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初三的男孩现在还在敷衍学习,家长怎么办?

优妈丫蛋


你说的孩子信息少,我没法做判断。从话里的简单描述,可以看出你的着急,和孩子沟通交流也不会太好。

因为我没法说太多,就只能说说我儿子初三的学习状况。

我儿子从刚上初一开始,学习积极性还是挺好的。因为他英语历史是自学的,老师讲第一课,他已经做到第10课了。但是到了初二思想观点,独立性思考见解就特别突出。肯定学校学习就不太好了。到了初三思想观点更是独立,(这得益于孩子看的益智类书多)上课坐在最后一排,刚开始他上课觉得无聊说话,我就给他说,应该尊重老师的付出。你要是不愿意听,可以自己偷偷的带喜欢的书,上课不影响老师和同学就好。

到了初三下学期就开始“厌学”。没办法,我们只能让孩子跟着应试教育每天上课走。因为人是不能脱离群体的。人际交往处理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我们家长关注方向就偏向孩子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因为为了孩子将来,总要自己有能力才会有主动权。

我们家长也了解自己的孩子不是什么都不会的孩子,也特别欣赏孩子的各项能力……初三下学期,就经常上书店,这时候我儿子再看书有了自己的方向主线:卡耐基《人性的弱点》,《罗斯福自传》《希特勒自传》《李小龙传奇》《套话术》《防身术》《野外自救》《医药500种xx》

二战历史纪录片等。

初三毕业考,成绩也不咋地。

上的三二连读大专机电一体化专业,这时候,就开始象变了一个人。也许是大了。学习方面我们不用管,自己可自觉了,也是学生会干部,班长。

周末回家,有一次一天跑了两次书城。买的是司马懿《权利的奥秘》。

因为从小爱看《火影忍者》,又利用坐车时间和课间自学的日语。

前两年有一次上上海玩,喜欢上海,励志要去上海打拼,这一两年,就为这事不断的努力着。

到了大专一年级,也是今年的5月份,“厌学,逆反”又开始了。好不容易完成学业,毕业实习找工作,一个多月前,自己跑去的上海应聘,现在在一个投资公司做xxx助理。工作方向是“投资项目方向”。现在老总要求他提升商务英语……因为他有自学能力,我不太担心。

我不知道写这些对你有没有帮助!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了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心理上的成长。孩子的敷衍,原因有很多。做一位欣赏孩子能力的家长,会减少和孩子许多不同观点的麻烦。


海涵快乐阅读


初三男孩儿大都16周岁左右,如果在这个重要的关头还不知道学习,敷衍学习,恐怕这就与家长平时纵容孩子惯了有密切的关系。被纵容惯的孩子自然不愿意付出学习的努力,那家长该怎么做呢?下面我给你几点建议:

第一,行为懒惰。很多家长从来没有想过,从幼儿期就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和独立能力,结果是什么事都要替孩子去做,让孩子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试想,在生活中孩子都得不到体力劳动的锻炼,又怎能在学习上不懒惰呢?因此,凡是在学习上敷衍的孩子,家长不妨把家庭生活中所有与孩子有关的事,皆教孩子学会,而后交给孩子自己去做,只有劳其筋骨,才会让其学会用脑。

第二,求着孩子学习。学习对孩子来说,就如同一日三餐,饿了自觉就知道吃饭,如果不饿,你再劝再求着孩子吃,人家肯定是不吃啊。结果呢?越劝越出问题,孩子就会特别烦家长。同样,当你每天求着孩子学习时,他就感觉你在逼他做不喜欢做的事,就会不断反感学习。如果家长逆向思维呢?你凭什么获得一日三餐?你有什么资格吃好的穿好的?答案很简单,用你的学业态度和成绩来兑换你的生活待遇,再看孩子学也不学?

第三,劝孩子不学。这纯粹是逆向思维,青春期孩子不是逆反心理很强吗?如果你劝孩子好好学吧,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吧。孩子肯定是给你来个南辕北辙,那就不妨劝他,与其感觉学习这么痛苦,咱干脆就别上学了嘛,马上停止学业,辍学出去打工,再也用不着被老师管着,再也用不着被父母逼着,你多自由啊。但是只要你离开学校,你就必须要离开家,打上背包提上行李,自己去独立谋生,家里绝不养活吃白食的人。只要你有这样的坚定的态度,再看孩子,确信你铁了心之后,他自然就怕了,怕被推出家门,被推向社会。

以上三点,只是为改变家长育儿的态度,改变孩子消极生活与学习态度的建议。想让孩子走上学习正轨,就必须要先从态度抓起,孩子只有改变了敷衍的态度,才有可能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家长认为我说的有道理吗?


