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关羽神似麦克阿瑟:因为一场失败,背负所有罪责

说到关羽失荆州,我总会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他们两个人的失败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只是美国政府手上的筹码远超刘备集团,麦克阿瑟才没有因此而丧命。

末路关羽神似麦克阿瑟:因为一场失败,背负所有罪责

先来看麦克阿瑟,仁川登陆让麦克阿瑟的军事生涯达到了顶点。最初,美国政府交给麦克阿瑟的战略任务,就是把北朝鲜打回三八线。但是前期的胜利太辉煌了,所以麦克阿瑟忍不住要扩大既定的战略目标,美国政府对此默许。

再来看关羽,水淹七军让关羽的军事生涯达到了顶点。最初,刘备集团交给关羽的战略任务,就是在襄樊一线给曹操造成压力,迫使曹操撤出西北。但是前期的胜利太辉煌了,所以关羽也好忍不住要扩大既定的战略目标,刘备集团对此默许。

他们在扩大战略目标时,最大的顾虑都是第三方的态度。

麦克阿瑟最担心的问题是中国会出兵朝鲜,关羽最担心的问题是孙权会出兵荆州。麦克阿瑟因为种种原因,坚信中国不会出兵朝鲜;关羽因为种种原因,坚信孙权绝不会出兵荆州。

孙权决定出兵荆州,后世读者总有各种理由,认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实际上,这是一场惊天大豪赌,一旦赌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靠偷袭的方式夺取江陵(关羽在荆州的治所),这件事难度不大。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夺取江陵后,如何迅速席卷关羽整个荆南?如果关羽大举回援,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不能解决后面两个问题,那孙权夺取江陵的结果,就只是让自己陷入被动之中。只要出现这种结果,孙权和关羽就会围绕荆州展开旷日持久的争夺战,而曹操则可以坐镇北方,安然地坐山观虎斗。这样折腾下去,最终得利的会是谁,还用分析吗?

大家改换人名和地名,把相关事件套在朝鲜战争上,会发现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

末路关羽神似麦克阿瑟:因为一场失败,背负所有罪责

有人说,关羽在荆州战场上的所有行动都是擅自进行的,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关羽不请示大本营就敢擅自进行,本身就如同造反。北伐是什么意思?北伐就是挑战曹操!关羽也不敢相信自己能独自取得胜利,他必须得到刘备和孙权的配合。

当时的刘备集团就如朝鲜战争初期的美国政府一样:对即将发生的这一切激动又害怕,兴奋又担心。在一番权衡之后,还是满怀乐观地支持前敌统帅。

我一直认为《隆中对》只是政治宣传,就是因为《隆中对》一直刻意忽略了一个问题:刘备集团大举北伐,孙权就一定会配合吗?为什么孙权不会从背后捅刘备集团一刀呢?

就好像我朝在立国初期,任何政治宣传都不会把苏联列为假想敌。可事实又怎样呢?在政治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认为现在的盟友就是永远的盟友,你也太小瞧诸葛亮的水平了吧?

这场战争之所以会被后世史书描述得云遮雾罩,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打得空前失败。而在关羽败亡之后,刘备集团还要继续主政益州。所以只能把主要责任推给关羽,避免这场失利对益州造成更大的动荡。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朝鲜战争发生在古代;如果保留下的相关文字资料只有几千字;如果美国政府拥有话语权,也会把朝鲜战争的所有失败推给麦克阿瑟。这个黑锅必须甩掉,因为如此重大的失败,必须有一个够分量的替罪羊。

末路关羽神似麦克阿瑟:因为一场失败,背负所有罪责

刘备集团的甩锅方法就是:孙权本来是我们的铁杆盟友,就是因为关羽为人处世有问题,才惹恼了孙权。具体表现为:孙权希望跟关羽做儿女亲家,关羽不同意。不但不同意,还大骂孙权的使者,最终惹怒了孙权。

这种说法真是无耻之尤。任何人处于关羽的位置上都会大骂孙权使者,如果是孙权本人亲至,甚至还会大骂孙权本人。如果关羽不这样破口大骂,只能证明关羽缺乏最基本的政治素养。

