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鬱了有什麼表現?

果果愛分享


兒童的抑鬱主要表現為一些比較過激的情緒,或者是對一些愛好的強烈需求,同時還伴隨著不穩定的情緒與時而悲傷的心情,兒童抑鬱是非常影響孩子長大之後對身心健康的。

過激的情緒表現為孩子的叛逆,有些時候他們自己明明知道別人說的才是對的,但是為了一些偏執的自尊心,他們會非常強烈的否定對方,並且將這一否定發展成為言語或者肢體上的衝突。

由於在現實生活當中可能得不到足夠的情感需求,一部分孩子會將自己的需求轉移到外界的一些事物,比如說喜歡捏橡皮泥的孩子,他們會花很長的時間來捏橡皮泥,並且不願意聽父母的勸誡,只有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才能獲得片刻而且短暫的興奮,對這部分孩子來說,這可能就是他們生命意義的全部。

大部分有抑鬱的孩子往往會呈現出一種病態,但是如果說他真的有病又是不對的,因為醫生也無法確定他是否有病,醫生可以開一些抗抑鬱以及其他的藥物給孩子服用,並且進行一些所謂的心理輔導,然而能夠起到的作用與成效卻是微乎其微的。

可能是由於生活中在某些地方遭受了苦難,所以這部分孩子會給自己下達一些負面的潛意識,比如說他在自己的班級裡遭受了同學欺負或者是其他事情,他就會下意識的對班級進行反感,沒有上學的時候她一切都好,來到學校之後瞬間整個人就會變得病殃殃的。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其實很多孩子是不知道自己處在抑鬱的情緒中,同時我們在學諮詢的時候,很多老師有時候會說,很多孩子或者說兒童,兒童出現危機干預的概率也是比較低的。不過這是題外話,我們繼續來看孩子如果抑鬱的話有什麼樣的表現。

1)情緒狀態:

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孩子的情緒變化,不同性格的孩子的情緒表現有時候會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的表現可能會是發脾氣或者煩躁不安為主的。也有的孩子會變得不願意與人交流,或者變得沉默寡言。

2)行為問題:

很多孩子在有焦慮或者抑鬱的狀態下,一般會表現在行為上。比如,你會發現孩子早上變得起床比較難了,或者做事情拖拖拉拉。有一些更加直接的行為上,比如你發現她沒有辦法很好得完成自己的作業了。以及你發現孩子的成績下降了,注意力不太集中。一般情況下父母會認為孩子很懶,不努力,但是沒有想到孩子現在正在被情緒所困擾。

3)其他的一些變化

比如你發現孩子變得反應有點遲鈍了。胃口不好,變得不愛吃飯了。晚上睡得也不好,很晚你發現孩子還沒有睡著。孩子本來對很多東西都感興趣,但是現在好像對什麼東西都有點鬱鬱寡歡,都不太感興趣的樣子。

這是我知道的關於孩子的抑鬱的一些可能的表現,還是那句話,孩子的抑鬱或者焦慮很多時候都會很直接得表現在他的行為上,父母很多時候不要直接得去歸因說是孩子的品行問題,現在這個時候可能你的孩子正在遭遇到情緒的困擾。


希樸羊


首先,小孩是有患抑鬱症的可能的,在美國精神障礙診斷手冊中,也是有對應標準的。但是孩子的發病率較低,需要持續時間較長,一般持續兩個月以上,破壞性心境等持續時間需要1年(成年人兩週),發病率一般在2%-5%。抑鬱症的症狀有很多,核心的症狀是心境低落,興趣減退,情緒低落,睡眠問題等。但是抑鬱症狀誰都有,但是不是誰都有抑鬱症。因為抑鬱症狀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消極體驗,而抑鬱症是這個表現程度更重,時間更長。對於孩子,可能還有其他表現,比如持續的心境低落,易激惹等等。

精神障礙很複雜,不是隻有抑鬱症這一種,相似的症狀,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精神障礙。要予以重視,但是也不要過於焦慮和主觀。孩子患精神障礙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精神障礙原因不明,但是遺傳,神經遞質改變,應激事件等等,都是可能的誘因。

