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中國人叫漢人,民族叫漢族,文字叫漢字?

小道道20


“漢人”因漢高祖劉邦,所建立的漢朝而得名。漢朝是繼秦朝,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二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我們之所以叫漢人,就是因為我國曆史上的漢朝特別的緣故,為什麼說他特別呢?

首先,我們要感謝一個朝代,這個朝代就是漢朝。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享國407年,如果把享國43年的蜀漢計算在內,漢朝共享國450年。正因為漢朝存在的時間很長,加上國家統一、經濟發達、文化昌盛,漢朝人口極具膨脹。當時漢朝周邊的其他少數民族和政權對漢朝百姓稱作“漢人”,經過400餘百年的繁衍生息,“漢人”的稱謂,被一直延續下來了,最後成一個民族。

其次,漢朝在我國曆史上出現多箇中興盛世的局面,其他封建王朝是無法與其相提並論的。比如,“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孝宣之治”、“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論歷史影響力,估計只有唐朝可以與其媲美。在我國曆史上,估計找不到第二個能與漢朝相提並論了,所以除了漢人,國外稱謂中國人為“唐人”的也比較多,例如唐人街,現在也還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唐朝的文化影響力比較大,在當時影響了整個東亞甚至東南亞,尤其是韓國和日本,現在也擺脫不了中國的影子。

最後,中原歷代王朝都是以漢人為主導,漢民族的書寫文字所以叫“漢字”。我國曆史上的周朝雖然享國近八百年,但是周朝並不統一。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存在的時間太短。如果,秦朝能存在幾百年,我們現在估計不叫漢人而叫“秦人”了,書寫的文字估計叫“秦字”了。漢朝在我國曆史上,的確是一個很爭氣的王朝。西漢被王莽篡位以後,其後人還能復國。從東漢劉秀復國來看,當時的百姓還是很擁戴漢朝的。且歷史上的漢朝,無論西漢還是東漢,都亡於篡位。漢朝的統治者並不腐敗也沒有多昏庸的昏君,西漢和東漢的滅亡,都是因為皇帝小,被外戚專權。所以,漢朝亡國也很冤枉。東漢滅亡以後,蜀漢也存在了43年,說明老百姓還是很懷念漢朝,所以我們現在稱為漢人,以至於成為一個民族的代名詞,我們真的要感謝劉邦。


謀士說


我來說點不一樣的,一是為什麼偏偏是“漢人”被延續下來成為族稱,而不是 “周人”、“秦人”、“唐人”等;二是“漢”這個字是怎麼來的,其本義是什麼 ,如何一步步延伸為族稱的。

一、為什麼偏偏是“漢”,而不是周、秦、唐?

毋庸置疑,首先是因為漢朝是個強盛且長壽的王朝,但這遠遠不夠。夏、商、周、秦、隋 、唐、明都很強盛,秦隋是短了點,但其他的幾個並不短,周朝更是號稱有八百年;如果說唐明是在後面,已經被漢朝搶先“註冊”了永久“商標”,但在漢之前還有夏商周啊,特別是周朝,它的資格絕對不比漢朝差。

周朝的資格又好、時間又早,為什麼不搶先“註冊”呢?原因是當時還沒有“ 註冊”的必要和意識。在周朝,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都是以所在諸侯國的國名來自稱,基本都沒必要說統稱,比如“齊人”、“楚人”、“秦人”等, 基本沒人再在上面加個“周人”的自稱。就如今天,我們說自己是“中國人”就夠了,沒必要再說是“地球人”,當年我們的祖先也認為“周”就是“天下”。雖然周邊還有戎狄蠻夷等,但它們是未開化的甚至不能稱為“人”的野蠻人,相比它們,我們可自稱為華、夏、諸夏,但要用這些自稱的場合實在是太少了 。所以,在周朝的時候,沒人去搶注“周”或者“華”、“夏”什麼的。

那為什麼到了漢朝,就有了“註冊”的必要和意識了呢?其實在漢朝的時候, 他們也還沒有真正去“註冊”,但由於當時的大一統,沒有了諸侯國,還因為北方強大的匈奴的存在,讓“漢人”這個自稱的用處更多、也更自然了。因為兩漢長達四百多年,“漢人”這個自稱也因此叫了四百多年,都叫得很順口了。漢朝滅亡之後的魏晉都遠遠比不上漢朝,而西晉滅亡後,五胡入華,佔據了整個北方地區,由此一個區別於五胡的自稱與他稱就很有用處了,“漢人” 這個“商標”就被真正“註冊”下來了,而且用了三百多年都沒有挑戰和質疑者,到隋唐時早已是大家公認的永久“商標”。

綜上所述,“漢人”成為族稱之前,人們的自稱是國名、朝代名,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各國各朝境內往往是多民族的,於是“漢人”作為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族稱就順理成章的延續下來了。

二、“漢”這個字是怎麼來的,如何一步步引伸為族稱的?

