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嚴嵩定義為奸臣?

大蟲子和


嚴嵩是明中後期著名的權臣,他歷事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即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權勢最盛時曾擔任相當於丞相的內閣首輔,並把持朝政足足二十餘年。《明史》中評價他道:

“無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後世的戲曲中嚴嵩也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奸臣形象。那麼,嚴嵩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把嚴嵩定義為奸臣呢?

明憲宗成化十六年(1480),嚴嵩出生於江西分宜,也就是今天江西省新餘市的分宜縣,據《明史》記載,他“長身戍削,疏眉目,大音聲。”他身材高達修長,眉毛稀疏,並且嗓門很大,從面相的角度看來,眉毛稀疏者性格暴躁,加上身高聲大,嚴嵩的形象用今天的話來說,恐怕是看著就不像好人。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時,嚴嵩考中進士,被封為庶吉士,也就是翰林院中一種短期官職。明英宗起,“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成為了慣例,考上進士者中的佼佼者有機會被選為庶吉士,而成為庶吉士,就很可能被選入內閣,於是此官又被稱作“儲相”。

不過,嚴嵩的運氣不算好,他剛被封為庶吉士不久,便因病回鄉休養,這一休養便是十年,這十年,嚴嵩在鈴山讀書寫作,“為詩古文辭,頗著清譽。”正德十六年(1521),嚴嵩被提拔為南京翰林院侍讀,署掌院事。四年後又被嘉靖皇帝封為國子監祭酒。

嘉靖七年(1528)時,嚴嵩擔任禮部右侍郎,奉皇帝旨意祭奠顯陵,向皇帝覆命時,他趁機奉承道:“臣恭上寶冊及奉安神床,皆應時雨霽。又石產棗陽,群鸛集繞,碑入漢江,河流驟漲。請命輔臣撰文刻石,以紀天眷。”

嘉靖帝對這一奉承十分受用,便非常高興,將嚴嵩升職為吏部左侍郎,不久,又升遷為南京的禮部尚書,轉任吏部尚書。嚴嵩在南京工作五年後,因祝賀萬壽節,即皇帝大壽而進京,當時正值《宋史》的編訂,於是輔臣請求留下嚴嵩,讓他兼任翰林學士,總領編撰事務。

嘉靖十七年(1538),皇帝想給自己的父親正德帝加上“宗”的廟號,但群臣都認為不妥。嘉靖帝十分不悅,寫下《明堂或問》來詰問臣子們,嚴嵩原本是反對嘉靖帝將父親遷入太廟的,但看到皇帝生氣,便“盡改前說,條畫禮儀甚備。”

嘉靖帝十分滿意嚴嵩的察言觀色,便賞給他金幣,嚴嵩嚐到甜頭,便一發不可收拾,史稱:“益務為佞悅。”靠溜鬚拍馬、迎合上意而得到嘉靖帝的寵信和重用後,嚴嵩更加驕傲蠻橫,藩王們向朝廷請求恩賜和封爵,他便趁機收取賄賂。

此外,嚴嵩排擠政見不合的朝臣,害得名將曾銑含冤而死,誣陷眾臣夏言受“棄市”之刑;他請人代筆寫下令皇帝滿意的“青詞”、貪汙腐敗、提拔親信,害得國庫空虛、朝綱紊亂,最終落得被查抄家產、貶為庶人的悲慘結局,嚴嵩其人,為圖晉升不擇手段、毫無底線,實在可稱得上徹頭徹尾的奸臣。


鄧海春


嚴嵩是奸臣,但是如題主所說的“史上第一奸臣”,評價就不太準確了。

其實自從嚴嵩死後,他是不是大奸臣就有爭議了。客觀上說,嚴嵩是貪官無疑,嚴嵩擅權專斷、打擊異己也對,說他奸臣不為過,但是第一大奸臣,他還真不算。

所謂奸臣,應該有幾個基本特徵:對君主迎合獻媚,私下擅權專斷;在朝廷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從不對皇上提醒警示,不忠於皇上;對百姓橫徵暴斂、濫殺無辜;政治上誤國誤民,甚至通敵賣國。

看看嚴嵩,首先他的官場圓滑是必然的,要不然不可能爬到這麼好的位置。嘉靖皇帝脾氣比較怪,可不是個好伺候的主子。嚴嵩想盡辦法順著主子的意思說事兒,還練了一手寫青詞的本領,符合條件。