對於障礙的確定,一定是醫生的診斷是最主要的。孩子的精神障礙比較少見,建議帶孩子去精神障礙專科醫院,比如北大六院,安定醫院,回龍觀醫院等。醫療資源更好,醫生的經驗更豐富,更有可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既不要過於擔心,同時也不要掉以輕心,一切都是以專業醫生的判斷為主,其他任何的知識,都是作為科普和對於疾病的瞭解。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青音約”的頭條號,向我們提問或私信留言,我們幫你解憂,讓我們一起活出本真,愛人悅己


青音約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許多人將抑鬱與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期聯繫在一起,但據美國國家精神疾病聯盟(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disease)的數據,估計有2%的學齡兒童也患有這種疾病。能發現問題並及早尋求治療對孩子來說才是好的。

兒童抑鬱的危險因素

雖然有些孩子可能有更高的風險,但重要的是要記住,任何孩子都會經歷抑鬱。我們認為做一個孩子很容易,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生活是充滿挑戰和痛苦的。那些因為長相或興趣而感到“與眾不同”的孩子,以及患有學習障礙或學業失敗的孩子,更有可能患上兒童抑鬱症,那些面臨嚴重健康問題、長時間住院、家庭問題(如離婚、家庭暴力或藥物濫用)的孩子也是如此。遺傳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有一級生物學親屬患有抑鬱症的兒童患抑鬱症的風險是沒有一級生物學親屬患有抑鬱症的兒童的兩到四倍。

通常抑鬱症沒有一個直接的原因,它是由不同因素的組合造成的。尋找‘確鑿的證據’或推卸責任是沒有幫助的,而且在治療過程中可能適得其反。通常情況下,孩子們會因為生活中的壓力事件而變得抑鬱,比如嚴重的疾病,或者心愛的親戚、同伴或寵物的去世,尤其是在這些事件發生的時間相對較短的情況下。如果孩子們在學校的學習或社交方面沒有取得成功,或者家裡有衝突,比如父母之間經常吵架,或者即將離婚,他們也會變得抑鬱。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對這些事件產生抑鬱的反應,但重要的是,如果孩子確實出現了抑鬱症狀,就應該尋找他們的症狀和體徵。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患者在症狀開始後的3個月到1年內就會得到緩解。

兒童抑鬱症狀

那麼,怎麼知道孩子是抑鬱還是有點憂鬱呢?孩子們沒有真正的抑鬱測試,所以很難判斷。父母需要依靠自己的直覺。任何情緒或行為的變化——睡眠時間變長、飲食習慣變了、注意力難以集中、總是很悲傷等,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一週或更長都需要引起注意。

瞭解孩子的抑鬱症狀很重要,這樣父母才能準確地瞭解孩子的痛苦。需要注意的是,有任何抑鬱症狀的孩子實際上可能並不抑鬱。一些年齡較大的孩子可能會寫故事或詩歌,或畫畫,以洞察他們的情緒。如果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是一種治療,應該鼓勵。但如果父母關心孩子寫了什麼或畫了什麼,那就尋求專業建議。

家長們還應該注意兒童的這些抑鬱症狀,這些症狀是由美國焦慮與抑鬱協會和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學會彙編的。

  • 睡眠困難或不安;難以集中精力或精力不足;
  • 經常抱怨身體不適,如頭痛和胃痛;
  • 持續的無聊或退縮/對朋友和喜愛的活動興趣減退;
  • 成績變差、在學校惹麻煩、或者拒絕上學;
  • 飲食習慣改變;
  • 憤怒、易怒、悲傷、哭泣或情緒波動大;
  • 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自卑;
  • 談論死亡或自殺;
  • 努力離家出走;

如何處理兒童抑鬱症

如果擔心孩子可能情緒低落,那就試著溫柔地接近他。找個時間,讓你們倆都能心無旁騖地交談——身邊沒有電子設備或兄弟姐妹,而且不是在飛奔上學或上床睡覺前的兩分鐘。

  • 提問開放式的、非指責性的問題。

比如“我注意到你對足球不那麼感興趣,這是怎麼回事?”或“你在學校時感覺如何?”孩子可能會回答:“我只是不再喜歡足球了。我想試試足籃球。”但如果他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現在不喜歡足球。”家長最好試著讓他放心,慢慢想,隨時都可以跟自己說話。

