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初三的男孩現在還在敷衍學習,家長怎麼辦?

優媽丫蛋


你說的孩子信息少,我沒法做判斷。從話裡的簡單描述,可以看出你的著急,和孩子溝通交流也不會太好。

因為我沒法說太多,就只能說說我兒子初三的學習狀況。

我兒子從剛上初一開始,學習積極性還是挺好的。因為他英語歷史是自學的,老師講第一課,他已經做到第10課了。但是到了初二思想觀點,獨立性思考見解就特別突出。肯定學校學習就不太好了。到了初三思想觀點更是獨立,(這得益於孩子看的益智類書多)上課坐在最後一排,剛開始他上課覺得無聊說話,我就給他說,應該尊重老師的付出。你要是不願意聽,可以自己偷偷的帶喜歡的書,上課不影響老師和同學就好。

到了初三下學期就開始“厭學”。沒辦法,我們只能讓孩子跟著應試教育每天上課走。因為人是不能脫離群體的。人際交往處理關係也是一門學問。

我們家長關注方向就偏向孩子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因為為了孩子將來,總要自己有能力才會有主動權。

我們家長也瞭解自己的孩子不是什麼都不會的孩子,也特別欣賞孩子的各項能力……初三下學期,就經常上書店,這時候我兒子再看書有了自己的方向主線:卡耐基《人性的弱點》,《羅斯福自傳》《希特勒自傳》《李小龍傳奇》《套話術》《防身術》《野外自救》《醫藥500種xx》

二戰歷史紀錄片等。

初三畢業考,成績也不咋地。

上的三二連讀大專機電一體化專業,這時候,就開始象變了一個人。也許是大了。學習方面我們不用管,自己可自覺了,也是學生會幹部,班長。

週末回家,有一次一天跑了兩次書城。買的是司馬懿《權利的奧秘》。

因為從小愛看《火影忍者》,又利用坐車時間和課間自學的日語。

前兩年有一次上上海玩,喜歡上海,勵志要去上海打拼,這一兩年,就為這事不斷的努力著。

到了大專一年級,也是今年的5月份,“厭學,逆反”又開始了。好不容易完成學業,畢業實習找工作,一個多月前,自己跑去的上海應聘,現在在一個投資公司做xxx助理。工作方向是“投資項目方向”。現在老總要求他提升商務英語……因為他有自學能力,我不太擔心。

我不知道寫這些對你有沒有幫助!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了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心理上的成長。孩子的敷衍,原因有很多。做一位欣賞孩子能力的家長,會減少和孩子許多不同觀點的麻煩。


海涵快樂閱讀


初三男孩兒大都16週歲左右,如果在這個重要的關頭還不知道學習,敷衍學習,恐怕這就與家長平時縱容孩子慣了有密切的關係。被縱容慣的孩子自然不願意付出學習的努力,那家長該怎麼做呢?下面我給你幾點建議:

第一,行為懶惰。很多家長從來沒有想過,從幼兒期就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和獨立能力,結果是什麼事都要替孩子去做,讓孩子一直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試想,在生活中孩子都得不到體力勞動的鍛鍊,又怎能在學習上不懶惰呢?因此,凡是在學習上敷衍的孩子,家長不妨把家庭生活中所有與孩子有關的事,皆教孩子學會,而後交給孩子自己去做,只有勞其筋骨,才會讓其學會用腦。

第二,求著孩子學習。學習對孩子來說,就如同一日三餐,餓了自覺就知道吃飯,如果不餓,你再勸再求著孩子吃,人家肯定是不吃啊。結果呢?越勸越出問題,孩子就會特別煩家長。同樣,當你每天求著孩子學習時,他就感覺你在逼他做不喜歡做的事,就會不斷反感學習。如果家長逆向思維呢?你憑什麼獲得一日三餐?你有什麼資格吃好的穿好的?答案很簡單,用你的學業態度和成績來兌換你的生活待遇,再看孩子學也不學?

第三,勸孩子不學。這純粹是逆向思維,青春期孩子不是逆反心理很強嗎?如果你勸孩子好好學吧,把心思都用在學習上吧。孩子肯定是給你來個南轅北轍,那就不妨勸他,與其感覺學習這麼痛苦,咱乾脆就別上學了嘛,馬上停止學業,輟學出去打工,再也用不著被老師管著,再也用不著被父母逼著,你多自由啊。但是隻要你離開學校,你就必須要離開家,打上揹包提上行李,自己去獨立謀生,家裡絕不養活吃白食的人。只要你有這樣的堅定的態度,再看孩子,確信你鐵了心之後,他自然就怕了,怕被推出家門,被推向社會。

以上三點,只是為改變家長育兒的態度,改變孩子消極生活與學習態度的建議。想讓孩子走上學習正軌,就必須要先從態度抓起,孩子只有改變了敷衍的態度,才有可能把心思用在學習上。家長認為我說的有道理嗎?