但是這個擅權專斷,就有點爭議了。明代沒有丞相,是內閣制,明代後來的皇帝越來越懶,什麼事都交給內閣,奏摺都是內閣給個意見,皇上看看沒問題,就批准了。嚴嵩六十多歲進入內閣,有了大權。客觀上來說,嚴嵩從不敢自己做決定,最後拍板決定的,一直是皇帝。嚴嵩是借了皇帝的手,實現自己的權利夢。

結黨營私和排除異己,這個沒的說,嚴嵩和圍繞在他身邊的“嚴黨”,確實沒幹好事兒。

第三點,從不警醒皇上,不忠於皇上。這一點,嚴嵩還真不是。嘉靖之前他批評朝政的事就先不說了,嘉靖七年,嚴嵩上疏說到當時河南的旱災,就沒有大讚太平盛世。在查閱一下嘉靖與嚴嵩討論戰事政事的資料,嚴嵩也是大膽說出自己的意思,沒有完全逢迎皇上。當然,這也是嚴嵩摸透了嘉靖的脾氣,才敢這麼說的。

至少,嚴嵩還是不敢背叛皇上的,嘉靖皇帝喜歡吃丹藥,這東西是有毒的,吃不好就會死人,嚴嵩經常乾的事兒,就是幫助皇上試服丹藥,看在這個拿命驗毒的份兒上,也算是忠心的了。

嚴嵩對老百姓,橫徵暴斂當然是有的,但也不是一點好事兒沒做。嚴嵩捐資修橋、興辦縣學,也算是做了一點點好事兒。但是整體來說,嚴嵩還是禍害了老百姓的,你看抄家時,3萬兩黃金,200多萬兩白銀,還有珠寶田畝宅院,這都是直接或間接搜刮老百姓的。

至於嚴嵩有沒有通敵賣國,雖然倒臺的罪名是“通倭犯上”,但是確實找不到這一罪名的實質性證據,以至於後來張居正都說,嚴嵩的罪名不是“謀反”,而是“奸黨”。所以,嚴嵩應該沒有通敵賣國的行為。

綜上所述,嚴嵩這人啊,確實是奸臣無疑,但是說他是第一大奸臣,還是值得商榷的。


七追風


嚴世蕃收買宦官,皇帝一舉一動都彙報於他。故有大丞相與小丞相之分,有皇上不能沒有嚴嵩,嚴嵩不能沒有兒子之說。嘉靖皇帝朱厚熜20年不上朝,嚴嵩擅專國政20年之久。

嚴嵩還是一位學問大家和書法大家,精熟經史典章,諳習音律詩文。在鈐山隱居時費時3年輯補了《正德袁州府志》,有《鈐山堂集》存世。

《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6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通過史籍、戲曲和民間文藝,嚴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人心。

㈠歷史上對嚴嵩評價,主流認為是奸臣,無須洗白。

①嚴嵩被抄家抄出黃金3萬餘兩,白銀300萬兩,名人書畫奇珍異寶不計其數。抄家抄了1個多月,抄家的清單被整理成冊公開刊行,名為《天水冰山錄》,成為清代暢銷書。

②剷除異己,迫害忠臣。嚴氏父子迫害抗蒙名將曾銑和良臣夏言。曾銑被殺,妻子流放兩千裡。夏言下獄,後嚴嵩利用夏言毀謗世宗的傳言,被嘉靖帝斬首;沈練上諫嚴氏父子10大罪狀,楊繼盛上疏論嚴嵩10罪5奸,均遭到嚴氏父子捏造罪名,借嘉靖帝之手殺掉;嚴嵩把仇鸞捧為大將軍,仇鸞死後嘉靖帝以叛逆罪名開棺戮屍。

③嚴嵩賣官成風,明碼標價。如七品州判售銀300兩,六品通判售銀500兩,武官中則指揮售銀300兩,都指揮700兩等。刑部主事項治元花銀1.3萬轉任吏部稽勳主事,貢士潘鴻業花銀2200兩當上了臨清知州,奪職總兵官李鳳鳴花銀2000兩補薊州總兵,老廢總兵官郭琮花銀3000兩當上使督漕運。嚴家自然富得流油,嚴世蕃在家中寶庫內竟狂妄大笑說,朝廷無我富!

