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古老的村落,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九曲”主題民俗活動影視片(原創)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謹以此片向保護村落文脈的人們致!

( 原 創 )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察素齊鎮的古城村,坐落於察素齊鎮西北六公里的大青山下萬家溝口東側,背山面川,扼控貫通大青山南北的萬溝口,因戰略地理位置重要,這裡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軍事戰略要地。

兩千年前,這裡就修築有趙長城,建有城堡、狼煙臺、烽火臺、瞭望臺、邊牆,形成村落時得名“古城村”。

村落地域上有喇嘛洞寺廟文化遺址、烽火臺、炮臺文化遺址,臥龍山、虎頭山、獅子山景觀遺址等,抗日戰爭時期,這個村殘遭日軍飛機轟炸,而後日軍進村實施了“燒光”政策,全村房屋被毀,村民流漓失所於附近村莊,抗戰勝利後,村民重返故鄉,重建家園。現為革命老區村。

本片記錄的是古城村保護、利用、傳承以“九曲”文化為主題的鬧元宵民俗影視片。

謹以此片獻給傳承“九曲”技藝的人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土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全景衛星圖

( 圖片提供: 老默)

本片紀錄的古老的古城村,百年來,保護、搶救、利用、傳承著古老的“九曲”主題元宵節民俗技藝活動。

影視片內容 :

一,“九曲”的歷史源淵

二,“九曲”的百年傳承

三,“九曲”的組織實施

四,“九曲”的經費籌集

五,“九曲”的栽扎地址

六,“九曲”的製作技藝

七,“九曲”的系列項目

八,“九曲”的開陣時間

九,“九曲”的遊覽習俗

十,“九曲”的傳承發展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一、“九曲”的歷史淵源

主要有三種說法: 

(一)源於戰爭。

認為九曲是古代的戰陣

  1.,源於《封神演義》裡的“黃河陣”。趙公明被陸壓的釘頭七箭書射死,申公豹挑唆趙公明的妹妹雲霄、碧霄、瓊霄為其兄報仇,三位仙姑各帶寶貝下山,擺下“九曲黃河陣”,用混元金斗困住十二大仙。元始天尊和老子協助周武王作戰,合力破開九曲黃河陣,收伏了三位仙姑。三位仙姑後來被姜子牙封為聖母。民間傳說黃河陣就是今天的九曲陣,所以,九曲又叫九曲黃河陣。 

 2,源於戰國孫龐鬥智的八卦陣。據說孫臏和龐涓都是鬼谷子的學生,龐涓才智遠不及孫臏,所以常常使壞,欲加害於孫臏。孫臏與之約定,自擺一陣,若龐涓破得,自己甘拜龐涓為師,情願永不出山。孫臏受《易經》八卦圖啟發,陣勢為大將居中,四周各布一隊正兵,正兵之間,再布四隊機動作戰的奇兵,構成八陣,八陣散佈成八,復而為一,分合變化,可組成六十四陣。龐涓進陣,暈頭轉向,左衝右突,始終不能出陣,只得認輸。此陣就是後世所傳“九曲黃河陣”。 

 3,源於三國諸葛亮的八陣圖。《三國志》:“(諸葛)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三國演義》八十四回有“孔明巧布八卦陣”。  諸葛亮曾在四川奉節用石頭布設八陣方位,教練將士演習陣法,名曰“八陣圖”。唐代大詩人杜甫《八陣圖》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民間傳說九曲陣就是八陣圖,也叫八卦迷魂陣。

二、源於道教鼻祖老子。

黃河陣是從陰陽八卦演變而來,根據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理,以三百六十五根杆為點,連成乾、坤、艮、兌、震、離、坎、巽八宮,八宮之外,又設中宮,構成複雜的八卦九宮圖,實則是九個小太極圖合成一個大太極圖。

三、源於地理。 

1. 源於黃河。《河圖》:“黃河出崑崙山……河水九曲,長九千里,入於渤海。”唐人盧綸《邊思》詩:“黃河九曲流,繚繞古邊州。”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顛自天涯。”俗語有“黃河九曲十八彎”,陝北民歌《黃河船伕曲》:“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  九為陽數。九,又代表多數。俗語有“三不六九”表多而頻繁。所以,九曲黃河只是概數,以“九曲”代其彎多,全陣以燈盞相連象徵彎彎曲曲的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 

