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裡面有“熊孩子”嗎?該怎麼教育這些孩子們?

咋咋咋咋回事


題主描述的內容不多,也不知道你們家的熊孩子年齡有多大,有回答問題的樓主我也認真拜讀了他們的建議,雖說各有所長,但是中心點說的都很好,孩子目前的行為是慣的!責任在於家長,而非孩子!現在題主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亡羊補牢,現在還不晚!

根據事情的描述來分析,因為爭奪電視而對家長有不禮貌的行為,說明這個熊孩子年齡還不大,大概在8歲以下這個樣子,二年級以下!我們再來分析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在家長看來,孩子這種行為很不禮貌,而且家長很惱火,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他沒有意識到這個行為是錯的,因為,他以前一定也這樣做過,卻沒有付出任何代價或者他通過這樣的行為獲得過自己的要求!現在如果再不制止,孩子將會變本加厲,會讓家長更煩惱!

對策:首先夫妻和家人(爺爺奶奶或者七大姑八大姨等)要目標一致!立規矩!!!!明確告訴他什麼是底線,如果觸碰底線,一定會受到懲罰!

舉個栗子:帶孩子逛超市,孩子看上一個玩具,這個玩具和家裡的玩具類似,你若不同意買,他就會鬧騰,這個時候給他講道理,是沒有任何用處的!ok,終止逛商場,強制性把他帶回家,把他放進臥室,你就看著他鬧(他會怎麼鬧?無非就是哭!)你千萬不要心疼,任由他哭,滿地滾都沒有關係,等到他精疲力盡了,你拿個熱毛巾,把他臉擦擦(孩子這個時候滿臉的淚水,汗水,灰塵應該也很難受),擦完看他表現,如果還有繼續鬧的情緒,不用管,就讓鬧,總會有結束的時候,什麼時候情緒穩定了,你開始給他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不可以買這個玩具!(可能他不懂你給他講的哪些道理,但是他會懂得,哭鬧是無用功,在父母這裡沒有用!)連續不用三次,孩子就會蛻變!

再舉個栗子:孩子平時吃飯不老實,不能好好吃飯!那好,不吃就不吃,告訴他,不吃飯,也不可以吃零食!只有吃了飯,零食才可以吃!這次不吃,下次吃飯需要等到晚上五點!中間他可能會餓,但是偶爾餓一次,二次,對孩子身體應該無害,所以不用第三次,孩子吃飯比誰都乖!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規律,這個家,誰才是權威!想得到想要的東西,不是鬧騰來的,也不是哭來的,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

現在大部分家長,教育孩子沒有耐心,哪怕自己受點委屈,看不得孩子流一滴眼淚。。有些父母有教育的理念,爺爺奶奶護犢心切。。。所以教育孩子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需要漫長的時間和耐心,需要全家人的努力!

。。。希望我的回答會給你一點啟示!

純手打,不謝!


大智雜談


我在幼兒園工作,有機會了解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我自己也有個女兒,也是調皮、固執!她學會走路後就開始試探家長對她的管教程度了,有幾次她嘗試躺地上打滾,我對它的行為先假裝不理會,再走到她跟前不起來我就用我髒髒的腳踩你,如果靠口頭嚇唬不管用,那就真踩,可以輕搭到肚子上,面部表情表現出一幅得意的樣子,它心理落差一出來就會自己起來了!

她還嘗試去玩飲水機,見到她走過去,就立馬上前對他說,過來媽媽讓你感受下熱水,接一玻璃杯熱水讓她碰碰,她摸到熱水後小手會不自覺收縮,這個時候要趁勝追擊,來來來給你杯子,不要都不行,看著他被嚇到後再跟她講熱水危險的道理!