韩国成老师


作为学生的我,看到这个问题很纠结,不知道要不要回答,贪玩是每个人的天性,有些人可以抵抗的了诱惑,而有些却会被带进沟里。



首先,初中的知识不算特别难,就我而言,初中的时候也特别贪玩,在初三上半年还是班里的中下游,到了中考已经是班里前10名的,考的学校也是我们市里的重点高中,初三的知识学起来特别快,尤其是男孩子,男孩子很多都很聪明,就是贪玩不好好学。



我就分享一下我的故事,我特别喜欢看小说,记得在初三,我在我的房间里面偷玩手机,看小说,可能是我伪装的好吧,我爸我妈一直没发现,我记得快到中考的前3个月,我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想好好学习了,我就把我的小说全部删完,开始自学,以前贪玩有好多基础知识不知道,有就一周复习一单元的知识,慢慢也就赶上去了,我当年是物理差,因为喜欢看小说,历史和语文都可以,我主要是自学物理,初中知识简单,自学可以看得懂。现在想想,当年真的醒悟的比较早,要不然现在也许已经在社会上打拼了。



一个好高中,影响孩子一生。我建议你可以给孩子报几个辅导班,晚上陪孩子学习,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一些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关注一下,谢谢!


玄幻小说迷


孩子还有心敷衍学习,做表面功夫,说明还有希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处于“叛逆期”,不能硬顶硬,以说服教育为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同时 也处于长身体的重要时期,要保证孩子的营养和休息时间。

学习上,家长要辛苦一段时间。

1.盯紧孩子,按时上学放学,减少和”玩友“的交往。2.请老师到家或在功课辅导班,了解孩子各科学习情况,制定具体补习计划,规律学习一段时间。3.帮助孩子检查,整理作业,试卷。4.这个阶段的学习以提高学习成绩,中考为目标。其他方面可以尽量迁就,满足。

中考过后,再按部就班,慢慢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Liu嘟嘟妈


孩子初三了还在敷衍学习,家长一定很着急。孩子敷衍学习,说明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家长可以这样做:

第一,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一次沟通,让孩子自己谈谈是否满意现在的学习状态。如果说不满意,家长可以引导,问他打算怎样做?他会说一些做法,然后家长继续问,你需要我帮你做什么。这次交流之后,家长经常关注孩子是否按照你们沟通后的做法做了,只要做了就鼓励,不要看做几次,有一次就鼓励一次,争取让孩子再做一次。长此以来孩子才会有一些改变。

第二,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溺爱或者是否没有很好的关心孩子,才导致孩子缺乏前进的动力。家长要适度关心孩子,要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第三,关注孩子成长,不要只看学习成绩,孩子的所有方面的优点都应该成为家长的骄傲。

第四,让孩子适当的参加家务劳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改变孩子的这种状态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需要长期努力,只要家长不放弃,就有改变。以上简单几点,希望能帮助您!加油!


中考政治刘老师


初三的男孩儿正值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个叛逆期,心理学上称为机会期。青春期的孩子处于成熟与半成熟的阶段。生理成熟,他们觉着自己独立了,不愿意听父母的安排,什么都喜欢自己决定、做主,对于父母的干预不喜欢,甚至叛逆、敷衍,用不学习来和父母软对抗。但心里还不够成熟,孩子往往自己想独立完成成就自己,可却无法完成,还要依靠父母的帮助。就像小鹰一样,还没有长好翅膀,想飞却飞不起来。

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因为他的需要不被满足,情绪化,不高兴。因为心理的不愉快,做什么事儿不愿意去做。父母看到的是孩子敷衍学习,这是表面现象。其实藏在孩子心里的是他的青春期的烦恼,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又不愿意和父母说,觉着有时不被父母理解、看见,父母大部分时间看到的都是他们的成绩,孩子心里的苦没有人诉说。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心,也不爱做事儿,孩子也一样,会不爱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敷衍学习。

想让孩子回归喜欢学习,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改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父母了解孩子心理的发展变化,心里的需求,孩子的胜利、心理特点。和孩子做朋友,走入孩子的心理世界。让孩子喜欢父母,喜欢家,爱,回归了,一切的事情迎刃而解。

关系好了,父母和孩子一起规划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从长远目标到中期目标到短期目标,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帮助孩子完成自己没有能力做的事儿,从心里支持到实际行动的支持,让孩子从无助感受到力量,孩子会成长,会改变!