 2. 源於九州。“九州”是中國的代名詞,遊九曲相當於逛中國。“九曲”代表黃河中下游一帶的幽、冀、雍、青、豫、荊、兗、並、揚九州。

  上述三說,以源於道教最可信。因為源於戰陣的三種陣法無一不帶陰陽八卦色彩。在中國北方有不少地方稱轉九曲為“鬧老教”,“老教”即老子創立的道教。

內蒙古高原及黃河中段一帶的地區,則偏向於九曲來源於黃河曲折彎曲的自然地理形態。離黃河百公里的古城村的“九曲”就是一直按此意傳承的。這不,“九曲”門樓上的橫幅“古城村九曲黃河陣”明白無誤地說明了這一點。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二、“九曲”的百年傳承

古老的村落,傳承著古老的“九曲”文化,已有好百年的歷史了,除抗日期和十年文革中斷幾年外,每年元宵節都要舉辦以九曲為主題,配以秧歌、鞦韆、踩高橋、放焰火等項目的鬧元宵民俗文娛活動。

1944年出生的今年已78歲的周慶祥說“在我小時候,院子門前的空地上,大人們栽的九曲,我就在九曲裡耍,那時候挺樂的,也好看,用油點的燈碗碗,不是象現在用的電燈泡,彩紙糊的,黑夜裡看上去一片各色的燈,五顏六色的,挺好耍”。聽老人們說,他們年青時正月十五就每年栽九曲,這樣算,村裡栽九曲的歷史至少一百年多了,可能有好幾百年了”。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籌備人員和支助人員合影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三、“九曲”的組織實施

九曲主題的“元宵節”文娛活動的籌備、實施,是上屆籌備會選推的下一屆人員籌備,這些籌備、組織、實施的人員,村裡人稱其為為“會首”,按現在的說法,就是九曲文娛活動的操辦者、組織者、實施者。

會首的產生與交接:

會首擔負著決定九曲元宵節活動辦的如何這樣重要職責,所以,會首的產生極為重要,事關大局。民國時和建國後的開革開放前,村裡沒有電視,文化生活單調,正月裡,農閒時節,有熱心紅火的幾個人操辦,一般從正月初九籌備開始了,其他村民自願參與,分工製作九曲,至十三準備就緒,晚上“亮燈”,十四晚上開陣,十四、十五、十六共三天,晚上開放。

村裡會首的產生是上屆的會首們即將辦完活動後推選出下一年度的會首們,說推選,實際上就是醞釀產生的,新舊會首有交接程序與儀式,一般是在正月十六上午,部分會首領上秧歌隊、鼓樂隊按推薦出的下年度會首名單,挨門逐戶登門拜請,進院後扭起秧歌,鼓樂喧天,會首代表送上一瓶二禍頭,或十元、二十元現金,作為象徵性的邀請“定物”,約定俗成了。在此喜慶的氣氛中,被邀人家都欣然接受,沒有推脫的,新一屆的會首就這樣產生了。

當然,推選一下屆會首,是要考慮喜歡鬧紅火又熱心村裡公益活動的家庭,開革開放後,由於年青人外出的多,栽九曲的工作量又大,會首數量從1979年開始逐步增加到十名直至二十名,這樣,保證了製作九曲有足夠的人力參與,確保九曲主題元宵節民俗活動的實施。由每屆會首增加到20人,所以,會首們一般三四年就輪一次,這樣循環往復,也確保了以九曲為主題的元宵節民俗活動的傳承延續。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四、“九曲”經費的籌集

由上年度“九曲”籌委會,也稱會首們,組織籌集本年度的活動經費,活動項目的多少,規模大小,取決於經費籌集的多少。

一是是由會首們籌集。

會首們出錢、出物、出人力,一般情況是大家商議個數額,每人按此出資,集中資金,統一使用。

二是村民的自願支助。正月十五、十六,村裡的秧歌隊伍在會手們的率領下,敲鑼打鼓入農戶院,為各戶送上新年的喜慶祝福,戶主家見紅火隊伍進院,燃放鞭炮或二踢腳,以示歡迎,同時,拿出家中水果、糖、乾果或菸酒等招待進院的鑼鼓隊、殃歌隊,紅火隊伍在農戶院中盡情表演一番。鑼鼓喧天,熱鬧非凡,農戶將此看作是院裡新春的喜慶響動,這喜慶熱鬧的氣勢會驅邪、避災、納福,是一個好兆頭,一年會平安順利,所以,家家歡迎,熱情招待。同時給紅火隊伍送上點錢,少則三二十元,多則一二百元,這一風俗,持久延續,少有斷代,收集的錢款除支付必要的支出後,統一歸會首組織,用於九曲元宵節活動。

三是接受捐獻。每逢這樣大型的公益活動,在外地老鄉、臨村附近的熟人,有的也要有所表示,自願捐贈,或多或少,表達支持之心,同心辦此活動之意。

所以說,元宵節的活動經費主要是會首們出資與籌集,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村民自辦、自娛、自樂的公益活動。工作於外地的遊子,出於對故鄉的關心,對這片養育之地和父老鄉親們的感恩,也有出資支持活動的。