很多時候小孩的毛病都是從試探家長開始的,當它試探幾次你都沒有破解,那就會形成慣性毛病。

她喜歡玩我手機,剛開始工作忙,就都用手機哄她,後邊只要我一拿出手機她就會湊過來搶了玩。後邊覺得這個問題有些嚴重,就再她玩手機時先跟它講道理,一般他們不會理你,然後可以一把把手機奪過來,用眼睛登她,還開始哭鬧欲過來拿你的手機,這個時候可以打她幾下,我一般打臉(只有這個部位她才意識到是真打,打其他部位她以為你在跟他鬧了玩)她欲過來搶手機就用手撐著他的胸,整個過程不要試圖講道理,用行為教育就好,直到他只忙著哭而沒有要過來搶手機的意思時,掏出手機當著她的面玩,讓她哭會,直到聽著哭聲感覺他需要你安慰時再去哄他,哭停了後外給他立規矩!幾次嘗試後就基本改掉搶手機玩的毛病了!

要想教育好孩子還是需要更多的關注和陪伴,只有在細節中發現問題,才能從源頭把毛病治了。


蘭巧花飾


熊孩子多半指那些好動,不守規矩,毛手毛腳,喜歡打鬧的孩子,對待這些孩子應該怎麼辦,我談談個人的想法:

今天的因是昨天的果,孩子出了問題,應該往前找,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不像我們家的孩子鬧騰,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守規矩,我們家的孩子為什麼不守規矩,說明別人家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孩子在0-6歲的時候,是一個心理漸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有意識地領導孩子的個性成長,要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做了會討人喜歡,哪些事情會招人厭惡。

國外有一種教育孩子的方法,給孩子請教父教母,個人認為,這種方法比較科學,親生父母對孩子比較溺愛,有時候親生父母的說教孩子不愛聽,換成教父教母對孩子教育,孩子因敬畏心理,會容易接受教父教母的教誨,因教父教母的立場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就會不一樣。

作為孩子的父親,要引導孩子做一些身心健康的運動,比如帶領孩子游泳,跑步,練跆拳道,下圍棋,練習寫字,都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守紀律,不怕困難的習慣,尤其是練習寫字,孩子的心可以安靜下來,有了這些好習慣,想成為熊孩子都難,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不能放鴨子。

媽媽要教育孩子有愛心,善於悅納小朋友,喜歡與小朋友分享玩具,食物,和小朋友團結,謙讓,不要動手打小朋友,讓孩子學會怎麼說服對方不打人,不罵人。

萬一有孩子打你的孩子,教會孩子把對方推開,踩對方的腳,讓對方知道自己不好欺負,告訴孩子不讓對方抓自己的臉,也不要孩子抓對方的臉,總之讓對方不敢和你孩子打架,所以說,你孩子要練習跑步,游泳,跆拳道,這樣孩子在體能上就勝過愛打架的孩子,可以控制局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並非接受的事物越多越好,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把孩子引導到自己約束自己的軌道上來,一來可以不讓孩子變成熊孩子,二是,已經成為了熊孩子的家長使用上述方法,讓孩子變成一個乖孩子。


長江放歌8


每一個孩子都有天使的一面,也有熊孩子的時候,我們父母總是考慮怎麼樣把熊孩子變成天使。有沒有考慮過熊孩子熊的時候需要的是什麼?他是想引起你的關注?還是想引起你的關注?還是想引起你的關注!!

我們始終要堅信一句話:每個孩子錯誤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愛的需求。

你看到孩子的需求了嗎?

家裡但凡有一個跟孩子溝通、聊天和遊戲的人。兒子一般都不會選擇去看電視。除非長期被扔給電視。和不會溝通的父母。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身上問題的時候,立刻自我反省。看我們的哪些行為影響了孩子身上的這些錯誤行為。孩子是看著你的背影成長的,不是聽著你的說教成長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切記切記。榜樣的力量無比重要。


