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为何要劝说秦昭襄王让白起从长平撤兵?

历史大观源


老鸭写过这些文章,不知道在这里回答会不会被说自己洗自己的稿子。都是关于先秦方面的。

简练点有三方面。

一、白起的提拔者是穰侯,要知道穰侯和昭王关系虽是甥舅更是君臣。并不是那么好。穰侯走后,继任者是范雎。

二、白起和范雎,范雎这一生经历坎坷,我佩服他的勇气和智慧,但他自己也说,“睚眦之仇必报”,他听苏代的离间之计,认为将来白起要超越他,所以让白起退兵。

三、秦兵征战已久,已经疲乏了。


老鸭说历史


范睢能劝说秦王让白起从长平撤兵就可以看出范睢的能力在秦王心中的地位,也可以说范睢的能力在当时是纵横天下的人物。

范睢是草根出世,低贱而无以为士,投魏齐而惨遭灾祸,贫贱不能依中入秦以客者的身份游说秦王,以口舍之能撼动权倾朝野的冉侯魏冉,使魏冉离咸阳屈于自己的封地,远交近攻以使秦国在政治上、军事上纵横捭阖于其他诸侯国之上,范睢拜相立业,从低贱的草根一族跨越式冲向了云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范睢封爵,应侯佩之,其心为耻,睚眦必报。



武安君白起者,为秦国将军,兵动则裂土,兵罢则固国,长平一战尽驱赵国兵士45万,功高盖世,利则益秦,在这样的情况下苏秦之弟苏代游说应侯范睢,范睢亦有大智者,他非常在意自己的荣华富贵,如果武安君白起的功绩超过自己那他的华贵将安于何时?况且他自己的荣华是从草根逆袭而来,来之不易,去之容易,因此,愈加珍惜应侯相位,以此他用智说动秦王,让武安君白起从长平撤兵,使自己的功业不至于低于武安君白起,范睢用智,相位无忧,范睢的口舍之功不虚尔。


杨柳青青春之声


你好,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要声明一点:范雎、白起和秦惠文王不是一个时期的人物。惠文王时期比较出名的是张仪和司马错。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范雎、白起才得以大放光彩。范雎主外交,白起主外征,秦昭襄王因为有这两位大功臣才得以开疆拓土,雄视其余六国。

至于在白起攻赵,眼看就要灭赵了,又为什么停止攻伐赵原因有很多,现归纳有三种。

第一,范雎受到了赵国使君的贿赂,受了贿赂的范雎自然要办事,范雎在权衡利弊之后,加之有战神白起在,再一次灭赵也是可能的,所以范雎就在昭襄王面前极力劝阻昭襄王灭赵。

第二,灭赵对于秦国好处并不是很大,长平之战结束,赵国有生力量基本被消灭,而接下来对赵的管理要消耗秦国很大国力,加之秦国在此一战消耗也不小,军队需要修养。

第三,迫于其他五国的压力,不得不停止攻赵。如果白起灭赵,那么必然引起其他五国的警惕,虽然说五国不足为惧,但是经历与赵决战之后的秦面对其他五国还是比较吃力的。

秦昭襄王不灭赵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害怕白起功高盖主的。不过后来,秦昭襄王再想要一举攻下赵国,但是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久攻之下毫无战果,灭赵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PEI大人讲历史


揣摩到上意,经长平大战,秦国自己损失不小,军粮消耗也成问题,昭襄王自己也想放一放,马上灭赵,本身就违背了远交近攻的大战略。长平之战是超过秦国计划的突发事件,昭襄王本意让王龁率军守住上党,不与赵军交战,而由白起等人先集中兵力灭韩,再灭魏。结果,赵军意外侵犯秦军斥候,秦军一个反击,就完全破坏掉了秦国既定计划,秦赵都被迫提前决战,虽然打败赵军,令赵国元气大伤,但秦国也失去了灭韩、亡魏的机会。白起建议马上取邯郸,即使一时灭赵,秦国也守不住。后来,昭襄王自己也不甘心失赵,违背远交近攻原则,又攻赵,连连失利,而白起却不肯听话,公然拒绝带兵攻赵,本就懊恼,不想认错,也不想失君威的昭襄王,只好杀白起出气,向秦国的臣子们立威。范睢既维护了自己的主张,又顺应了秦王的想法,还白收了好处,一举三得一失,失去了自己的声誉,一步步让自己走向失败,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污点。


沉140769451


当白起进攻在即,在赵国危难之时,韩、赵两国唇亡齿寒,他们都十分惊惧,为此,他们就派出了非常著名的纵横家苏代,前往秦国,游说大秦丞相范雎。

此时的范雎深居高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范雎为相当政的近十年时间里,长策横空出世,秦王对他是言听计从,作为一个外邦臣子,如此得到君王的信任,这也能侧面的体现出秦国“海乃百川”的胸怀。

苏代一到咸阳,就去拜访范雎,并且送上了重礼,之后二人聊了一会天气家常之类的小事,苏代见气氛不错,就开始进入正题,首先问道:“武安君擒杀了赵括?”

“是呀。”范雎答道。

苏代接着问:“现在秦军想乘胜攻下邯郸,灭了赵国?”