綜述籌集資金,可以這樣說,是會首們出一部分,村裡農戶支助一部分,工作於外地的老鄉捐獻一部分,三個一部分構成九曲元宵節活動的主要經費來源。所以,九曲元宵節也是村民自辦、自籌、自樂的公益性活動。

2018年的九曲元宵節,舉辦的規模之大、檔次之高,前所未有,超過往年,卻首次沒向村裡挨門逐戶起錢,這也是歷史上的首次。主要靠會首們的策劃設計和在外工作、做生意的老鄉支持和村民、遊人的自願捐贈,使2018的九曲元宵節辦的紅火上檔次,熱鬧傳四方,會首們滿意,村民滿意,參與者滿意。

古城村的“九曲”開陣和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歷來為免費開放,供遊人盡情享樂體驗,百年來,從未向遊人收過入門費,這是一個多年沿續的一個傳統了。2018年,考慮到製作九曲質量的提高和配套社火項目、人員、規模的擴大,經費支出較往年多,經費有大的缺空,才設立了自願捐獻功德箱,由此彌補了經費的缺空。歷年所辦九曲的經費如有缺空,均有會首們均灘補平,或由村民按戶灘資,如有些結餘,結轉下一年度的會手們,或由會首們商議,捐贈給村裡困難戶。結餘的資金,會首們不會自己分一分錢的,歷來如此,已成規矩。每次活動經費的收入、支出均有記帳員逐筆記錄清單,活動結束的兩三天內,用大紅紙在村裡張榜公示,一目瞭然,年年如此,延續至今。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五、“九曲”栽扎的地址

製作“九曲”,俗稱“栽九曲”或“扎九曲”,村民都這麼叫。“九曲”載扎的地址如何,決定著“九曲”能否栽扎及栽紮成的九曲是否方便遊覽,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九曲的質量。

選九曲的地址,、是在村中選一塊寬敞的平地,面積不少於一畝,古城村的“九曲”地址,據老人們回憶,先後歷經變化四五處了:

(一),第一處栽九曲地址。現在的周慶祥院前。1944年出生今年78歲的周慶祥回憶說:“古城村較早的栽扎九曲的地方,是在我現在住的院子裡及院子前面這兒,那時候這兒是一塊寬敞的空地,又平整,我家在這兒的北面,院門前就是這兒,小時候,記得這兒栽九曲,我在九曲中玩耍,年年如此,後來,約解放後的六幾年,這裡蓋了房,建了院子,九曲地點改在了場面裡了”。

(二),第二處栽九曲地址。在第二生產隊場面,約於1965年,載九曲地址移到村裡第二生產隊的場面,地址位於村西南方的村莊邊,這場面夏秋使用,冬天空著,場面地平坦、南北開寬,又處於村中東西主幹道邊,道北也有大些的空地,便於設立“三官廟”及旺火,便於人們聚集狂歡,這裡載九曲一直延續多年,文革動亂的十年中,因政治形勢,裁九曲停過二三年,這裡載九曲一直到改革開放的初期,移在村中間的戲臺廣場,第二生產隊場面成為村裡第二個栽九曲的文化遺址了。

(三),第三處九曲文化遺址,戲臺廣場。約於改革開放初期,栽九曲地址從第二生產隊移到戲臺前的廣場上,這裡位於村的東西主幹道邊,又是村裡的中心地方,較寬敞。移到這裡,一直年年載九曲,從未間斷,直到十個全覆蓋後,因廣場水泥硬化了,即不便扎孔栽九曲,又為了保護硬化了的廣場地面,載九曲的地址第三次轉移,到了村中的學校院。

(四),第四處栽九曲地址。村學校院載九曲直至現在,村小學院位於村的中心,而且院落較大,也適合元宵節九曲民俗活動。本影視片記錄的就是在學校院的“九曲”主題民俗元宵節活動。

這樣,古城村的栽“九曲”的地址先後歷經四處,前三處現已成為村裡的栽“九曲”文化的遺址了,村裡在世老一輩的人,講起前幾處地方栽九曲、遊九曲,有什麼社火,敬天、敬地、敬水的“三官屆”在什麼地方,誰家偷了個綠燈生了個小子,誰家偷了個紅燈生了個女孩,說的頭頭是道,記憶猶新,滿自豪的。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2018年元宵節活動部分組織人員合影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黃河九曲陣 :

九曲,民間也稱“九曲連環陣”或 “九曲迷惑陣”、“九曲黃河陣”。整個陣呈正方形,橫排19行,豎排19排,陣內361個座標點,東、西、南、北、中共分為九個曲陣。每曲中又有曲頭,據說一個曲頭就是一個死衚衕,即進陣門只要按特定的路線前進,可順利出門,反之會誤入歧途。