唠叨、嘱咐、指责、打骂会使父母和孩子越来越远,溺爱更会伤害孩子,究竟怎么让初三敷衍学习的男孩儿回归学习,您是怎么想的呢?



秋水why


这情况其实很普遍。绝大多数男孩其实在校是被家人被老师逼迫重压学习的,15岁左右男孩,还不够理性,更愿意随性生活,主要学习目标还不够明确,人生目标更模糊,所以势必在重压之下敷衍学习。对于以前学习基础较好男生这类情况家长多跟他聊聊,共同分析,帮和他订立人生目标,这阶段的学习目标,这样有了目标和动力,具体的学习过程你就不用再介入了;有些男生可能是不良情绪干扰,学习心不在蔫,家长可与老师沟通,针对问题协调对策;另外一些成绩差的男生索性放弃学习,多鼓励他们,也制定恰当目标,作为他们努力的指向。

其实这个年龄段的男生可塑性很强,很有后劲。无作怎样,家长应关注他们的学习,使他们认识学习重要性。


去动物园看风景


可能不少家长为这样的事情而头痛。许多家长采用的方法是期望通过训斥批评甚至动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结果适得其反甚至造成亲子对立:

上学期中考前就有一位家长因为叨叨不过瘾,欲对孩子动手,孩子下意识用手一挡结果她的胳膊被震麻,郁闷了许多天;更有一位父亲情绪失控造成孩子胳膊骨折,孩子迁怒于母亲,事后也不愿意去医院就医。

我一直认为孩子行为与家长的行为有极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很多孩子的问题行为都是家长错误的养育方式造成的。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了解孩子为什么敷衍?应该绝大多数是为了应付家长吧?

也许家长这么做更利于解决问题:

1、尊重孩子的客观状况,不要过高要求。只有这样孩子才有信心努力。

2、家长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可能面对的压力。

3、倾听孩子的心声,谈谈他将来的生活打算和你们的担忧。

孩子的学习成绩随着年龄增长提升会越来越困难,孩子们明白,可家长总以为只要努力成绩肯定可以大幅提升,这根本不现实。当孩子明白自己永远达不到你的要求,他不敷衍又能怎样?

还是尊重客观现实,帮助孩子选择一条他通过努力可以走通的路比较好。

有对父母很明智,在一次次的亲子冲突以后,发现孩子越来越闷,见人几乎不敢对视,他们选择改变自己,尊重孩子,亲子关系得到缓解,孩子也变得阳光起来。

后来这个男孩主动和父母谈了自己将来的打算:锻炼身体,坚持上完高中,将来入伍当兵。


妈咪老师


说孩子敷衍,这本身就有家长的评判和不满情绪在,背后有没有孩子的委屈、对孩子的误解?如果有,每天从早到晚被捆在书包上、埋在书堆里的孩子,知道被人说成“敷衍”,能不伤心吗?

从表面分析,孩子在家学习“敷衍”,一方面是孩子可能确实表现出被动,效率低、需要督促,或边学习边玩儿,或讲价钱作业速度慢,不是积极乐观,刻苦投入;而是愁眉苦脸,得过且过。另一方面可能是家长过于关注孩子是否认真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自身角色从父母转化成了“监工”。

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家长一定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家长是孩子的亲人,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更应该为孩子成长提供宽松环境和必要的物质基础。监督、陪伴做作业,不应该是家长的主要工作,如果作业太多,孩子压力太大,一个疼孩子爱孩子的家长最应该做的是督促孩子休息,而不是不管孩子能否承受一门心思监督学习。二是家长要明确学习责任的归属问题。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指导孩子学习掌握知识是老师的主要任务。如果希望孩子勤奋学习,家长应该注意引导孩子明确责任,知道学习是为谁而付出的劳动,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鼓励孩子愿意学习。三是要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要看到孩子的辛苦和付出,看到孩子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不能总是带着不满和否定评价孩子,不能孩子如何表现总是不满意,不能看不得孩子休息、玩耍,也和孩子协商,达成劳逸结合的共识,学则认真学,玩儿就痛快玩儿!孩子需要帮助时,耐心平和地陪孩子一起面对困难,永远做孩子坚实的后盾和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老连长郭靖


从小没有给他养成好习惯,现在着急有什么用?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想想孩子下一步的出路,然后再慢慢的帮他改掉坏习惯,养成有责任心、认真干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但如果不养成这些好习惯,将来孩子可能不仅仅是中考吃亏,他的一生都会吃亏,因为时间长了,习惯就成自然了,也就形成了他的性格了,那时想改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本性难移这句话听说过吧。试想一个人干什么都敷衍了事,他能有多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