嚴嵩符合奸臣基本特徵,雖然倒臺的罪名是“通倭犯上”,但確實找不到這一罪名的證據,後來張居正說,嚴嵩的罪名不是謀反,而是奸黨。

㈡不過也有人認為,中國有個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是好人,不一定就是壞人。嚴嵩60歲入閣到80歲致仕,伴君如伴虎,終日誠惶誠恐,是個不好不壞的重臣,其理由如下:

①嚴嵩算是明代官僚中比較有作為的,忠勤奉公職守,勉力支撐危局。面對國弊民窮、內憂外患的困局,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反對大興土木,減輕皇上修齋建宮的危害,避免勞民傷財。夜以繼日地工作,幾乎累得吐血。

傳統觀點認為皇帝總是英明的,國家混亂不是皇帝無能,而是壞人作亂,往往要弄出個奸臣來,把什麼罪名推給他。嘉靖帝的治國失敗,不得不找嚴嵩替他背黑鍋。

②權力之爭,你死我活。嚴嵩有個政敵叫徐階,時刻覬覦嚴嵩首輔的位子。徐階買通了名叫藍道行的道士。藍道行在扶乩的時候,顯現出“分宜父子,奸險弄權”的字樣,世宗問:“上天為何不誅殺他呢?”藍道行詭稱:“留待皇帝正法。”世宗心有所動。這一年,萬壽宮發生一場大火,嚴嵩建議皇帝搬到南宮去住,以節省開支。南宮是舊時英宗被幽錮之所,這對喜歡祥瑞喜氣的嘉靖帝犯了大忌。徐階迎合皇帝心意重建萬壽宮,新建萬壽宮比以前的更雄偉氣派,於是嚴嵩失寵了。在徐階的慫恿下,嘉靖帝將嚴嵩削職為民,其子嚴世蕃被斬,抄盡家產,勒令回鄉。

嚴嵩私生活非常檢點,一生只娶了歐陽氏,比他大1歲,還一臉麻子,但夫妻感情很好,從一而終;後在孤獨和貧病交加中度日,臨終前寫下“平生報國惟忠赤,身死從人說是非” ,死時窮得買不起棺木。

③政敵報復,流傳後世。嚴嵩的政敵徐階主修《世宗實錄》,把朱厚熜評為中材之主,嚴嵩父子被打成“奸臣”。

還有一個政敵叫王世貞的,其父王杼得到了價值連城的《清明上河圖》,被嚴氏父子得知,就向王忬索要。王忬迫於嚴氏父子的權勢,就讓畫師臨摹了一張送給嚴嵩,後來事情敗露,嚴嵩借王忬戍邊不力下獄之機,嚴嵩上奏本將其害死。因為這段積怨,但他不敢恨皇上,便遷怒於嚴嵩。他利用編寫《嚴嵩傳》機會,極盡詆譭嚴嵩;還與其門徒編了戲曲《鳴鳳記》 《一捧雪》《飛丸記》《玉丸記》《五女拜壽》《打嚴嵩》等,嚴嵩自然是白臉奸臣,老百姓都相信,嚴嵩的名聲能好嗎?

筆者認為嚴嵩肯定不是忠臣名相,說他奸臣也好,說他不好不壞也罷,今人無須定論,只能以史為鑑,供眾人去領悟。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天寧閣


嚴嵩不算個大奸臣,但不是個好人。他的罵名是皇權和臣權鬥爭的結果。

明朝的一個錯誤是對文人太優厚了。造成文人喜歡邀譽買直——為了反對而反對,似乎只有捱過皇帝的責罵和捱過朝廷的廷杖才能顯示自己是個剛直不阿的好官;同時都有一種天下捨我其誰的錯覺——自己是對的,凡是不同意自己的都是奸臣,可以隨便利用輿論來打擊政敵,還不用負責。

說嚴嵩是個大奸臣,無非在於三點:一是擅權媚上,二是殘害忠良,三是貪汙自肥。

擅權媚上這個罪名有點牽強。內閣開始設立時相當於秘書班子,沒什麼權利,但發展到後期,內閣就差不多相當於宰相了。比如張居正任內閣首輔時,六部基本是成了內閣下屬。所以說,這不是擅不擅權的問題,嚴嵩作為內閣首輔權力本來就很大,其他內閣成員的份量加起來都沒首輔的份量大。

