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 濱海實踐」之二:濱海經濟轉型應向何處發力?“三大經濟”瞄準高質量發展

近期中美兩國間的“博弈之舉”可謂是硝煙四起。

迄今為止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始於美東時間2018年7月6日凌晨0:01分——美國正式開始對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25%的關稅。“中國不會在威脅和訛詐面前低頭,也不會動搖捍衛全球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的決心”,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於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貿易戰興起的背後,是特朗普心心念唸的就業與公平,還是大國興衰起伏的“晴雨表”?今年3月,中美雙方因摩擦而生的“科技戰爭”提前打響,正式意味著和中美貿易戰衝突領域開始走向高新技術領域。美國對中國高新技術投資的關注度,對中國頂尖技術能力躍進的焦慮感足以窺見。

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時代,大國經濟如何發展轉型才能更為從容地應世界的洶湧駭浪?聚焦發展之道,中國亟須破解的經濟困局又有哪些?“唯GDP論”時代巨浪退去時,地方經濟的數字背後是否意味著產業的新一輪佈局升級?

從追求經濟速度到注重經濟質量,城市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方向發生了怎樣的轉變?相比深圳、上海浦東藉助經濟區輻射、外資、和政策等優勢條件進行發展,天津濱海新區有哪些獨特發展優勢?鳳凰網國際智庫觀察認為,作為國家級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的經濟發展已步入高質量發展時期。

以集聚經濟、開放經濟、智能經濟為基,濱海新區穩抓實體經濟、積極促進一二三產業間的深化融合,市場活力愈發增強,且不斷地釋放出改革紅利。面向未來,金融創新、人才培養、生態保護等領域正陸續成為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濱海新區給自己的定位是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

發展集聚經濟,確定新時期經濟支點

任何一個國家都在被“倒逼”的經濟轉型之路上不斷摸索。中國的經濟轉型又聚焦在哪些領域?

“產業結構轉型、發展質量轉型、由高新技術而驅動的轉型”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三大主要方面,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王金傑博士接受鳳凰網國際智庫採訪時表示。“產業結構轉型意味著推進一二三產業的相互融合,從粗放轉向集約;發展質量轉型強調由開發吸收技術轉為自行研發創新,由靠外部市場驅動發展轉向引領創造市場;由高新技術驅動的力量轉型聚焦科技的研發,利用好移動互聯網技術讓中國經濟發展更有質量”。

“經濟轉型”在中國歷史進程上的首次烙印是在1995年通過的《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建議》中。二十餘年過去,三大產業間失衡錯位的發展,產業中的不合理結構、以耗費自然資源來換取經濟利益等不合理方式依舊續存至今。

在轉變過程中,新舊時代的城市發展已存在天壤之別。“我們要堅決去掉那些,‘汙染的GDP’,‘透支GDP’和‘泡沫GDP’。我們要有新的、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GDP,也就是綠色高效的GDP”,濱海新區鮮明地提出自己的“GDP觀”。鳳凰網國際智庫觀察得出,過往的經濟發展嚴重依賴投資和資源消耗,各地政府均已在全方位地調整產業政策,人才培養、知識產權、金融創新、人工智能等領域正陸續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革新思路或許一致,但城市的轉型實踐之路都是無法復刻的個案。“每一個國家級新區的設立的特點和目標都不盡相同。在進行橫向比較時,如果只以GDP或者人均GDP等指標衡量,可能會有失偏頗。如天津濱海新區正在積極探索傳統經濟結構轉型,而浦東新區作為以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為主的地區,在經濟轉型上就不適合常規比較”,濱海綜合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蔣寧向鳳凰網國際智庫表示。將因地制宜視為城市治理的思路,天津濱海新區的下一經濟落點在何處?

“打造集聚經濟、開放經濟、智能經濟,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濱海新區在2017年12月28日的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發佈會上明晰了三大發展方向。而這三劑經濟發展的良方能否“對症下藥”,突破“自身產業結構偏重偏舊、計劃經濟觀念根深蒂固、新動能增長點青黃不接、資源環境難以為繼”的四大發展瓶頸呢?