  • 問孩子是否願意和心理醫生談談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想談論他們的情感。留意孩子的表現,繼續說:“我想聽聽你的感受。需要我怎麼做呢?”如果孩子的行為或情緒限制了生活或(影響)家庭活動,如果他不能表現出正常的快樂,不能入睡,那麼是時候尋求幫助了。

當世界發生糟糕的事情時——自然災害、名人死亡、恐怖襲擊——孩子們會感受到影響,尤其是焦慮的孩子。與其假設他會忘記這件事,不如談談這件事。告訴他基本事實,並準備好應對任何額外的擔憂。如果他已經在學校或操場上聽說過這件事,問問他:“到目前為止,你對XXX瞭解多少?你有什麼問題嗎?”家長需要冷靜,並解釋說討論這件事是可以的。如果家長自己不知道答案,也告訴他。讓孩子放心,這個事件已經被解決,有相關部門採取了安全措施,以防止再次發生。

治療兒童抑鬱症有兩種主要方式:心理療法和藥理學。心理療法,或談話療法,依靠心理學家(或精神病學家或社會工作者)幫助孩子克服負面情緒。

藥理學依靠藥物治療抑鬱症。和所有藥物一樣,抗抑鬱藥物也會有副作用,如果孩子的醫生推薦使用藥物,家長們應該警惕地詢問這些藥物的益處和潛在風險。

不知道各位寶爸寶媽關於這個問題有什麼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進行留言哦~蜜桃姐姐等著你!ღ( ´・ᴗ・` )比心


蜜桃姐姐


孩子因為心理生理各方面尚未成熟,自身保護能力弱小,當父母沒有及時關注到孩子的情緒和思想變化時,很多生活事件的發生,讓他們無法及時消化,容易引起心理問題的發生。記得以前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初中留守女孩被老師性侵,在農村沒有有效的幫助渠道,使她心理情緒得到及時的紓解,導致她開始自我封閉,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走不出來。還好後來事件爆發,通過專業人士的幫助,總算是走出來了。看到孩子這個樣子,作為旁觀者都是心酸的。我知道,這也是暫時的,要走出這段陰影,也許需要一輩子的時間。所以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我感覺真的比讀書成績要重要多了。

孩子的抑鬱是一種以持久的顯著的情緒低落為基本症狀的一種精神障礙。在緩解期間精神活動正常,不過有反覆發生的傾向。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心境低落、行為障礙、軀體症狀等。心境低落主要表現為情緒不快、悲傷、壓抑、自我評價過低。對遊戲和日常活動喪失興趣,認為自己笨、愚蠢,顯得有些孤獨、退縮,甚至有的還會有自殘或者自殺行為。當我們看到孩子情緒低落時,先要關注他平時喜歡做的事情,是不是開始喪失興趣。這是一個最顯性的特徵了。在行為障礙上主要是動作遲緩、活動減少、精神萎靡。不過也常有表現為多動、不聽話、不守紀律、逃學、打架等等。在軀體障礙上有頭痛、頭昏、胸悶、失眠、食慾減退等。

要明確孩子是不是有抑鬱,除了結合上述三個方面去觀察,還要結合孩子過往的表現來看,找出裡面的差異性,看看是暫時性的情緒狀態不穩定,還是真的有心理問題。如果確實有這方面擔心,還是去求助專業人士比較放心一點。


鵜鶘心理


最近給我留言的朋友中,讓我感到特別心痛的是幾個孩子,他們知道自己有抑鬱的症狀,也認識到可能是得了抑鬱症,感到非常痛苦,希望有人可以幫助自己,但是身邊的人包括父母都不相信。今天我就要聊聊這個話題,孩子會得抑鬱症嗎?該怎麼預防和幫助他們?希望能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孩子會得抑鬱症嗎?