說他媚上,這是事實,但是有點強人所難了。明朝的內閣都是很短命的,根源在於臣權和皇權之爭。明朝的文官講求的是“士大夫共治天下”,不能讓皇帝一人說了算的,內閣要替百官說話,反映百官的意願的。但對於皇帝來說,他挑的內閣是要聽話的,不是來給自己添堵的。權力之爭造成內閣首輔夾在皇帝和文官之間很不好做,怎麼做都是罪人。對文官來說,嚴嵩這個人很無恥,全面倒向皇帝,沒半點猶豫,徹底的背叛了文官集團。這點是最得罪文官集團的。

至於結黨營私和殘害忠良的罪名,也不完全正確,也就是說他害人是有限的,不是個殘暴的人。史上記錄嚴嵩殘害的人有:夏言、曾銑、沈鍊、楊繼盛、王杼。夏言和曾銑是皇帝下令罷官並處死的,而嚴嵩多次向皇帝替夏言求情。所以他們兩人的死暫時定義為可能是和嚴嵩有關。而沈鍊、楊繼盛二人,則是書生作死的節奏,彈劾嚴嵩卻惹惱皇帝。沈鍊好一點被罷官回鄉,但是文人喜歡作死,在民間詆譭嚴嵩不止,又常和地方當局鬧矛盾,感覺全天下都該聽他似的,結果被地方總督殺了,總督不是嚴嵩的人。最後一個是王杼,也是皇帝殺的,罪名是翫忽職守令敵人入侵。當時也說是和嚴嵩有關,但是王杼死後薊遼總督這個職位也不是嚴嵩的人。

至於結黨營私,是很不經推敲的。嚴嵩倒臺後,徹查嚴黨,人數少得可憐,一是他的兒子嚴世蕃,二是他的義子趙文華。和嚴黨關係密切胡宗憲都不算嚴黨,胡宗憲是抗倭名將,可能有人不認識,但是他麾下的戚繼光等抗倭名將想必都很熟悉。

最後是關於貪汙的,嚴嵩貪汙是一定的。明朝的官員不貪汙的話估計連自己都養不活,參考明朝的名臣于謙和有點名氣的海瑞的生活狀況。關鍵是貪得多貪得少得問題,史載嚴嵩貪了三萬多兩黃金,白銀兩百多萬兩,加上其他的古玩字畫,數額巨大,然而,皇帝命令查抄的數額一半入邊費一半入內庫,皇帝的內庫僅得十萬兩。因而,貪汙金額是待定的,估計沒貪那麼多,但貪是絕對有貪得,吃相也估計不大好看。像當時的次輔徐階僅田產就貪了四十餘萬畝,吃相還不錯得了“廉吏”稱號。

嚴嵩的倒臺不在於他的罪名,其實質在於皇帝不喜歡他了。導火索就是皇帝要建宮殿,嚴嵩反對忤逆了皇帝的心意,次輔徐階贊同皇帝建宮殿。即使是後來皇帝以勾結倭寇斬了他兒子,也沒有殺嚴嵩。而且對於嚴嵩的罪名也是很耐人尋味的,殘害忠良的罪名沒有,擅權是有,貪汙也是有。

總的來說,嚴嵩的千古罵名是皇權和臣權鬥爭的結果。失去了皇帝信寵,還得罪了士大夫階層的,哪個有好下場的?明朝中後期的首輔,基本都是沒好下場的。士大夫階層權力日盛,皇帝都得退避三舍,區區史書而已!跟何況,明朝話本可是很流行的,編排人物都不需負責的,可以隨便編劇,只要別人讓自己討厭了。






尋找不答應


這問題問得好,為何把嚴嵩定義為奸臣,奸臣的定義是指對君主奉迎獻媚,載歌稱頌,迎合溜鬚,結黨私營,排除異己,陷害忠良,從不大公無私的提示和警示,置人於死地,欺上瞞下,目中無君,對百姓為己利益打擊報復,橫徵聚斂甚至弒君殺臣,弄權作亂,驕揚跋扈,搞得朝綱烏煙瘴氣。

嚴嵩,漢族江左民系,字惟中,江西新餘市分宜縣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63歲入閣拜相,明史將高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

己後劉瑾與其黨羽被滅後,高嵩北上順天,在此十年間裡先後擔任在南京和北京翰林院任職,明世宗沉迷道教,沉醉在長生不老之術,對朝政撒手不管,絲毫不關心,把朝政交由禮部尚書夏言處理,夏言深得世宗寵信,夏言又是嚴嵩同鄉,由此嚴嵩十分討好夏言。