陣中東西走向的曲叫“平曲”,南北走向的曲叫“立曲”。有的陣圖是進門先轉四周後轉中宮,有的陣則直取中宮後轉四周,有的陣平曲多於立曲,又有的陣則立曲多於平曲。曲陣的平與立、多與少及順序走向在於設陣人的精心擺佈、變化。但是,九曲中九大星君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九大星君分別為金、木、水、火、土、太陰、太陽、羅候、計度等,一一按東西南北中位置佈設。“金”的位置在正東方, “木”的位置在正西方,“火”的位置在正南方,“水”的位置在正北方,“太陰”的位置在西北角,“太陽”的位置在東北角,“羅候”的位置在東南角,“計度”的位置在東西角,“土”的位置在正中央。整個陣容星羅棋佈,壁壘森嚴,大有神聖不可侵犯之勢。

道教活動中的轉九曲,用361根竹杆或高梁杆(連同陣門共367根)圍成陣,杆高3尺許,杆距為5尺,前後杆之間用繩子串連,行成曲直通道。每杆設有燈盞,燈盞底部由硬紙片做成,用鐵釘固定於杆上端,紙片上放一燈瓜瓜,有磁燒的,也有用洋芋之類挖的,燈瓜瓜內放燈芯和大麻油。371盞燈皆由色紙圍筒罩著,夜幕下顯得五光十色,萬紫千紅。後來有了電,九曲中的燈自然由五顏六色的彩色燈泡取代。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六、“九曲”的製作技藝

  因為遊九曲古時是用於祀神、祭鬼、娛人的大型遊藝娛樂活動,所以,九曲場規模之宏大,參轉者人數之多,都可謂盛況空前,所以九曲場的製作佈置也頗費心機。隨著社會的發展,製作九曲也隨之演變,但基本的程序和要求大體沒變。

  選址。選擇平整、寬敞、避風、路平,儘量在村中心的地方做場地。

  場地佈置

  一、布九曲陣。轉九曲的場所叫燈場,又叫燈灘。九曲陣,外看是一個正方形大方陣,裡面又包含九個小方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八卦九宮圖。主要有五道工序。

  1. 畫線:在選好的場地上畫上等距離(行距1-1.5米)縱橫交錯的直線各19條,外圍成一大正方形。

  2. 栽杆:在縱橫線361個交錯點上,用鏨頭或火柱砸出深孔,將事先準備好的高粱稈或葵花稈根部插進深孔,露出地面1.2米左右。根部澆入涼水,使之凍結,增加牢度。

  九曲的正中心(無論從哪個方向數它都是第十根),是其它八宮的中心,不插燈杆,而要栽上一兩丈高的粗而直的木杆,叫做老杆;其它八方的中心處(第五條縱橫線交叉處)也要栽丈把高的木杆。凡栽木杆處都不插燈杆,不再裝燈,而是掛燈籠,上面插上表示方位的某某星君旗子,即東方甲乙木德星,南方丙丁火德星,西方庚辛金德星,北方壬癸水德星,中方戊己土德星,日宮太陽帝子星,月宮太陰皇后星,天宮神首羅睺星,天尾宮計都星。

  3. 裝燈託: 將燈託插在燈杆上。燈託是用刨光後直徑10釐米左右的木椽鋸成的,厚度約3釐米,在偏離圓心處打一孔,孔的大小以能插進燈杆頭為宜;燈託外圍糊上七八釐米高的五色紙罩。

  4. 曲方。九曲由九個吉祥圖案富貴不斷頭組成,每個圖案叫一曲(南北走向的'傾斜相連接。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謹以此片向保護村落根脈的人們致敬

獻給支持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謹以此片獻給保護古村落文脈的人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七、“九曲”的配套項目

古城村“九曲”主題元宵節活動,應該說,是一個系列文娛活動。活動的項目隨著社會的變遷,也在不斷調整變化。

古城村的“九曲”元宵節活動的系列項目較多,隨著社會的變遷、傳承人的變化和形勢的發展,有的項目保留傳承至今,有的處於瀕危狀態,有的已失傳消失。下面作一介紹:

盪鞦韆:

此項目在九曲主題元宵節大多是必有的,沒有是遇然的,有的年份,鞦韆項目村裡設二、三處,村東頭、中間、西頭各一,一直延續傳承著。

武術或功夫(文、武社火 ):中國武術既功夫,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功夫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人民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在我國十大國粹中列第二。