我們知道“漢人”成為族稱,是因為漢朝,那“漢”這個字是因為怎樣的機緣而被劉邦選中的呢?

眾所周知,劉邦是因為先被封為“漢王”,才在奪取天下之後將自己建立的朝代稱為“漢朝”。封漢王,是因為封地為蜀地和漢中,而漢中屬於漢水流域, 是典型的因地得名。

至此最後一個問題出來了,漢水為什麼稱為“漢”水,而不是別的什麼水,“ 漢”字是怎麼來的,與漢水有關係嗎?還是其他回答說的來自於與“強壯”相關的本義?

據象形字典(是個網站)陳水旺老師的考據,“漢”正是源自於漢水,最初出現在金文,造字的本義是“流放政治犯的西北水域”。也就是說“漢”是一條河,這條河所在的區域——漢水流域是遠離中原政治文化中心的流放政治犯的偏僻之地,“漢”就是為描述這河而造出來的。

“漢”是如此大、如此有名的一條河,以致還能被引申為“大河”的意思,與“江”“河”同義(最初“江”就指長江,“河”就是黃河)。比如曹操《觀滄海》的“星漢燦爛”,漢就是河的意思。

漢中也與河南、河北、江東、江南等類似,都只是一個區域地名,但由於劉邦被封漢王繼而建立漢朝,“漢”這個字才引伸出更多的含義(如“漢族”、“男子漢”所包含的),讓後人忘記了它與“江”、“河”類似的本義。


wouc


我來給大家上上課,補一補為什麼我們叫漢人,民族叫漢族,文字叫漢字,語言叫漢語!

至從秦朝一統後,就統一文字,度量和車軸;但是由於統一時間不長秦朝就滅亡了,李斯把整個文字從以前春秋戰國時期的大篆籀文和其它文字並用到統一規範使用小篆,而小篆書寫很慢,又演變出了隸書,但是隸書使用時間短,大多數人還沒有完全過度和學習清楚,秦朝就滅亡了。西漢從廢墟中慢慢發展起來又遇到匈奴不斷侵擾,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興起不就,便有了王莽奪權,劉秀開啟東漢中興,文化和科技也發展到歷史高點,但是文字從小篆的演變到隸書,在民間還有著許多版本或者不一致,導致大家的理解和認知不同。這時有一位偉大的人物出場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影響中華文化深遠的大咖許慎寫了一本書《說文解字》。

許慎把古代常用的文字演變過程從甲骨文象形字到鐘鼎文再到大篆的籀文到小篆最後到隸書一一註解,讓漢朝的人們能夠感受到文字的優美和意義的一致,經過許慎的註解文字在應用方面和溝通交流都更加暢通,再加上東漢班固出征西域,竇憲滅兇奴,漢朝已經足夠強大,影響深遠。這是西方人稱大漢還是大秦,這時還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聽說在西邊也有個叫大秦(羅馬帝國)的國家,被派出使歐洲已經到了地中海,可惜病死在路上,他叫甘英。

從那以後都叫大漢民族,所以我們都是漢人,使用的文字叫漢字,用的語言也叫漢語。也給後來五胡亂華和魏晉南北朝朝的鮮卑的區分。


懋名頂替


漢人、漢字、漢族得名都和漢朝有關,漢朝得名和漢王國有關,漢王國得名與漢水有關。

漢水今天叫漢江,發源於秦嶺南麓,注入長江,是長江最大支流。漢水的傳奇,還被認為和銀河是相通的,所以銀河也被稱作“天漢”,即天上的漢水。西周時期周天子經常從漢水南下征伐荊楚,周昭王還戰死在漢水上。之後秦國攻打楚國,也利用了漢水道路。