“是的。”

“果然如此。”苏代说,“以武安君的才能,此时灭赵易如反掌,在武安君灭赵之后,秦王称霸天下,天下诸侯无一敢挡,毫无疑问,首功当属武安君白起,到了那时白起位居三公,位极人臣,功盖天下。”

说到这里,苏代停了一下,观察到范雎的脸色沉默,看不出什么,苏代又说:“武安君生平攻城拔寨七十余座(规模比较大的城池),向南屡败楚军,并且夺取了楚国重镇鄢,郢都和汉中广大的地区;向北一战歼灭了赵括45万精锐大军;向东多次大败韩、魏两国;如此功绩,即使是周公、召公、吕望的功劳也比不上。等到了那时,即使是您,也不得不屈居白起之下了。”

看着范雎的脸色一点点的沉重,苏代知道自己已经说到范雎的心坎里去了,所以大家以后说话要看对象,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尤其是在做销售之时,要看顾客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否则,事倍功半也。好了,我们回到正题,苏代说:

“第一,其实秦军进攻赵国也有许多弊处,以前秦国凭借强大的武力进攻韩国刑丘,攻破赵国上党城,可是上党之民却是不愿降秦,反而奔赵,由此可见,天下不愿做秦国的百姓。

第二,如果秦国不听劝告,猛攻赵国,凭赵国之力,赵必亡,可是到时的胜利果实是属于秦国的吗?到那时,赵国北边的土地并入燕国,东边的土地将归齐国,南边的土地将被韩国、魏国占领。如此,苦战的是秦国,得利的是其他国家,秦国愿意为他人做嫁衣吗?况且,秦国的长平杀降,失去了天下人心,特别是赵国百姓的人心,如此,赵国的百姓会做秦民吗?”

苏代见范雎缓缓点头,显然是认同自己的观点,所以,是时候亮出自己的底牌了,苏代说:“丞相可以向秦王进言,让韩、赵两国割地,然后秦国退兵,如此既可以为秦国获得实利;又可以不让白起建灭国大功;这条计策又是丞相所出,韩赵两国还会感谢丞相,这样一举三得美事,怎能不做?”

范雎听了,就向秦王说到:“秦国的府库空虚,秦军也太疲惫了,不如让韩、赵割地,秦国也可以休养生息。”


湘江无语水空流


先了解一下范睢这个人的历史。

范睢这个人心眼很小,有恩必偿,睚眦必报。因为他从小生活贫苦,长大后饱读诗书,一心想要谋个人臣。他在魏国的时候跟着一个士大夫混了很久,却不想这个士大夫是个混子。还在魏国被这个士大夫和魏国丞相侮辱,还差点被他们鞭打至死,丢到厕所被人淋了一身尿,结果被一个守厕所的人救了。于是他就发誓,此生绝不被别人欺负侮辱了,他要自强。

后就和出使秦国的王稽回到了秦国,被秦昭王拜为相,辅助秦昭王从宣太后和穰侯等贵戚手中夺得军政权,从此他就有地位了。

再说当时白起长平之战后:

1.上面也说过范睢这个人的特点,心眼小。赵国派人来和范睢说,白起长平之战大胜,如果这个时候又打下邯郸?白起已经是大良造了,再加上这些功劳,又要受封。而你范睢又有什么功劳呢?到时候秦国可就没有你范睢的地位啦。范睢一听,不行呀,没地位后又要被人欺辱了,他绝不过这种日子,于是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向秦昭王说要撤并。撤兵的理由呢?

2.理由:

第一,范睢和秦昭王说,长平之战我们是赢了,但是是惨胜,长平之战灭赵国45万兵,但是秦国也损25万兵,如果此时再攻打邯郸,国力不足以支撑呀(因为长平之战3年消耗了太多国立)。就算能支撑但也要消耗完国力了,还不如撤兵休整一下国力,反正长平之战后赵国不足以为惧了。下次再打邯郸不就好了!

第二:长平之战中其余诸侯国都在观看,如果此时打赢后直接攻打邯郸,等于是灭赵国。那其他诸侯国会怎么想?别忘了齐国灭宋国,引起其余诸侯国合纵攻打,导致齐国差点灭了。秦国现在也差不多和齐国一样,所以应该撤兵!

第三:范睢还要继续推行他远交近攻的策略。赵国是远国应该处以交好,魏韩这些才是应该攻打的。

好吧,都是个人愚见。手机一个字一个字打的。


草遮面亦见日月


事实上撤兵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秦军虽然获得胜利,但只能说是惨胜,自己也损失惨重;这种情况下在发动邯郸战役,只能再次陷入战争泥潭,胜负未可知,加上其它诸侯国蠢蠢欲动,所以见好就收是上策;范睢只是顺势而为,说中了秦王的真实想法,所以秦军得到割地赔款后顺势撤兵。


二月春风似剪刀10


好像不是从长平撤军哦,不是从邯郸吗?白起已经将邯郸围住了。在这个时刻,范雎和白起已经成就不世之功了,打下赵国只是时间早晚的事。这个战争动员了秦国所有百姓,从廉颇算起打了几年?国内压力山大。撤有撤的道理不撤有不撤的道理,随缘吧范雎白起是非题


大麦9835471


因为范睢眼看白起立下大功,度忌他才劝秦昭王让白起撤兵。


岩太子


范睢这个人虽有才华,但是心眼小,看不得曾经捉拿过自己,看不起自己,欺辱过自己的人比他仕途顺利,所以,后来他怕白起的爵位会超过他,他就想方设法把白起弄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