發展“集聚經濟”,構建產業鏈條上的集聚,形成集成化、集約化、集群化的發展格局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首選。依靠聚集效應,美國硅谷的科技集聚案例最為典型。數家全球IT巨頭和數不清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在此聚集,讓1998年的硅谷成為了世界第二十一大經濟體,被譽為“奇蹟之地”。受聚集效應的影響,區域內除招商引資形成氣候,知識系統的管理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控知識的共享和傳播,成規模地推動優勢產業、資源、企業的良性發展。

「中國改革 濱海實踐」之二:濱海經濟轉型應向何處發力?“三大經濟”瞄準高質量發展

依託產業集群發展,濱海新區已初步形較完整的現代製造業體系框架

美國硅谷之所以能打造集聚經濟,源於對自身科技優勢的明晰定位。由此,若要發展規模型產業園區,優勢特色需要放在首位進行考慮。聚焦國內經濟騰飛的城市,若橫向進行比較,上海的核心商業區外企扎堆、金融優勢突顯,便於西方企業從上海遠眺中國內地、經略亞太。而目前所構建的“粵港澳大灣區”概念也正是深圳與香港更親密的互動體驗。而天津濱海新區需要依託的是什麼?

濱海新區應依託京津冀,帶動環渤海經濟帶,與浦東新區及長三角城市圈、深圳及珠三角城市圈相對應”,蔣寧表示。進入21世紀,聚攏國家級重大企業,做園區、建產業是濱海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濱海新區遵循著發展規律,培育符合本地資源稟賦優勢、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在產業轉型、升級之路上形成“多業並舉、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格局風貌。既堅持樹立標杆又突出特色,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合理規劃佈局。

按照濱海新區規劃,城區是以“軸帶”為產業佈局脈絡,以組團為產業整合載體,形成以“中服務、西高新、北生態、南重化”為特徵的“一核心、兩軸帶、三組團”的產業鏈空間佈局。“壯大產業的經濟規模也是增強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引進建設大項目,特別是龍頭項目,必須要實現一定規模,充分體現集聚經濟的要求,形成較高的產業集中度,以此成為新區產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標誌和骨幹”。

“高大上”是濱海產業的又一貼切描述:工業總量的擴大、龍頭骨幹企業的引領,濱海新區形成了電子通信、石油開採、汽車與裝備製造等千億級等龍頭產業,培育和發展了多個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聚集。通過深化與央企的合作共建,天津濱海新區已形成了項目集聚的新格局,累計承接央企項目657個,協議投資額超過1100億元。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天津作為典型的工業城市,歷史上比較依賴工業投資驅動經濟發展。鑑於此,濱海新區大幅度地優化服務結構,第三產業比重呈現出“追趕勢頭”:2017年,三次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為0.2∶51.2∶48.6,與2011年比,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7.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了17.66個百分點。

經鳳凰網國際智庫觀察,濱海新區現已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八大類優勢產業,為進一步壯大優勢產業,新區應不斷對第二產業內部進行升級改造,主要在傳統產業內進行優化提升,在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業、培育新興產業的同時,不斷延展產業鏈、價值鏈、甚至是創造鏈,打造製造業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與此同時,濱海新區的第三產業雖發展迅猛,但所佔經濟比重仍未達到理想情況。鑑於此,新區創建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的需求迫在眉睫。新區應充分結合自身優勢,以強大的製造業為基礎不斷拓寬現代服務業的投資空間,兼顧生產型服務業和生活型服務業,加速金融要素集聚,並且逐步完善的配套制度,以此推動二三產業的深入融合和發展。

聚焦開放經濟,依託港口優勢打造“國際範兒”

背靠天津港的濱海新區在形成對外開放的格局中,享有我國北方對方開放門戶之宜,且成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濱海新區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推手仍然是開放”,天津濱海綜合發展研究院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所所長武曉慶進一步闡釋,“比如早期濱海新區引進外資的代表摩托羅拉,產值最高時佔到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50%、濱海新區的40%。近年來,濱海新區重點發展航空產業的同時,引進外資同樣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比如空客A320組裝線古、古德里奇等”。打造開放經濟,是將“引進來”與“走出去”有機結合,堅持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並重。

“對內開放的京津冀最具向心力,對外開放的京津冀最具競爭力”,有媒體曾如此評述三地的開放潛力。怎樣定位天津濱海新區,才能開闢一條可期之路?