如果孙权是真心实意地想和关羽做亲家,他应该派人去见刘备,希望刘备下旨主婚。届时,刘备不管同意与否,都不会大骂使者,因为这是正经的政治联姻,买卖不成仁义在。

但是人臣无外交。关羽是刘备集团的头号重臣,独当一面坐镇荆州的封疆大吏。现在孙权越过刘备,单方面联系关羽,想和他做儿女亲家。如果关羽接受了,那整个南方就会提前上演三国演义。关羽夹在刘备和孙权之间左右逢源,一方想收拾他,他可以立刻倒向另一方,这种事情你敢想象吗?这是赤裸裸地离间计啊!

关羽大骂孙权的使者,只是一种政治表态。就是想告诉孙权:我绝对不会背叛刘备,也绝不会受你的利诱。想拉拢我?想离间我们君臣?你还是省省吧!

末路关羽神似麦克阿瑟:因为一场失败,背负所有罪责

而孙权集团为了表明自己伟光正,是迫不得已才决定攻打关羽,所以另外一种说法浮出水面: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抓了很多俘虏,导致粮草不足,于是强行征用了孙权在荆州的粮草,这种欺负人的做法最终惹怒了孙权。

这种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因为当时的刘备正在与曹操对垒,关羽又怎么可能主动招惹孙权呢?这是嫌刘备的敌人不够多吗?如果关羽真的这样赤裸裸地欺负孙权,当他看到陆逊写信示好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不警觉呢?

所以在征用荆州粮草的问题上,关羽肯定没做什么过分的事。就算真的征用了孙权的粮草,关羽也一定在其他方面做出过补偿或让步,而孙权一定也首肯了这种做法。只有这样,关羽才会相信,孙权并没打算和自己撕破脸。

可怜的关羽,就这样被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轮流抹黑,只因为他败了,而且败得太惨了。

因为相关的史料记录太少,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关于麦克阿瑟的评价。朝鲜战争以前,麦克阿瑟不但是日本的太上皇,美国总统也只能小心地伺候着这位大爷。朝鲜战争以后,麦克阿瑟只是一个逐渐凋零的老兵而已。

末路关羽神似麦克阿瑟:因为一场失败,背负所有罪责

而麦克阿瑟和关羽还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地方:在战局剧烈恶化的时候,他们都像输红眼的赌徒一样。

麦克阿瑟叫嚣要用原子弹对中国本土采取报复行动;关羽直接命令刘封出兵协助,而他们的这些要求都被大本营否定了。

麦克阿瑟面临的局面是:苏联支持中国援助朝鲜,但苏联并未亲自下场。拿原子弹报复中国本土?你是不是想把苏联也惹出来,打第三次世界大战?

关羽面临的局面是:曹操的军事主力正不断朝襄樊方向集结;孙权的军事主力也开始向江陵方向集结。如果在这个时候继续增兵,就相当于刘备集团独力抗衡曹操集团和孙权集团。

关羽当时的处境可比麦克阿瑟惨多了。因为美国政府实力强大,真要在东亚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总有一定的赢面;而刘备集团基础薄弱,如果独力对抗曹操集团和孙权集团,刘备集团必败。

处于弱势的一方,决不能主动升级战争。因为这种做法只会让处于弱势的一方败得更彻底,无数的历史事实可以佐证这一点。

站在刘备集团的立场,现在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结束这种不利的局面,而不是孤注一掷地试图翻本。

末路关羽神似麦克阿瑟:因为一场失败,背负所有罪责

孙权在出兵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告诉曹操自己即将出兵的消息,希望曹操保密,而曹操直接就把这消息传得满世界都是。

曹操的用意很明确,就是直接告诉关羽:你已腹背受敌。现在的关羽前有曹仁和徐晃,后有吕蒙和陆逊,到底该怎么办呢?

孙权为什么要写信给曹操,然后“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让曹操保密呢?我们明天继续分析。

末路关羽神似麦克阿瑟:因为一场失败,背负所有罪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