從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由南京翰林院侍讀,執掌院事到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在夏言反對世宗沉迷道教,不為世宗所喜,漸漸疏遠夏言,當高嵩晉升為太子太傅時羽翼豐滿,開始攻擊夏言,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曾銑被殺,夏言入獄,嚴嵩利用流言蜚語,使世宗得知夏言誹謗自己,同年的十月夏言被斬首,夏言親信黨羽被貶的被貶,流放的流放,高嵩再次高升出任內閣首輔,從此開啟專權之路。

夏言死後,嚴嵩和仇鑾二人矛盾激發,高嵩相繼剷除政敵夏言和仇鑾,朝中已經沒有人與之抗衡,對於那些彈劾自己官僚,實施打擊報復,輕者罷官 ,重則致死,沈煉楊繼盛就是因為得罪了嚴嵩,被誣陷下獄,獄中屈打成招,最後遇害。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沒有確立太子的情況,干涉安排安排裕王朱載垕(即後來的穆宗)、景王朱載圳婚事,詔於各府舉行婚禮。嚴嵩不同意。一年以後,嚴嵩又進言:“自古帝王莫不以豫建太子為首務。臣叩奏密對,屢以為請,聖衷淵邃,久未施行。中外臣民引頸顒望,謂此大事,置而不講,臣等何以辭其責!請及開歲之首則告舉行。

嘉靖“十五年以前,名為汰省,而經費已六七百萬”此外,他還不時採木、採香和採珠玉珍寶。光祿寺庫銀,嘉靖十五年前積銀八十萬,自二十一年後,“供億日增,餘藏頓盡”嚴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入內閣後又成為首輔的。面對日漸惡化的政局,他不僅沒有向世宗提出任何規諫和改革方案,而且推波助瀾,使局勢向更亂更糟的方向發展。在他看來,皇帝可以為所欲為,不應受任何制約;臣下對皇帝只能順水推舟,唯命是從,討得皇帝的恩寵。這樣就可以有權有勢,人們都要仰其鼻息行事。至於國家百姓如何,似乎都可以不問不聞。正因為如此,所以凡是明世宗喜歡聽的,即使是很不該說他也說;凡是明世宗想要做的,即使是荒唐可笑,他也毫不猶豫地去做,決不敢有可否。

嚴嵩父子權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嚴世蕃狂妄至極,甚至在家中寶庫內大笑說“朝廷無我富!”眾多大臣加以彈劾,皆賴世宗包庇。在嚴嵩一夥的把持下,“政以賄成,官以賂授。”每一開選,視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遷,則視缺之美惡而上下其價。如七品州判,售銀三百兩,六品通判售銀五百兩;刑部主事項治元,用銀一萬三千就可轉任吏部稽勳主事,貢士潘鴻業用銀二千二百兩,就當上了臨清知州。武官中則指揮售銀三百兩,都指揮七百兩,奪職總兵官李鳳鳴出銀兩千兩,起補薊州總兵,老廢總兵官郭琮出銀三千兩,使督漕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東道士藍道行以善於扶乩聞名於燕京,徐階將藍道行介紹給世宗,一日藍道行在扶乩時稱“今日有奸臣奏事”,剛好嚴嵩路過。世宗對嚴嵩父子日久生厭。最終,嚴氏父子的權勢被藍道行的幾句話推倒,嚴世蕃被判斬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而其父嚴嵩被沒收家產,削官還鄉,無家可歸。兩年後病卒,終年八十七歲。他死的時候,寄食於墓舍,既無棺木下葬,更沒有前去弔唁的人。



片段影劇


嚴嵩是明朝有名的大奸臣,當初紅極一時,權傾朝野。把持朝政多達二十多年之久。

嚴嵩出生於普通人家,自幼飽讀詩書,二十五歲中進士。當時正德皇帝年幼,劉瑾專權。嚴嵩審時度勢,一看難有自己立足之地。索性告病回鄉隱居了十年。劉瑾團伙被誅殺以後。才重新復出,並此後一路高升。

嚴嵩工於心計,善於揣摩人心,明世宗繼位以後,每天專注求仙問道,研究長生不老之術,嚴嵩就利用他的這個愛好,使用各種手段,把皇把黃帝哄的心花怒放,並利用卑鄙手段,誣陷內閣首輔夏言,夏言被殺後,嚴嵩終於在六十五歲成為內閣首輔。

