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衝擊實體,實體店何去何從,路在何方

在電商變革時代,實體店何去何從,路在何方

電商衝擊實體,實體店何去何從,路在何方

電商

長時間以來,實體店與新經濟電商平臺之間的衝突一直備受各方關注,北京中關村,上海南京 路,深圳華強等等,實體經濟關門潮也是一撥又一撥,實體店主苦不堪言,以往開個店就能坐著賺錢的時代一去不返,不開店沒事做,開店不賺錢是現今社會實體店真實現狀。

為此 小編分析了電商與實體店之間的優劣,實體店究竟該怎麼走出現今蕭條困境。

首先從各自經營模式上分析。 實體店進貨渠道固定,一般都是從批發商手中進貨,廠家將產品批發給各省一級批發商再由一級批發商批發給各地區二級批發商,再由二級批發至商戶,由商戶零售給消費者,各級層層賺取各自的利潤,導致貨物價格偏高。而電商模式恰恰與實體店相反,電商很多直接從廠家或一級批發商手中拿貨,其中少了部分利潤加成,甚至平臺還有各類補貼方案出臺,價格方面比較便宜,並且由於沒有實體店面,無需承擔房租及人工成本。

實體店由於有固定場所對於產品市場監管部門查的也比較嚴格,消費者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可以直接找實體店主從而在產品品質上能夠給予消費者一定的保障。而電商平臺中的由於市場監管難,難免充斥各類假冒偽劣產品,品質難以保障。消費者考慮在選購產品時往往價格是優先考慮因素,

其次是產品品質,服務。 從經營手段上講,實體店因為有固定場所,消費者上門消費是唯一渠道,對人流量要求比較高,所以實體店越是集中的地方人流量越是大。電商平臺採用主動出擊,先用錢來買用戶,也就是各類補貼,開始電商開店平臺就利用補貼,吸引消費者流量,引導並改變消費者購物習慣。但是電商平臺畢竟不是來做慈善的,後期必然要賺錢,當實體店由於生意蕭條大量關門的時候,電商開始收購線下的實體店做入口了,因為實體店已經被打殘了。

其實無論在美國英國日本,實體都是不差於電商,在國外也更偏向於外出實體店購物。購物體驗是很重要的過程,這決定了消費者的回頭率。在中國如果實體店的服務水平和高科技個性特色化能做好的話也不一定會輸於電商,畢竟實體店能看能試,當然實體店的有些價格比電商高,但是服務也是一種消費。

那麼在現今環境下,實體店又要怎麼衝破電商的圍困堵截呢?例如國美和蘇寧算是電商行業與線下實體店為一體的表率,當時京東和蘇寧全面夾擊國美,國美對電商淺嘗輒止,實際上採取保存實力、待機而動的策略。 面臨時代鉅變,面對共同的競爭對手,當年伯仲難分的蘇寧國美分道揚鑣,蘇寧不惜一切代價轉型、連字號都改成了蘇寧雲商。

實體店要走出現今困境,首先電商實體一體經營,線上線下相結合,其次構建消費者線下體驗服務,提升消費者購物服務享受,在保障質量同時儘量降低產品採購成本。集購物體驗,服務,價廉物美與一體才能真正與純電商平臺競爭。現在電商又在進行一次劃時代的變革,各大電商平臺也在構建線上線下體驗一體服務,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在純電商時代落後的實體店在不進行自我升級的話,那就實體經濟大蕭條時代就真正到來了。

電商衝擊實體,實體店何去何從,路在何方

實體現狀

歡迎大家踴躍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