韓國成老師


作為學生的我,看到這個問題很糾結,不知道要不要回答,貪玩是每個人的天性,有些人可以抵抗的了誘惑,而有些卻會被帶進溝裡。



首先,初中的知識不算特別難,就我而言,初中的時候也特別貪玩,在初三上半年還是班裡的中下游,到了中考已經是班裡前10名的,考的學校也是我們市裡的重點高中,初三的知識學起來特別快,尤其是男孩子,男孩子很多都很聰明,就是貪玩不好好學。



我就分享一下我的故事,我特別喜歡看小說,記得在初三,我在我的房間裡面偷玩手機,看小說,可能是我偽裝的好吧,我爸我媽一直沒發現,我記得快到中考的前3個月,我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想好好學習了,我就把我的小說全部刪完,開始自學,以前貪玩有好多基礎知識不知道,有就一週複習一單元的知識,慢慢也就趕上去了,我當年是物理差,因為喜歡看小說,歷史和語文都可以,我主要是自學物理,初中知識簡單,自學可以看得懂。現在想想,當年真的醒悟的比較早,要不然現在也許已經在社會上打拼了。



一個好高中,影響孩子一生。我建議你可以給孩子報幾個輔導班,晚上陪孩子學習,多給孩子一些鼓勵,一些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關注一下,謝謝!


玄幻小說迷


孩子還有心敷衍學習,做表面功夫,說明還有希望。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多處於“叛逆期”,不能硬頂硬,以說服教育為主,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同時 也處於長身體的重要時期,要保證孩子的營養和休息時間。

學習上,家長要辛苦一段時間。

1.盯緊孩子,按時上學放學,減少和”玩友“的交往。2.請老師到家或在功課輔導班,瞭解孩子各科學習情況,制定具體補習計劃,規律學習一段時間。3.幫助孩子檢查,整理作業,試卷。4.這個階段的學習以提高學習成績,中考為目標。其他方面可以儘量遷就,滿足。

中考過後,再按部就班,慢慢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Liu嘟嘟媽


孩子初三了還在敷衍學習,家長一定很著急。孩子敷衍學習,說明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沒有學習的動力。家長可以這樣做:

第一,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一次溝通,讓孩子自己談談是否滿意現在的學習狀態。如果說不滿意,家長可以引導,問他打算怎樣做?他會說一些做法,然後家長繼續問,你需要我幫你做什麼。這次交流之後,家長經常關注孩子是否按照你們溝通後的做法做了,只要做了就鼓勵,不要看做幾次,有一次就鼓勵一次,爭取讓孩子再做一次。長此以來孩子才會有一些改變。

第二,家長要反思自己,是否給孩子溺愛或者是否沒有很好的關心孩子,才導致孩子缺乏前進的動力。家長要適度關心孩子,要用正確的方法對待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第三,關注孩子成長,不要只看學習成績,孩子的所有方面的優點都應該成為家長的驕傲。

第四,讓孩子適當的參加家務勞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改變孩子的這種狀態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需要長期努力,只要家長不放棄,就有改變。以上簡單幾點,希望能幫助您!加油!


中考政治劉老師


初三的男孩兒正值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心理學上稱為機會期。青春期的孩子處於成熟與半成熟的階段。生理成熟,他們覺著自己獨立了,不願意聽父母的安排,什麼都喜歡自己決定、做主,對於父母的干預不喜歡,甚至叛逆、敷衍,用不學習來和父母軟對抗。但心裡還不夠成熟,孩子往往自己想獨立完成成就自己,可卻無法完成,還要依靠父母的幫助。就像小鷹一樣,還沒有長好翅膀,想飛卻飛不起來。

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因為他的需要不被滿足,情緒化,不高興。因為心理的不愉快,做什麼事兒不願意去做。父母看到的是孩子敷衍學習,這是表面現象。其實藏在孩子心裡的是他的青春期的煩惱,自己沒有能力解決,又不願意和父母說,覺著有時不被父母理解、看見,父母大部分時間看到的都是他們的成績,孩子心裡的苦沒有人訴說。

當一個人長期處於心情不愉快的時候,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心,也不愛做事兒,孩子也一樣,會不愛學習,對學習不感興趣,敷衍學習。

想讓孩子迴歸喜歡學習,自主學習,最重要的是改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父母瞭解孩子心理的發展變化,心裡的需求,孩子的勝利、心理特點。和孩子做朋友,走入孩子的心理世界。讓孩子喜歡父母,喜歡家,愛,迴歸了,一切的事情迎刃而解。

關係好了,父母和孩子一起規劃人生,職業生涯規劃。從長遠目標到中期目標到短期目標,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計劃。幫助孩子完成自己沒有能力做的事兒,從心裡支持到實際行動的支持,讓孩子從無助感受到力量,孩子會成長,會改變!