為了取悅明世宗追求長生不老的幻想。嚴嵩利用手中的權力,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討好他,並且自己也為此廢寢忘食,全力以赴。

當了內閣首輔以後人。嚴嵩對明世宗極力奉承,唯命是從,以取得皇帝寵信。但對別人卻變了另一副嘴臉,專橫驕奢,目中無人。後來因為年齡大了,就讓兒子嚴世蕃協助自己處理事情,父子倆狼狽為奸,沆瀣一氣。

嚴嵩父子倆掌控朝廷時,連明世宗的左右侍從都被收買。明世宗的一舉一動。父子倆都清清楚楚,朝廷中的大臣們都在背後稱他們父子為“大丞相”、“小丞相”。

並且貪汙受賄就成了他們的日常工作。在朝廷中公然賣官賣爵,並且按職位高低明碼標價,大發不義之財。嚴世蕃甚至公開叫囂:“朝廷不如我富”,“朝廷不如我樂”。

多行不義必自斃,雖然明世宗極力袒護嚴嵩父子。但大臣徐階以毒攻毒,利用明世宗信奉道教的特點,讓道士做法時,指出嚴嵩父子是奸臣,明世宗這才相信,最終將嚴世蕃斬首示眾,嚴嵩被查抄家產,削職為民。

從嚴家抄出了金銀珠寶等大量財物,其規模幾乎超過了當時皇宮的資產。

嚴嵩從位極人臣,富甲天下,一下變成了孤身一人,無家可歸,只能在墓地中找食寄生,最終悽慘病死,拋屍荒野。


歷史微點


嘉靖一朝,共計45年,共計首輔有23人次。平均不到2年一位,而嚴嵩前後兩次出任首輔,共計時間為15年。能在嘉靖朝如此長時間出任首輔之位,可見其確有獨到之處。但是將其定義為奸臣,也沒有冤枉他。

官宦歷程

嚴嵩早年還是一個正直果敢的人。八歲中童生、19歲中舉人、25歲中進士。在母親病故守孝後,拒絕入朝為官,其稱:奸人當道,在下不堪與之為伍。可見其性質、品性還是相當好的。

不過歲月蹉跎,老天給她開了不少玩笑。41歲的時候,他又被扔到了“鬼都不理”的南京翰林院,在這個年紀,似乎他的仕途已經到頭了。但是在這裡他認識了兩個人張璁和桂萼。這兩個人的出現改變了他的命運。

張璁是二甲進士出身,按照當時明朝官場的規矩,他是沒有可能入閣的。但是這位仁兄拍對了嘉靖皇帝的馬屁,在大禮儀事件中進入了嘉靖的視線。最終以坐火箭的速度成為了當朝首輔。同時給予了嚴嵩幫助。嚴嵩從此也在拍馬屁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屠殺忠良

嚴嵩殘害忠良無數,其中最典型的三位就是夏言、沈煉、楊繼盛

夏言、嚴嵩的老鄉、為人剛正不阿、敢於直諫。是嚴嵩之前的首輔。早年間,夏言對嚴嵩也多有照拂。後因不恥於嚴嵩的為人而漸漸疏遠。為首輔期間不黨、不群,朝廷政治比較清明。最後卻因嚴嵩的誣陷而被殺。

沈煉、嘉靖朝的進士、錦衣衛經歷、文武全才。性格剛直,為人忠義。因看不慣嚴黨誤國,在明知道不可能成功的情況下,死劾嚴嵩。最終被嚴嵩及其同黨斬殺。

楊繼盛、正德年間進士,治理地方功績卓著,升至兵部武選司員外郎時,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後被嚴嵩害死。

貪汙腐化

嚴嵩的貪,不光是自己的貪,他的貪是一個團隊,所有的黨羽都貪婪無厭。其把控朝政之時,官無大小,皆有定價,不看官員的口碑、能力,一切都以官員的賄金為準。其黨羽趙文華貪汙軍餉,被查處後,因無錢償還貪汙款,由其子孫以充軍來代賠。這筆錢到了萬曆十一年,還只賠了一半。嚴嵩的兒子嚴世蕃被抄家時,有黃金可三萬餘兩,白銀二百萬餘兩,他珍寶玩物值數百萬。可見其貪汙有多嚴重。