武術套路在技術上往往要求把內在精氣神與外部形體動作緊密相合,完整一氣,做到”心動形隨”,“形斷意連”,勢斷氣連”。

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八法的變化來鍛鍊心身。

這一特點反映了中國武術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倍受中國古代哲學、醫學、美學等方面的滲透和影響,形成了獨具民族風格的練功方法和運動形式。

解放初期,古城村元宵節“武術”文體活動均參與,武術俗稱社火,社火又分文社火與武社火,文社火是鼓、鑼、釵等樂器演湊的社火曲,武社火是村民用長刀、長貓、三節棒等進行的武打對攻表演,有一人用長刀對三人長錨的對攻武打,有一人用長錨對一人大刀單人對攻武打,還有雙人刀錨的武打對攻、踢拳等,表演中,文場鼓樂喧天配合,叫“社火曲”,俗稱“社火調”,雖然武社火在文革中停止了,但文社火的曲調至今保留了下來,元宵節期間,這種快節奏的曲調仍是村裡民樂隊喜歡的鑼鼓喧天的音樂。該村文、武社火據說是清朝中後期從山東傳來的,但無史料佐證,無從考證。村裡的武社火遠近聞名,一代一代傳承,代表性人物是老一輩的莊財旺,武社火的各項都懂,每一項的動作、要領、姿勢等了如指掌,他曾是村裡多年的武社火的總教練,為武社火的推廣做出了較大貢獻,培養了武術人材。曾有附近村子來古城村聘武術教練,比如,東溝村等,古城村的武術人才走出村到外村任武術教練,傳承民間武術社火。現在,該村最後一代武術人材大多已離世,在世的年令均大了,年青的沒有傳承人,故“武術”漸漸退出了元宵節活動,正在失傳,武術技藝處於瀕危狀態,後繼無人。村裡僅保留傳承著文社火的鼓樂曲調,在春節、元宵節演奏,多數村民對此耳熟,喜歡聽這種快節奏的鼓樂曲調。

扭秧歌:

扭秧歌是普通的傳統項目,也是一直保留至今的文娛活動,春節、元宵節必有的活動。秧歌隊伍中有騎驢、早船等,2018年新增了“大頭娃娃”。

二櫃摔跤:

文革前的元宵節,均有“二櫃摔跤”的項目,這是一人表演,現場出現“兩人”互摔的以假亂真的費體力武社火,深受老少喜歡。村民汪保保年輕時喜歡上了這一項目,苦練二櫃摔跤,其技藝在村裡誰也比不上,在歷年的九曲元宵節期間表演,深受老少村民的歡迎,尤其是青少年,對這個著迷,久看不厭。今年已78歲的周慶祥,年輕時被這個項目吸引著迷,也喜歡上這一表演項目,數九天,不懼嚴冬嚴寒,勤學苦練,捨得體力,掌握了二櫃摔跤的技巧與要領,和汪保保在節日期間交替表演“二櫃摔跤”,成為九曲元宵節較紅火的娛樂項目,隨著表演人年令越來越大,有的離世,又沒有傳承人傳承,此活動在文革後期中斷後,再未出現在村裡九曲元宵節的活動中。近80歲的村民周慶祥談起“二櫃摔跤”,不無感嘆,又深感無人傳承的遺憾。

踩高橋:

該村的踩高橋表演,在大多數年份的元宵節都有,在興盛時期,曾有踩高蹺的男隊和女隊。只是在改革開放的後期,村裡男女年青人大多外出務工居住,排練機會少了,才使這一民間喜歡的娛樂項目逐漸退出元宵節的活動。

忽悠悠:

忽悠悠也是娛樂設施,類似於現代大城市裡遊樂場的懸空轉,古城村的民間忽悠悠,不用電力,是由兩人在下面象推磨一樣推著轉,使兩上面兩邊的兩人逐漸平行懸空轉起來。這一項目從“九曲”移到第二生產隊後停辦,再未傳承下來。

旺 火 :

旺火是必有的項目,和九曲的燈一樣,是人們出於對火的崇拜,祭祀。演變為現在成為娛樂活動的項目。

獨龍槓 :

獨龍槓是九曲社火系列活動內容,而且在村裡傳承多年,據老人們說,獨龍槓的項目在元宵節是挺紅火的,老少喜歡,逗人開懷大笑,這個活動解放後元宵節期間,時有時無的延續了七八十年,有經驗有技巧的才能表演。村裡先後有專門表演這個娛樂活動的人。村民賈偉全,曾是騎“獨龍槓”的最優秀的人材,表演時,動作的故意誇張,起降的幅度之大,掌握難度巧技之高,技藝的熟練,往往使觀賞者捧腹大笑,雅俗搭配,有時笑的肚子裡還不適呢。

