数做折算,可以认为大概有250万客户。人均保费支出2000元(6000元),基本符合双十原则。人均理赔分摊成本在400块(不变),400%(1500%)的利润吧。这利润率大概只有贩毒才能比得上了。对了,保险代理人都说保险每个人都要有,就是属于大众消费品咯?我也觉得是的,但怎么大米,汽油,大豆等等其他大众消费品的利润就没这么高呢?那个质疑说很多行业都这样的,为什么我唯独说保险业呢?这就是我的回应咯。你们不带这样双的啊。还有啊这个只是平均的,具体到一些产品啊,可以有更高的利润率呢。

这里其实我是隐含了一个问题,但是不影响定性分析,我会在文中后面说出来。

请看图一

综合以上数据,上面事件理赔发生几率和人数分别是

疾病医疗:5.96% 149000人

意外医疗:2.28% 57000人

重大疾病:0.16% 4000人

疾病死亡:0.064% 1600人

意外残废:0.026% 650人

意外死亡:0.0184% 460人

以上数据意味着什么呢?平安湖北省2017年98%的理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理赔比保费少,如果按照保险的真正意义来设计产品,理赔数量太少,太难看了啊。现在把理赔门槛降低,数量提高49倍,理赔成本只翻了一番,但是保费可以以数量级增加啊。

保险真正意义并不是有什么事都给保,而是在极端的情况下对家庭的最大保障。2017年湖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37万元。我个人可以认为少于这个数1-3倍的理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个支出对于家庭来说不会太过沉重,基本每个家庭都会储备这些现金或者资产,就算没有保险也不会对生活带来影响,这种理赔虽然不是小概率,其实也不小了,但是对保费的增加有明显的促进做用的,你想想,如果一个保险大而全到扑个街擦伤扭伤都给赔,98%以上的理赔没有意义,但是保险公司却要养一大群理赔人员(理赔100和理赔10万人力资源成本上区别没有数字上大的),而你买的保险所支付的保费其实只有一小部分做为理赔基金,那保费得多高?这保险其实是不值得买的。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代理人做所谓的专业保险规划的前提,都已经违背了保险的根本原则,代理人优先考虑的是投保人最大能承受的保费支出(双十、标普,其实这也没错,错就错在后面,错在产品不合理而已),然后再根据这个预算先做大人,后做小孩,最后老人(扯的,不会给投保的)的妥协而已,再从有限的几个保险产品里做预算,其实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有效保额极度低下,保障大打折扣的现象,这是一份除了代理人之外没有意义的保险。就是因为重大理赔少,这个缺陷显得不明显,就算发现了也容易以各种理由忽悠过去。

有效保额是我发明的一个概念,因为不幸的事件发生机率本身很小,这些不幸事件之间有些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或者说能同时发生,但是机率是两者机率再相乘,少到可以忽略的。家庭保险也不只能先考虑大人后做小孩,最后老人。理论上三者发生不幸事件的机率不会有数量级的差别,但是家庭2人甚至3人同时发生的机率也是非常小的。所以我们家庭真正的保额,并不是简单所有保单的保额总和,那个是理论上的保额,也不可能实现的保额,您见过全家一起患重病,然后全部发生意外的例子吗?没有。所以家庭有效的保额只能算成家庭各成员各份保单上各种保额的加权平均,具体算法要有大量数据支持,可以做为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了这里就不说太多了。

这里问题就来了,家庭要取得全面的保障,保费支出应该是平均有效保费乘以家庭人数再乘以保单数(重疾、意外),各项保险的保额要均等,人与人之间也要相对均等的。这样才能起到保险的真正作用,不然就会出现有效保额不够,或者生错病,病错人、买了意外险的人,重疾额度不够(相对也是)这种尴尬局面。这样看来,湖北省的家庭保费支出应该都要5位数了,你要买的话,家庭保费支出起码也得大几万啊,基本这个你要买就是100%要支出的。但是上面有两个数字非常尴尬。总理赔里有98%的理赔,平均理赔金额只比平均保费高一点点,而且理赔金额占了总理赔的50%。

当然不同险种的发生机率不一样,杠杆不一样也就是费率会不一样。有些大而全的保险甚至意外、重疾共享的保额的费率比其他家分开买同样保额的费率要高,这里就不点名了。

到这里,您看看你手上买了的或者将要买的保险,如果按有效保额的概念来算保障,究竟有多少意义。或者是你按有限保额的概念来重新配置保险,算一下保费得多高。

真正起到保险大杠杆作用的理赔几率,是少于重大疾病的0.16%,略高于意外死亡的0.0184%。大概在万分到千分之一的区间以内。而且绝大部分在于重疾,重大疾病的理赔金额,也就是保险公司给的真实平均保障也不高的,以上面数据来看也就10万不到,完全就是全家人几年的保费而已,按有效保额的概念来时间更是短。

绝大部分代理人都喜欢说对所有人说如果没买保险,重疾需要几十上百万的时候怎么办?或者时不时晒一下过百万的理赔案例。麻烦大家去看看理财分红型的重疾险,保额达到几十上百万的时候保费是多少吧,再者每个家成员都按这个标准配置后,保费支出还得加倍增多。看看还剩下多少家庭负担的起吧。买了他们推荐的保险万一真的发生几十上百万的医疗支出,绝大部分人都是覆盖不住的,他们完全是在诡辩的,广告词你也相信?确定你付得起保费再说吧。见过太多的家庭花了大价钱,有效保额只是保费的几倍,他们却以为自己有几百万的保额,都是几百万身价的。

我们再看看图二:

大家看到没?重大疾病的4000例里,top10第十理赔也就50万左右,都是买了多个保险产品综合理赔才有这么多的,不得不说这里的理赔是有点疑问的。而且还有豁免金额数据很有意思,有空再解剖吧。

再来看图三,在这个数据里98%的理赔都是50万以下,50万以上的按比例应该有80例左右。但是在前图里,top10里最大不过80多万,最小的50万。难道有70个都是个50万理赔?数据有问题,呵呵。

再分析一下,其实这上面的客户都是听了商业保险代理人的建议,按自己家庭收入来配置产品的,虽然可以买多点增强保额,但是不可能加多几倍保费支出吧?图上却充分表明了有71%客户的理赔都满足不了需求的,同时也意味着如果一旦发生理赔,总客户里有71%保额是不够的,是属于无意义的保险,因为一般赔付储蓄,或者省下来的保费足够覆盖了,遇到真正的不幸事情发生,你的有效保额太低了啊。万一不是投保人发生不幸事件呢?你还没算上其实老人发生重疾的机率是最高的,但是目前老人肯定是拒保的,就算有,保费也是天价,保费比保额高。就算20年前现在的老人当时还能算是年轻人的时候买了商业保险。您看看他现在那可怜的保额和现金价值?大部分家庭的保险都是有问题的啊。

以上的分析只是死差和费差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利差没有体现。有些代理人直接跳出来说你懂个屁,保险公司的利润来自死差费差和利差,他们根本不懂保险,只是死记硬背上线教的东西。同时本文也在不断的更新当中,刚开始也没把利差考虑进去。同时也有人提出算法不太公平,因为有些险种是100%理赔的,其实应该说是返还,另外一方面目前保险人群还是相对年轻。往后理赔率会越来越高。

这里我就增加利差的内容,并针对这一项进行分析。对于大部分非消费型的保险来说,都不是保终身的,这里是人为的拉低了理赔机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费。有一小部分特别是重疾险是保终身的,有事理赔没事返还。所以按总保费收入来除理赔是不够准确的说话我部分认同。首先我不认同返还部分是属于理赔,这个本身如果是合同里约定的高概率事件。返还的部分是用你交的保费通过几十年的长期投资所得的部分而已,是属于利差。你交的保费算入保费收入里面是没毛病的,这部分的产品,还是有小概率产生理赔的,和一般的产品没区别,理赔从保费里出还是利差部分来出这个我们深究也没用啦。所以非理财分红型的利润率也不低,保费巨大,深受保险公司特别是代理人的欢迎。不信你用非理财型的保费用来做4%的定投算复利,再和保险理赔+返还的总和比较一下?

无论保到60 70还是终身,几率虽然高一点,但是费率也高啊。而且这类型的保险你有没有发现让你出一堆的钱,但是最终算下来保费和保额相差无几,更大的风险在于你现在年纪轻轻的买了保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产品,费率是低,但是到老了你觉得这些保额会够?到你年纪大了再买,费率直线上升,甚至拒保,失去意义了。再说一句,所有的保费交到保险公司,都会产生利差的。算上这部分的收益,好过卖军火、贩毒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想方设法去往这一块钻,万亿市场规模啊。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目前商业保险太贵,利润太丰厚了啊,保险公司自己卖这些所谓的产品,一方面谈保障,另一方面却给不到大部分客户足够的保障,还嫌客户穷咯。再一次从不同角度来证明我上面的论点。

单纯意外死亡的几率实在太低,单买这个的保费太便宜了而且通常不会被拒保啊,意外是和年龄没有正相关的。

所以说问题的关键就回归到重疾上面来了,家庭的主要风险就在于这里。根据公开的数据统计重疾里有80%的是癌症,根据某互助里17年的数据啊。我帮助过几百人里,他们最高得到30万帮助,最少也有5万啊,而我只付出20块不到去帮助别人。数据是不是很吓人?

最后结论:对于99.99%的人来说,只要你不要一发工资全花光,至少你把不少于保费或者家庭总收入的10%用于定投抗家庭风险就可以了,并且越多越好,越早越好,你不买任何保险都没关系的。对于你相信代理人离开数据谈风险的忽悠说法:万一发生就是100%?风险一旦发生怎么办?你能保证不是你?…………我也有解决方案的。你买纯消费型的重疾加意外就好了啊,一年没多少钱,代理人说的一旦不给续保, 通常都是你年纪大了啊,你按我用保费来定投,年纪大了后你会发现你所得到的,比你的保额还多啊,我还要你保险公司保障个屁啊,不信拿起你自己的保单算一下咯。还有我能确定20年前辛辛苦苦供的保险,那些人现在再看看他们的保额,现金价值等,他们正在嚎啕大哭呢。

如果你不想成为这万分之一的其中一个,这个是没办法避免的,但是可以人为降低几率,我们也可以通过最低成本给自己家庭带来最大的保障,千万不要相信绝大部分代理人的话,消费型的保险,互助,社保医保最重要的是家庭定投投资已经够用了。不幸事情发生也没办法,但是他不会因为你买了保险就不会发生,甚至某种意上来说,买了几率还会高。不信你看看两部一样的车,一部只有交强险,一部有200万第三者,你看谁的事故率高?代理人的营销都很牛,让你觉得如果买了他们的产品,钱还是你的,您身价已经是百万?而且出险还有赚的感觉?对不对?其实都是坑啊。

再套用一下代理人们的逻辑:哪怕是千万分之一的发生几率,你能保证不是你?万一是你怎么办?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拿收入的10%来买双色球,要不一年买一次,中头奖几率可以达到千分的级别,要不每个月买一次每个月都有万分价格的几率,还没算上其他等奖呢?理论上你中头奖的几率和发生重大理赔的几率是差不多的,甚至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