到秦朝末年的時候,諸侯聯軍滅亡秦國。因為楚義帝曾許諾“先入關中者為王”,但是項羽不想把咸陽一帶封給劉邦,所以就把劉邦封在漢中,稱為漢王。漢中也算在關中區域,所以也算是封在關中了。漢中的得名當然也和漢水有關,就在今天的陝西漢中一帶。

所以之後楚漢戰爭,就是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的爭鬥。劉邦消滅項羽後統一全國,而漢的國號仍然保留了下來,這就是漢朝的由來。雖然秦朝才是第一個大一統國家,不過國祚太短,不少制度文化也被漢朝繼承,而漢朝經歷四百年,政治遺產對於後世直接影響更大。


林屋公子


其實中國人就是中國人,並沒有中國人就是漢人這個說法。漢族是五十六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朝代,同時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載體,漢族人民雖多,但仍要團結各族人民。



作為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人被認為是炎帝和黃帝的子孫,“漢”在古代指宇宙、天河。“星漢燦爛,若出其裡。”中國人並不只有“漢人”這個說法,還被稱為“華人”、“秦人”、“唐人”,後來“漢族”取代“漢人”的說法,成為這個族群的代號。


那麼漢族是怎麼來的呢?楚漢之爭後,劉邦建立漢朝,在秦朝的基礎進行了經濟、文化、思想的大融合,使漢朝成為一個真正大一統的盛世,在與外族的交流上,漢朝也做出了卓越貢獻。

後來,人們就稱漢朝中原人為漢人,民族的概念出現後,人們便直接用漢朝把其統治下的人民定義為“漢族”,從此聲名遠揚,流傳至今。而作為華夏主體民族,漢族人民用的文字、語言自然被稱為“漢字、漢語”


歷史密探


對於題主的三問,回答如下。

一、中國人就叫中國人,或者稱華人。

1、漢人最早是指西漢、東漢時代的人。後來指漢族、漢族人。

2、漢族是我國人數最多的民族,全國各地都有。除漢族人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

3、華人是對華夏兒女的統稱,今天的華人是全體中國各民族之人的代稱,包括國內的人、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

4、沒有中國人叫漢人這樣的表述。

二、中國所有的民族,包括56個民族。

1、漢族不是56個民族的總稱。

2、其他55個少數民族各有各的民族稱謂。

3、沒有中國民族叫漢族的表述。

三、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漢語是我國的主要語言。

1、漢字是漢族的文字,也是其他少數民族通用的文字,是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法定文字。

2、我國各民族現行文字共有40種,如朝鮮,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彝、傣、拉祜、景頗、錫伯等族都有民族文字。

3、漢語是國際上五大語言之一,使用人數最多。

四、漢人、漢族、漢字的形成和發展等問題,此不贅述。


趣話歷史那些事


問題有問題。

為什麼把中國人叫漢人,中國的民族叫漢族,中國的文字叫漢字?

中國人~從國籍角度。

漢人~從民族角度。

唐人~從歷史角度。

中華民族~整體性,漢族~個體性。

中文~中國人使用的語言文字,包括漢語、漢字、漢族方言,維吾爾語和文字,藏語藏文,蒙語蒙文,滿語滿文,白語,壯語,傣語,納西文字……

在某些環境中,有時候個體可能會指代整體。

今天回答的問題都是基於2000-2018年的中國大陸現狀。

……………………

漢人,即漢族。

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

中華民族除了漢族,還有其他民族。

中國人是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

中國人的主體是中華民族,也有極少數非中華民族的其它民族加入中國國籍。

中華民族也有人加入外國國籍。

綜上,中國人不等於漢人,中華民族的人種不等於中國人,中國的民族不一定叫漢族。

……………………

中國的文字叫中文,屬於漢藏語系。

包括漢字,維吾爾語,藏語,滿語,壯語,傣語,納西文字等。

……………………

中國人,華人,華族,華僑,都是不同概念。

中國人,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包括華僑。

華僑,僑居在外國的中國公民。

華人,不具有中國國籍,但有中華民族血統的純種或混血兒。

華族,中國之外的一些國家將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人劃為華族。

中國一些少數民族(如蒙古族,朝鮮族,俄羅斯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等)到了相同相似的民族國家,可能不作為單獨民族,而是和該國民族一樣。