後來,延生出在獨龍槓上生娃娃,表現人類誕生的情景,再現我們每個人的誕生時母親的母爰壯舉,主要是用最原始的樸素的技藝再現婦女們傳承人類時所付出的巨烈陣痛的壯舉,這一壯舉誕生了一個新生命的落地,這也是一個偉大母親的義舉。這項活動近些年由於傳承人年令大了,又無接這個項目的人,故多年來沒有演出了,處於瀕危壯態,面臨失傳的處境。

放焰火 :

過去好長代,是放爆竹,俗稱“響炮”,二十世紀的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人們生活富裕了,實施放爆竹和放焰火同時舉行,一般是在元宵夜的高潮階段,即正月十五晚上的十點左右,起將元宵節活動推向高潮的助興作用。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謹以此片致敬傳承古村落民俗的人們 !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八、“九曲”的開陣時間

“九曲黃河陣”,俗稱的“九曲”,開陣時間歷來是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晚上,三天。

正月十三晚上是“亮燈”,亮燈是這晚在九曲的四個角的燈點亮,過去是麻油或胡油的小燈碗,燈碗碗是用當地產的紫砂陶土捏成的,大小相與於現在的小酒杯,有時也用小酒杯用作燈碗碗,但不易固定,油是上年度有村民許願後,還願的,每個燈碗裡盛多半杯油,改革開放後,逐步用現代材料的小電燈泡代替了過去的燈碗碗,持續時間又長,還不易因遊人碰稈而使燈碗碗翻倒。

十三晚上的“亮燈”,只亮不遊,由以前的亮九曲四角的燈逐漸演變全亮,也有試運行之意,檢查每個燈是否有電,整體九曲的電路如何,是否安全可靠,是對新栽九曲的整體檢驗,也是九曲自身的預演熱身。

十四晚上,夜幕降臨時,以九曲為主題的元宵節秧歌隊、民樂隊等紅火隊伍齊聚九曲周圍,鼓樂喧天約兩小時後,主會首宣佈“古城村九曲黃河陣開陣”,然後,秧歌隊領頭進九曲門,村民、遊人隨後遊九曲。文藝隊游完後,在附近的廣場開始表演,狂歡鬧元宵。十五晚上是元宵節活動的高潮,要放焰火助興。

九曲活動至十六晚上深夜結束。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九、“九曲”的遊賞習俗

(一),敬三官,表感恩

“三觀廟”,在華北、西北地區的鄉村,幾乎村村都有,上文中已述過,三官,即天官、地官和水官,代表天空、大地和水,樸實憨厚的農民,常年面朝大地背向天,耕耘於天地間,生存在這自然環境中,深知天空賜予的鮮豔空氣於陽光,大地沃土長出的五穀雜糧,雨水滋潤著人們與大地,將這自然擬人化,當作是官,建廟年年敬拜,是一種最原始的樸實的感恩之舉。只是在那個十年動亂的年代中,學大寨運動中,發揚“與天鬥,其樂無窮,於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的狂熱中,各村的“三官廟”當作迷信被徹底搗毀了。但人們對自然給予陽光、土地、水的感恩之心一直未眠,在鄉村年節的社火娛樂中,總要搭建個臨時的“三官廟”或“三官社”。

三官社的“三官”是請來的塑像,每位塑像下方貼一個紙籤,上寫天官、地官、水官,天官位於中間,地官右側,水官左側,供桌前設香案。三官社一般用黃色布或綢圍起,象一間小的房屋,門面上方標有“三官社”三個大字,大字下的門眉上橫幅,掛有彩色陰陽譜圖,譜圖上有“天下太平”、或“五穀豐登”、或“四季平安”等,每年更換內容,奉上天官、地官與水官,供人們敬拜,表達感恩之心。

臨時搭設的“三官社”一般在九曲旁邊,一是供村裡農戶們敬祭,二是方便供來遊九曲的人敬拜,所以,來遊九曲的,先敬“三官社”,後遊九曲,這是多年不變的遊九曲的習俗了。

(二),亮四燈,觀迷陣

亮四燈,是在正月十三晚上,將九曲四角的燈點亮,稱亮四燈。

舊時,這天晚上,會首們要將“三官社”佈置妥當了,因第二天即正月十四九曲正式開陣了,所以,這天晚上,村裡人們要到三官社敬拜、祭祀,凡來者,都要帶供品,一般是白麵饃饃,上香、叩頭,村民們用最古老的叩首大禮叩謝天、地、水的恩德,這是一年一度的感恩禮俗,幾百年了,亙古不變。