經鳳凰網國際智庫調研觀察,濱海新區首先要明晰自身的發展定位。新區的發展由依託天津起步,轉為依靠京津冀發展,本身就應擁有一份更為宏大的視野,即濱海新區應當成為京津冀的新區,全國的新區;其次,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濱海新區可以承擔現代產業研發或轉化基地的功能,這是首都並不具備的優勢;最後,新區最為核心的優勢在於大力發展的金融業、航運物流等,這些都已具備典型性,或將形成氣候。近些年,濱海新區為此都做了哪些努力?

積極發揮對外開放窗口和基地輻射功能,發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是濱海新區的主力優勢。蔚藍寬闊的海域聯通世界,營造“國際範兒”是濱海新區在提升口岸功能的關切點。2006年5月,被高層官員稱之為“含金量最大的政策”正式頒佈:國務院下發《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明確鼓勵天津濱海新區進行金融改革和創新,賦予其在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等方面先行先試的權力。

依託中國北方最大港口,肩負著新區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的使命,濱海新區不斷提升自身金融服務功能、做大國際金融租賃產業,以及提高融資租賃產業聚集程度。2011年,濱海新區的東疆保稅港區被國務院賦予國家“租賃業試點”政策。“截至到2018年4月底,東疆保稅港區共註冊租賃公司2754家,其中外商投資租賃公司1034家,累計註冊資本金達到4685億元人民幣”,國際航運與金融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吳彬向鳳凰網國際智庫表示,“東疆保稅港區開展的金融租賃產業板塊已從最初的航空器為主,拓展到船舶、海洋工程結構物、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醫療器械、基礎設施和新能源設備等領域。經過十年發展,天津融資租賃業已成為中國內地“領頭羊”,業務總量佔全國四分之一。據悉,東疆租賃資產總規模已近萬億。其中,飛機、國際船舶、海工等跨境租賃在全國佔比達到80%以上,是全國租賃資產最集中的區域,其在租賃業務模式上也不斷創新,現已創新出30多種模式。

機遇垂青天津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提供高端航運服務、提升核心航運資源整合能力也是新區對外開放的突破口。設立天津航運交易所,建立船舶交易信息平臺,提出“無水港”概念,發展高端航運業務,濱海新區不斷向世界各大航運聯盟拋出“橄欖枝”。

天津港的開放大格局已逐漸形成:向東構建聯通日韓的密集航線航班,向南開放構建聯通珠三角、長三角等國內沿海港口的海上大通道,“123條集裝箱班輪航線基本覆蓋全球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港口,在腹地5個區域營銷中心和25個內陸‘無水港’打通了10餘條海鐵聯運通道”。

「中國改革 濱海實踐」之二:濱海經濟轉型應向何處發力?“三大經濟”瞄準高質量發展

天津港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強港

港口優勢在於,如何進一步挖掘平臺潛力?鳳凰網國際智庫認為,港口國際化的需進一步拓展規劃發展視野,甚至是跳出行政界線、區域界限和具體領域產業的邊界,即在更大範圍內考慮統籌資源配置的問題。天津濱海新區應在承接國際產業的轉移和對外開放方面有更為廣闊的國際視野,充分把握本地優勢、又抓住機遇。在擴大開放的思維上勇於創新嘗試。

“抱團取暖”可視為創新思路。“濱海新區的港口應該去收購周圍港口,像秦皇島、營口、大連、黃淮等,應該去成立公司,持股開發,打造成港口帶群”,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趙可金提出一個較為大膽的設想。“要充分動用資本的力量,打破行政化的藩籬,建成港口群,甚至吸引日本韓國的加入,打造‘東北亞港口聯盟’。秘書處可以設在天津,來整合各方面資源,推動經濟開放區、高新區、綜合保稅區發展,打造創新平臺”。