……………………

漢族,漢人,漢語等稱呼從漢水、漢中、劉邦、漢朝開始的。

漢朝繼承了短暫的秦朝統一,對內統一思想,對外征服周邊,持續400多年。漢人概念根深蒂固。

之後,五胡亂華,外部壓力促使漢人對強漢的懷念。漢人成為抵禦外辱的統一認同。所以漢人從此固化。

延伸概念有漢子,好漢……








冬天有雨有晴


漢的稱謂和漢朝劉邦有關。

項羽進入咸陽後,自封為西楚霸王,並分封諸侯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駐地為陝西漢中市,轄地包括四川重慶安康等。


後來,劉邦在漢中拜韓信為大將,統帥三軍。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拿下關中,並幫助劉邦戰勝項羽,統一了全國。劉邦以漢中為發祥地,取得天下後定名為漢朝。

由於後來後匈奴作戰,匈奴人把漢朝人稱為漢人,把軍人稱為漢子,勇敢的軍人稱為好漢,相繼出現漢服,漢文化稱呼。到後來,雖然經過唐宋元明清,漢人的稱呼一直沒有變。在民族大融合過程中,漢族漢文化一直是主流。



目前,漢中市著力打造漢文化新城,首期投資400億,佔地38平方公里,建設漢博園,弘揚漢文化。


孤石萬仞


在“漢”以前,漢人稱“華夏”。

出處:《左傳》——“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眾所周知,周王室自稱“諸夏”。而別族亦認可這稱謂,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出自四嶽之後的姜戎子駒支說:“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語言不達。”

由於西周王朝對“華夏”的解釋皆為黃帝之後,而近年出土的戰國楚簡《楚居》又證實楚人亦自稱黃帝之後,所以:華夏=漢。

就已經有了準確的成立條件。

漢人稱“漢”因漢朝,而漢朝稱“漢”則因項羽封劉邦於漢中為“漢王”。

那麼,漢人什麼時候開始自稱“漢”?

其實,漢朝一開始並不自稱“漢”,而是稱“秦人”!

《史記·大宛列傳》載:貳師與趙始成、李哆等計:“聞宛域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又《漢書·西域傳》武帝徵和四年下輪臺《罪已詔》,引軍候弘上書:“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勾若馬’”。

如果說太史公作《史記》時,尚屬“非法作書”,那麼,《漢書》作為官方認定的,而且還是帝皇篇章裡的,那麼其“秦人”之稱謂無疑是具有最高權威性的。

也就是說,西漢時漢人還可能仍然自稱“秦人”,至少,對外肯定是這樣。

出土文物也予以了佐證,如漢永壽八年石刻《劉平國治函谷關頌》:“龜茲左將軍劉平國以七月二十六日發家,從秦人孟伯山、狄虎賁、趙當卑、萬羌、、石當卑、程阿羌等六人共來作……函谷關。”

可見,流佈於西方對china、sinae等中國的拉丁字母稱呼,將其與“qin”,即大秦聯繫起來,絕非望文生義。皆因大秦威名遠播,即便二世而亡,但是其繼任者西漢王朝二百餘年裡,仍然對外自稱“秦人”,直到東漢初仍然如此。

然而,沒有什麼東西是時間抹不去的,擁有四百多年國祚的漢王朝終將代替石破驚天的大秦帝國。


《後漢書·西域傳》載:莎車國大人休莫霸“與漢人韓融等殺都末兄弟,自立為王”。

《後漢書·南匈奴傳》載:“比密遣漢人郭衡奉匈奴地圖,求內附”。“

《後漢書·西羌傳》載:“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開湟中,於是月氏來降,與漢人錯居。”

《後漢書·烏桓鮮卑傳》載,議郎蔡邕在議及破鮮卑問題時曰:“漢人逋逃,為之謀主,兵利馬疾,過於匈奴。”

《後漢書·耿恭傳》載:“車師王國后王夫人‘先世漢人’”。

由此可見,在漢王朝滅亡後,“漢稱”已經代替了“秦稱”。事實上,自漢武帝擊滅匈奴後,西域各國已經有人開始稱漢朝的皇帝為“漢王”,稱使節為“漢使”,漢朝的軍隊稱“漢軍”。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有大量遊牧民族內遷,為使區分,“漢人”的稱呼已經在民間出現。