是的,兒童和青少年都有可能得抑鬱症,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識別率低、診斷難度較大,臨床表現的共同特點是情緒波動大,行為衝動。請父母一定要細心關注,孩子是否會出現以下的症狀:

情緒上的改變:孩子突然變得情緒低落、沉默少語、有時無故哭泣、易忘事、喜獨處、經常自責,對平常喜歡的活動也不再有興趣。嚴重者可有自傷及自殺衝動。


行為上的改變:過去很聽話的孩子忽然變得好頂嘴、不聽話、表現易激憤和衝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與小夥伴的關係逐漸疏遠。


軀體上的改變:孩子在軀體方面可表現出食慾減退、睡眠障礙,體重下降,頭痛,胸悶,腹痛,乏力。



不同的年齡段也有不同的表現

3~5歲:學齡前兒童抑鬱症會對遊戲失去興趣,在遊戲中不斷有自卑自責、自殘和自殺表現;

6~8歲:主要有軀體化症狀,如腹部疼痛、頭痛、不舒服,或者痛哭流涕、大聲喊叫、無法解釋的激惹和衝動;

9~12歲:表現為空虛無聊、自信心低下、自責自罪、無助無望、離家出走、恐懼死亡;

12~18歲:表現為衝動、易激惹、行為改變、魯莽不計後果、學習成績下降、食慾改變和拒絕上學。



引發孩子得抑鬱症的因素

  • 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於家庭關係的研究均表明兒童青少年抑鬱與父母婚姻關係破裂之間存在明顯關係,女孩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離異的困擾而出現抑鬱。

  • 關於教養方式的研究表明父母嚴厲懲罰、過度干涉和保護將導致或加重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狀,而給以更多的關注理解和情感上的溫暖,將能減輕兒童青少年的抑鬱症狀或減少患病概率。此外,家境貧寒的青少年患抑鬱的概率更高。



    • 人際交往是孩子自我肯定和自我塑造的路徑,尤其是性格敏感、情緒化的孩子,更是如此。長期處於不受歡迎的人際環境裡、或者突然換了新環境,都易使孩子出現抑鬱情緒,如果家長髮現的不及時或者處理不當,極易造成抑鬱症。

    • 兒童青少年抑鬱的促發因素主要源自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壓力,即各種應激生活事件。例如:健康狀況的變化和生活環境的突然轉變。



    • 身體健康水平低下的兒童更易產生抑鬱及焦慮情緒問題,生活環境的突然轉變易引起兒童青少年抑鬱的發生。另外,住院也易引發抑鬱,原因是住院擾亂了孩子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秩序,孩子感到挫折或限制、與熟悉環境分離而產生自卑感、變得不知所措,焦慮不安、孤立、對他人敏感等。

    • 人際因素與抑鬱症有較高的負相關。人際關係的好與壞,主要表現為孩子是否能夠在社會群體中感受到自我價值。其中,對同學關係的感受、喜歡或厭惡老師這兩項的影響力更大一些。



      家長該如何預防?

      1、家長除了照顧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外,還要細心關注孩子的情緒體驗,幫助孩子處理不良情緒,教給孩子處理壞情緒的方式方法;

      2、家長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將孩子拉進家庭的變故,夫妻之間的問題中,讓孩子承擔不該承擔的壓力;

      3、不要忽視孩子的真實感受,教育中,充分相信孩子,不要讓孩子需要時常討好家長,讓孩子的真性自體良性成長;

      4、鼓勵並且帶動孩子多交朋友,培養他們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以身作則;

      5、多陪伴孩子參加各項活動,簡單如打籃球騎單車等等,鍛鍊良好體魄;

      6、嘗試教孩子,包括自己做適當的情感表達,能夠把各種情緒表達出來,而不是壓抑在心裡。



      孩子抑鬱了怎麼辦?

      • 如果已經出現抑鬱症狀,甚至孩子已經開始求助,家長除了要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最重要的是,要儘早帶孩子去專業機構,予以積極治療。

      • 僅有抑鬱情緒的兒童、青少年,可能在數週內自愈,而有明顯抑鬱症症狀的孩子,病情持續6周以上時需要干預和治療,常用治療方法有抗抑鬱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

      • 抑鬱症的診斷除了要看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表現,還需要專業化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是個嚴格的診斷過程,家長們還需要謹慎的對待這個問題,謹防給孩子貼上“抑鬱”的標籤。

      更多心理知識,請關注@惠瀾心理

      家長們一定要多多關注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