開拓國際市場,創新東北亞貿易合作模式是濱海新區深化區域合作的主要思路。自貿試驗區以及CEPA和ECFA等關稅優惠政策,不斷加大開拓新興市場的力度。“以東盟、非洲及美洲為重點市場,以礦產資源、農業種植、境外工程為重點領域,帶動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天津濱海新區2006-2015發展報告》所述。通往中西部地區的“綠色通道”已鎖定天津港,“濱海新區是華北、西北地區通向世界各地最近最好的出海口,加上擁有的保稅區在貿易服務領域的特殊優勢,也是國外客商進入中西部市場的最佳通道”,相關專家表示。

既有大格局、又有標誌性,也應成為打造濱海新區開放格局空間的重要思路。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楊開忠向鳳凰網國際智庫提出“一橫四線”的格局思路:“一橫”就是指濱海新區的對外開放,這裡要成為自由港,成為核心。而“四線”是指什麼?首先是“一帶兩線”,包括從天津到內蒙古,以及從天津到石家莊、銀川、以及烏魯木齊。“海上絲綢之路還有兩條線,一個是傳統的我們在向東南走的一帶,然後是北冰洋一帶,這對我們天津進入歐洲、或是與韓國、日本經濟帶對接都是有優勢的”,楊開忠表示。

大力堅持對外開放,向各國敞開交流的懷抱是中國向世界許下的諾言,也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明智之舉。自20世紀60年代起,“亞洲四小龍”即香港、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便用所謂的“東亞模式”引發世界矚目,在短期內躍居全亞洲最發達富裕的典型地域。四地集體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憑藉的是明晰自身發展優勢,打開對外開放的思路,敏銳地抓取世界市場,以及吸引大量的外資技術。如今經濟全球化的大勢已不可逆轉,從中國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擴大進口的決心和實際舉措來看,我國在聯通世界、經濟發展的騰飛之路上正續寫著新的傳奇。而濱海新區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先行軍”,勢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解碼智能經濟,擁抱“大智能”未來

在一套漂亮的組合拳中,“智能經濟”成為濱海新區經濟轉型的一波猛烈攻勢。“智能製造是我國製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抓手,是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是中國製造2025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的主攻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如是說。中國智能經濟於2005年起步,2010年進入快車道,不斷催化新一代產品、技術,乃至業態和模式,逐步影響著全球經濟轉型的思路。

2017年7月,在天津召開的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天津宣言》問世亮相:未來天津將著力打造智能製造與能源、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智慧健康醫療、智慧農業、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產業聚集區、智慧金融等六大產業板塊。致力於打造中國智港,從“海港城市”向“智港城市”轉型,天津早有儲備和考量。近年來,濱海新區圍繞“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定位,依託製造業雄厚基礎,積極佈局和發展智能製造,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據悉,天津市已與中國工程院合作在大會前成立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

由此,天津能否扛起“中國智能”的大旗,佔領這塊充滿未來感的高地?

鳳凰網國際智庫認為,相較雄安新區而言,“大智能”是天津對未來的核心展望方向。據悉,濱海新區2017年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2.7%,有效發明專利數量達到7849項。以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為契機,突出智能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發展,著力推進產業轉變製造模式、促進智能轉型、提升創新能力,新區的發展思路愈漸明晰。鳳凰網國際智庫認為,無論是基於土地還是港口條件,天津濱海新區應堅持基於“大製造”基礎上的“智能製造”發展方向。濱海新區應注重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立足於長遠競爭力的提高,儘快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產品和名牌,打造國際影響力。

「中國改革 濱海實踐」之二:濱海經濟轉型應向何處發力?“三大經濟”瞄準高質量發展

濱海新區迅速崛起智能製造產業群

到2020年,天津將培育50家智能製造重點示範企業,突破30至35項智能製造關鍵共性技術,建設15至20個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裝備示範基地,形成5至10個智能製造產業集聚群”。天津市政府於2018年1月印發《總體行動計劃》中規劃,並提出“到2025年要達到‘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基本完善,智能製造生態體系初步形成,智能製造人才隊伍基本建立’的總體目標”。 截至目前,新區已聚集5211名創客、2076個創業團隊、2440個創業企業,累計幫助創業者獲得融資35.62億元。