培植朋黨,控制朝政

嚴嵩親兒子嚴世蕃、乾兒子趙文華、仇鸞、楊順等人無一不是位高權重著。而且是站在高位不幹事,且專門打壓他人。

趙文華、曾經誣陷總督張經,搶其功勞,並誣陷張經,導致他被嘉靖殺死。為嘉靖修建宮殿的時候,將修建宮殿的材料拖回家為自己修建府邸。

仇鸞、誣陷夏言收受收陝西總督曾銑賄賂,導致二人被殺,用重金賄賂俺答使其不要進攻他鎮守的大同,而是進攻東邊的薊鎮。其人不單畏敵如虎,還喜歡搶掠,割死人頭冒功。

楊順、宣大總督,害死沈煉的罪魁禍首。俺答範邊不敢出戰,卻殺良冒功。

後東南總督胡宗憲,為了抗倭戰爭的勝利不得不依靠嚴嵩,這些都很好的證明了嚴嵩控制朝政。

大山結束語

嚴嵩是奸臣是毫無疑問的一點,但是嘉靖皇帝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因為他的放縱不顧才有了嚴嵩禍亂朝綱。



文史侃大山


嚴嵩(公元1480~1567年),字惟中,號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其少時被稱為神童,據說六歲時就能背誦四書五經。但他的科舉之路並不是特別順利,共考了三次,取中二甲第二名!

嚴嵩之所以被後世傳為奸臣,和嘉靖皇帝是密不可分的,他替嘉靖背了不少黑鍋!而且也只是被嘉靖樹立在群臣之中的靶子,用來吸引群臣的火力,以便於皇帝在幕後掌控大局。

嚴嵩被視為奸臣與王世貞也是分不開的。二人素有積怨,在《嘉靖以來首輔助--嚴嵩傳》中,王世貞對嚴嵩大加貶低,加上嚴嵩的兒子嚴世蕃為非作歹,名聲極惡,嚴嵩的名聲自此便一落千丈!

如果想了解這段歷史,可以去看看《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很值得一看!





路漫漫吾求兮


據說,當初修《明史》時,是否把嚴嵩放在奸臣傳裡,還是有一番討論的。對於奸臣,是有明確定義的。一般認為,殘害忠良或陰謀篡奪帝位的人就是奸臣。嚴嵩談不上篡奪帝位,但其殘害忠良還是有的。但由於嚴嵩做事警敏,能夠揣摸帝意,出言獻策皆中帝意,雖然鋒芒內斂,對政敵的攻擊卻非常凌厲。可以說,就是大家公認的被殺、被貶、被監禁的忠良,都是皇帝有明詔的,大家明知是嚴嵩所為,卻不容易找出那樁案子是嚴嵩私自操辦到底的。比如殺楊繼盛,皇帝不同意。嚴嵩就想了個辦法,在皇帝同意斬殺的張經等人的奏疏末尾,加上與前面人事不想幹的楊繼盛。嘉靖帝在批准時,並沒有在意末尾人員,硃筆一批,楊繼盛人頭落地。諸如此類,就是嚴嵩的把戲。大家討論後,還是認為不能因為為嘉靖帝諱,就放過狡猾的嚴嵩,不管怎麼說,不管形式是什麼,謝瑜、葉經、童漢臣、趙錦、王宗茂、何維柏、王曄、陳塏、歷汝進、沈煉、徐學詩、楊繼盛、周鐵、吳時來、張羽中、董傳策等忠良皆被譴,與嚴嵩難脫干係,這就是陷害忠良,就該入奸臣傳。


二曲人


嚴嵩(1480-1567),字惟中,號介溪,江西分宜人。明朝內閣首輔,被《明史》列為“六大奸臣之一”。

 大家知道每個朝代都有專門寫本朝代的官吏,而《明史》無疑是我們對明朝最貼切的認識,嚴嵩其實被明代列為六大奸臣之一,說他無才略,“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那麼在民間我們也可以透過戲曲和其他文藝作品看到嚴嵩奸臣的影子。 然而多年來,有關嚴嵩是否大奸臣,仍然爭議不休,小編這裡主要介紹嚴嵩為什麼被定義為奸臣?

1專國擅政,陷害忠良。

2為官專擅媚上,竊權罔利

3排除異已

4吞沒軍餉,廢弛邊防

5招權納賄肆行

 小編查閱史料總結出以上五點,當然這只是《明史》的介紹以及民間的相傳,至於嚴嵩是不是奸臣有待商榷,小編後期也會跟進嚴嵩是不是奸臣,靜等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