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艾滋病更難治癒的是歧視

2018年12月1日是第31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國的宣傳活動主題是“主動檢測,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英文主題為“Knows your status”,知道你的感染狀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統計顯示:性傳播仍是我國艾滋病最主要的傳播方式。

艾滋病感染者已經不再侷限於傳統的高危人群,正確認識艾滋病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掌握的知識。

比艾滋病更難治癒的是歧視

提到艾滋病,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艾滋病毒可以通過血液、母嬰、性這三種途徑傳播,並且會攻擊人的免疫系統,讓人無法抵禦一些其他病毒的侵害,甚至最終導致人的死亡,但除此之外,你還對艾滋病了解多少呢?

比艾滋病更難治癒的是歧視


大家可以嘗試回答兩個問題:

1、如果一個正常人和HIV病毒攜帶者發生了接觸,那麼Ta被感染的概率有多大?

2、如果一個人不幸感染了HIV病毒,那麼Ta還可以活多久?

接下來,我們逐一來揭曉答案。

剛才說過,艾滋病毒可以通過血液、母嬰、性這三種途徑傳播,但這並不意味著,只要和艾滋病毒攜帶者發生以上三種形式的接觸,就一定會感染艾滋病。

比艾滋病更難治癒的是歧視

除去感染概率達到80%的血液傳播,通過母嬰和高危性行為單次接觸後的感染概率,可能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高,並且我們還可以通過醫療手段,讓它們的概率變得更低。

孕婦和產婦可以通過藥物進行母嬰阻斷,讓孩子感染艾滋病的概率降到2%以下。高危性行為發生後,2到72小時內服用阻斷藥物,會使受感染的概率下降95%,由0.5%降至0.025%。

比艾滋病更難治癒的是歧視

艾滋病不是瘟疫,對於一個健康的人來講,與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類似於握手、公用餐具、共用馬桶、共用泳池、共同洗澡、汗、淚、唾液接觸等)並不會讓自己受到感染的,是絕對安全的。而對於一個剛被感染的人來說他還能活多久呢?

比艾滋病更難治癒的是歧視

感染之後,艾滋病毒會在被感染者的體內複製,並且和免疫系統進行對抗,在30年前,這個過程從來都是以免疫系統的失敗而告終,喪失抵抗力的病人,隨後被結核等疾病奪走生命。而在現代醫學的幫助下,只要保持用藥配合治療,就可以抑制艾滋病毒在患者體內的複製,這使得艾滋病患者的壽命幾乎與正常人相當。

比艾滋病更難治癒的是歧視

雖然人們至今都沒找到治癒艾滋病的方法,但它並不像人們想的那麼可怕。

《比艾滋病更難治癒的是歧視》獲“2017年微視頻大賽”入圍獎。大賽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支持,科普北京將陸續展播獲獎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