這天晚上,敬完三官社的人們,要觀賞九曲的亮四燈,這也是一年一度的觀九曲賞四燈的時刻。夜幕中,九曲四角的燈放射出忽明忽暗的彩色光,在夜幕中似動非動,飄逸不定,別有一番情趣。九曲旁的鼓樂隊,已鑼鼓喧天,雖然當晚不是九曲開陣日,但愛紅火熱鬧的人們,早已忍不住敲鼓、拍釵、篩鑼的興趣了,輪番上陣,山村裡似有地動山搖之感,震耳欲聾,由此拉開了九曲黃河陣開陣的序幕。

(三),遊九曲,健心身

遊九曲,或者說轉九曲,在元宵節活動中屬於健心身的娛樂項目。

從正月十四晚上至十六晚上,連續三天的開陣期間,人們在夜色籠罩的山村裡,漫步於三四百盞各色燈組成的曲曲雜雜的“街巷”裡,觀燈賞景,有說有笑,賞心悅目,在拐右彎,別有一番情趣,體驗著百年來祖輩們傳承的遊戲——傳統古老的九曲民俗,感受著山村和往日寧靜的不同,遇著多年未見從外地回村的長輩、同輩以及晚輩的鄉親們,高興地嘮上幾句,鄉音依舊,親切無比,開心快樂……即悅心情,又健身體。

(四),搖老杆,九十九

九曲中心的一個杆,又粗又高,稱“老杆”。

老杆在九曲中365根杆中,是較特殊的一根,地位處於九曲正中,形狀粗又高,故尊稱為“老杆”,“老杆”在九曲陣中,是核心,是靈魂,又似作戰中軍隊的總司令,總指揮。幾種九曲迷昏陣圖顯示,“敵方”進入後,曲徑通幽的街巷,最捷徑的路線,也至少得經過五六個迷宮後,才能見到“老杆”,有的陣形歷經八個迷宮才能走到老杆處,這種陣形使“老總”易守難攻地位,而退時卻十分便利,迅速出陣門。

遊九曲中,人們出於對老杆的尊敬,游到此處,總要伸手摸摸老杆,有的抱住搖搖,邊搖邊說,搖一搖,九十九。意思是搖一搖,長壽九十九。

上了些年紀的人,在遊九曲中,邊走邊自言自語 : 遊一遊,九十九。遊九曲時,你會不時的聽到這樣的話語。是人們對免除災病、對長壽的嚮往和寄託,也是一種心理的自我暗示,反射出對新生活的追求心理。這種習俗,從古至今,在九曲中一直延續,不僅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也在傳承著,共同的心理

曾經有的年份,在“老杆”靠上方設置一條蟠龍,頭向上,寓意村莊、人們有蟠龍的精神,直衝天空,追求著美好的新生活,還有華夏民族是龍子龍孫、敬拜祖宗、保佑之孫興旺之意。

在2018年的活動中,有村民提議應增加舞龍項目,使山村龍騰虎躍、熱熱鬧鬧,更顯活力。

(五),“偷燈鍋”,生小孩

遊九曲習俗中,歷來有“偷燈鍋,求生子”的習俗,這一習俗影響廣泛深入。

“偷燈鍋鍋”,這是公認的默許的。一般是在十五、十六晚上,十六晚上較多。在遊九曲將結束的深夜,婦女們,特別是婚後的年輕婦女,要順便“偷”端一個燈鍋鍋,帶回家,求男孩的,偷綠色的,求女孩兒的,偷紅色的,端回家,擺放在正屋中堂處,耗完油時,有的添加,點幾天,有的直至二月二才息燈。不求生子的,不“偷”燈鍋鍋,這已是約定俗成的。至於是否如願,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但凡是“偷”了燈鍋鍋的,第二年是要向九曲的三官社還願的,還什麼呢?有的在家做幾個“燈鍋鍋”,送三官社當年做九曲用,有的蒸白麵饅頭還願,也有的送上幾兩胡油,還有的送上家庭院內產的果類,等等。這一習俗直至延續到改革開後的二十一世紀初,即二O一五年,九曲燈鍋鍋裡用上彩色小燈泡後逐漸停止了。但在村民的心理中,這一習俗仍永存著,不能忘卻,談起來,津津樂道,也津津有味呢

(六),烤旺火,去邪氣

“九曲”主題的鬧元宵,旺火是必有的項目,這一項目的淵源,可追溯到人類遠古時代火對人類生存起著改變生活方式的巨大作用,產生對火的敬畏與崇拜。土左旗歷史文化研究會舉辦的“祭火節”,已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受到法律的保護,應該說,傳承的也是先人對火的崇拜的古老習俗技藝。古城村對火的敬拜,也象土默川其它村落一樣,農曆新年三十、初一,家家戶戶壘旺火,旺火助新年,實際上也是對火的敬拜。