嘮叨、囑咐、指責、打罵會使父母和孩子越來越遠,溺愛更會傷害孩子,究竟怎麼讓初三敷衍學習的男孩兒迴歸學習,您是怎麼想的呢?



秋水why


這情況其實很普遍。絕大多數男孩其實在校是被家人被老師逼迫重壓學習的,15歲左右男孩,還不夠理性,更願意隨性生活,主要學習目標還不夠明確,人生目標更模糊,所以勢必在重壓之下敷衍學習。對於以前學習基礎較好男生這類情況家長多跟他聊聊,共同分析,幫和他訂立人生目標,這階段的學習目標,這樣有了目標和動力,具體的學習過程你就不用再介入了;有些男生可能是不良情緒干擾,學習心不在蔫,家長可與老師溝通,針對問題協調對策;另外一些成績差的男生索性放棄學習,多鼓勵他們,也制定恰當目標,作為他們努力的指向。

其實這個年齡段的男生可塑性很強,很有後勁。無作怎樣,家長應關注他們的學習,使他們認識學習重要性。


去動物園看風景


可能不少家長為這樣的事情而頭痛。許多家長採用的方法是期望通過訓斥批評甚至動粗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結果適得其反甚至造成親子對立:

上學期中考前就有一位家長因為叨叨不過癮,欲對孩子動手,孩子下意識用手一擋結果她的胳膊被震麻,鬱悶了許多天;更有一位父親情緒失控造成孩子胳膊骨折,孩子遷怒於母親,事後也不願意去醫院就醫。

我一直認為孩子行為與家長的行為有極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很多孩子的問題行為都是家長錯誤的養育方式造成的。要解決問題必須首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敷衍?應該絕大多數是為了應付家長吧?

也許家長這麼做更利於解決問題:

1、尊重孩子的客觀狀況,不要過高要求。只有這樣孩子才有信心努力。

2、家長願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可能面對的壓力。

3、傾聽孩子的心聲,談談他將來的生活打算和你們的擔憂。

孩子的學習成績隨著年齡增長提升會越來越困難,孩子們明白,可家長總以為只要努力成績肯定可以大幅提升,這根本不現實。當孩子明白自己永遠達不到你的要求,他不敷衍又能怎樣?

還是尊重客觀現實,幫助孩子選擇一條他通過努力可以走通的路比較好。

有對父母很明智,在一次次的親子衝突以後,發現孩子越來越悶,見人幾乎不敢對視,他們選擇改變自己,尊重孩子,親子關係得到緩解,孩子也變得陽光起來。

後來這個男孩主動和父母談了自己將來的打算:鍛鍊身體,堅持上完高中,將來入伍當兵。


媽咪老師


說孩子敷衍,這本身就有家長的評判和不滿情緒在,背後有沒有孩子的委屈、對孩子的誤解?如果有,每天從早到晚被捆在書包上、埋在書堆裡的孩子,知道被人說成“敷衍”,能不傷心嗎?

從表面分析,孩子在家學習“敷衍”,一方面是孩子可能確實表現出被動,效率低、需要督促,或邊學習邊玩兒,或講價錢作業速度慢,不是積極樂觀,刻苦投入;而是愁眉苦臉,得過且過。另一方面可能是家長過於關注孩子是否認真學習,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自身角色從父母轉化成了“監工”。

要改變這種狀況,一是家長一定明確自己的角色和責任。家長是孩子的親人,更應該關心孩子的健康和快樂,更應該為孩子成長提供寬鬆環境和必要的物質基礎。監督、陪伴做作業,不應該是家長的主要工作,如果作業太多,孩子壓力太大,一個疼孩子愛孩子的家長最應該做的是督促孩子休息,而不是不管孩子能否承受一門心思監督學習。二是家長要明確學習責任的歸屬問題。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指導孩子學習掌握知識是老師的主要任務。如果希望孩子勤奮學習,家長應該注意引導孩子明確責任,知道學習是為誰而付出的勞動,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興趣,鼓勵孩子願意學習。三是要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要看到孩子的辛苦和付出,看到孩子取得的進步和成績,不能總是帶著不滿和否定評價孩子,不能孩子如何表現總是不滿意,不能看不得孩子休息、玩耍,也和孩子協商,達成勞逸結合的共識,學則認真學,玩兒就痛快玩兒!孩子需要幫助時,耐心平和地陪孩子一起面對困難,永遠做孩子堅實的後盾和最值得信賴的夥伴!


老連長郭靖


從小沒有給他養成好習慣,現在著急有什麼用?唯一的辦法就是趕緊想想孩子下一步的出路,然後再慢慢的幫他改掉壞習慣,養成有責任心、認真幹好每一件事的好習慣,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但如果不養成這些好習慣,將來孩子可能不僅僅是中考吃虧,他的一生都會吃虧,因為時間長了,習慣就成自然了,也就形成了他的性格了,那時想改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本性難移這句話聽說過吧。試想一個人幹什麼都敷衍了事,他能有多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