所以,可以肯定,漢人之所以為“漢”,完全是因為漢帝國四百餘年的國祚與其深遠無比的文明影響力。

也所以,歷史上以“漢”為國號的政權最多,分別有:

三國蜀漢;

南北朝劉漢(匈奴人劉淵);

南北朝“成漢”(氐人李雄);

五代十國劉知遠之“後漢”;

後漢亡後,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佔據山西稱帝,史稱北漢;

五代十國劉龑廣州“南漢”;

元末陳友諒稱“漢”王。

除此以外,還有數次流民起義政權,如南北朝北魏末年,刑杲率流民在北海(今山東濰坊)起義,自稱漢王;無姓家奴、畜生侯景反梁武帝,建國號“漢”;唐“涇原之亂”,朱泚被推舉為帝,國號“漢”。

總計史上出現15次,無人可比!因此,在漢朝奠定的現代漢字之原形“隸書”(雖為秦人發明,但為漢朝光大)為“漢字”當然也是理所當然的。


無風即風


為什麼把中國人叫漢人?民族叫漢族,文字叫漢字?這些問題都是相關聯的。

1、漢人的由來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也就是我們說的炎黃子孫。

漢族舊時自稱漢人,是因漢王朝而得名。劉邦自以漢水為名,後與項羽楚漢相爭得勝稱帝,建立西漢。

漢朝包括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和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400多年時間,史稱兩漢時期。

中國人在世界上被稱為漢人,與漢朝時派出的使者有關。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是為了溝通西域各國與之一道抗擊匈奴。主要是在狹義西域的範圍,即清朝乾隆時的"新疆",也是後來左宗棠收復伊犁的新疆。

第二次出使是與西域各國展開友好交往、通商、傳播文化。張騫開通的古代"絲綢之路"(從新疆連接中亞西亞)是廣義的西域地區。

是指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地。後來張騫通西域成為《西遊記》唐三藏西天取經的故事原形。

東漢時班超於公元97年率領7萬餘士兵到達裡海,並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絲綢之路"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國家聯繫了起來,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漢通西域,雖然起初是出於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後,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範圍。

張騫出使西域成為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我國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稱邊疆少數民族為"夷"。漢朝時,原來稱"華夏"或"諸夏"的人,稱自己為"漢人","夷"也就稱華夏族為漢人。

張騫出使開通的"絲綢之路",使得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穿上了"燦若朝霞"的真絲朝服,人人羨慕,他們知道這衣服來自漢朝,是從"漢人"那裡傳過來的。

因為"絲綢之路"是通往世界的最早通道,波斯帝國、大食(阿拉伯帝國)、大秦(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都與漢朝有了經濟來往,之後來自漢朝的人被世界各國叫做漢人。

2、漢族和漢字

國外有根據朝代叫中國人為唐人(唐人街)、宋人、華人、支那人(如東亞病夫,歧視性)的,但漢人是最早被認同的稱呼,漢族也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人的叫法延續了下來。

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漢人(漢族)。漢人(漢族)使用的語言被稱之為漢語,漢字是漢語的書面文字 。

漢族使用的表音、形、意的方塊字,被叫做漢字,它反映了漢民族的文化特質。

廣義的漢字有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以及行書)等文字,流行使用的主要是楷書(行書)。

狹義漢字是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的漢字,也就是現在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

3、“漢語熱”

近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被叫做"華人",漢字也被叫做"華文"。

經過改革開放強盛起來的中國,為了方便世界各國與中國經濟交流的需要,也是全球化形勢下跨文化交流需求與日俱增的效應所致,2000年開始,學習漢語的人數增長很快,出現了"漢語熱"。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友人到中國來留學,或邀請中國外派教師去他們國家教授中國的文字和語言,即漢語(華文)教學,傳授漢語的教育稱為漢語(華文)教育(包括孔子學院、孔子課堂)。

母語非漢語者(包括外國人、華僑和中國少數民族考生),可以通過漢語水平測試(簡稱HSK),獲得等級標準證書。學會漢語的外國人最直接的功效是找工作比較方便。

除了傳授漢語,為了展示出大國風貌、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我國正在開展"一帶一路"的活動,這是復興"絲綢之路"的戰略目標。"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