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和乾隆,知道嚴嵩及和坤都是貪官,而且把持朝政,為何不殺他們?

綠葉衣行


道理很淺顯,那就是嚴嵩和和珅雖然以權謀私,貪汙受賄收斂大量財富。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兩人在官場上確實有過人之處,而不僅僅是隻會貪錢的人,也有治國理政的本事。嚴嵩在明朝掌權二十來年,作為內閣首輔,基本貫徹了嘉靖皇帝的政策,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使得明朝又一次走上了正規,擺脫之前的積弊,稱得上嘉靖中興時期。而和珅作為清朝乾隆的財政大臣,在逐步成為鉅貪的同時,對清朝國家財政的梳理也是很有一套,財政管理政績出色,即使和珅貪汙受賄,但是乾隆時期財政收入仍舊處於比較好的水準(雖然比不過雍正時期,因為那時候對貪官是出了名的狠)。總的來說,就是他們兩個有本事,有能力貪,不過最後的結局都是被抄家滅族。


新姿態君


歷朝歷代都有貪官,像雍正朝那種殺盡天下的貪官的朝代也為數不多。我主要來說一下乾隆不殺和珅的原因,其實相同的事原因也都大同小異。

眾所周知,和珅是鉅貪,在嘉慶抄和珅家時,抄出白銀11億兩,這相當於清政府15年的財政收入。這可以說是歷史第一鉅貪了。而就算是和珅如此貪,乾隆仍然重用他,原因如下:

第一,和珅雖然貪,但是忠心,他對乾隆帝可謂是忠心不二,即使官做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和珅也從沒有造反的念頭。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和珅貪,但是能力極強,精通滿漢蒙回語言。又有治國安邦的能力。在當時,找不出任何一個人可以頂替和珅的位置,軍機處沒有和珅是不行的。如果殺了和珅,那麼大清的行政部門一多半會陷入癱瘓狀態。

第三,歷代明君的馭臣之道,利用清官和貪官兩個派別,穩定朝廷內部的平衡,兩大勢力互相牽制,互相制約,這樣,皇帝才能安穩的坐在龍椅上如果朝中都是一條心,那皇帝就坐不住了。善於利用群臣之間的關係。

第四,乾隆一心想做明君聖主,像康熙帝看齊,在朝期間一直說和珅大忠臣,如果乾隆殺了和珅豈不是打自己的臉。

第五,乾隆帝自稱為十全武功,下江南,各地巡行遊玩,打仗,全靠和珅出錢。乾隆也不能大量的動用國庫的錢免得留下罵名,只能假借和珅之手了。

第六,乾隆給嘉慶留的揚威的機會,要知道新皇登基,有一些老臣會仗著自己有擁立之功而過於放肆,嘉慶一上臺,辦了和珅,一可以充盈國庫,二可以殺雞儆猴,立威於群臣之間,那就可以使得嘉慶迅速穩固朝政。

以上就是乾隆不辦和珅的主要原因。





執筆畫丹青


因為他們不是單純的貪汙,否則也做不到如此高位。他們的做法是一邊貪一邊幹,既黑錢也辦事,讓事情複雜化,等到皇帝想動他們,就會發現事情和人物已經盤根錯節互相勾連,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動他們,他們貪錢,動他們,牽連太廣影響太大。就算下定決心動他們,也只能找一個合適的契機,而沒法說殺就殺。


朔野無邊天高遠


嚴嵩、何珅他們是隻貪不反,對皇上始終忠心耿耿。所以,嘉靖、乾隆明知他們貪髒枉法、結黨營私、操控朝堂,卻睜眼看不見,不做處理。

作為皇上,擁有天下,後宮一幫不男不女形同影子,朝中大臣非政務不見面,心裡著實有些煩,也希望有才有權的臣下能給自己營造些舒服氛圍。尤其。像嘉靖、乾隆這樣的精明主兒,駕馭臣下的慾望和能力均很強,容不得別人看輕自己。一些忠臣良才自以為忠心可鑑,經常惹皇上生氣,而皇上又怕別人說他昏庸,不便出面直接處理,就希望有份量的臣下能代己出面擺平這些臣子,嚴嵩、何珅就應運而生。皇上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私事,有些甚至違背公序良俗,不宜公開進行,就希望有能量的大臣,會心會意去積極籌辦,嚴嵩、何坤便能積極籌辦。

從社會主流立場看,嚴嵩、何坤不是好人,早應處置;但站在嘉靖、乾隆的立場看,嚴嵩、何珅是離不得的左右手,說通俗些,這也是情人眼裡出西施。


二曲人


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


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

古人云,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

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天地,

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天地。

不能因水清而偏用,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

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

反之,黃河一旦氾濫,便需治理,

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等人的道理。

再反之,長江一旦氾濫,也需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煉等人的道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ced3afbfdf5e07fd87bbe9b88edafa83\

書海拾貝丶


一直以來帝王之術的核心就是平衡;有文臣武將之間的平衡,有內臣外官之間的平衡,有正反兩派之間的平衡··· ···只有手下的派系平衡了才能為我所用,才能一打一拉牢牢控制這些手下。否則,單獨一方做大都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作為上位者,不可能容忍底下都是一個聲音,得有不同的派系互相制衡。回到提問,嘉靖也好,乾隆也罷,包括明武宗朱厚照以及大多數實權在握的帝王,他們的權謀之術就是希望手底下這幫人彼此制衡,互相牽制,不可能任由其中任何一方做大。不管何時,自己始終掌握著天平最關鍵的那顆砝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