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天津的無人機整體方案供應商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一飛)是企業智能化發展的典型案例。飛控作為無人機的“大腦”,擁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常人難以企及。一飛創始人齊桐俊在十餘年前便開始無人機領域的研究實驗,他於2015年回到天津開啟創新創業模式,在市政府的政策引導與積極幫扶下,率先申請到了華北首個無人機試飛基地空域,讓天津市在國內空中無人駕駛領域搶佔了先機。

由於國內通航技術和產業鏈的成熟度遠不及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從零研發”和“改造”間,一飛創始人齊桐俊選擇了對有人機進行無人化的“改造”路線。據悉,一飛2017年產品以B2B模式為主,共出貨植保無人機飛控3000餘套,預期2018年出貨量可再翻一番。與此同時,一飛還專門組建了數據開發團隊,從華為、IBM發掘了一批專注於大數據、雲計算的中高端人才。據瞭解,一飛雲平臺“百思智雲”在2017年的農業作業季中已獲取1.6億條有效數據,大數據已覆蓋到除西藏和青海之外的所有省份及海外7個國家。

“長期以來新區以傳統制造業為支柱,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為主導的經濟產業格局,決定了在高質量發展方面還面臨著科研投入積極性偏低、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足、創新生態有待提升等問題”,天津濱海新區副區長夏青林指出。問題當前,將創新驅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搶佔智能經濟發展先機、聚集全球人才,才是打造新區經濟“升級版”重要動因。

此外,經濟體系的發展與轉變是個漫長而艱鉅的過程。智能應用、大數據革命,以及技術驅動,對於環境、資源,乃至基礎設施的要求也在不斷髮生變化,這足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傳統經濟不需要技術,而對於高端製造業聚集,國有企業、央企扎堆的濱海新區而言,技術的興起勢必意味著基礎設施的升級、創新創業環境的轉變”,王金傑告訴鳳凰網國際智庫。

智能經濟時代的來臨,迫使各國轉換思路。“模式轉換”應該是主動的、有領導性、按計劃有序地進行,而非被動的、被時代推著進行。放眼國際,智能經濟時代的技術基礎是高新科技產業。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便拉開了智能經濟發展的序幕,且思路是大力發展智能密集型的生產方式,政府主動進行調整,以謀求生產方式結構升級。相關研究認為,美國很早便從一些無利可圖的知識密集型生產方式中退出,轉向電腦核心芯片、網絡產業、軟件業、信息數字化產業這類利潤豐厚且充滿發展前景的行業,它們均能發揮智能經濟的“操作平臺”效應。為何美國的智能經濟時代過渡得如此順暢?創新精神在美國備受推崇。資本對美國高新科技和教育研究的投入巨大,人才、資金、智能三者間可實現組合或解體,符合密集型智能經濟的發展規律。美國在面臨動盪的經濟轉型過程中不斷用政策支撐補給、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持續地鞏固自己的強國領先位置,這是值得他國借鑑的經驗。

未來已來,而當前遺留的經濟難題又將如何破解?

中國改革開放歷經四十年,當經濟從粗放走向集約,從基礎進化到智能,經濟轉型的實質也愈發明晰:產業發展需要內涵補給與品質保障。與此同時,城市經濟的變遷發展應該“差別化”對待,因地制宜,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方可激發出地方經濟的最大潛能。濱海新區應以集聚經濟、開放經濟、智能經濟三大經濟為發展基石,穩抓實體經濟,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改革宏利。此外,濱海新區同時具備陸地和海洋的區位優勢,“綠色經濟”應成為城市經濟佈局者的重點考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直觀體現,世界不應僅僅驚歎於天津濱海新區的經濟飛躍,還應更多的感受到新區獨具的城市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