除此之外,元宵節十五晚上的旺火不僅是娛樂助興而已,也隱含著對火的原始敬畏,對火的祭祀之意。

點燃旺火,村民們圍著,烤旺火,講究的是圍著旺火正轉三圈,摔掉一身的災病邪氣。上了年紀的人,要將上身的襖子(內衣)在旺火上烤烤,據說穿上後去百病。村裡的秧歌隊在震天動地的鼓樂聲中圍著旺火扭起秧歌,狂歡鬧元宵,年青的男女,有時素不相識,受此情景感染,自發入場,拉起手,跳起時尚的集體舞,加入到狂歡的人群……十五元宵節夜晚,堪稱是這個山村的狂歡夜!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暱稱凝蘊的微友,出身在這裡,賦詩描寫現在的古城村,轉錄於此:

著作人: 皇金厚

悠 幽 青 山 綴 錦 宏

逸 然 土 默 古 城 情

靚 貌 盈 姿 鶯 歌 濃

醉 景 欣 蘊 歡 溢 吟

二O一八年二月

 謹以此片祝福古城村平安昌盛!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致敬 : 保護傳承民俗的村民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攝影: 張海軍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攝影: 迷 你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十、“九曲”的傳承發展

這個山村位於大青山脈下的黃河北部,據史料記載,兩千年前的西漢時就有人類在此居住,至於“九曲”民俗什麼時候傳入,已無據可考。已知該村的九曲歷史,至少百年有餘了。百年來,九曲民俗經歷了艱難困苦的年代、十年文革動亂年代與改革開放的時期,保留下來這一地域特色的文化,實屬不易。特別是六七十年代的困難時期,因人多地少(人均不到一畝),沒有副業,村民吃不飽,儘管吃上返銷糧,仍得野菜、榆樹皮(榆樹皮去掉外層粗皮)、麩子補充,即使生活在如此困難之期,村民每戶也要出錢5角至兩三元辦九曲。在十年文革動亂期,也沒完全停辦,有時辦,有時停辦,處於這樣一種狀態,也屬不易了。改革開放四十年(1978至2018),年年辦,從未間斷。如此傳承著九曲文脈,靠的是村民執拗的追求,甚至是痴迷的情感,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那一屆的會首們,誰都不想在他們手上停下這一祖先留下的遺產,斷了這片地域上的根脈。

這個山村“九曲”得以持久傳承,與傳承的會首機制和村民的憨厚品格及對九曲的情感直接相關。九曲的組織者一年一換,從未有連任的,上屆結束時推選出下一年度的,確保了九曲籌備實施的責任人。山村村民對祖宗傳下的遺產,有樸素的責任與情感,“九曲”能給他們帶來歡樂,產生了對九曲文化魅力的熱愛喜歡,村民願意參與,有的全家上陣。例如,村裡一直熱心鬧紅火的皇甫連貴(村民稱二連貴),在2018年的活動中,夫婦、兒子、兒媳都參與了活動。同年,據統計,居住在察素齊、呼市、包頭等外地的村民、老鄉,有70多名回村參與了九曲元宵節的各項活動的籌備、表演等,村裡的秧歌隊,不少是六旬左右的,她們共同傳承著一股村裡的文脈——“九曲”文化。

改革開放的四十週年之際,即2018年“九曲”主題元宵節活動,舉辦的規模之大,檔次之高,形式之新,前所未有,歷史空前。樸實的農民,用此種方式表達對國家實施改革開放四十年、民富國強的感恩之情,寄託對美好未來的希冀,祝福太平盛世!

新年展宏圖。村民們對“九曲”的發展創新也有新打算 : 增加項目,如舞龍,九曲老杆設置蟠龍,恢復“二櫃摔跤”項目,將“九曲”向上級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等。

但願設想變為現實。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致敬 :傳承九曲技藝的人們!

寫 在 後 面

本影視片,是由村民皇甫連貴發起,汪文化提議“九曲”應申遺,村民拍攝,筆者合成製作的,意在記錄這一古老的山村,傳承著這一古老的“九曲”民俗技藝。

如果您對本片感興趣,不妨轉發微友們共享,在此致謝!!

策劃: 會首們

攝影: 眾村民

攝像: 滿家喜

合成: 喇嘛洞

監製: 虎頭山

製作: 志願者

撰稿: 東山灣

出品: 獅子山

協調: 故 城

劇務: 熊貓山

二O一八年三月

傳承了百年的九曲——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古城村

總顧問: 田彬 潘瑜

總策劃: 任瑞新

主 編: 莊筱濛

副主編: 牧哥 翁袞山 國豔

編 輯: 葉子 隱逸 白墨 席雍 空谷幽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