園長媽媽Mandy


壓一遍就熟了,知道嗎?到了那裡吧,奶油到了那裡嘛。嗯是的啊。嗯這是幹嘛這裡鉤機挖什麼?這這是什麼啊?中央大街每有的就打著有挖草根去了啊,那你就把他踢了呀,也就把他叫做弟弟,大家誰來保護過?應該是品牌正品的,當時企業補了對吧?你快給他叼b叼b叼東西啊,那個貂蟬慢慢掉下去了,那麼第一第二老爺惡男就給你。啊婚紗也就好玩,就把你打死遊戲天使啊變電了啊婚紗也就好玩,就把你打死遊戲天使啊變電了所以必須做到恁多東西,你看到無?話又大雨。消防員叔叔他去幹嘛?1汽車小夥兒是就是雲梯,雲梯車上去救人了是。大概就是不能玩火,知道嗎?為那現在高興了,那我問你一個問題好不好?你好不好好不好好不好好事吧,今天晚上你幹嘛?你知道他們為什麼打你們?因為我看見呀,喝了湯又吐回去,你知道嗎?你要喝你就喝,你不喝你就不要,你不喝你就不要喝了,哈哈,爸爸肯定生氣的,中午又沒吃飯,晚上又沒吃飯。懂了嗎?下次你就不要不吃飯嘍。好不好?怎麼辦?幹嘛?消防員叔叔幹嘛啊?這裡是幹嘛?是啊,你看都泡在水裡面了。泡在水裡面了,這些人出不來啊?要想把嚴叔叔去救啊,你看這些都在上面了,向陽啊,這些都在這上面呢,消防員叔叔必須要去救他們出來啊,是不是你的車都泡在水裡面了,你看到沒啊?走不動了,你也加油了,所以說看到有水的話不要去玩了呀,這水是這些肯定是有水的,萬一不小心碰電了還是怎麼了?肯定會不好的是不是啊?之類的很多問題的。啊,這個叫什麼東西書館該怎麼說?司機。


雨思露想


孩子不會永遠保持可愛,也不會一直是“熊孩子”,我們要給孩子土壤發展。所謂育兒育己,要想讓孩子多用非暴力的方法表達自己,首先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給孩子做出榜樣。當孩子被情緒控制的時候,家長要當好他們的“理性向導”。幫他理性思考,給孩子提供一個非暴力的成長環境。

培養孩子的社會規則意識,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你的孩子一直在看著你,想要你的孩子不做“熊孩子”,最重要的是你先不做“熊大人”。

很多成人自己的社會規則意識也不強,比如出門吃飯會注意餐桌禮儀,在家就很隨便;要孩子吃飯時不說話,自己去隨意侃大山;要孩子跟別人打招呼、說再見,自己在家裡卻不會跟家人親切的問候和告別。這其實是在給孩子一個相反的、混合的信息,孩子的認知本身還不成熟,還分不清在不同場合這些細微的規則變通,所以當然就無法理解規則的意義了。為什麼很多家長覺得“熊孩子,講了也不聽”,可能是因為大人講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所以孩子學習規則的早期,你要給他一個清晰的規則界定,這裡的大原則就是保持一致性。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有禮貌,會說“請”“謝謝”;那你平時也要多說“請“謝謝””;在家裡和外面要儘量保持一致的禮儀規矩,需要家人幫忙,你也要說“請幫我一下”。如果孩子習慣了周圍人的講禮貌。那她自然會習得禮貌用語。

還有就是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或是在別人面前說“這孩子就是調皮不聽話”之類的話,因為孩子會強化這種潛意識,說著說著,他就真的變成了你口中說的“熊孩子”。要知道有的孩子鬧,他可能只是想過多的吸引大人的關注與關心,大人有時候也要好好考慮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的關愛和關注缺乏。所以我們要儘量給孩子正面的評價,當孩子有好的表現的時候,我們要給予積極的鼓勵,讓孩子找正確的方向發展。

謝謝大家


貓爸育兒記


我家倒是沒有熊孩子。要想制住熊孩子就要巧妙的以熊制熊 。千萬不可以兇制熊,會適得其反。


☞挑戰放飛自我☜


熊孩子都是一些心理需求沒被滿足,需要多給孩子鼓勵和支持,同時教導孩子應該用一些正確的表達方式!


嬰幼兒健康專家


熊孩子有時也確實讓人哭笑不得,但熊孩子確實也很聰明的,我們只要正確引導說不準還能培養個科學家呢,比如孩子把表拆了,你可以罰他讓他自己裝好。裝的過程他也會思考表的結構,這也未曾不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